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短程遊玩 » 百花渡一日游作文
擴展閱讀
曲阜三孔自駕游攻略 2020-09-01 11:49:01
泰國芭提雅自由行攻略 2020-08-27 00:04:19
廣州到重慶特價機票 2020-08-30 08:09:46

百花渡一日游作文

發布時間: 2021-03-28 19:05:56

1、作文百花渡一日游100字

範文:
黃花溪一日游

今天,我們去了青州黃花溪。我們大約七點半去的。導游讓我們一路上都在唱歌還背詩,快到了的時候我的我頭好暈。我就在外面呼吸了一下新鮮口氣。然後我們就合了個影,一開始好多階梯,然後我就聽我我爸爸說。這是一個開發過的旅遊景點。倒下山的時候我和張俊偉一塊下,我們一開始下得很快。下完山我和呂程子到停車場等人。等得好長時間才回家的,我們全家就回家了。

2、當我見到百花渡的那一刻作文

那一刻我憧憬綠色 冬日接近尾聲,陽春三月這個充滿生機的日子即將來臨。但是,這一曲富有活力的春之歌,卻一直沒有唱響。太陽一幅病懨懨的樣子,一切都死氣沉沉。鳥兒沒有歡快地高歌,樹葉沒有長出碧綠的葉片。唯有北風,還依舊猖狂。 我獨自一...

3、貴州省侗仁市百花渡與大峽谷相差多遠

駕車路線:全程約30.5公里

起點:百花渡

1.從起點向正西方向出發,沿X500行駛1.4公里,右前方轉彎進入X500

2.沿X500行駛120米,右轉進入木林路

3.沿木林路行駛830米,左轉

4.行駛4.1公里,右轉進入濱江大道

5.沿濱江大道行駛15.8公里,左轉

6.行駛420米,右轉進入迓大路

7.沿迓大路行駛40米,進入S201

8.沿S201行駛570米,稍向左轉進入X576

9.沿X576行駛6.5公里,到達終點(在道路右側)

終點:銅仁大峽谷

4、跪求!聖堂山的游記作文*2!

幫你找了7篇連續詳細的。看看能不能對你有所幫助

偷閑來築仙游夢,雨路崎嶇入聖堂
----重遊聖堂山之一
五月下旬,妻就不斷地用電話與金秀大瑤山方面聯系,了解著每一天及次日的天氣情況。可是,天公總不作美,一直下著連綿的雨,似乎不肯停下來。自去年游過大瑤山後,沒能領略山上杜鵑花盛開的景象,心願未了,心中便一直惦記著重遊觀花之事。
六月一日下午,天似有開晴,我們便急忙登上了去金秀縣城的汽車。第二天一大早,又租車前往大瑤山的主峰--聖堂山。聖堂山風景區離縣城45公里,一路上,汽車在細雨中的泥濘路面顛簸前行,幾個人就像在車里蹦迪一樣,個個搖頭晃腦。過長洞鄉後,乘坐的五菱車被一黃泥上坡路段所困,泥漿深厚,車輪打滑。司機用一檔連沖了五次,依然被泥沼陷住不得前行。從縣城出發,坐了兩個多小時的車了,此時返回,心有不甘。心中默默念叨著:老天保佑我們過去吧。司機撿了一些樹枝之類鋪墊了一下泥坑,嘿,這回還真的沖過去了。據第三天來接我們的師傅說,就在那天下午我們過泥濘路的時候,有兩輛從桂林過來的中巴旅遊車,拉著兩車遊客無計可施,原路返回了縣城。這是後話。
進入景區山路,路面塌方時有發生,我們的心頭不禁又緊張起來。真是天有不測風雲,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一處塌方迎面攔住了去路。這里離山門還有好幾公里呢,離登山路口就更遠了,恐怕不會下於十公里的路程。坐車原路返回,還是步行登山,一道艱難而痛苦的抉擇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可是「群嶺呈青入彼蒼,山風暗送野花香,偷閑來築仙游夢,細雨驅車入聖堂。」如此美麗的景緻,何能輕易言棄!步行登山,實質是一種自虐行為,而這種自虐很快就會消耗掉我們的體力與耐力。頑強的意志仍要求著我們繼續前行,我們不想半途而廢。徒步走了兩三公里路後,一輛搶修路面的車從山上下來了,於是趕緊與送我們的司機聯系,司機是個老實守信的人,撂下電話就返回來等著道路的修通,載送我們繼續上山。這時,我們一個個暗暗為自己慶幸著,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興奮和愉悅。可以說,如果沒有車的話,當天我們是很難上得了山的,那種苦楚,可想而知,對於常年生活在城裡又缺乏鍛煉的我們來說,一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中午12點,汽車終於把我們一行三人送達了楊梅坪以上的登山路口。濃濃的大霧中,我們清點行裝,開始了這次旅行真正的五公里約三小時的登山行程。我暗暗思忖,這一路上真是不容易呀,這聖山一定會厚待我們。
山霧時濃時淡,眼前的景緻隱隱隱約約,大家穿行於林間峭壁,到也不覺其粘濕與冷酷。霧,是這聖山送給我們的見面禮,它將聖山的美麗包裹著,又不斷地給我們許多遐想,引領我們走向絕美的境界。

