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短程遊玩 » 和魯濱遜一日游
擴展閱讀
曲阜三孔自駕游攻略 2020-09-01 11:49:01
泰國芭提雅自由行攻略 2020-08-27 00:04:19
廣州到重慶特價機票 2020-08-30 08:09:46

和魯濱遜一日游

發布時間: 2021-03-27 10:30:53

1、魯濱遜漂流記與格列佛游記的不同。

兩者同是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時期英國作家的作品,啟蒙文學是資產階級文學。
《魯賓遜漂流記》是這時期英國第一個重要的長篇小說作家、丹尼爾.迪福的代表作。他是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言人。記敘魯濱遜的島上生活,說明了人類即使離開了群體能生活,也要依賴於現代(當時的)文明的產物。是文明進步,資本主義萌芽後的現實體裁。表明了當時人們對外界不斷的探索精神。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要求「個性自由」,發揮個人才智,勇於冒險,追求財富的進取精神;歌頌了資產階級向外擴張的殖民主義政策,魯濱遜是一個資產階級的「英雄」人物,恩格斯稱他為「一個真正的『資產者』」。
而《格列佛游記》記敘了格列副的冒險經歷,是浪漫的、虛構的。是約拿旦、斯威夫特(1667-1745)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他是個激進的民主派。在這部諷刺小說中,他對英國的資本主義制度舉凡君主政體、議會政治、財政、教育、軍隊、殖民政策,乃至名門貴族、社會風尚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諷刺,甚至指明道姓地批判英國王朝的政治腐敗和社會黑暗。在小說中,指出正是富人享受者窮人的勞動成果,才使大多數人被迫過著悲慘的生活。和現存制度對照,在「大人國」中,提出了開明君主、貴族和人民三方面勢力均衡的法制主張,在「巫人島」中,還提出了共和政體的主張。

簡單點來說是:《魯賓孫漂流記》:孤獨而頑強的冒險者
《格列佛游記》:奇異的想像 辛辣的諷刺

格列佛是個憤世疾俗的航海醫生,該作品旨在反省英國及歐洲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過渡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社會問題以及人類我們發展史上的種種現象;而魯賓遜則是英國及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史的一個縮影.------格列佛與魯賓遜的相同點;堅強/勇敢/勤勞,愛冒險,不安與現狀,對未知的前方有無限的好奇與憧憬.

<魯濱遜漂流記> 看完這本書就有一種想要去孤島生活的沖動,因為在那裡可以有很多的時間自己來創造一個世界,用僅有的條件再加上自己的智慧,真的有奇跡出現!
也許是受到條件的限制和在野外獨自一人的孤獨感,這時候人好象頭腦變的更加的聰明,可以做出許多以前覺得是不可能的事情,魯濱遜就是這樣的,他獨自一人在孤島生活了十二年,在這期間他一直沒有放棄有一天自己會回去的希望,他努力的生活著,自己種麥子,做麵包,造船探索地情,一個人照樣活的好好的,真是難能可貴!

<格列佛游記> 這是一部非常有想像力的作品,有很多和我們見到的不同的人出現在這里,格列佛游遍了很多地方,見識了很多不同的風俗,他的收獲可真是不小.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首先來到這個奇異世界.在巨人國,他會覺得不是哪裡的人太巨大了,彷彿是自己變的矮小了.在馬戲團里為別人表演,被別人當成是動物一樣的觀看讓他很不好受,不過最後終於逃脫的時候覺得是萬分慶幸.還有在小人國,他可是力大無窮的巨人,那些小人國的兵器對他根本造不成傷害,所以後來有另一個小人國想邀請他為他們戰斗,一下從巨人國里的小丑變為小人國里的巨人,真的反差很大.可是他覺得這兩個國家的人都很醜陋,都是一些不值得喜歡的人,他就也沒有在小人國里留下.

