1、民國時期的上海是什麼樣子的?可以講講它的繁華嗎?急求!謝謝!
自19世紀中抄葉以來,上襲海經歷了百餘年的繁華與榮耀,是亞洲首屈一指的大都會,但是自新中國建立以來,上海的繁華也終結了,雖然現在上海依然是中國的經濟中心,但只能算是世界上的三流城市,只是一個區域中心城市,而且也缺乏了那種自由的人文精神,淪為拜物主義的精神荒島,而缺乏人文精神的城市註定是沒有未來的
2、民國時的上海有多繁華
民國時期的上海在當時是整個亞洲第一繁華的大都市,也是當時是亞洲唯一的世界級的金融中心。
3、民國 時期的 上海
很富就是啦
4、上海一日游可以到哪裡玩
一、上海外灘早7:00——中午12:00飽覽黃浦江秀色。周圍相距「中華第一街」南京路和外灘比較近。浦東東方明珠電視塔在夜間景觀同樣十分迷人。傍晚十分,可以約朋友一起沿外灘漫步。另外,位於外灘沿中山路一帶的近代建築,是我國保存完好和國內富有特色的建築群之一。中午,在南京路上吃飯,南京路上的著名餐廳很多,出來KFC & Mcdonald's 以外,您可以去星巴克咖啡或者選擇中餐館。也可以在南京路上吃小吃,花費不多,又好吃。
例如:亞細亞大樓
民國5年(1916年)大樓建成。它是繼上海總會之後另一幢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建築,它的成功設計和營造,對以後外灘近代建築向更高層次發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大樓是一座折衷主義風格建築,外觀採用巴洛克風格輔以愛奧尼克柱式,巴洛克風格用曲面、曲線、斷折、疏密等多種手法,突出立面與空間的凹凸起伏和運動感,講究視覺效果,使建築外貌雄奇華麗。大樓的大門直豎4根大立柱,門廊旁又有2根小立柱,使視覺產生縱深感,門券是拱形結構,採用半突圓浮雕花紋,使大門外形線條富於變化。門楣上是巴洛克式斷山花雕塑,3~5層有巴洛克廊式陽台,大樓東南面的牆角做成凹弧形,給建築增加了立體效果和旋渦形變化。建築物平面呈回字形,使大樓猶如井壁,每層樓面外側四面為辦公室,內側為寬敞走廊,安有2米高鋼窗採光通風,使空氣對流暢通光線明亮,這種回字形結構,是外灘建築中僅見的。該樓初建時共7層,民國28年加蓋1層。
二、13:00——17:00 中共一大會址
1、在上海,第一紅色旅遊景點,當為:中共一大會址。門票:3元/人。乘做地鐵在黃陂南路站出地鐵口,向南走,大約300米,就可以看到一座石庫門建築。
2、中共一大會址出來,在黃陂南路地鐵站乘1線地鐵,在人民廣場站換乘地鐵2號線至南京路上的河南中路地鐵站。出了河南中路地鐵站的出口,就到了南京路。
最後,祝您一天開心吧!
5、上海除了車墩還有哪裡適合拍民國風格的。越靠近市區越好。車墩太遠了。
外灘附近的外白渡橋,郵政局,蘇州河沿岸
徐匯建國路區域的音樂學院附近
虹口區多倫路魯迅故居溧陽路老洋房,提籃橋監獄附近的摩西會所以及周邊的惠民路猶太人逃難來時的避難所
6、民國時期的上海到底有多麼繁華?
