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的二十四孝指的都是什麼人的什麼事
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1.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7.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8.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 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11. 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12. 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13. 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14. 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15. 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16. 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19. 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20. 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
21. 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22. 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23. 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24. 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
2、兄弟們,求教一個孝感到廬山3日游的攻略,謝謝了
坐火車到廬山站,廬山站坐門口汽車上廬山(20元),中間要買門票180元。
旅遊線路的話版,推薦三日游:權
第一、二天,從牯嶺鎮出發——如琴湖——花徑——仙人洞(錦綉谷)——天池——龍首崖——
石門澗(40元)。石門澗出來坐觀光車(觀光車票65元/人,24小時內有效;80元/人,72小時內有效;)回牯嶺鎮。這里差不多要一天時間,如果還早,可以去下美廬別墅(20元)。
第三天去三疊泉,很麻煩,下山,坐汽車到海會鎮三疊泉(買三疊泉門票60元——海會鎮有汽車去九江。
第三天不想去三疊泉,到九江市區走走
注意事項:1.山上氣溫比山下的九江市區氣溫要低,特別是晚上,要低10度左右,要雨傘。2.吃的、喝的牯嶺鎮都有,可以在山上補給。但是,遊玩的具體景點里就比較少商店,而且貴。玩前買好。
3、我住在武昌如家連鎖酒店鳳凰山中山路店,預計玩五天,怎麼安拍自己的行程?希望能求當地人解答,具體些
漢陽:
動物園
歸元寺
以上兩個地方從武昌坐車到古琴台,轉到漢陽的車
漢口:
中山公園、江漢路步行街、江灘
第一個偶爾就會去逛一逛,休閑;後兩者可以一起去逛一逛,先到江漢路後到江灘,完畢可以做輪渡到司門口,那邊有很多小吃,位置在戶部巷附近,下了輪渡步行也就十來分鍾,至於巷子裡面的早點小吃一般下午到晚上就很少了,上午才熱鬧。
以上地方武昌這邊坐車703 如果是中山公園536也可以
水族公園
就是從武昌過去有點遠,估計要兩個小時,坐什麼車我給忘記了,中間要轉一次車,我記 得 在戒毒所附近
武昌:
東湖(磨山公園)
去過兩次,還行,一般吧,如果游 玩的地方多,這里也不算什麼特色
植物園
去年去過一次,我覺得還不錯,溫室不收費啊,裡面還有點好玩,如果兩個人走走玩玩,還是比較好的,我記得有個地方有一片竹子。北京的植物園溫室要收費:(
以上兩個地方在魯巷有旅遊巴士可以到
森林公園
那裡可以自助燒烤,據說山上還有猴子
703終點就是森林公園和江漢路那邊
龍泉山
傅家坡坐166路到紙坊鎮(江夏區汽車站)轉紙坊——龍泉的車到龍泉山外圍,步行45分鍾到楚昭陵。 回來是龍泉山下坐龍泉——流芳的車到流芳鎮轉4107路到魯巷,在轉715回漢口
黃鶴樓
依照黃鶴樓的名氣作的仿古建築
保通禪寺
如果有興趣或者正好想拜佛可以去
在亞貿對面 很多車武昌火車站的59 以及過江的車都會在那裡停
第一天可以先到航空路,那裡有中山公園休閑,又有商場可以逛(盡量不要在武廣購物,如果要購物建議還是去中南或者亞貌)。轉輕軌到江漢路,步行到江灘,估計已經到晚上了,走走,然後返回
第二天早起去司門口的戶部巷吃早點(早起啊),順路逛逛,不行上長江大橋,正好可以在黃鶴樓橋照相,步行過大橋,到古琴台看看,不要進去,估計這只要一個上午。下午自便,晚上早點休息。
第三日,如果你有自行車而且離東湖不遠,可以騎車慢慢環游東湖,可以路過梨園,省博物館,還有磨山,植物園(值得去)慢慢騎,所以不累。最後到武漢大學校園去看看。記得帶好相機。
第四日,可以去集家嘴-漢正街,漢正街第一大道,萬商白馬商城,龍王廟觀江台,步行過彩虹橋到「中國角」看看大禹文化園
第五日,喜歡燒烤嗎,去森林公園,爬山,燒烤,遠觀東湖。
如果還有精力,可去郊區木蘭天池遊玩。
這是我經常給別人安排的路線,時間比較緊,既然你有那麼多時間,可以慢慢玩。武昌火車站有59,564到(出站不過馬路左轉前行600迷到車站)漢口火車站在車站東廣場坐519, 536到。
好吃的地方有戶部巷(在司門口),首義園小吃街(在閱馬場),吉慶街大排檔(晚上去,在漢口大智路)
到了武漢一定要吃到這四樣東西:蔡林記的熱乾麵、老通城的三鮮豆皮、小桃園的瓦罐雞湯、四季美的湯包,這四家店都開在漢口的商業鬧市區,而且還開了不少分店,只要一打聽,每個武漢人都會很熱情地給你指路。此外,漢陽歸元寺里的素菜館也很有名。
武漢比較著名的家常菜有排骨湯和清蒸武昌魚,前者是用那種黑黑的大瓦鍋,將新鮮的排骨和蓮藕、海帶一起煨幾個小時,在沒有藕的季節則以土豆代之,這種湯醇白鮮香,十分好喝;吃武昌魚時請注意一定要吃清蒸的活魚,那樣才能品出正宗武昌魚的鮮味。
提示:武昌區的彭劉楊路(離黃鶴樓很近)上的武昌酒樓以烹制武昌魚著稱,可以去嘗一嘗。
到武漢來其實不用買東西帶回去,現在的商品流通很發達,當地賣的東西別的地方也都有;而傳統的土特產比如青山牌的麻烘糕、孝感麻糖之類的食品,以現在多數人的口味來看並不好吃,但除了這些東西以外,可以被稱為是武漢土特產的東西差不多也就沒有了。
如果你想去逛逛街,那麼漢口有不少繁華的商業路段,像漢正街、大夾街、六渡橋等地都是商家集中的街區,特別是漢正街,這是一條在全國都有名的商業街,以價廉物美而聞名,但是也得貨比三家,小心買到「水貨
1、武漢江灘:把武漢江灘放在首位,是因為它是一個免費的旅遊景點,而且景點面積相當的大,是上海江灘面積的數倍,您可以在觀水平台上欣賞奔騰的江水,在親水平台上細聽水的聲音,在戲水平台上感受水的涼意。
2、湖北博物館:放在第二,是因為我覺得她比黃鶴樓值。湖北省博物館地處風景秀麗的武昌東湖之濱,佔地面積9100平方米,是湖北省文物及標本的主要收藏、宣傳和研究機構。湖北省博物館中,一級文物400餘件,主要有:戰國時期的越王勾劍,被譽為越王青銅劍之首;戰國時期的曾侯乙編鍾,編鍾共65件,總重2500多公斤; 戰國時期的曾侯乙編磬,上面刻有樂律文字。而且都是真品!