銀濤雪浪籠仙境,奼霧嫣雲渡聖堂
----重遊聖堂山之二

有人說,這聖堂山的奇景是雲霧蒸出來的,一點不假。在山裡,霧奇雲奇風奇,匯成了聖堂山獨特的奇觀。
上午車行在路上的時候,天還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到了登山路口,雨就停了,迎接我們的是朦朦朧朧的大霧。我們有過登聖堂山的經驗,並不擔心這大霧會如何阻礙我們上山,到是更期盼著這霧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奇觀。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講的是一個緣字。上聖堂山來,霧給我們造成的機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今天上山的共有五人,其中有兩名從香港來的旅遊人士,他們行進速度快,又抄小路直達了山上的雲海賓館,當我們在賓館會合後,問他們看到什麼景緻時,回答就是霧,霧茫茫一片,除了霧,什麼也沒看到。
而我們三人,一路上用心感悟著山裡的風聲、鳥聲、水聲、樹葉聲,用心探索著這霧在散開時的突然變化的奇麗景緻。妻也說:「守著雲霧見太陽,不信走著瞧!」老天不負有心人,就在我們坐在會仙台的凳子上休息時,突然間,大風掠過,遠處現開雲縫,傾刻間,揭開了聖堂神秘的面紗:連綿起伏的遠山,挺拔峻峭的近崖,滿山遍野的大樹,在燦爛陽光照耀下,展現在我們面前。還沒等到拍下兩張照片,一秒、二秒、三秒、四秒,大約數秒鍾光景,雲霧又把山峰遮了個嚴嚴實實,聖堂那神秘的面紗又把她雄奇而秀麗的面容遮蓋了起來,一切又恢復了我們剛來時的狀態。真是變幻莫測,因緣由霧啊。
事實上,這變幻萬端的奇觀,隨時隨處都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奇觀是雲霧的傑作。在第三天下午我們下山時,這點得到了很好的印證。當一行人返程回到離仙門約十餘米處時,右面的霧飛速掠過,像天馬行空,將遠處的畫山盡顯眼前。接著,一陣大風又把我們左面的霧吹散,這時,連綿的寶鼎群峰戴著雲帽展現在我們面前,山峰與雲海相連,溝溝穀穀,騰雲駕霧,似乎要從聖堂奔向天堂。其實,聖堂也是人間仙境了。也許,老天爺知道我們要告別聖堂山,捨不得讓我們離開一樣,這幅奇麗而壯美畫卷大約停留了數分鍾,她和我們親吻著,擁抱著,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在相機里定格了她們的雄奇和美麗,霧才又騰雲隨風飄來,天幕又徐徐的拉上了。此後,一路下山,一路雲蒸霧繞,一路飄來美景,一路風光無限,真個是「鑿翠流丹杳靄間,銀濤雪浪急潺湲」更為恢弘的別樣再現啊。
聖堂山的雲霧喲,你是現時的造物主,你是這大山裡流動的魂靈!

天涯倦客棲山莊,雲海之夜夢天堂
----重遊聖堂山之三

下午四點多鍾,在斜風細雨中我們來到登聖堂山頂的天梯,在天梯的左側從小路拐入山頂西南側旁的雲海賓館。取名雲海賓館,正是因其全年多數時間處在雲霧當中,很少見到陽光的緣故吧。此時此刻,賓館及其附屬木屋群掩映在一片古樹林中,清幽而靜謐。雲霧蒙蒙里,這個賓館不顯山不露水,就象看不到凡界的一個天上的小村落。
聖堂山基本上是由巨石形成,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上全是原始老林,很難種東西,也沒有人居住,甚至水都很難蓄存,這樣食品大多要靠外運,且山下村莊都距離很遠,這里的吃住理所當然是極其昂貴的。據說,這里的老總梁歡,在2000年變賣數千萬身家,與金秀有關部門簽訂了40年的經營開發協議,至今為止,總投資已近億元。雖說建聖堂山莊和雲海賓館並不是很好的主意,但當初在修建的時候,完全靠人力畜力將物品背上山,又將垃圾背下山,確實費了很多的財力。
賓館的右側是一片高大古樸的杜鵑花樹,最後的花朵們立在風雨中的枝頭上時而輕悠地搖曳著,時而靜靜地低垂著,似乎在想著來年盛花期的心事。賓館的左旁是一片造型奇異的珍珠羅漢松林,古怪的枝幹上生長著好像綠珍珠一般的細葉子,密密麻麻的如同一簇簇祥瑞的雲彩停留在林間。一棵古老而珍貴的華南五針松就高昂地佇立在賓館大門旁的這片珍珠羅漢松林里。這是一棵名符其實的迎客松,它站在門口,古拙而蒼勁,在風中在雨霧中揮動著大手,不停地向來往的遊人致意。來到這里,已不懂得什麼叫暮色了,我們就像幾位天崖倦客,終於找到了一處棲息的地方。
賓館有三層,室內均為木質結構裝修,衛生設備齊全,到也干凈舒適。我們要了一間三人房,洗了個熱水澡,泡了個熱水腳,吃過晚餐,看看天色沒有轉好的跡象,料想「今夜山間雲,相隨窗外宿」了,便蓋上厚厚的棉被,早早地躺下休息了。
夜半,風不斷地扣著門窗,那濕潤的霧絲,似乎從門窗的隙縫中伸過手來,輕輕的撫摸著我的胳臂,撫摸著我的面頰。好舒服好愜意啊,隨著霧絲的抽手,我看到了一輪火紅的太陽,在冉冉升騰,我又看到了幾處佛光在古樹叢里躍動著。我還成了梁歡一般的山莊莊主,一掃自己前半輩子棲棲皇皇,不得安寧,無暇自顧的時光,正享受著這大自然賜給我的無盡的榮光。
哦,多美妙的夜晚,多麼開心的夢境啊!