全國市區的上海有一個響當當的稱呼叫做“東方夜巴黎”,在近期的熱播影視劇當中,有一個電視劇叫做《民國奇探》,講的就是民國時期的上海,通過這部電視劇可以看到當時的上海是有多麼的繁華,而且不僅是這部電視劇,在我們的童年的《情深雨蒙蒙》《上海灘龍虎鬥》,都可以看出上海灘的富麗繁華,在上海有許許多多的商機,這也鑄就了上海的繁華。而且上海他一直是一個兼容性特別強的地方,又臨海,這些都很上海繁華有些脫不開的關系。
一、車水馬龍民國時期的上海有這么一張黑白照片,這張圖片的內容是上海的碼頭上停著許許多多的船隻,還有汽車。車水馬龍也不過如此了。除了船隻和汽車圖片上面還有很多的人,從這張圖片上可以看到伙計們在賣力的搬扛運貨著,推車出來的小商販們在賣力的吆喝著。場面是十分的熱鬧。
二、兼容性特別強在民國時期,正是各國列強聯手壓榨我們中國的時候。所以在民國時期的中國人特別憤恨外國人,尤其是以日本人為首的外國人,可以說當時的人們是十分的團結排外的,但是從一張黑白的民國時期上海圖片來看,上海人對外國人並不是特別的排斥,相反他們還有一些無視。但也是有原因的,因為上海它分很多個租界,在租界內出現外國人和中國人是特別正常的一件事情的。圖片上是一群日本女人穿著日本的和服,並梳著日本的妝容出現在上海的街頭上,旁邊是一些西裝革履的中國男人無視的走過去。要知道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穿日本和服在中國依然會引起一些人的矚目。
三、上海的商業在上海無論是在民國時期還是在現代的時候,都處處充滿著商機,因為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它臨海,臨海的城市十分容易拓展海外貿易,開通國際市場。如今我國企業家大多出於南方,就是因為南方很多臨海城市。商業的繁榮才能帶動經濟的進步,經濟的進步才能帶動城市的發展。
7、民國上海怎麼有那麼多租界?
1842年,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失敗,被迫同英國政府簽訂《南京條約》,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准許英國商人帶家眷在五通商口岸居住、貿易,准許英國政府在五口岸派駐領事、管事官「專理商賈事宜」。次年10月,中英兩國政府簽訂的《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虎門條約》),又具體規定由大清地方官與英國領事會同商定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區域。根據這些規定,1843年11月8日英國首任駐上海領事巴富爾來滬。11月17日正式宣布上海開埠。巴富爾經過同上海道台宮慕久多次談判。1845年11月29日,宮慕久以告示方式公布了這些協議,即《上海土地章程》,達成辟設英租界協議。
8、關於民國時的上海
民國時期大上海的頭牌交際花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舊上海,美女明星雲集,讓這個城市如此香芬。而交際場上風頭最足的交際花,非唐瑛莫屬了。 那年,唐瑛與陸小曼被稱為交際場上的明星,素有南唐北陸之說。早期小曼在北平,後來也到上海,還與唐瑛同台演出過。 唐瑛與陸小曼是兩道不同的風景。後來,陸小曼被人熟知,與詩人徐志摩有關。但在當年,唐瑛的風采確實無人能及。 http://picture.travel.21cn.com/file/1800,1756487,20285618,0,20,1.shtml
舊上海素有「東方不夜城」之稱,又被很多人喚作「東方的巴黎」。舊上海的舞廳,有中外之分,高低之別。除了舞廳中所給的工資外,舞女另一項主要收入就寄希望能得到「拖車」的施捨,讓他們多在舞廳中消費。當時的舞廳規定,舞客每買一甁比較昂貴的香檳酒,舞女可以從中抽取一元二元。
http://tieba.baidu.com/f?kz=103395964
上海的賭場賭窟集中在滬西地區,那裡稱得上是真正的罪惡淵藪,所以有個名字叫做歹土或黑店區。當時在上海有個奧地利醫生克努科博士,曾寫到過賭窟的情況。可惜這部署名為《上海:海上的城市》的手稿至今還沒有公開出版。根據他的敘述,賭場這種企業往往是由日本人控制的,而且在花樣上是中西合璧,煙、賭俱全:
這里從中國的牌九到法國的比九點是無所不包。賭客也可以同那裡的歌女一起玩。由於各路黑幫都垂涎這塊肥肉,所以常常發生火拚。其結果是血流成河,屍陳賭窟。
再說到犯罪方式,那更是各顯神通,無奇不有。其實,上海的高層人物也同時就是江洋大盜,不過罪惡手段和規模大大不同而已。有一次,上海的幾個外國百萬富翁集會,討論對歐洲難民的救濟問題。有一個紆尊降貴的主兒姍姍來遲,只在門口站著,不肯進來。有人問這位大人物為什麼既然來了,卻又不踏進門檻來。他的回答妙不可言,令人噴飯:今天我真的搞糊塗了,到底我是該站在,拐賣婦女,一幫的那邊呢?還是站在,販賣鴉片,一幫的那邊呢?