3、黃鶴樓:黃鶴樓位於武昌蛇山之巔,自古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全樓各層布置有大型壁畫、楹聯、文物等,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築,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說實話,在外面看看就夠了,嘿嘿~~)
4、東湖:朱德的「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後定比西湖強」讓東湖增色不少,東湖面積是西湖的六倍,是很多國家領導消夏的地方。東湖位於武昌東郊,取其方位命名為東湖風景區,是國家重點名勝風景區,由郭鄭湖、水果湖、喻家湖、湯湖、牛巢湖五個湖泊組成,總面積88平方公里,其中湖面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倍。東湖煙波浩淼,碧水粼粼,水鳥翻飛,遊船如織,湖岸曲折,港叉交錯,素有九十九灣之稱。
5、歸園寺:歸園寺絕對是鬧市中的一方凈土,寺院坐落在武漢市漢陽區翠微路西端,佔地46900平方米,殿舍200餘間,建築面積200000平方米。寺廟建築、佛教經典、全身佛像潔白無瑕的玉佛,歷經「文革」浩劫而倖存完整,其中尤以羅漢堂供奉的500尊金身羅漢為該寺的重點特色之一。
6、江漢路:1210米的江漢路,最耐看的,是一字排開各種建築:歐陸風格、羅馬風格、拜占庭風格、文藝復興式、古典主義、現代派……人們說,江漢路是武漢二十世紀建築的博物館。江漢路上共有13棟列為歷史優秀建築,其中省級1座、市一級6座、市二級6座。在前幾年,江漢路街區還添了很多銅制的雕塑,這些雕塑都是反應大漢口的滄桑變化,很有看頭!在那裡,你不僅可以免費觀看這些優秀的建築,還可以淘到很多時尚的衣服、飾品等等,很多都是江漢路獨一無二的!
7、古琴台: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於漢陽龜山西麓,月湖東畔,是為紀念俞伯牙彈琴遇知音鍾子期而修建的紀念性建築。相傳,古時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師曾在此彈琴,抒發情懷,樵夫鍾子期聽懂其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二人遂結為知己。後來,鍾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在友人墓前將琴摔碎,從此不再彈琴。 「知音」典故由此而來。古琴台是後人為紀念這一對摯友而建。
8、武漢大學:武漢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重點綜合性大學,位於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湖北省武漢市。學校坐擁珞珈山,環繞東湖水,地勢蜿蜒起伏,錯落有致;校園綠樹成蔭,花香流溢;建築獨具風格,美侖美奐,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學之一。
4、3月初在湖北哪個城市旅遊比較好?時間2-3天。謝謝!!出差在湖北,現在在孝感。可以在武漢、孝感之外的城
不知道你們是想玩山還是玩水,我覺得五天時間,如果在省內玩的話我覺得這些地方可以:恩,我覺得如果是玩古城的話可以去襄樊,有古城牆,古隆中;咸寧的赤壁也有個三國古戰場;還有荊州。
再就是風景區,山區:武當山,三峽,神農架,咸寧的九宮山。
還有一個明皇陵也值得一游,荊門鍾祥的明顯陵 。
省外的話,因為只有五天時間,可以考慮去江西,安徽,湖南這些鄰省。江西九江的廬山,江西婺源,三清山:安徽的黃山,皖南的徽派建築;湖南鳳凰,岳陽樓,長沙。
我覺得不管去哪裡吧,重在是幾個朋友一起玩,呵呵,看你們喜歡什麼風格的地方了~~~
5、浦江旅遊點
仙華山旅遊景區
編輯本段景區簡介
仙華山又名仙姑山,位於浦江縣城北9公里處,主峰少女峰,海拔728米,相傳因軒轅少女元修在此修真得道升天而得名。
仙華山崛起於1.5億年前的中生代,由於燕山運動強烈的斷裂擠壓和火山活動而形成。屬低山 丘陵地貌區,山頂緩坡地發育良好。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步,光溫互補,四季分明, 氣溫適中,景區氣溫比縣城低5℃左右。山地植被覆蓋率約90%。
仙華山以奇秀的山巔峰林為勝,在海拔6oo米以上的 仙華山巔,石峰聳峭壁立,拔地而起。「如彼旗,如寶 蓮花,如鐵馬臨關。明劉伯溫有詩雲:「仙華傑出最怪 異,望之如雲浮太空。」故仙華山又有「第一仙峰」之 稱。分四個景區:北為石峰林立、怪石紛呈的「仙華峰 林」景區;南有明趙祟袍植梅數里的「梅塢香雪」景區,東為千歲寶掌和尚修行之地「寶掌幽谷」景區;西有山 環水抱的「仙湖碧水」景區。共有24奇峰、14怪石異洞 等120處景點。 仙華山
仙華山以「奇、險、曠、幽」稱譽江南,有奇峰24座,怪石異洞14個,大小景點120多處。山上奇峰皆靈秀動人,在山巔突兀聳立,直插雲天,且斑斕的峭岩間常有雲霧升騰繚繞,縹緲若蓬萊。明代劉伯溫詩雲:「仙華傑出最怪異,望之如雲浮太空」。明代開國文臣之首宋濂稱之為「天地間秀絕之區」。最高峰少女峰,海拔720.8米,歷來有江南「第一仙峰」之稱,相傳軒轅黃帝少女元修於此修煉得道升天。歷代多有儒、道、釋三家名流共處仙峰,結廬修真,堪稱中華文化之奇勝。
仙華山風景秀麗,文風鼎盛,地處華東中部,位於浙江浦江縣城北,總面積約66平方公里。浦江素稱「書畫之鄉」,始建於東漢興豐2年即公元195年。仙華山位於浦江縣城約兩公里,山峰連綿不絕,仙華雙峰對峙於南北,橫看成嶺,側成峰,竹深泉清,山間峽谷深切,屏山環水,別具風韻,東南部為浦江盆地,其風景名勝以山水文化和儒家文化及宗教文化為內涵,以山頂峰林為特色,融入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有奇峰24處,怪石異岡14個,大小景點百餘處,以奇、險、曠、幽稱譽江南。明代劉伯溫詩雲:仙華傑出最怪異,望之如雲浮太空。被認為是天地間秀絕之區,最高峰少女峰,海拔720.8,歷有江南第一峰之稱。