鳥鳴林深不知處,千年鐵杉立上頭
----重遊聖堂山之四

次日凌晨,幾聲清脆的鳥鳴,將我從美夢中喚醒。我附到妻的耳邊,輕輕的說:「快起來,看日出去吧。」
雲海賓館是坐北向南的,處在山峰的西南面,要看日出,須步行十餘分鍾來到山的東北方向。其實,這偌大的霧,根本沒有散去的跡象,看日出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罷了。既然小鳥們把我們喚醒,這一天美好的時光就不能賴在床上了。簡單地洗個臉嗽個口,背起相機便往山的東北面「天梯」奔去。
山風很大,雲霧像潮水般一波波涌來,遠處依然灰濛蒙一片,什麼也看不見。濕霧中夾雜的寒冷,似乎是由那怪叫的風聲糾集的,它們沒有將太陽迎出來,反而讓站在天梯上的我們牙齒打起顫來。我想起妻昨天說的「守著雲開見太陽」那句話,調侃地說:「你說的話,關鍵時候就不靈了。」
妻戲言,這是山神吝嗇,它把無限風光都用雲霧收藏起來,不許我輩凡人多看呢。既然這是我們的機緣不夠,那我們就不要太貪心,把聖堂日出這一美景留給下次再觀看、留給他人去欣賞吧。心中坦然,於是我們又鑽進老林中,和樹怪們捉起迷藏來。
林中的樹與這林中的石,都被厚厚的附生植物穿上一層又一層「綠色大衣」。樹干奇形怪狀,崢嶸不凡,似乎受盡了這高山上風雨的欺壓,一副副蜷伏龍鍾的景象,又象是一條條蟒蛇出洞,要向大自然展現它們無比的頑強與韌性,給人一種陰森古怪毛骨悚然的感覺。深入林中十數米,已置身於一個迷魂陣了,地上何處是朽木,何處是石縫,何處是腐土,何處又是陷阱,很難辯清。繞過一個大樹蔸,當我試探著繼續前行的時候,「撲哧」一聲,我的右腳已陷入了一個近一米深的青苔掩蔽的腐質樹坑,僥幸的是,相機沒摔壞,人還是好好的。這林中的古樹,棵棵都已修煉成精,我這短暫而微小的凡人生命,豈能陪玩得起?
天梯的兩旁有一片矮小的鳳尾竹林,目光越過西南面約二百米的竹林,兩株碩大的古樹一左一右,自成山峰。這是聖堂山眾多的樹中,最為獨特的南方千年鐵杉了。它們寬闊的體形,直徑少說也有二三十米,穩穩當當的坐在山腰,儼然一對指揮著千軍萬馬的山將軍。它們別具一格的身姿,茂密的針葉,多姿多彩,而樹冠則平坦舒展,如翡翠鋪就的坦途,再加上與旁邊雄偉的山峰作伴,顯得穩重牢固,因而被譽為「平安樹」。
「平安樹」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給每一位來往的客人報平安,祈祝他們幸福安康。這是聖堂山的標志和山徽,這是巍巍聖堂的鎮山之寶!此情此景,怎不令人生出「古樹天梯接混茫,雲生足底霧飄香」的感慨來。

杜鵑繁花須大年,虯枝縱舞在眼前
----重遊聖堂山之五

這次重上聖堂山,最大的目的就是觀看萬畝連片變色杜鵑開放的盛況。
據了解,聖堂山萬畝連片變色杜鵑為聖山眾景一絕,每年五月是聖堂山變色杜鵑炫耀自己的鼎盛時節。萬畝連片變色杜鵑同時開放,樹樹繁花,百花競放,花色相間,花香濃郁,令人陶醉。更為壯觀的是,在陽光照耀下,杜鵑隨著花期變化而不斷變化顏色,由紅變紫又由紫變白,每棵樹上紅、紫、白、黃競相開放,競相鬥妍,真是花朵同枝而顏色各異、花瓣同朵而顏色常變,在綠葉的襯托下就像一把把色彩斑斕的大花傘,山風吹拂,花浪翻滾,自然形成浩瀚花海,被人們譽為「人世間之桃源仙國」。2004年5月20日至6月10日,金秀瑤族自治縣還專門舉辦了第一屆杜鵑花節,可見其盛況空前。
雖然杜鵑花林並非聖堂山獨有,但是上萬畝的變色杜鵑花相連成一片,而且種類繁多,卻是聖堂山與眾不同之處。這里的杜鵑多為高寒地區才有的大樹杜鵑,那叫猴頭杜鵑、羊角杜鵑、桂海杜鵑、牛皮杜鵑、頭巾杜鵑、貴州杜鵑、百合杜鵑、華麗杜鵑等等的名字,聽了看了,都讓人忍不住稱奇。由於山雨的影響,加之處於聖堂山杜鵑花小年,待我們上得山來,已基本見不到什麼花了。但從矮胖墩粗,造型原始,古樸蒼勁的主幹以及最後開放的零星花朵來判斷,仍可以想像其色澤鮮艷,富麗堂皇的景象。那時如果置身群山之巔的杜鵑花海,一定會心曠神怡,情不自禁。
大年鼎盛的杜鵑花期錯過了,我們便轉而欣賞這聖山上奇異的杜鵑樹來。
從山下到山上,每個高度,同樣的樹種長勢都是不同的。山上的杜鵑老林更為奇特,雖沒有那種直破青天的架勢,但因長在石縫里以頑強的生命力和奇特的造型而顯得神奇。有的杜鵑花樹,樹梗粗壯,兩個人合抱恐怕也抱不過來,被大風連根吹倒,根下僅剩下一點的泥沙,但還是長得枝繁葉茂,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有的杜鵑花樹由於山頂風大的緣故,樹枝轉了幾個圈又與地面接起來,形成天然的森林拱門。這些數百歲的老者均是虯枝縱舞,豪情向天,蛇舞龍矯,命大壽高。凝視著這飽經滄桑而又生機勃勃,忍辱負重而又長命百歲的森林精靈,我不僅想起「不累於俗,不飾於物,不苟於人,不忮與眾」的道家聖人,嘆起短暫的人生何必蠅利相爭、勞命傷神。
南方有佳木,這山頂上受盡磨難而又快樂生長的杜鵑樹,便是最好的註解了。