http://club.news.sohu.com/r-oil000-14533-0-0-10.html
老上海的娛樂運動
男打女球
1940年前後,在法租界海格路西段大勝胡同(這是解放前上海建造的九千多條弄堂中惟一一條以「胡同」取名的弄堂),有六七名聖約翰大學的學生自發組織起一支小型壘球隊,課余經常在弄堂中練球。與此同時,在相距不遠的靜安寺路赫德路(今常德路)東首的金城別墅中,也有幾名金科中學的學生經常在弄堂中練習壘球。這兩撥大、中學生便自願聯合起來,組成球隊,起名為Pandas(熊貓),常去練球的場所便是聖約翰大學蘇州河東那片大操場,那裡有足夠的地方可供足球、排球、籃球和壘球同時練習。約大文商學院學生中又成立起另一支壘球隊,起名為「鯊峰」,成為在校內與「熊貓」對壘的一支球隊。
抗戰勝利後,上海的壘球運動出現了個空前興盛的局面,從大、中學校的校園推向了公眾場所。在當時剛改名為「復興中路」的原法租界辣斐德路的西段有一片體育場地,是一個沙地足球場加上周圍的一些泥地,場地南邊是一堵圍牆,東首兩扇大門邊釘著塊只有一尺多長的木牌,牌上用油漆寫著「東華球場」四字。這里是各支壘球隊進行比賽的地方。
由於當時的壘球球員和觀眾大都是在校大、中學生,因此東華球場的賽事都放在星期日進行。這樣的賽事通常每月有一兩次,在寒暑假期間會多些。觀眾的人數將視參加比賽的球隊是否有名而定,一些談不上「名氣」的「雜牌」隊,便主要靠雙方隊員的家人和親友來捧場了。
幾所教會女中也成立了壘球隊,隊員大都是校內的活躍人物,有的是「校花」,有的是上海有名的「富室千金」,有的是家庭舞會中受人爭奪的舞伴,其中有的還一人兼具以上「身份」中的兩種以上……她們出場比賽,除掉真正來看球賽的外,還有不少是她們的追求者。
1952年,上海市體育管理部門組織了一次全市大、中學校壘球聯賽,二十多支參賽隊分高校男隊、中學男隊和中學女隊三個組別,比賽結果,獲得冠軍的分別是聖約翰大學、聖方濟中學和中西女中的球隊。
盡管在全盛時期涌現過二十多支壘球隊,卻始終沒有出現過一支棒球隊。
棒球的英文是baseball,這應該是個統稱,是指用棒(base)擊球和爭奪壘位的球類項目。用棒球所擊打的球有兩種,一種是體積小而質地堅硬的,稱為hardball(硬球);另一種則體積較大而質地較軟,稱為softball(軟球)。中國的體育界習慣把打硬球稱為「棒球」,而把打軟球稱為「壘球」。
在棒球盛行的美國、日本等國家中,壘球是女性運動項目。由此可知,從上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上海所有的男子壘球從有名的熊貓和鯊峰隊到無名的「雜牌軍」,所打的球都是女子隊所打的,即男打女球,且無一例外。
摩托車手
我有個在香港當律師的世侄參加了個「Herley Davidson Club」,一些Harley Davidson牌摩托車的發燒友約定在每星期日上午到新界粉嶺的一座山頭上聚集,按照預定的路線翻山越嶺,野遊一番。
世侄告訴我,這個俱樂部的成員只有三十多人,全是男性,大都是三十歲到四十歲之間的專業人士,有醫生、律師、建築帥、大學教師和金融機構中的高級職員等。敵不過世侄的一再邀請,在一個星期天上午起了個早,跟他去了那個聚會場所。世侄向他的同伴們介紹我是UncleSun,便是他小時候給他留下深印象的哈雷車手……世侄把他那輛92年型1200哈雷車讓我來開。幾分鍾後,我便能完全操縱自如,就像當時我在上海街頭駕駛同樣牌子、同樣馬力的摩托車一樣。
我是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之後,上海開始恢復汽油供應時,就開了哈雷摩托車的。當時,許多在1941年「珍珠港事變」之後停駛的私用汽車重新開動起來,但都是舊日款式,最新的是1941年型的,更多的是30年代中期的車型。到第二年,美英兩國當年的新車大批銷向中國,美國的福特、別克、克雷斯勒、司蒂貝克等汽車公司和英國的奧斯汀、海爾門等公司,都在上海有規模不小的代理行。
英國有一家摩托車製造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接受了陸軍部的訂貨,製造一批軍用摩托車,二戰結束後,這批摩托成為戰爭剩餘物資,便有商人把這批舊車全部以廉價買下,由貨輪運送到上海,進行整修之後,換上新輪胎,再全部改漆成黑色,交給幾家大的自行車行出售。雖是舊車,但質量挺好,價格也並不貴。投入市場之後,很快銷售一空。