一本是表現資本主義的積極向上的精神,另一本是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的社會矛盾,揭露了當時統治集團的腐敗和罪惡,並抨擊了侵略戰爭和殖民主義。一本是漂流記一本是游記。兩者是有區別的。

最後他在一個以馬來統治整個社會的國家,這里的馬都很有智慧,而且也很誠實,他在這里生活了很久,最後回到人類的社會都變的不習慣了!在馬的社會里他體會到了一種很清新的空氣,其實這是作者對現實世界的不滿,最後自己創造的一個完美社會,就象是中國的 桃花源記 一樣

2、我和魯濱遜一起生活作文350字

經過一番相互了解後,我們都覺得對方是一個可以信賴的人。這時,我的肚子開始抗議了,我問魯濱遜:「你這兒有吃的嗎?」他似乎感到非常內疚,沒有招待好我這個客人,馬上帶著我去磨麵粉,過了好長時間,才吃上了那粗糙的麵包。

接著,他就帶著我去打獵。他在前面走,我在後面跟著。突然,一隻兔子出現了,他剛提起槍,兔子就應聲倒下。我對他說:「你這樣做是不是太殘忍了?」他滿臉無奈地說:「我也沒有辦法,為了生存呀。」

我們走著走著,突然聽到一陣「呀、呀」的吼聲和一個人的哀鳴聲,我們趕緊隱蔽起來,魯濱遜取出一支他自己製造的槍給我,並教我如何使用。我們悄悄地走了過去,只見一個人被綁在樹上,旁邊圍著猶如猴子的一群人,其中一個跪在地上哭泣哀求。我明白了,他們要吃那被綁著的人。只聽得一聲槍響,一個人倒下了,原來是魯濱遜朝指揮的那人腳上開了一槍,其他人向四周張望,端著他們的土槍向我們隱蔽的方向走來。魯濱遜吩咐我去解救被綁著的人。他一躍而起,一邊開槍,一邊向前奔跑,圍觀的人都去追趕魯濱遜,我趁機將那被綁著的人解救出來,帶著他拚命地向魯濱遜居住的方向逃跑。我們到達不久,魯濱遜也回來了,手上還流著血,他顧不得包紮,就拿起麵包給被解救的人吃,可被解救的人一口也不吃,眼睛只盯著我們獵取的兔子。我突然想起了我旅行包里的漢堡包,就拿了出來,將雞塊撕碎,和著青菜夾入漢堡包給他吃,他見有雞塊,就很快地吃了下去。魯濱遜朝我豎起了大拇指。

3、假如我和魯濱遜去漂流為題寫一篇作文

或許上天不會這么不公平;或許我不會和魯濱遜一樣倒霉;……但是,命運回總是突如其答來地把不幸隨機地降落到一個人身上,也許那個人會是你,也許那個人會是我,也許那個人會是他,……可無論這種事落在誰身上,誰都會自嘆倒霉,誰都要經歷考驗……

人們對魯濱遜的看法有很多。有人說,他是一個冒險家;有人說,他是一個航海家;有人說,他是一個農業家;有人說,他是一個陶藝家;有人說,他是一個木匠……

假如我就是魯濱遜,假如我就是「受害者」,或許我會突然崩潰,再也起不來,更不可能說像魯濱遜那樣,是各種各樣的專家……但是,假如說我當時沒活下來,而是和其他同伴一樣,都死了,說不定該是我的親人在一時間崩潰了!所以,我會慶幸!我會慶幸自己還活下來!雖然,我不知道如何去找食物吃,如何去找地方住,如何馴養動物……但我知道,時間,可以把人培養成各種各樣的專家。

魯濱遜不也是這樣的嗎?!他第一次做的陶器,又粗又難看;而他後來做的,又圓又滑又漂亮。他第一次做的捕羊的陷阱,根本逮不住羊;而後來,羊進了裡面根本出不來。我想,我也許也會那樣!時間會把我培養成為一個專業的農業家、陶藝家、木匠……

4、格列佛游記和魯濱遜漂流記的對比

笛福《魯濱遜漂流記》,標志著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產生,奠定了這種新型文學體裁的基礎。小說塑造了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階級的形象,他不滿足於過平庸舒適的生活,把遨遊四海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在與大自然作斗爭的過程中,表現出了頑強的毅力和必勝的信念,這些都充分地體現了上升時期資產階級有事業心和積極向上的精神,作者把中產階級人物作為作品的正面主人公來加以歌頌,這是文學史上的新成就。愛爾蘭作家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樹立了現實主義小說中民主的諷刺的傳統。這部作品具有的諷刺藝術,雖然情節和形象是虛構的,但是具有現實的基礎,作者借用童話故事來揭露英國初期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腐敗,抨擊了英國政府的侵略戰爭、殖民政策與掠奪行為,矛頭直指國王與大臣等最高統治者。