丹崖石筍滿聖堂,橫看側看各風光
----重遊聖堂山之六

論起廣西的石山來,素以桂林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著稱,而距桂林、柳州很近的聖堂山卻不屬於喀斯特地貌,而是類丹霞地貌。相較於桂林山水的小巧與精靈,它山體龐大,巒勢陡峻,赤崖峭壁,顯得磅薄大氣,浩然傲立,構成了一幅獨特的溝谷奇觀,再與老天爺賦予的氣候連在一起,變化莫測,披上神秘、神奇的面紗,使你看不夠,參不透。因此聖堂山便有幽比廬山、險似華山、峻賽泰山、松勝黃山、峰如張家界等美譽。
一路登山,之字形的石階路蜿蜒而上。石猴賞月、舞女盼夫、靈蛇出洞、神秘古牆、觀音岩、孔雀開屏、壽星岩、龍脊、驚人石等巨石景觀隱隱約約,似乎在等著遊人的慢慢檢閱,它們在雲霧中,在山林里時而真容畢現,時而又羞羞答答,不去細心玩賞,真的還讀不出它們的韻味來。而神女峰、銅牆鐵壁、小五指山、酒瓶峰、寶鼎峰這些遠處的勝景,由於山嵐雲霧的曼舞,時而豪放時而婉約,神秘莫測,嘆為觀止。當你面對那絕壁凝神時,眼前就會出現幻覺,石壁之上,「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便撲面而來,進入你的靈魂深處。
聖堂山的石山多姿多彩,很有情誼。像烏龜抬頭,頭頂壽龜的是一方巨崖,崖身之上,一道裂紋,似以黃金分割法將其一分為二,高者為郎君,低者是嬌娥,二者相依相偎,如醉如痴,似乎「生要連來死要連,千秋萬代共此心」。石壁所傳遞的竟是這樣一種千金難買,刀劍難阻的真情。又如壽星岩,活脫脫一個老壽星頭戴一頂壽星帽,身穿一件寬大衣,手上拄著拐棍,滿臉慈祥的微笑著向遊人祝福:願你福祿壽齊全。深入這樣奇異的景觀中,我們怎能不情感四溢,與山石共鳴。正如稼軒所言,「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記得有一位詩人這樣寫道:「霧鑲群峰蓋現容,時隱時露雲海中。滿山奇花爭斗艷,披紗古松宛若龍。神鞭橫空指天際,大公垂釣坐臨風。聖堂奇景處處有,橫看側看各不同。」聖堂的山石景觀,極雄、奇、險、秀、古、野等特色,尤以雄偉磅礴、氣魄恢宏見長,真不愧了這個「聖」字。盡管儒道兩家對聖人的描述有入世與出世之異、有為與無為之別,但都把「聖」視為最高的智慧化身、道德境界和人格理想。進入聖堂山,融入這神聖的境界中,我們就會對人世間的事物,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智慧的理解,我們的心靈便也得到了升華。
古人雲:人在山旁便是仙。雖說這是體現一種遠離紅塵、遺棄凡俗的超然和逍遙,而我等此游,又豈非游乎塵垢之外?看來,聖堂歸來不看山,這是有道理的。

輕歌曼舞展盛世,傳世絕技惹遊人
----重遊聖堂山之七

從聖堂山返回縣城的當晚,聽說有民俗風情表演,我們便打了輛蹦蹦的(當地一種由三輪摩托改造的運輸工具),來到離城三公里左右的「五里坳」觀看。
蹦的爬過山坳,便見一長堆熊熊大火燃燒著,在黑夜中,顯得異常的耀眼。《砍山舞》的旋律優美曼妙,吸引著我們快速地奔向表演現場。只見火堆的旁邊,一根鑲著二十多把鋒利鋼刀的木柱,從頂端往四周斜拉著三角彩旗。聳立的刀梯像一根堅利的閃著寒光的狼牙棒,直刺向深邃的夜空。幾十名遊客靜靜地欣賞著歌舞,時而報以熱烈的掌聲。民俗風情表演,並不是有固定時間的,需要有人包場,寨子里才能召集人馬來演出。這次老天不雨,我們有緣,趕上了機會,雖說來得遲了一點,但能趕上看演出,我們已經很高興了。
表演的節目主要分兩大類,一類風情歌舞,一類是傳世絕技,兩類節目穿插進行,娛人耳目,攝人心魄,讓遊客飽嘗了一頓精彩的民族文化大餐。風情歌舞主要包括砍山舞、爬樓、跳盤王、香哩歌、民族服飾的展示等,演員們都是農村業余文藝骨幹,有的還多次參加過國際性的演出。從他們的精湛表演中,我們看到了瑤族人民真誠、勇敢與善良的美好品德。
瑤族青年表演的絕技就是我們常說到的上刀山下火海過火鏈之類。說到瑤族的絕技,就一定要了解大瑤山一種叫「度戒」的節日,這大至相當於漢族古時候青年男女成年時「及冠」與「及笄」禮吧,只是接受了度戒的瑤族青年更加勇敢自信。「度戒」的儀式十分隆重,接受「度戒」的人,要接受多種嚴峻的考驗,除上刀山、過火海、下油鍋、吞竹筷、踩犁頭等外,還要翻「雲台」。「雲台」是用四根長4米或6米的條木做成,左右兩邊用36把鋒利的鋼刀紮成刀梯,受戒者接受了「道公」的美好祝願後,便赤足勇敢攀刀梯上到「雲台」頂端,雙手抱膝,後翻騰空跌落人們抬著的鋪有棉絮或稻草的藤網內。當地老人都說,人們在體驗刀的人生和經受火的洗禮後,能消災避難,脫離苦海,身體更為健康,事業更加輝煌。
絕技的表演,看得令人眼花繚亂,心驚肉跳。每一項絕技表演之前,表演者都要一邊燒冥紙,一邊口中念念有詞,意思是請他的師傅,以及師傅的師傅的師傅等等眾前輩,前來滅火降溫,賜給表演者勇氣與力量,保佑平安度過難關。光腳板踩過用火燒得通紅的鐵犁頭,我們可以看到冒出的滾滾煙霧,可以聞到刺鼻的肉皮焦糊味,可以看到踩過的犁頭,其高溫仍然可以讓冥紙錢點著明火。其情其景,直讓我想起小時候家裡用燒紅的鉻鐵燙鉻豬皮的情景。據節目主持人介紹,這次由盤梅燕等人表演的過火海曾榮獲第二屆中華民間絕技大賽金獎,腳踩燒紅的犁頭、吞筷子、咬碗三項均獲得銀獎。
有趣而又令人不解的是,下火海與過火鏈節目是遊客也能參與的。在表演者第一次走過後,總是有幾位勇敢大膽的遊客,也親身經歷這火海的考驗。主持人調侃說,這還可以治腳氣呢。
輕歌曼舞中展示著當今的繁榮盛世,驚心動魄的傳世絕技表演招惹著眾多的遊人。表演已經結束,我們卻久久回味著……