編輯本段地理特徵
仙華山
仙華山崛起於1.5億年前的中生代,由於燕山運動強烈的斷裂擠壓和火山活動而形成。屬低山丘陵地貌區,山頂緩坡地發育良好。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步,光溫互補,四季分明,氣溫適中,景區氣溫比縣城低5℃左右。山地植被覆蓋率約90%。交通方便。仙華山在海拔600米以上的仙華山巔,石峰聳峭壁立,拔地而起。「如彼旗,如寶蓮花,如鐵馬臨關」。明劉伯溫有詩雲:「仙華傑出最怪異,望之如雲浮太空。」故仙華山又有「第一仙峰」之稱。分四個景區:北為石峰林立、怪石紛呈的「仙華峰林」景 仙華山古寺
區;南有明趙祟袍植梅數里的「梅塢香雪」景區;東為千歲寶掌和尚修行之地「寶掌幽谷」景區;西有山環水抱的「仙湖碧水」景區。共有24奇峰、14怪石異洞等120處景點。仙華山以奇、秀、險的山巔峰林為勝,稱譽江南。每一座山峰都有它的特色,玉圭峰的挺拔,情侶峰的繾綣,玉尺峰的秀峻,嫘祖峰的專注,大鍾峰的壯碩,少女峰的險峻與雄奇,每座峰各自渾然一柱。仙華山不僅峰而且石奇,岩石不僅奇秀而且艷麗,如巨碩的昭靈宮。另外玉尺峰陡峭的岩崖上有一個天然的反向太極圖,陰陽分明,清晰生動,這就是由於彩岩的滲透而造就的一處大自然的傑作。仙華山峰多狹長,壁似劍削,對峙的玉尺峰和玉圭峰如兩把利刃直刺天穹,峽道越往上越窄,最窄處僅一米余,薄如菜刀,俗稱「薄刀」,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編輯本段主要景點和特色
山巔聚傘林 在仙華山海拔600米以上山巔約1平方 公里的范圍內,聚集看高約50-loo米的聳峭石峰2l座, 它們千姿百態,有雄偉如擎天華柱的「華柱峰」,有奇 秀如出水芙蓉的「蓮花峰」,有玉立百米的「少女峰」,有狀似天馬行空的「神馬峰」。
2l峰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ll峰以華柱峰為主,粗壯穩健,以「雄』』取勝;東部10峰以少 女峰為首,峰高而形奇,以「奇險」見長。兩部分共同特點是分布緊湊,森列峭拔,四面成形, 美不勝收。仙華峰林尤以少女峰、仙壇峰、玉尺峰、玉圭峰、玉筍峰五峰最為雄偉靈秀。少女峰 為軒轅少女升天處,極險削,有瞪道鐵鏈可供攀登。頂有坪台,睛光燦爛,主仙華八景之一的「 華柱丹光」即此。南向崖壑有「第一仙峰」題刻,登上峰頂,可觀賞「雖未小天下,一覽收吳越 」的景色。北瞰群山起伏,梯田層層,錦鋪翠疊,盡收眼底;南眺浦陽城廓,阡陌交通,江水村 舍,迷離入望。仙壇峰,俗稱二岩,海拔700米,多奇花野草,傳為少女為民治病采葯 仙華山
煉丹處, 玉尺峰,海拔672米,又稱中峰,此峰有扶雲挾月之勢,遊人罕登,仙華八景之一的「中峰嘯月」 即此。中峰與玉圭峰(海拔660米)對峙,間距僅l米,建有石門,題有「天門」、「廣雲路」、 「廣神遊」字樣,八景之一的「劍峽遲竟」即此。過「天門」、上「雲路」,雲霧飄渺間,遊人 飄飄欲仙。
五峰西下是昭靈岩,崖壁高100多米,長400多米。東西走向,蹲踞盤結, 南北峻峭,岩脊上多奇石蒼松,錯落怪異。從岩下仰望則伊然鐵城峰,故稱 西塢鐵城;從少女峰下視,狀如浮海長鯨工從浦陽城遠望如天馬行空,又稱 天馬峰。此處稱「西遊步道」。其間還有「西天門」、「渡仙橋」、「貴宏 亭」等,沿途名家題刻甚多。 仙華峰林景區
多奇石,如白蛇、文龜、母子鷹、跳澗貓、太上老君、綠 毛石猴、迎客猴、虎頭、情人岩、笑口常開、夢筆生花、定海神針等。無不惟妙惟肖。名洞有二:一為「鼎湖洞」,俗稱通海 洞),相傳軒轅在湖北 鼎湖升天之際,因愛女心切,由黃龍開迢從地下來此,留金丹一顆,為金丹 石。二為織絹洞,傳為少女紡織處,內有小潭清泉,能治病,人稱仙水。潭 邊有小亭,曰「九霄亭」。
仙華山巔舊時有廟,後改築於山麓。傳說來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 江南大旱,浦邑尤甚,知縣來此禱雨有應,三年正月(公元1203年)寧宗敕 賜廟額日「昭靈」。今之「昭靈宮」為1993年遷址重建。此處諸峰若拱若揖, 浮雲蔡繞,護侍晨夕,為「昭靈仙跡」。新昭靈宮東側有一泓碧水映仙峰, 傳說凌晨可見少女梳頭側影,神奇美妙,故名「仙峰幻 影」。
五峰與昭靈岩構成景區山頂奇觀,遠近高下,正側 向背,隨步成形,陰陽晨昏,四時異趣。隆冬雪後放 晴,岩雪相映,浦邑人民以爭睹「仙華岩雪」為快。
峽谷藏古寺 仙華山東有石宕、寶掌二峽谷,兩旁 峭壁萬仞、石峰連雲。谷底
枕石漱流,清音曝願。谷中 泉水清冽甘甜,時而怒瀉如拋珠碎玉,時而奪地誦突, 如怫如揚。由於流水侵蝕,谷兩旁岩腹有許多石洞,雖 不大,但乾燥宜人。相傳呂祖謙等人曾讀書於山洞中。 寶掌陝谷中段建有寶掌寺,傳說寶掌和尚曾於此修行直 至IO72歲而終。由於蒼崖夾裕,青溪長流,故谷中常雲 蒸霞蔚,山色空澄,時有紫氣冉冉,神秘莫測。
碧水映翠峰 仙華山主人口有一面積1.1平方公 里的人工湖——仙湖,湖水清澈晶瑩,周圍群山環峙, 層巒疊峰,岸線曲折,嶇角長伸。湖中有二島,林木蔥 茺,如翡翠散落於湖面。水中翠峰幻影,撲朔迷離,傳 說月夜可見仙女沐浴,神奇美妙。
仙華山
梅塢香雪 位於「仙華峰林」南側、「仙湖碧水」 東側,面積2.09平方公里。歷史上曾是趙崇袍植梅數里 之地,今多已被名果桃形李替代。現已規劃在此景區建 「浦邑博覽館」,並廣植梅花、蠟梅,恢復「梅塢香 雪」本色。
仙華山景觀價值的認識約始於初唐。據記載:唐貞 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印度高僧寶掌周遊兩浙後,至仙華山,對其奇秀幽絕之景色贊嘆不已,頌有「行盡支那四百洲,此地偏稱道人游」之句,遂結廬 為庵,於此修行直至唐顯慶二年(公元657年)1072歲而終。此後來元明清代有名人幕名而來,或 撰文紀游,或隱居林泉吟詠寄慨。宋方鳳(公元1241一1322年)在此著有《仙華八景)。元末宋 鐮(公元1310-l381年)於元至正中(約公元1350年)辭翰林院國史編修之召隱遁人仙華山龍門 為道,贊仙華山奇形偉觀,「實天地間秀絕之區也」呂祖謙、謝翱、吳思齊、柳貫、吳萊、劉基 等都曾到此,井留存的詩文題詠逾百篇,摩崖石刻4處,為仙華山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內涵。