5、《和魯濱孫一日游》500

結合課文內容,看看魯濱孫的優點

6、作文:和魯濱遜在一起的一天,500字

經歷了與土人的戰爭,擁有了"城堡","鄉間別墅","忠臣"以及這個荒島的主權。從這些困難之中,他學會了樂觀的面對生活,如何利用自己堅強的毅力。在困難面前,他曾經困惑,曾經害怕,曾經抱怨,甚至曾經絕望,因為他所面對的困難是一般人所不能體會的。在一度的絕望之後,他告訴我們,不要抱怨生活給你的難題。的確,我們時常抱怨,為什麼別的同學沒有我努力,卻獲得比我好的成績 為什麼別人總是看到我的缺點,而看不到我的優點 其實,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只要你堅持了,總有一天,你會知道勝利只屬於努力的人。如果我們不能堅持到最後,又怎麼能夠知道自己一定會失敗,更不可能看到自己成功的一天。魯賓遜在我眼中,是一位百折不撓,大智大勇的冒險家。他為了實現遠大的航海夢想,不顧父母的勸阻,毅然放棄了安定舒適的生活,最終踏上了漫長而艱辛的航海征途。魯賓遜在航海途中,不幸遭遇了可怕的海嘯,被巨浪送到了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魯賓遜並沒有被突如其來的災難嚇倒,而是向自然宣戰,向死亡挑戰。他在孤島上想盡了各種辦法,克服了重重困難:建城堡、築帳篷、制器具、養牲畜、種糧食,與野人決戰。憑著他的勞動和智慧,一個人在荒島上創造了令人驚嘆的生存奇跡。最後,他終於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英國倫敦。結束了長達28年的漫長而艱辛的孤島生活。當我意猶未盡地翻過這本書的最後一頁,從書中的世界回到現實中時,我被魯賓遜頑強的生命力震撼了。二十八年,多麼驚人的數字!佩服魯賓遜之餘,我不禁反思起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魯賓遜那樣的遭遇,我會怎麼辦?是退縮,等死,還是像他那樣學會生存,永不放棄?全文

7、魯濱遜北京春節一日游作文

春節游記

這個春節我玩得可真快樂!可以稱得上是樂趣多多喲,現在就和你一起分享我的快樂吧!

NO。1 游園活動真精彩

大年初一的下午,爸爸媽媽帶我去參加他們單位組織的游園活動,那兒玩的項目可真多,有保齡球、袋鼠夾球、夾玻璃彈珠等,我挑了個「保齡球」的游戲,只見地上放著幾瓶礦泉水,三瓶一組擺成四組,我按照游戲的規則站在線外,用腳使勁把皮球踢向礦泉水瓶,結果用勁太大,踢偏了,瓶子一個也沒倒,我不甘心,再試一次,這次球倒沒踢偏,踢高了,球越過瓶子,滾到路上去了,我說:「事不過三,讓我再試一回,失敗了就走人。」我深吸一口氣,眼睛瞄好方向後,勻著勁兒把球踢了過去,噢!竟然中了,瓶子全部倒地,我得到了四張獎券,抽獎抽到了吉祥兔和小掛鏈等,呵呵,真是好開心