5、去洛陽郁山旅遊作文

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亞歐大陸橋東段,橫跨黃河中游兩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稱,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洛陽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七大古都之一.現轄偃師市、孟津、新安、洛寧、宜陽、伊川、嵩縣、欒川、汝陽等一市八縣和澗西、西工、老城、廛河、郊區、吉利六個城市區,總面積15208平方公里, 市區面積544平方公里,總人口615萬,市區人口140萬.洛陽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全市共有32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佔602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98.8%, 其他少數民族近8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2%,其中超過500 人的民族有回族、滿族和蒙古族.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超過6萬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70%以上.洛陽地理條件優越.它位於暖溫帶南緣向北亞熱過渡地帶,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4.2度,降雨量546毫米.東鄰鄭州,西接三門峽, 北跨黃河與焦作接壤,南與平頂山、南陽相連.東西長約179公里,南北寬約168公里.周圍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櫻山、龍門山、香山、萬安山、首陽山、嵩山等多座山脈;境內河渠密布,分屬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黃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鐵灤河、澗河、瀍河等10餘條河流蜿蜒其間,有「四面環山六水並流、八關都邑、十省通衢」之稱.由於洛陽地處中原,山川縱橫,西依秦嶺,出函谷是關中秦川;東臨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黃河之險;南望伏牛,有宛葉之饒,「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所以自古以來洛陽既是兵家的必爭之地,也自然成了歷代帝王建都築城的理想場所.
洛陽洛陽歷史悠久,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是中國古代歷代建都最早、時間最長、朝代最多的古都,自夏代始的十幾個朝代共1529年.這里鍾靈毓秀、人文薈萃,洛陽歷代科學泰斗、學術流派、鴻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冊、燦若繁星.同時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儒、佛、道的產生和發展密切相關,有中國第一座官辦佛教寺院——白馬寺,收藏了自西漢至北宋的22座典型墓冢的古墓博物館,歷時1500多年的、至今仍閃耀著璀璨藝術的龍門石窟,還有關林,上清宮,漢光武帝陵等眾多古跡,這一切都會給你帶來無盡的遐思.1983年,洛陽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重點風景旅遊城市,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53處,市縣級650餘處.
洛陽古稱豫州,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中國著名的歷史 文化名城和重點旅遊城市.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城市的興起距今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從公元前二十一世紀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後有13個朝代在此建都.自古以來,這里墨客騷人雲集,因此有「詩都」之稱,牡丹香氣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譽.洛陽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 《道德經》,《漢書》,《資治通鑒》等無不在此著成.龍門石窟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洛陽八大景」跌宕生姿.洛陽牡丹久負盛名,馳名中外,每年4 月15日至25日舉辦的「牡丹花會」遊人如潮 . 洛陽牡丹已成為洛陽經濟建設的友好使者.洛陽人民正以古都人的勤勞,聰明把洛陽建成環境優美的山水園林城市.
洛陽因地處古洛水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夏太康遷都斟 ,商湯定都西毫;武王伐紂,八百諸候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相襲,共十三個王朝.漢魏以後,洛陽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隋唐時人口百萬,四方納貢,百國來朝,盛極一時.
洛陽物產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已探明有鉬、鋁、金、銀、鎢、煤、鐵、鋅、水晶、鉛等甲類礦產資源26種,這些礦藏儲量大,品位高,易於開采利用.其中鉬礦儲量居全國首位,為世界三大鉬礦之一.
洛陽位於豫西山區,東臨嵩岳,西依秦嶺,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復雜多變,孕育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溫泉、原始森林等風景名勝.北25公里有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及舉世矚目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270平方公里浩淼水面與崇山峻嶺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北方千島湖的壯觀畫面.東80公里有中嶽嵩山及少林寺名勝, 青山疊翠,峰巒聳峙,寺廟巍巍,武校林立.南部和西部50到160公里范圍內,分布有國家森林公園白雲山、龍峪灣、花果山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伏牛山,有欒川老君山、洛寧神靈寨、嵩縣天池山、新安青要山等8個省級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還有「北國第一溶洞」雞冠洞、「北國水鄉重度溝和陸渾水庫旅遊度假區等景點.這些勝景密布且景景相連的自然景觀,或山巍水澈,或峰奇水石怪,或谷狹洞幽,或竹翠林茂,或泉清瀑壯,融雄峻、奇險、秀麗於一爐,集豪野剛陽、明秀陰柔為一體,兼具南北自然風光之神韻.隨著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特別是小浪底至南部自然景區旅遊快速通道的建設,這些久違人間的天生麗景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
牡丹是我國傳統名花,富麗堂皇,國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寓意,代表著中華民族泱泱大國之風范.「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洛陽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相傳,唐武則天寒冬設宴賞花,令百花綻放,唯牡丹不從,貶之洛陽.豈知遷洛後竟吐蕊怒放.武後聞知,命火燒牡丹.牡丹枝幹燒焦,次年卻依舊葉榮華發,且花更大,色更艷.洛陽牡丹遂馳名天下做花魁,洛陽人培育牡丹、觀賞牡丹亦日盛成俗.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和白居易所贊:「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你若嫌字多,自己酌情刪一部分吧1