仙華山風景區西與國家級風景區「兩江一湖」(新安江、富春江、千島湖)相毗鄰,南與國家級風景區「雙龍』』相近;浙贛鐵路和省渲杭金、蔣義(桐廬——義烏)公路經過縣境,義烏 民航機場在浦義文界處,區位和交通優勢明顯。
編輯本段交通:
杭州―重慶、南京西―溫州、上海―衢州、杭州―江山、杭州―溫州的列車途徑義烏站。車站大道有浦江到義烏的班車,義烏站距離浦江縣城浦陽鎮18公里,縣城距仙華山景區9公里。火車站、縣城和景區之間均有中巴車往返。
編輯本段農家樂:
仙華山
仙華山農家樂發展至今,除了吃農家菜、干農家活、住農家房,享受農家淳樸熱情的民風外,部分農家開辟了休閑娛樂、篝火晚會等特色項目,深得都市遊客尤其是上海遊客喜愛,遊客的重遊率相當高,據統計,重遊率最高的是一位遊客在仙華山住了八次,一到旅遊旺季,農家旅社家家爆滿。
仙華山農家樂依仙華山最具精華的仙華峰林而建,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步,光溫互補,四季分明,氣溫適中,景區氣溫比縣城低5℃左右。山地植被覆蓋率約90%。仙華山景區以奇秀的山巔峰林為勝,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巔約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聚集著約50-100米的聳峭石峰21座,千姿百態。全村目前已發展農家旅社41家,擁有1200餘張床位,形成了「家家辦旅館,戶戶迎賓客」的繁榮局面,2006年全年接待10萬餘人次,營業收入1800多萬,是浙江省內最大的農家樂之一。
編輯本段仙華山美食
仙華山
金華自古以優越的地理和交通條件為商家倚重,是歷史上商業繁華的地區之一。 金華物產豐富,「金華火腿」和「金華酥餅」兩個傳統名產更是名揚海外,其它花茶、藕粉、佛手在全國知名度很高。 金華的風味小吃以金華夜煲最為著名,其絕佳的風味,別致的情調聞名遐邇。此外還有金華酥餅、金華肉粽、金華湯包、磐安拉麵、磐安餃餅筒、金絲蜜棗、楊梅燒酒等。 品嘗金華美食的主要去處有:金華夜市大排檔(人民廣場附近)、百年老店清和園、國貿賓館、世傅美食廳、蘭溪古商城飲食一條街等。 特色菜八寶香肚、拔絲金腿、薄片火腿、火腿荷化爪 火踵神仙鴨、火踵蹄膀、婺江春等。
編輯本段旅遊提示
仙華山
食宿:在郭洞,可以品嘗當地特別加工的竹筒飯(每筒三兩,價格5元)。在武義住宿首推「溫泉山莊」,地理環境很不錯,標房價有380元,280元,180元三檔,淡季可以打8折,山莊房內所用都是地下三百多米的溫泉水。如果嫌貴,縣內還有幾家較好的賓館,如:武陽樓飯店180—300元/間,行風大廈200—240元/間,達鴻大酒店20—100元/床。普通小旅店,一間房30~40元左右,但無空調和專用衛生間。俞源村和郭洞村都有住宿,5—8元/人。 購物:武陽村雨茶、湯記山茶、金山翠劍等都是獲得過國家大獎的名茶。現在有不少杭州的龍井茶其實就是武義產的。清明過後的一周內到這里購買的價格在25—60元/斤,僅相當於杭州價格的1/5。此外,武義還有胡柚、宣蓮等土特產。當地有將葫蘆當作容器的習俗,葫蘆的外面用極細的篾線編織,相當講究,每個售價50—60元。
編輯本段景區美譽
國家AAAA風景名勝區
明劉伯溫有詩雲:「仙華傑出最怪異,望之如雲浮太空。」故仙華山有「第一仙峰」之稱。
江南第一家景區
編輯本段地理概況
在位於浙江浦江縣城東10多公里的鄭宅鎮鎮中心,有一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義門古建築
江南第一家
群,人稱「江南第一家」。 870年前,居住在此的鄭氏家族,以孝義治家。自南宋至明代中葉,十五世同居共食,和睦相處,歷宋、元、明三代,長達360多年,時稱義門鄭氏,故名「鄭義門」。浦江鄭氏家族如此義居,屢受朝廷旌表,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太祖朱元璋賜封其為「江南第一家 」。
編輯本段江南牌坊
「一門尚義,九世同居」。在被譽為中國儒家「家族文化」典範的浦江縣鄭宅鎮的「江南第一家」,九座牌坊矗立在古鎮入口。這么多牌坊集聚一起,目前在全國是罕見的。
九座牌坊,恰合鄭氏義門的九世同居,展示著鄭氏九世同居的深遠文化內涵與歷史信息。這里的每一座牌坊都有出處,每一座牌坊都有一個故事。
作為一個以血緣為紐帶的傳統家族,「家」是一個核心活動中心,首先要突出一個「家」,鄭宅的這個
牌坊街
家,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家,而是「江南第一家」,這是它的靈魂。
牌坊群的第一坊,就叫「江南第一家」。「江南第一家」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所賜。鄭氏家族從南宋開始同居,到明初已經幾百年沒有分家,幾千人同財共食,和睦相處。當時,鄭氏義門的孝義聞名天下,為了表彰義門代代相傳的孝義家風,朱元璋在洪武18年(公元1385年)親賜「江南第一家」予以旌表。
第二座牌坊叫「孝義門」。鄭宅原叫仁義里,後來因為鄭氏家族的孝義家風被歷朝所推崇,許多感人的孝義事跡也常被鄉民傳頌,又經常被朝廷表彰,就改成了孝義門,後來連村名也叫作孝義門了。
第三座牌坊叫「三朝旌表」。這跟前面兩座有一定的關聯,因為鄭氏義門從南宋開始不論風雲如何變幻,不論是戰爭亂世還是太平盛世,他們總是始終如一,家族的日子還是過得有條不紊。不論誰當權,他們都按照自己的規則,治理好家族事務,處理好跟鄰里關系。不管在什麼條件下都起著忠節義孝的表率作用。所以在宋元明三朝都受到朝廷的旌表。這是很不容易的。