由於這批摩托車是單汽缸和單排汽管,因此引擎發動之後,發出的是「蓬蓬蓬」的響聲,顯得緩慢而沉重,就像來自遠處的炮聲。因此,這批摩托車便被上海人稱為「大炮牌」。
緊隨著大炮牌進入上海摩托車市場的是美國的哈雷牌和印第安人牌。兩種都是進口開箱的1947年型新車,也同是大馬力兩輪摩托車。
在上海獨家代理印第安人牌車的是當時中正中路(今延安中路)上的永海車行。這家車行的門面不大,規模和實力和代理哈雷車的同昌車行都無法相比。這家車行的老闆是姓姚的兄弟倆,弟弟名叫姚德福,當時還不到三十歲,他自己便駕著一輛紫紅和乳白兩色相間的印第安人牌車經常在路上來回馳騁,這等於在做活動廣告,而確實也有不少人被那種車的漂亮外型吸引了到那家車行去購買的。
我當時也是受到強烈吸引的一個。但父親卻不肯給我買這輛車,理由之一是價格太貴,太過奢侈;理由之二我才是個高中學生,體格不夠強壯,不宜駕駛這么大馬力的車,若是闖了禍那是非同小可。
經過幾回「磋商」,父親終於答應給我買一輛摩托車,但限定汽缸容量不能超過350CC。最後我在慕爾鳴路(今茂名北路)上的一家車行里買了一輛「大炮牌」。
那幾年裡,我每天開著去上學下學,又開到各處遊玩兜風,去過蘇州、常熟、無錫、杭州……總計行程也有好幾萬公里。
1952年,我將母親1948年去香港時留給我的一部分錢買了輛哈雷摩托車,終於圓了我的哈雷之夢。這輛車我開了六年。到1956年時,由於私人用機動車的汽油供應重又受到嚴格限制,我的那輛車每月最多隻能開上六七天,其餘的日子都得擱置在那裡了。
1958年,上海停發私用摩托車牌照。一年後,市公安局找上門來,說他們已徵集到三輛各部分機件完好,仍能正常行駛的1200CC的哈雷摩托車,另從交通處的車輛登記資料中看到我也有這么一輛車尚未報廢拆賣,因此上門找我征購,他們將把這四輛車統一改漆成白色後,用作迎送外國貴賓車隊的開道車。
獵槍的命運
我前後有過四支獵槍,但我從沒拿這些槍去打過獵。兩支散彈槍帶給我的樂趣只是在休息日帶了槍騎上摩托車開到青滬公路旁的那座北干山旁,登上那座無人荒山,對著岩石或枯樹打上幾槍。
另兩支小口徑來復槍帶給我的樂趣比散彈槍更大些,由於在發射時的聲音不大,不至會驚擾鄰居,於是在屋後的花園中豎個稻草和棉花製成的圓環靶子,白天有空時便在那裡練習射擊。1952年之前在上海的幾家漁獵用具店中還有這種子彈出售,都是解放前從國外進口的原裝貨。
這樣的愛好和花費也並非全無收獲。1958年「大躍進」那陣,號召要在大學和高中學生中開展民兵訓練,當時我在一所中學和一所師范學校中當政治教師,我的小口徑運動步槍卧、跪、立三姿速射奪了個全區冠軍,並且得到國家體委授予的「一級射手」資格。
其實,當時像我這樣買了獵槍而並不打獵的是大有人在。我認識上海一家中型機器製造廠的老闆,他沒有時間也不喜歡到上海的遠郊或外地去打獵,但卻把收集獵槍作為自己最大的愛好。
上海解放初期,市公安局發布公告,限期收繳私人持有的各種獵槍(後膛火葯槍除外)。以後他們把收繳來的獵槍分別處理,屬於來復槍的留存在市公安局,各種口徑和規格的滑膛散彈槍經登記存案後全部發還,由市公安局治安處發給保管執照。自行保管的獵槍不得私自出售或毀壞,若要出售,必須送到由市公安局指定的有關商店寄售。經辦人員同時給每人發了一份指定商店的名單。這份名單上有三家商店:
第一家是開設在淮海中路、重慶路口的淮海路國營舊貨商店(簡稱「淮國舊」),從上世紀50年代初期起發展成為全市最大的買賣和寄售舊貨的商店。
第二家是連長記體育器具商店。這家店底層有一長排櫃台出售弓箭、汽槍和獵槍,全都是進口貨。解放後,獵槍不再進口,連長記除賣掉剩下的新槍以外,也被市公安局列為寄售舊貨獵槍的商店,當然買和賣都要憑公安部門的證明。
第三家是友樂賓漁獵用具店。
1949年之前,在當時被稱為林森中路的淮海中路上共有四家出售獵槍的店家。上海解放初期,這些獵槍店都還開著,但按照軍管會規定,禁止出售可用作狙擊武器的大口徑來復槍。到1950年之後,隨著西方國家僑民相繼離開上海,淮誨路上的漁獵用具店便只剩下了友樂賓漁獵用具店一家。雖然那裡的生意也很清淡,主要是靠售賣漁具維持開支,可也支撐到1956年工商業全面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後,才從淮海路上消失。
專營獵槍的商店在上海絕跡了,但「淮國舊」中寄售舊貨獵槍的櫃台卻還存在,而且由於成了獨家經營,便不時會有非常珍貴而稀見的滑膛散彈槍在那裡露面。我曾在那裡看到一支人家送來寄售的十分名貴的獵槍。櫃台里那位老營業員是個內行,他鼓動我買下這支獵槍。他說,他和各種舊獵槍前後打了近三十年交道,像這樣名貴的獵槍只見過幾支。「要是放在以前,這樣一支槍就算拍賣,也至少要十根大條子,現在這價錢真可以算是十分便宜了。」