6、丹寨龍泉山杜鵑花游記作文

幫你找了7篇連續詳細的。看看能不能對你有所幫助偷閑來築仙游夢,雨路崎嶇入聖堂 ----重遊聖堂山之一 五月下旬,妻就不斷地用電話與金秀大瑤山方面聯系,了解著每一天及次日的天氣情況。可是,天公總不作美,一直下著連綿的雨,似乎不肯停下來。自去年游過大瑤山後,沒能領略山上杜鵑花盛開的景象,心願未了,心中便一直惦記著重遊觀花之事。 六月一日下午,天似有開晴,我們便急忙登上了去金秀縣城的汽車。第二天一大早,又租車前往大瑤山的主峰--聖堂山。聖堂山風景區離縣城45公里,一路上,汽車在細雨中的泥濘路面顛簸前行,幾個人就像在車里蹦迪一樣,個個搖頭晃腦。過長洞鄉後,乘坐的五菱車被一黃泥上坡路段所困,泥漿深厚,車輪打滑。司機用一檔連沖了五次,依然被泥沼陷住不得前行。從縣城出發,坐了兩個多小時的車了,此時返回,心有不甘。心中默默念叨著:老天保佑我們過去吧。司機撿了一些樹枝之類鋪墊了一下泥坑,嘿,這回還真的沖過去了。據第三天來接我們的師傅說,就在那天下午我們過泥濘路的時候,有兩輛從桂林過來的中巴旅遊車,拉著兩車遊客無計可施,原路返回了縣城。這是後話。 進入景區山路,路面塌方時有發生,我們的心頭不禁又緊張起來。真是天有不測風雲,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一處塌方迎面攔住了去路。這里離山門還有好幾公里呢,離登山路口就更遠了,恐怕不會下於十公里的路程。坐車原路返回,還是步行登山,一道艱難而痛苦的抉擇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可是「群嶺呈青入彼蒼,山風暗送野花香,偷閑來築仙游夢,細雨驅車入聖堂。」如此美麗的景緻,何能輕易言棄!步行登山,實質是一種自虐行為,而這種自虐很快就會消耗掉我們的體力與耐力。頑強的意志仍要求著我們繼續前行,我們不想半途而廢。徒步走了兩三公里路後,一輛搶修路面的車從山上下來了,於是趕緊與送我們的司機聯系,司機是個老實守信的人,撂下電話就返回來等著道路的修通,載送我們繼續上山。這時,我們一個個暗暗為自己慶幸著,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興奮和愉悅。可以說,如果沒有車的話,當天我們是很難上得了山的,那種苦楚,可想而知,對於常年生活在城裡又缺乏鍛煉的我們來說,一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中午12點,汽車終於把我們一行三人送達了楊梅坪以上的登山路口。濃濃的大霧中,我們清點行裝,開始了這次旅行真正的五公里約三小時的登山行程。我暗暗思忖,這一路上真是不容易呀,這聖山一定會厚待我們。 山霧時濃時淡,眼前的景緻隱隱隱約約,大家穿行於林間峭壁,到也不覺其粘濕與冷酷。霧,是這聖山送給我們的見面禮,它將聖山的美麗包裹著,又不斷地給我們許多遐想,引領我們走向絕美的境界。 銀濤雪浪籠仙境,奼霧嫣雲渡聖堂 ----重遊聖堂山之二 有人說,這聖堂山的奇景是雲霧蒸出來的,一點不假。在山裡,霧奇雲奇風奇,匯成了聖堂山獨特的奇觀。 上午車行在路上的時候,天還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到了登山路口,雨就停了,迎接我們的是朦朦朧朧的大霧。我們有過登聖堂山的經驗,並不擔心這大霧會如何阻礙我們上山,到是更期盼著這霧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奇觀。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講的是一個緣字。上聖堂山來,霧給我們造成的機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今天上山的共有五人,其中有兩名從香港來的旅遊人士,他們行進速度快,又抄小路直達了山上的雲海賓館,當我們在賓館會合後,問他們看到什麼景緻時,回答就是霧,霧茫茫一片,除了霧,什麼也沒看到。 而我們三人,一路上用心感悟著山裡的風聲、鳥聲、水聲、樹葉聲,用心探索著這霧在散開時的突然變化的奇麗景緻。妻也說:「守著雲霧見太陽,不信走著瞧!」老天不負有心人,就在我們坐在會仙台的凳子上休息時,突然間,大風掠過,遠處現開雲縫,傾刻間,揭開了聖堂神秘的面紗:連綿起伏的遠山,挺拔峻峭的近崖,滿山遍野的大樹,在燦爛陽光照耀下,展現在我們面前。還沒等到拍下兩張照片,一秒、二秒、三秒、四秒,大約數秒鍾光景,雲霧又把山峰遮了個嚴嚴實實,聖堂那神秘的面紗又把她雄奇而秀麗的面容遮蓋了起來,一切又恢復了我們剛來時的狀態。真是變幻莫測,因緣由霧啊。 事實上,這變幻萬端的奇觀,隨時隨處都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奇觀是雲霧的傑作。