第四座牌坊叫「有序」。因為鄭氏義門把「有序」和「師儉」當作了治家的兩大支柱。「有序則不亂,不亂則安。」鄭氏義門數百年同居共食,沒有序肯定要亂的。鄭氏義祠堂專門設立了一個有序堂,制定了168條家規,天天用相關內容來教育子孫。所以使得鄭氏義門有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家庭秩序,正是這些嚴格的秩序引領了鄭氏義門一代一代走出了輝煌。
「有序」牌坊後,依次叫「恩德」牌坊、「麟鳳」牌坊、「取義成仁」牌坊、「禮部尚書」牌坊和「九世同居」 牌坊。令人稱奇的是九座牌坊的建築風格和建築材料各不相同,有磚木混合結構的,有木結構的,有石雕的,有磚雕砌的。自牌坊群落成後,「江南第一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都大大提高,海內外遊客紛紛慕名前來參觀游覽。
編輯本段名稱由來
江南第一家」座落於浦江縣城東面12公里的鄭宅鎮。景區以豐富的古代家族文化和明清建築組合為特色,「青山庭院古鎮,小橋流水人家」,是一組獨具情味的古鎮風貌景點。江南第一家是全國AAAA級景
教育基地
區,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廉政建設教育基地,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江南第一家」又稱鄭義門,是飲譽中外的華夏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遺址。居住於此的鄭氏家族,以孝義治家名冠天下。自南宋建炎年間開始,歷經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達三百六十餘年,鼎盛時三千多人同吃一「鍋」飯。其孝義家風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 年),明太祖朱元璋親賜「江南第一家」。景區內保存有鄭氏宗祠、昌七公祠、建文井、老佛社等一批重要歷史文物。鄭氏家祠始建於元初,結構宏敞,風格古樸。宗祠內高懸眾多歷代名人題匾和聯語,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前廳及拜廳天井內有尊為明初文臣之首宋濂手植的古柏,枝幹虯勁,上薄雲天。景區內尚有孝感泉、九世同居碑亭、東明書院、「十橋九閘」和玄麓元代摩崖石刻等古跡遺址二十餘處,內容豐富,蔚成群觀。而入口區象徵九世同居的九座牌坊,其數量之多、種類之全和含義之豐堪稱全國之最。
元朝的末代皇帝叫元順帝,年號至正。元順帝既兇殘又昏聵。對忠臣,革職充軍;對奸臣,言聽計從。他整天吃喝玩樂,一點不管百姓死活。老百姓恨透了他,紛紛起來造反。一時義旗四舉,局勢動盪,眼看皇帝的寶座已經搖搖欲墜了。
到這個時候,元順帝才驚慌起來,他一面派兵鎮壓各路義軍,一面施展他的欺騙手段,派一員大官,前去浙江金華府浦江縣鄭義門鄭家查看「鴉鵲同巢,貓狗同窩,兄弟同心」的奏聞,想宣揚鄭義門鄭家的太平景象,來挽回民心,鞏固其統治地位。
卻說這個欽差大臣領旨,日夜趕路,前往浙江。不幾日,已來到浦江鄭義門村頭。欽差一舉目就望見村口有一棵千年巨樟,樹上築著一個很大的鳥巢,群群鴉鵲,盤旋其間。他點頭稱贊道:「一點不假,果然鴉鵲同巢,真太平景象也!」說罷,便向地方官打聽鄭家「貓狗同窩」和「兄弟同心」之事。
地方官不敢怠慢,忙領那欽差進鄭家就座歇息。茶畢,鄭家長老領著欽差察看「貓狗同窩、同食」的情況,又查了鄭家兄弟同勞共享、錢財公開的賬冊。一點一滴,不敢疏忽。
那欽差看了,十分滿意。當再次回到中堂時,他突然從懷中取出一包用黃色綢緞裹著的東西,高聲嚷道:「聖旨到!」
鄭家父母兄弟聞聲,不禁嚇了一跳,忙跪下接旨。欽差打開所包之物,取出一幅綢軸宣道:
「朕以仁德而治天下,揚忠孝以興國邦,頌信義以慰海內。今聞爾曹忠孝信義俱全,特賜雪梨兩枚,以褒其德。欽此!」
宣罷,將聖旨擱在香案上。鄭氏一家大小叩首謝恩。欽差又道:「皇恩浩盪,這兩個梨應該平均分食,以顯示你們的忠義。」
唁!這鄭氏一家,人口眾多,如何分吃這兩個雪梨,倒是個難題。——原來,這欽差大臣正想用這個辦法來考考他們。
鄭氏一家苦思冥想,總想不出辦法。後來只好求教於當地的名師宋濂。宋濂如此這般地說了一番,他們才有了主意。當下鄭氏忙將雪梨放進石臼搗爛,並燒沸了一鍋水,將開水沖人搗爛的梨汁中,再用小碗一一盛起,一人一小碗,恰好不多也不少。然後,一家大小舉碗齊飲。
到這時,那欽差才算滿意了。他回京都後,向元順帝奏明了浦江鄭義門「鴉鵲同巢、貓狗同窩、兄弟同心」的確實情況。元順帝一時興來,提筆寫了「天下第一家」五個大字,並賜國寶「紫鴉杯」一隻。連同敕書,派員前往鄭義門表彰恩賜。
元順帝派人去浙江鄭義門賜字之後,便到內宮飲酒作樂。國相得知元順帝賜字之事,忙人宮問元順帝道:「聞得萬歲為江南鄭氏賜字,可有此事?」
元順帝道:「有。」
「哪幾個字?」
「天下第一家。」
「那麼聖上屬於第幾家?」
「啊?!」元順帝怔住了。
國相急奏道:「聖上乃是『天下第一家』。無論鄭氏有如何功德,都不能號稱『天下第一家』。望聖上三思。」
孝義忠
元順帝知道自己寫錯了字,後悔莫及。他肚裡一轉,咬了咬牙,用手做了一個「殺」的手勢。並立即下了一道諭旨,派一員大將,帶領輕騎數百,要殺盡號稱「天下第一家」的浦江鄭義門鄭氏一家。
兵馬來到鄭義門,包圍了宅房,大將到門首一望,不覺愣住了。原來門首的巨匾上寫的不是「天下第一家」,而是「江南第一家」。大將還以為眼花看錯了,便揉了揉眼睛,又看,真的是「江南第一家」,於是更加驚疑,不敢濫殺無辜,躊躇良久,便策馬回去復旨。
元順帝見大將回來了,面帶笑容地問:「事成了嗎?」
大將答道:「沒有。」
元順帝立即面轉怒色。
大將急奏道:「末將奉命赴鄭義門,殺『天下第一家』,但見巨匾上寫的不是『天下第一家』,而是『江南第一家』,故末將不敢擅自處置,特地回奏聖上。如有半句謊言,死而無怨。」
元順帝耳里聽著,嘴裡「嗯嗯」念著,心裡暗暗思忖著,又突然對旁邊的國相拍案高叫道:「我原來是寫『江南第一家』的,我沒有錯,起先是與愛卿說著玩的……」隨即大笑一陣,此事就作罷了。
那麼,這「天下第一家」怎麼會變成「江南第一家」呢?