8、格列夫游記與魯濱遜漂流記的異同600字,議論文

一、《魯濱遜漂流記》的作品色彩
(一)作品產生背景
《魯濱遜漂流記》作者丹尼爾·笛福,是英國啟蒙時期的重要作家,《魯濱遜漂流記》是他在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被稱為「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他的作品通常描述一個人通過個人努力,依靠個人智慧,戰勝困境。這種小說的創作是通過與困難抗爭塑造人物,以表現當時歐洲是一種倡導個人奮斗的社會風氣,如魯濱遜。小說作為18 世紀英國著名的小說之一,是英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甚至引起了英國民眾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小資產階級,對這部著作的喜愛程度超乎想像。人們都把自己當做書中主角,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並通過這種定位實現自我價值的追求和實現。
(二)作者所屬流派
丹尼爾·笛福是英國18 世紀的作家,是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者。他的小說以描述現實為主,以積極向上、引領人們積極奮斗、獲得幸福為主要特徵。現實主義的小說真實反映現實生活,客觀性較強。笛福通過細致地觀察現實生活,按照現實生活的樣式精準描寫他的小說,並希望通過他的小說塑造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人物。笛福生活在英國啟蒙時期,這段時期人們開始覺醒於藝術和文學,對文學和藝術有較高的認識,並能夠將對作品的原有認識反映到現實生活中,從而使人們的生活目標明確,且對自己的努力和奮斗獲得較高認同感。
(三)作品寫作手法
縱觀小說,作者運用最多的是寫實手法。通過以第一人稱的復述,真實表現魯濱遜流落荒島後的心態變化。採用自身日記記錄與自述相結合的手法,表現魯濱遜勇於挑戰,追求自由,不甘於平庸的內心寫照。通過作者精緻准確地描述,使人們身臨其境,與魯濱遜一起去探險。作者的寫實手法,體現出作者內心的渴望與積極向上的心態,反映當時社會藝術覺醒的堅定決心。
二、《格列夫游記》作品色彩
(一)作品寫作背景
《格列夫游記》的作者是喬納森·斯威夫特,英裔愛爾蘭作家、詩人、政治家,著名的諷刺文學代表人。這本書描寫了格列夫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說明18 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他運用豐富的諷刺手法和多重虛構的幻想寫法,描繪荒誕離奇的故事情節,反映當時英國議會中激烈的黨派爭斗,統治階級唯利是圖,腐朽昏庸,並對殖民戰爭進行了激烈批判。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鼓勵殖民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戰爭。這部小說表達了格列夫作為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和追求,從側面說明當時英國統治的黑暗所帶來的人民生活困苦。
(二)作者所屬流派
喬納森·斯威夫特是英國啟蒙運動中激進民主派的創始人。在此期間,他寫出了許多具有諷刺性的文章,被稱為英國18世紀傑出的政治家和諷刺小說家。激進民主派,顧名思義是用激烈的方法、激進的思想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喬納森·斯威夫特出身貧苦家庭,從小吃了不少苦,了解並切身體會到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的困苦,從而培養了他敏銳的觀察力。後來,在擔任都柏林聖帕特里克教堂的主持牧師期間,積極支持並投身於愛爾蘭獨立自由的斗爭。但現實往往殘酷,一次次的斗爭宣告失敗。在他的小說中,能明確感受到對英國腐敗政府的批判,對資產階級唯利是圖的丑惡嘴臉的厭惡,極盡諷刺意味,並通過自己的小說釋放自己心中對腐朽統治者的不滿,無情抨擊了當時英國社會政治、經濟、法律等方方面面的劣根性。
(三)作品寫作手法
《格列夫游記》寫作特色在於諷刺手法的運用,尖銳無情地批判社會中存在的腐朽。第一卷的小人國,這個微縮的國度正是當時英國社會的縮影。一些規章制度、風俗習性、各黨派之間的明爭暗鬥、官員阿諛奉承的丑惡嘴臉,完全是英國社會的真實寫照。這里,作者極盡嘲諷,表現出對英國政府的不滿。第二卷里,作者直接挪用英國政府的規章制度,向國王介紹自己的國家,毫不遮掩地把其中的丑惡行徑、殘暴之處公之於眾。在大人國眼裡,英國是一個完全腐壞的社會,充斥著暴力、兇殘、不公、野心。第三卷里,作者對拉格多科學院的人從事無聊荒唐的研究進行無奈嘲諷,表現出對英國偽科學追捧荒唐之風的抨擊與諷刺。第四卷中,作者對人性產生懷疑,在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好像只存在純粹的金錢關系,絲毫沒有感情可言。
作者通過現實與幻想的強烈對比,反映其內心對民主、清和、自由、平等社會的渴望。在英國社會真實現狀的基礎上,憑借自己的豐富想像及淵博的物理、數學、天文等方面的知識,把諷刺寓於小說之中,表達自己心中的不滿之情。
三、兩部作品色彩對比表現
(一)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不同
兩部小說產生在英國不同統治者的統治時期,笛福生活的年代相對平靜且人民生活穩定,所以,當時整個英國的風氣是積極向上且能夠鼓勵人們通過自己的奮斗獲得幸福。但是,斯威夫特所生存的時代,是英國統治的黑暗時期。這一段時期人們生活黑暗且困苦,對人們來說簡直猶如生活在噩夢之中。所以,斯威夫特借小說嘲諷了當時社會的世態炎涼。
(二)作品主角設定不同
笛福以真實事件為原型,通過第一人稱敘述的手法描寫一個流落荒島28 年的冒險商人在島上與奴僕星期五的生活。魯濱遜是一個堅強、勇敢、頑強的人,雖流落荒島,面對大自然不時給予的危險與不安,仍積極樂觀地活著。這就是人性的力量,無論身處何地,仍處變不驚,不辜負自己的生命歷程。斯威夫特生活的時期正是英國最黑暗的時期,主人公格列佛也是一個喜歡冒險不甘心平庸的人。他聰明多識、為人善良友好、願意助人為樂。在所游歷的國家中,對所見所識敢於說出自己的觀點,反映出作者內心對當時社會不公的批判與諷刺。
(三)作品情景設定不同
《魯濱遜漂流記》是作者對真實事件的改編,把一個不小心流落荒島卻充滿冒險精神的商人在荒島上自強自立生活的故事呈現在小說中。作者希望通過小說激勵當時的人們,解放思想,積極面對生活中的艱難困苦等。《格列佛游記》則通過作者豐富的想像,虛構主人公游歷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等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國度所遇見的離奇事件。對幾個國家的描寫,運用誇張、寓言的手法,表達出作者心中對現實社會黑暗腐朽的諷刺。
(四)作品描寫視角不同
《魯濱遜漂流記》通過描述主人公魯濱遜如何在荒島自強自立生存的故事,鼓勵人們面臨困難不要退縮,應該迎難而上,學會變通,不要一味追求物質。作者站在積極向上的人生角度鼓舞讀者。《格列佛游記》則通過主人公之口表達自己對黑暗社會不公的不滿與抨擊,是站在被壓迫貧苦人民的視角來諷刺社會的腐朽。
四、結論
通過作品背景、作者流派、主角設定、情景設定等角度,全方位對比兩部小說作品色彩的不同。《魯濱遜漂流記》更像是一本宣傳自力更生、積極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讀物,告訴人們在困難時決不放棄,堅持到底,克服困難,終將迎來曙光。《格列佛游記》卻像是一本連環畫冊,把主人公在幾個國家的奇異經歷呈現在讀者面前,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讀者與格列佛一起到各國游歷,通過天馬行空的想像,表達作者對黑暗社會的無情嘲諷,對人性冷漠的抨擊與批判。