在第三天下午我們下山時,這點得到了很好的印證。當一行人返程回到離仙門約十餘米處時,右面的霧飛速掠過,像天馬行空,將遠處的畫山盡顯眼前。接著,一陣大風又把我們左面的霧吹散,這時,連綿的寶鼎群峰戴著雲帽展現在我們面前,山峰與雲海相連,溝溝穀穀,騰雲駕霧,似乎要從聖堂奔向天堂。其實,聖堂也是人間仙境了。也許,老天爺知道我們要告別聖堂山,捨不得讓我們離開一樣,這幅奇麗而壯美畫卷大約停留了數分鍾,她和我們親吻著,擁抱著,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在相機里定格了她們的雄奇和美麗,霧才又騰雲隨風飄來,天幕又徐徐的拉上了。此後,一路下山,一路雲蒸霧繞,一路飄來美景,一路風光無限,真個是「鑿翠流丹杳靄間,銀濤雪浪急潺湲」更為恢弘的別樣再現啊。 聖堂山的雲霧喲,你是現時的造物主,你是這大山裡流動的魂靈! 天涯倦客棲山莊,雲海之夜夢天堂 ----重遊聖堂山之三 下午四點多鍾,在斜風細雨中我們來到登聖堂山頂的天梯,在天梯的左側從小路拐入山頂西南側旁的雲海賓館。取名雲海賓館,正是因其全年多數時間處在雲霧當中,很少見到陽光的緣故吧。此時此刻,賓館及其附屬木屋群掩映在一片古樹林中,清幽而靜謐。雲霧蒙蒙里,這個賓館不顯山不露水,就象看不到凡界的一個天上的小村落。 聖堂山基本上是由巨石形成,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上全是原始老林,很難種東西,也沒有人居住,甚至水都很難蓄存,這樣食品大多要靠外運,且山下村莊都距離很遠,這里的吃住理所當然是極其昂貴的。據說,這里的老總梁歡,在2000年變賣數千萬身家,與金秀有關部門簽訂了40年的經營開發協議,至今為止,總投資已近億元。雖說建聖堂山莊和雲海賓館並不是很好的主意,但當初在修建的時候,完全靠人力畜力將物品背上山,又將垃圾背下山,確實費了很多的財力。 賓館的右側是一片高大古樸的杜鵑花樹,最後的花朵們立在風雨中的枝頭上時而輕悠地搖曳著,時而靜靜地低垂著,似乎在想著來年盛花期的心事。賓館的左旁是一片造型奇異的珍珠羅漢松林,古怪的枝幹上生長著好像綠珍珠一般的細葉子,密密麻麻的如同一簇簇祥瑞的雲彩停留在林間。一棵古老而珍貴的華南五針松就高昂地佇立在賓館大門旁的這片珍珠羅漢松林里。這是一棵名符其實的迎客松,它站在門口,古拙而蒼勁,在風中在雨霧中揮動著大手,不停地向來往的遊人致意。來到這里,已不懂得什麼叫暮色了,我們就像幾位天崖倦客,終於找到了一處棲息的地方。 賓館有三層,室內均為木質結構裝修,衛生設備齊全,到也干凈舒適。我們要了一間三人房,洗了個熱水澡,泡了個熱水腳,吃過晚餐,看看天色沒有轉好的跡象,料想「今夜山間雲,相隨窗外宿」了,便蓋上厚厚的棉被,早早地躺下休息了。 夜半,風不斷地扣著門窗,那濕潤的霧絲,似乎從門窗的隙縫中伸過手來,輕輕的撫摸著我的胳臂,撫摸著我的面頰。好舒服好愜意啊,隨著霧絲的抽手,我看到了一輪火紅的太陽,在冉冉升騰,我又看到了幾處佛光在古樹叢里躍動著。我還成了梁歡一般的山莊莊主,一掃自己前半輩子棲棲皇皇,不得安寧,無暇自顧的時光,正享受著這大自然賜給我的無盡的榮光。 哦,多美妙的夜晚,多麼開心的夢境啊! 鳥鳴林深不知處,千年鐵杉立上頭 ----重遊聖堂山之四 次日凌晨,幾聲清脆的鳥鳴,將我從美夢中喚醒。我附到妻的耳邊,輕輕的說:「快起來,看日出去吧。」 雲海賓館是坐北向南的,處在山峰的西南面,要看日出,須步行十餘分鍾來到山的東北方向。其實,這偌大的霧,根本沒有散去的跡象,看日出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罷了。既然小鳥們把我們喚醒,這一天美好的時光就不能賴在床上了。簡單地洗個臉嗽個口,背起相機便往山的東北面「天梯」奔去。 山風很大,雲霧像潮水般一波波涌來,遠處依然灰濛蒙一片,什麼也看不見。濕霧中夾雜的寒冷,似乎是由那怪叫的風聲糾集的,它們沒有將太陽迎出來,反而讓站在天梯上的我們牙齒打起顫來。我想起妻昨天說的「守著雲開見太陽」那句話,調侃地說:「你說的話,關鍵時候就不靈了。」 妻戲言,這是山神吝嗇,它把無限風光都用雲霧收藏起來,不許我輩凡人多看呢。既然這是我們的機緣不夠,那我們就不要太貪心,把聖堂日出這一美景留給下次再觀看、留給他人去欣賞吧。心中坦然,於是我們又鑽進老林中,和樹怪們捉起迷藏來。 林中的樹與這林中的石,都被厚厚的附生植物穿上一層又一層「綠色大衣」。樹干奇形怪狀,崢嶸不凡,似乎受盡了這高山上風雨的欺壓,一副副蜷伏龍鍾的景象,又象是一條條蟒蛇出洞,要向大自然展現它們無比的頑強與韌性,給人一種陰森古怪毛骨悚然的感覺。深入林中十數米,已置身於一個迷魂陣了,地上何處是朽木,何處是石縫,何處是腐土,何處又是陷阱,很難辯清。繞過一個大樹蔸,當我試探著繼續前行的時候,「撲哧」一聲,我的右腳已陷入了一個近一米深的青苔掩蔽的腐質樹坑,僥幸的是,相機沒摔壞,人還是好好的。