原來,元順帝派的欽差大臣帶著賜字、敕書和國寶「紫鴉杯」來到鄭義門。鄭氏一家隆重迎接,拈香設案。欽差大臣宣讀了敕書,賜了「天下第一家」的字和國寶「紫鴉杯」。事畢,即回去復命。
鄭氏一家人收了紫鴉杯和敕書,聘請能工巧匠,製作巨匾,將「天下第一家」描制於匾上。正幹得熱
江南第一家
火時,忽然走來一人,看了看,說:「鄭氏一家大禍至矣!」
眾人驚疑,一看,此人正是當地的名師宋濂。
鄭氏急問:「此話怎講?」
宋濂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你們鄭氏一家和睦相處,本屬天下第一,名副其實,並非過譽。可是歷代帝王從來沒有將庶民豐碑立於自己之上,而都以「天下老子第一」自居。說明白一點,難道帝王之家還不是『天下第一家』嗎?皇帝說錯了話,辦錯了事,從來都不會公開認錯,必用秘密的辦法處置知情人,以免張揚他的丑處和短處。如今,元順帝雖然寫了『天下第一家』,以後必定反悔,悔則大禍至矣!」
這一番言論,說得鄭氏一家慌了起來,忙求宋濂給他們想一個避禍之計。
宋濂說:「逃是逃不了的,避也沒處避。如今只有用『以江換天』的辦法,也許能化險為夷……」
大家依計而行,將「天下第一家」中的「天下」兩字抹掉,換上「江南」兩字,便成了「江南第一家」。巨匾剛制好掛上,兵馬就來包圍了鄭宅。鄭氏一家大驚失色。後來兵馬漸漸退去,他們才從驚慌中鎮定下來。幸虧宋濂先生料事如神,使鄭氏一家得免滅門之禍。
從此,「江南第一家」和宋濂的聲名一起傳揚,譽滿遐邇。宋濂後來跟隨朱元璋為明朝建立不少功勛,成為「開國文臣之首」。
編輯本段景區簡介
「江南第一家」座落於浦江縣城東面12公里的鄭宅鎮。景區以豐富的古代家族文化和明清建築組合為特色,「青山庭院古鎮,小橋流水人家」,是一組獨具情味的古鎮風貌景點。江南第一家是全國AAAA級景
有序堂
區,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廉政建設教育基地,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江南第一家」又稱鄭義門,是飲譽中外的華夏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遺址。居住於此的鄭氏家族,以孝義治家名冠天下。自南宋建炎年間開始,歷經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達三百六十餘年,鼎盛時三千多人同吃一「鍋」飯。其孝義家風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 年),明太祖朱元璋親賜「江南第一家」。景區內保存有鄭氏宗祠、昌七公祠、建文井、老佛社等一批重要歷史文物。鄭氏家祠始建於元初,結構宏敞,風格古樸。宗祠內高懸眾多歷代名人題匾和聯語,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前廳及拜廳天井內有尊為明初文臣之首宋濂手植的古柏,枝幹虯勁,上薄雲天。景區內尚有孝感泉、九世同居碑亭、東明書院、「十橋九閘」和玄麓元代摩崖石刻等古跡遺址二十餘處,內容豐富,蔚成群觀。而入口區象徵九世同居的九座牌坊,其數量之多、種類之全和含義之豐堪稱全國之最。
景區不但富有獨具特色的古鎮風貌,而且文化內涵極其豐富。江南第一家數百年間家族人員173人為官無一貪瀆,以其清廉家風揚名於世;其168條家規經宋濂整理帶至南京,成為明代典章制誥的藍本,史上鮮見;還有「靖難之變」中建文帝的去向一直是中國帝王著名歷史迷案之一,這里也將給出一種解釋。
編輯本段景觀名稱
宗祠、孝感泉、九世同居碑亭、東明書院、老佛社、十橋九閘、飲鶴川、蕊珠岩、飛雨洞、玄麓八景、元代摩崖石刻
編輯本段景區特色
江南第一家以其融古代建築,風景名勝,民俗傳統、儒家文化為一體的獨特品位
6、問一下,誰有《二十四孝》原文和翻譯
二十四孝 (原文)
一、孝感動天虞舜
虞舜。瞽搜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囂。弟象傲。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有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系詩頌之。
詩曰對對耕春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帝位。孝感動天下。
二、親嘗湯葯西漢文帝劉恆
西漢文帝。名恆。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後。帝奉養無擔母嘗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葯非親嘗弗進。仁孝聞於天下。系詩頌之。
詩曰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後三載玻湯葯必先嘗。
三、嚙指心痛周朝曾參
周。曾參。字子輿。事母至孝。參曾採薪山中。家有客至。母無措參不還。乃嚙其指。參忽心痛。負薪以歸。跪問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嚙指以悟汝耳。後人系詩頌之。
詩曰母指方纏嚙。兒心痛不禁。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
四、單衣順母周朝閔子騫
周。閔損。字子騫。早喪母。父娶後母。生二子。衣以棉絮。閔損。衣以蘆花。一日。父令損御車。體寒失鞭。父察知其故。欲出後母。損曰。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後母聞之。卒悔改。系詩頌之。
詩曰閔氏有賢郎。何曾怨後娘。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
五、負米養親周朝子路
周仲由。字子路。家貧。嘗食黍薯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褥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黍薯之食。為親負百里之外。不可得也。有詩為頌。
詩曰負米供甘旨。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沒。猶念舊劬勞。
六、賣身葬父漢朝董永
漢董永家貧。父死。賣身貸錢而葬。及去償工。途遇一婦。求為永妻。俱至主家。主令織布三百疋。始得歸。婦織一月而成。歸至槐陰會所。遂辭永而去。有詩為頌。
詩曰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織布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七、鹿乳奉親周朝郯子
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雙目。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往深山群鹿之中。取鹿乳供親。獵者見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告。乃免。有詩為頌。
詩曰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八、行佣供母後漢江革
後漢江革。少失父。獨與母居。遭亂。負母逃難。數遇賊。或欲劫之去。革輒泣告有母在。賊不忍殺。轉客下邳。貧窮裸跣。行佣以供母。母使身之物。莫不畢給。有詩為頌。
詩曰負母逃危難。窮途賊犯頻。告知方獲免。佣力以供親。
九、懷橘遺親後漢陸績
後漢陸績。字公紀。年六歲。至九江見袁術。術出橘待之。績懷橘二枚。及跪拜辭墮地。術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術大奇之。有詩為頌。
詩曰孝悌皆天性。人間六歲兒。袖中懷橘實。遺母報深慈。
十、乳姑不怠唐朝唐夫人
唐。崔南山曾祖母長孫夫人。年高無齒。祖母唐夫人。每日櫛洗升堂。乳其姑。奶不粒食。數年而康。一日玻長幼咸集。乃宣言曰。無以報新婦恩。願子孫婦。如婦之孝敬足矣。有詩為頌。
詩曰孝敬崔家婦。乳姑晨盥梳。此恩無以報。願得子孫如。
十一、恣蚊飽血晉朝吳猛
晉。吳猛。年八歲。事親至孝。家貧。榻無帷帳。每夏夜。蚊多潛膚。恣取膏。雖多不驅之。恐其去以而噬親也。愛親之心至矣。有詩為頌。
詩曰夏夜無帷帳。蚊多不敢揮。恣取膏血飽。免使入親幃。
十二、卧冰求鯉晉朝王祥
晉。王祥母喪。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欲食鮮魚。時天寒地凍。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有詩為頌。
詩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上水。留得卧冰模。
十三、為母埋兒漢朝郭巨
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得黃金一釜。上雲官不得齲民不得奪。有詩為頌。
詩曰郭巨思供親。埋兒為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
十四、搤虎救父晉朝楊香
晉。楊香年十四。常隨父豐往田間獲粟。父為虎曳去。時楊香手無寸鐵。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踴躍向前。
搤持虎頸。虎亦靡然而逝。父方得免於害。有詩為頌。
詩曰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脫身饞口中。
十五、棄官尋母宋朝朱壽昌
宋。朱壽昌七歲。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復出嫁。母子不相見者五十年。神宗朝棄官入秦。與家人訣。謂不尋見母。誓不復還。後行次同州得之。時母年已七十有餘。有詩為頌。
詩曰七歲離生母。參商五十年。一朝相見後。喜氣動皇天。
十六、嘗糞憂心南齊庚黔婁
南齊。庚黔婁為孱陵令。到縣未旬日。忽心驚流汗。及棄官歸。時父疾始二日。醫曰。欲知愈劇。但嘗糞。
苦則佳。黔婁嘗之。甜。心甚憂之。至夕。稽顙北辰。求以身代父死。有詩為頌。
詩曰到縣未旬日。樁庭遘疾深。願將身代死。北望起憂心。
十七、戲綵娛親周朝老萊子