9、與魯濱遜比起自己有什麼缺點?

魯濱遜身上的優點太多了她是比較堅強的又是比較比較聰明的一個人能夠在絕處逢生那麼如果普通人跟她相比較的話那身上的缺點多了

10、魯濱遜與魯濱孫一樣嗎?

是一樣的,魯濱遜(小說中的人物)一般指魯濱孫·克魯索。

魯濱遜·克魯索,又譯作魯濱孫·克魯索,是歐洲的「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的小說《魯濱遜漂流記》(1718年)中的敘述者和主人公。今天本書成為一本適合兒童閱讀的經典探險小說。最初該小說是為成年人而寫,雖然脫離了作者的初衷,但卻為小說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魯賓遜·克魯索乘船離家出走後,先是被海盜襲擊,又在巴西開了一個種植園。後來,他在委內瑞拉的奧利諾科河口遭遇船難,成為唯一的倖存者。他游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島嶼上,靠從附近的一些沉船上的殘骸中撿工具和生活用品建造了一個舒適的家。後來食人者襲擊了這個小島,在他們准備吃掉一個年輕野人的時候,克魯索救下了他並給他起名叫星期五,這個野人成了他忠實的僕人。後來他們被救,克魯索把星期五帶回了英格蘭。

(10)和魯濱遜一日游擴展資料

1719年4月25日《魯濱遜漂流記》出版,非常受讀者的歡迎,受到鼓舞的笛福很快就創作了續集《魯濱遜·克魯索的更遠歷險》,並於同年的8月20日出版。小說共十六章,篇幅和前作相當,同樣採用了魯濱遜·克魯索自述的方式。

在《魯濱遜漂流記》的末尾,曾提到過魯濱遜培養自己的侄子當上了船長,他在侄子的慫恿下於1694年再次出海,並說:「我自己在那十年間的冒險經歷和驚人遭遇,我以後也許會另行記敘的。」

《魯濱遜·克魯索的更遠歷險》主要內容就是記述1694-1705年這十年間魯濱遜四處歷險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