他說的「便宜價錢」是三千元人民幣,等於我近四年的工資。幾個月後,我再到「淮國舊」去時,聽那位老營業員說,那支獵槍被買走了,買主是一個中年漢,操山東口音,穿著講究,氣宇軒昂。他由在上海的朋友陪同來看了兩回,到第三回才帶了一大包錢來買下這支槍。陪同來的朋友說那位買主是作家,平生最大的愛好是進山打獵。我猜測到那位買主有可能是當時一本暢銷的抗日戰爭題材長篇小說的作者。當時出版業中尚未取消版稅制度,因此那本小說給他帶來了豐厚的收入。
1966年7月21日,上海市公安局治安處向全市所有領有持槍證的市民發出通知,限三天內把保管的獵槍交到市局治安處。此時「文化大革命」已進行一個多月了,但上海的「紅衛兵」才出現不久,打、砸、搶、抄還未全面展開。這無疑是市公安局的一個明智之舉。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RS/972098.htm
檢舉民國8~26 年是近代建築業在上海發展到高峰的階段。出現了大型百貨公司、大型飯店、高級影劇院,以及花園洋房、高層公寓。這一時期歐洲現代運動波及上海,從古典主義轉向現代主義,鋼框架結構在高層成為主要的結構方式。民國12年所建的匯豐銀行大廈,民國14年所建的海關大樓標志著西方復古主義的頂峰。民國23年建成的國際飯店,保持遠東最高建築的紀錄達48年之久,是現代派代表性建築。這一階段還有一批「大上海計劃」建築,國民黨上海市政府自20年代籌劃,民國20 年動工,民國23年初步完成。30年代還出現了諸如大新公司和外灘中國銀行大樓等中西合璧的建築。這類成功的建築多為中國建築師設計。
民國26~38年,近代建築業在上海處於停滯階段。日軍炮火給上海建築造成了空前的災難。抗日戰爭勝利後,由於國內戰爭,上海重大的建築工程處於停頓狀態。
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性質形成了上海近代建築分布的特點。沿黃浦江一帶集中了近代行政、商業和金融業建築;以跑馬廳為中心形成了南京路、淮海路、福州路、金陵路和西藏路的商業建築;向西沿蘇州河、向東沿黃浦江匯集著許多工業建築;高級住宅主要集中於西區,這是20年代後租界擴張的結果。上海的華界區域,如閘北、滬南和浦東等地有大量的棚戶、簡易木屋和平房。據民國36年統計,舊上海共有棚戶5萬余戶,解放前夕,全市100戶以上的棚戶區有322處,13萬間,18萬戶,居住著近100萬人口。
著名住宅:
檢舉董家渡天主堂
清咸豐三年(1853年)建成
南市區董家渡路175號
1993年7月14日
聖三-基督堂
黃浦區政府禮堂
清同治八年(1869年)
黃浦區九江路江西中路口
1989年9月25日
楊樹浦水廠
清光緒七年(1881年)
楊浦區楊樹浦路許昌路口
盛宣懷住宅
日本駐滬領事館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徐匯區淮海中路1517號
汾陽路79號住宅
工藝美術研究所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徐匯區汾陽路79號
匯中飯店
和平飯店南樓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9號
徐家匯天主堂
清宣統二年(1910年)
徐匯區蒲西路158號
東方匯理銀行
光大銀行
清宣統三年(1911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9號
上海總會
東風飯店
清宣統三年(1911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號
亞細亞大樓
太平洋保險公司
1915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衛號
先施公司
上海時裝公司、東亞飯店
1917年
黃浦區南京東路690號
瑞金二路住宅
瑞金賓館一號樓
1917年
盧灣區瑞金二路18號
蘇聯領事館
俄羅斯領事館
1917年
虹口區黃浦路20號
公共租界工部局
1919年
漢口路193號
匯豐銀行大樓
1923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0~12號