周。老萊子至性孝。奉養二親。備極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常著五彩斑斕之衣。為嬰兒戲於親側。又常取水上堂。詐跌卧地。作嬰兒啼以娛親。有詩為頌。
詩曰戲舞學驕痴。春風動綵衣。雙親開口笑。喜氣滿庭幃。
十八、拾桑供母漢朝蔡順
漢。蔡順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亂。歲荒不給拾桑。以異器盛之。赤眉賊見而問之。順曰。黑者奉母。赤者食。賊憫其孝。以白米三斗。牛蹄一隻與之。有詩為頌。
詩曰黑桑奉萱幃。飢啼淚滿衣。赤眉知孝意。牛米贈君歸。
十九、扇枕溫衾漢朝黃香
漢。黃香。年九歲。失母。思慕惟切。鄉人稱其孝。香躬執勤苦。一意事父。夏天暑熱。為扇涼其枕席。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褥。太守劉護表而異之。有詩為頌。
詩曰冬月溫衾暖。炎天扇枕涼。兒童知子職。千古一黃香。
二十、湧泉躍鯉漢朝姜詩
漢。姜詩。事母至孝。妻龐氏。奉姑。尤謹。母性好飲江水。妻出汲而奉母。又嗜魚膾。夫婦常作之。召鄰。母。供食之。後舍側忽有湧泉。味如江水。日躍雙鯉。詩時取以供母。有詩為頌。
詩曰舍側甘泉出。朝朝雙鯉魚。子能恆孝母。婦亦孝其姑。
二十一、聞雷泣墓三國(魏)王裒
魏。王裒事母至孝。母存日。性畏雷。既卒。殯葬於山林。每遇風雨。聞阿香。響震之聲。即奔墓所跪拜。
泣告曰。裒在此。母親勿懼。有詩為頌。
詩曰慈母怕聞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二十二、刻木事親漢朝丁蘭
漢。丁蘭幼喪父母。未得奉養。而思念劬勞之恩。刻木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針戲刺其指。則出血。木像見蘭。又眼中垂淚。蘭問得其情。將妻出棄之。有詩為頌。
詩曰刻木為父母。形容如在時。寄言諸子侄。各要孝親幃。
二十三、哭竹生筍三國孟宗
三國。孟宗。字恭武。少孤。母老病篤。多月思筍煮羹食。宗無計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須臾地裂。出筍數莖。歸持。作羹奉母。食畢疾愈。有詩為頌。
詩曰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二十四、滌親溺器宋朝黃庭堅
宋。黃庭堅。號山谷。元佑中為太史。性至孝。身體貴顯。奉母盡誠。每夕親自為洗滌溺器。未曾有一刻不供人子之職。有詩為頌。
詩曰貴顯聞天下。平生事孝親。不辭常滌溺。焉用婢生嗔。
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游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雲思親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他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個同僚,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母親得了重病,如果這樣離去,無法在身邊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傑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後,特此奏請皇上改派別人。有一天仁傑出外巡視,途中經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雲,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有詩頌曰:
朝夕思親傷志神,登山望母淚流頻;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
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 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二十四孝_綵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
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 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有詩頌曰: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
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 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_鹿乳奉親
周朝時,有一位叫郯子的,從小就很孝順。 他的父母年老的時候,雙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於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這樣去取得鹿乳供奉雙親,沒想到被打獵的人發現。 正當獵人舉起了弓箭要射殺他時,他急忙喊道:」我為了取得鹿乳,給患有眼疾的雙親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採取鹿乳。」獵人知道原來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沒有射他,並且對他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為贊嘆不已。有詩贊曰:
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二十四孝_籠負母歸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後,怒發沖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 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 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背回家鄉。 後人有詩贊曰:
救母險如履薄冰,越山肩負步兢兢;重重危難益堅忍,孝更絕倫足可矜。
二十四孝_棄官奉親
滎陽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晉武帝時任河陽縣令。他事親至孝,當時父親已去世,就接母親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長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開時節,他總是揀風和日麗的好天,親自攙扶母親來林中賞花游樂。一年,母親染病思歸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隨即辭官奉母回鄉。上官再三挽留。他說:「我若是貪戀榮華富貴,不肯聽從母意,那算什麼兒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動,便允他辭官。回到家鄉後,他母竟病癒了。家中貧窮,他就耕田種菜賣菜,之後再買回母親愛吃的食物。他還餵了一群羊,每天擠奶給母親喝。在他精心護理下,母親安度晚年。 詩曰:
棄官從母孝誠虔,歸里牧羊兼種田;藉以承歡滋養母,復元歡樂事天年。
二十四孝_單衣順母
周朝閔損,字子騫,是個孝子。母親早逝,父親憐他衣食難周,便再娶後母照料閔子騫。 幾年後,後母生了兩個兒子,待子騫漸漸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親未歸,後母做棉衣偏心,給親生兒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給子騫用蘆花絮。 一天,父親回來,叫子騫幫著拉車外出。外面寒風凜冽,子騫衣單體寒,但他默默忍受,什麼也不對父親說。後來繩子把子騫肩頭的棉布磨破了。父親看到棉布里的蘆花,知道兒子受後母虐待,回家後便要休妻。 閔子騫看到後母和兩個小弟弟抱頭痛哭,難分難舍,便跪求父親說:「母親若在僅兒一人稍受單寒;若驅出母親,三個孩兒均受寒。」子騫孝心感動後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歡樂。 有詩贊曰: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後娘; 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
二十四孝_賣身葬父
漢朝時,有一個聞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裡非常貧困。他的父親去世後,董永無錢辦喪事,只好以身作價向地主貸款,埋葬父親。喪事辦完後,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還錢,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攔住董永要董永娶她為妻。董永想起家貧如洗,還欠地主的錢,就死活不答應。那女子左攔右阻,說她不愛錢財.只愛他人品好。董永無奈,只好帶她去地主家幫忙。那女子心靈手巧,織布如飛。她晝夜不停地幹活,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織了三百尺的細絹,還清了地主的債務、在他們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樹下時,那女子便辭別了董永。相傳該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遂下凡幫助他。 有詩頌曰:
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織線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二十四孝_親嘗湯葯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三兒子劉恆,即後來的漢文帝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恆對他的母親皇太後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劉恆親自為母親煎葯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恆天天為母親煎葯,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葯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劉恆孝順母親的事,在朝野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贊他是一個仁孝之子。有詩頌曰:
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後三載病,湯葯必先嘗。
二十四孝_卧冰求鯉
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時失去了母親。後來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親對他也逐漸冷淡。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冰凍三尺,王祥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卧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鯉魚。正在他禱告之時,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供奉給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二十四孝_聞雷泣墓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親特別孝道。他母親在世的時候,生來就很膽小,懼怕雷聲,王裒經常在打雷的時候,到母親身邊給其壯膽。母親去世後,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靜的地方、一到刮風下雨聽到震耳的雷聲,王裒就奔跑到母親的墳墓前跪拜,並且低聲哭著告訴道:「兒王裒在這里陪著您,母親不要害怕。」
有詩頌曰: 慈母怕聞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二十四孝_負米養親
周朝,有個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裡很貧窮,時常在外面採集藜藿等野菜當食物。而子路為了贍養父母雙親,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來,盡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後,於路南遊到楚國。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學問和人品,給子路加封到擁有百輛車馬的官位。家中積餘下來的糧食達到萬鍾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勞苦,感嘆說;雖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樣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來贍養父母雙親,可惜沒有辦法如願以償了。
有詩頌曰: 負米供甘旨,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沒,猶念舊劬勞。
二十四孝_挨杖傷老
漢朝時,大梁有個叫韓伯愈的人,本性純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親對他管教很嚴格,稍微有點過失,就舉杖揮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時,竟然傷心哭泣。他母親覺得奇怪,問道:「往常打你時,你都能接受,今天為什麼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覺得疼痛,知道母親還有力氣,身體健康,但是今天感覺不到疼痛,知道母親身體衰退,體力微弱。所以傷心禁不住流下了淚水。並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說明了他非常孝敬母親。
有詩頌曰:體念母親情至忱,母棰輕重甚關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頓起心酸淚濕襟。
二十四孝_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張菊花。七歲那年,母親不幸病逝,父親續娶。菊花沒有因此而分辨生養之別,對待繼母恭敬。她的繼母卻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繼母乘機將她賣給人家作婢女。事有湊巧,菊花的父親在回歸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當父親問她為何落此地步時,菊花含淚不語,生怕連累繼母,在父親追問下,不得已才告之。父親聽後大吃一驚,當即將菊花贖了回來。三日後父女回到家。其父見到後妻,十分惱怒,欲將其休掉。菊花見狀,當即下跪為繼母求情,父親終被其孝心感動,方才罷休。繼母沒有生子。其父去世後,菊花對待繼母和父親在世時一樣孝敬、因此世人有詩頌曰:
一片奉心如石堅,一身被鬻亦依然;情深跪動恕寬母,純孝並齊閔子騫。
二十四孝_孝感繼母
清朝人李應麟,居雲南昆明,從小溫順善良。他的母親不幸去世後,便勸父親再娶。他用賣卜的收入來供養父母。應麟對待繼母雖然十分孝順,但是繼母卻將他視為眼中釘,百般刁難,常常對他施以棍棒。每當這時應麟總是跪著,恭敬如初,絲毫沒有抗拒之意。他的父親卻輕信繼母讒言,將他逐出了家門。應麟仍無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備好禮品回家祝賀。不久應麟聽說繼母病了,急忙回家進行護理,並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醫抓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繼母病癒。同時應麟對待繼母所生孩子格外親和,終使繼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關系改善,勝過親生。
後人贊曰;不憂繼母逐離鄉,母病回家侍葯湯;將弟視同親手足,母終悔恨變慈祥
二十四孝_勸姑孝祖
明朝時候,浙江紹興山陰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娶了一個童養媳名叫劉蘭姐,年僅十二歲,卻很明事理,對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動不動就冒犯長輩,經常罵祖母「老不死」,將其視為「包袱」,言辭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劉蘭姐來到王氏的閨房長跪不起。王氏大吃一驚,問其緣故。劉蘭姐答道:兒擔憂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後媳婦將視為榜樣,待您老了,也把您視為「包袱」,那時您會多麼傷心啊!太婆母長命百歲是我家的大幸,懇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聽後恍然大悟,邊流淚邊嘆氣說:良言使我收益不淺啊!於是痛改前非,對待祖母溫柔恭順。而劉蘭姐對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
二六女兒明大義,看姑罵祖逆親意;入房跪勸悔前非,示範兒孫行孝字。
二十四孝 孝感動天
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幾歲時故去了,舜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據說很有音樂天才。他娶了一位後妻,性情粗暴、兇狠。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她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象。象長大後變得兇殘、蠻橫、傲慢、無理,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贊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後人有詩贊曰: 隊隊耕春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帝位,孝感動天心。
二十四孝_兄弟爭孝
清朝時,長江口外的崇明島上,有吳氏四兄弟,小時候因家境貧困,父母不得已把他們賣給富家為童僕,以求一條生路。他們長大後,個個勤奮節儉,贖出賣身契,回到家鄉,合力蓋起房舍並各娶妻成家。這時,他們已理解當日父母之苦心,故爭相供養父母,以示不忘養育之恩。開始認定每家供養一月。後來,賢惠孝順的妯娌們認為隔三個月才能輪到供養,時間太長了,故改為每家供養一日。以後又改為自老大起每人供養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餚,奉養父母。席上子孫、兒媳爭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順,真是合家歡樂樂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壽近百歲無病而終。
詩雲:父母育恩深似淵,不尤被鬻孝猶虔。弟兄爭奉酒甘旨,純孝妯娌渾歸賢。
另外給你一個網站關於二十四圖
http://gb.chinabroadcast.cn/3821/2004/05/18/[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