上海郵政總局大樓
市郵電管理局
1924年
虹口區北蘇州路276號
--------------------------------------------------------------------------------
大世界
1924年
黃浦區西藏南路1號
嘉道理爵士住宅
市少年宮
1924年
靜安區延安西路64號
尚賢坊
1924年
盧灣區淮海中路350弄
國際禮拜堂
1924年
徐匯區衡山路58號
多倫路250號住宅
1924年
虹口區多倫路250號
新新公司
第一食品商店
1925年
黃浦區南京東路720號
怡和洋行
市對外貿易局
1926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7號
宏恩醫院
華東醫院幹部病房樓
1926年
黃浦區延安西路221號
金城銀行大樓
交通銀行
1927年
黃浦區江西中路200號
江海關大樓
1927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1號
沙遜大廈
和平飯店
1928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9號
華懋公寓
錦江賓館北樓
1929年
盧灣區長樂路109號
八仙橋基督教青年會
1929年
黃浦區西藏南路123號
--------------------------------------------------------------------------------
南京大戲院
上海音樂廳
1930年
黃浦區延安東路523號
步高里
1930年
盧灣區陝西南路387弄
慕爾堂(沐恩堂)
1930年
黃浦區西藏中路316號
虹橋路2310號住宅
上海置地集團
40年代初
長寧區虹橋路2310號
西僑青年會
體育俱樂部市體委
1932年
黃浦區南京西路150號
沙遜別墅
龍柏飯店1號樓
1932年
長寧區虹橋路2409號
汾陽路45號住宅
海關專科學校辦公樓
1932年
徐匯區汾陽路45號
大光明大戲院
大光明電影院
1933年
黃浦區南京西路216號
大上海大戲院
大上海電影院
1933年
黃浦區西藏中路520號
華安大樓
金門大酒店
1933年
黃浦區南京西路104號
跑馬總會
上海圖書館
1933年
黃浦區南京西路325號
國際飯店
1934年
黃浦區南京西路170號
大新公司
市百一店
1934年
黃浦區南京東路830號
王伯群住宅
長寧區少年宮
1934年
長寧區愚園路1136弄引號
華業公寓
華業大樓
1934年
靜安區陝西北路175號
百老匯大廈
上海大廈
1934年
虹口區北蘇州路2號
--------------------------------------------------------------------------------
新康花園
上方花園
1934年
徐匯區淮海中路1273號
上海市政府
體育學院辦公樓
1935年
楊浦區清源環路650號
江灣體育場
1935年
楊浦區國和路346號
興國路住宅
興國賓館1號樓
1935年
長寧區興國路72號
峻嶺公寓茂名公寓
錦江賓館中、西樓
1935年
盧灣區茂名南路62-125號
佘山天主堂
1935年
松江佘山
馬勒住宅
共青團上海市委
1936年
靜安區陝西南路30號
湧泉坊
1936年
靜安區愚園路395號
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上海分行
1937年
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3號
裕華新村
1938年
靜安區富民路182弄
美琪大戲院
美琪影劇院
1941年
靜安區江寧路66號
淮陰路姚宅
西郊賓館4號樓
1948年
長寧區淮陰路200號
修道院公寓
湖南路街道辦事處
1948年
徐匯區復興西路62號
泰安路115號住宅
1948年
長寧區泰安路11弄花園洋房
孫科住宅
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
1948年
長寧區番禺路(延安西路1262號內)
以上是我胡亂復制的。你為了寫小說嗎
9、上海比較有老上海風味的地方和有民國風味的地方在哪裡呢?
豫園、南京路附近,歷史遺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