這林中的古樹,棵棵都已修煉成精,我這短暫而微小的凡人生命,豈能陪玩得起? 天梯的兩旁有一片矮小的鳳尾竹林,目光越過西南面約二百米的竹林,兩株碩大的古樹一左一右,自成山峰。這是聖堂山眾多的樹中,最為獨特的南方千年鐵杉了。它們寬闊的體形,直徑少說也有二三十米,穩穩當當的坐在山腰,儼然一對指揮著千軍萬馬的山將軍。它們別具一格的身姿,茂密的針葉,多姿多彩,而樹冠則平坦舒展,如翡翠鋪就的坦途,再加上與旁邊雄偉的山峰作伴,顯得穩重牢固,因而被譽為「平安樹」。 「平安樹」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給每一位來往的客人報平安,祈祝他們幸福安康。這是聖堂山的標志和山徽,這是巍巍聖堂的鎮山之寶!此情此景,怎不令人生出「古樹天梯接混茫,雲生足底霧飄香」的感慨來。 杜鵑繁花須大年,虯枝縱舞在眼前 ----重遊聖堂山之五 這次重上聖堂山,最大的目的就是觀看萬畝連片變色杜鵑開放的盛況。 據了解,聖堂山萬畝連片變色杜鵑為聖山眾景一絕,每年五月是聖堂山變色杜鵑炫耀自己的鼎盛時節。萬畝連片變色杜鵑同時開放,樹樹繁花,百花競放,花色相間,花香濃郁,令人陶醉。更為壯觀的是,在陽光照耀下,杜鵑隨著花期變化而不斷變化顏色,由紅變紫又由紫變白,每棵樹上紅、紫、白、黃競相開放,競相鬥妍,真是花朵同枝而顏色各異、花瓣同朵而顏色常變,在綠葉的襯托下就像一把把色彩斑斕的大花傘,山風吹拂,花浪翻滾,自然形成浩瀚花海,被人們譽為「人世間之桃源仙國」。2004年5月20日至6月10日,金秀瑤族自治縣還專門舉辦了第一屆杜鵑花節,可見其盛況空前。 雖然杜鵑花林並非聖堂山獨有,但是上萬畝的變色杜鵑花相連成一片,而且種類繁多,卻是聖堂山與眾不同之處。這里的杜鵑多為高寒地區才有的大樹杜鵑,那叫猴頭杜鵑、羊角杜鵑、桂海杜鵑、牛皮杜鵑、頭巾杜鵑、貴州杜鵑、百合杜鵑、華麗杜鵑等等的名字,聽了看了,都讓人忍不住稱奇。由於山雨的影響,加之處於聖堂山杜鵑花小年,待我們上得山來,已基本見不到什麼花了。但從矮胖墩粗,造型原始,古樸蒼勁的主幹以及最後開放的零星花朵來判斷,仍可以想像其色澤鮮艷,富麗堂皇的景象。那時如果置身群山之巔的杜鵑花海,一定會心曠神怡,情不自禁。 大年鼎盛的杜鵑花期錯過了,我們便轉而欣賞這聖山上奇異的杜鵑樹來。 從山下到山上,每個高度,同樣的樹種長勢都是不同的。山上的杜鵑老林更為奇特,雖沒有那種直破青天的架勢,但因長在石縫里以頑強的生命力和奇特的造型而顯得神奇。有的杜鵑花樹,樹梗粗壯,兩個人合抱恐怕也抱不過來,被大風連根吹倒,根下僅剩下一點的泥沙,但還是長得枝繁葉茂,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有的杜鵑花樹由於山頂風大的緣故,樹枝轉了幾個圈又與地面接起來,形成天然的森林拱門。這些數百歲的老者均是虯枝縱舞,豪情向天,蛇舞龍矯,命大壽高。凝視著這飽經滄桑而又生機勃勃,忍辱負重而又長命百歲的森林精靈,我不僅想起「不累於俗,不飾於物,不苟於人,不忮與眾」的道家聖人,嘆起短暫的人生何必蠅利相爭、勞命傷神。 南方有佳木,這山頂上受盡磨難而又快樂生長的杜鵑樹,便是最好的註解了。 丹崖石筍滿聖堂,橫看側看各風光 ----重遊聖堂山之六 論起廣西的石山來,素以桂林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著稱,而距桂林、柳州很近的聖堂山卻不屬於喀斯特地貌,而是類丹霞地貌。相較於桂林山水的小巧與精靈,它山體龐大,巒勢陡峻,赤崖峭壁,顯得磅薄大氣,浩然傲立,構成了一幅獨特的溝谷奇觀,再與老天爺賦予的氣候連在一起,變化莫測,披上神秘、神奇的面紗,使你看不夠,參不透。因此聖堂山便有幽比廬山、險似華山、峻賽泰山、松勝黃山、峰如張家界等美譽。 一路登山,之字形的石階路蜿蜒而上。石猴賞月、舞女盼夫、靈蛇出洞、神秘古牆、觀音岩、孔雀開屏、壽星岩、龍脊、驚人石等巨石景觀隱隱約約,似乎在等著遊人的慢慢檢閱,它們在雲霧中,在山林里時而真容畢現,時而又羞羞答答,不去細心玩賞,真的還讀不出它們的韻味來。而神女峰、銅牆鐵壁、小五指山、酒瓶峰、寶鼎峰這些遠處的勝景,由於山嵐雲霧的曼舞,時而豪放時而婉約,神秘莫測,嘆為觀止。當你面對那絕壁凝神時,眼前就會出現幻覺,石壁之上,「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便撲面而來,進入你的靈魂深處。 聖堂山的石山多姿多彩,很有情誼。像烏龜抬頭,頭頂壽龜的是一方巨崖,崖身之上,一道裂紋,似以黃金分割法將其一分為二,高者為郎君,低者是嬌娥,二者相依相偎,如醉如痴,似乎「生要連來要連,千秋萬代共此心」。石壁所傳遞的竟是這樣一種千金難買,刀劍難阻的真情。又如壽星岩,活脫脫一個老壽星頭戴一頂壽星帽,身穿一件寬大衣,手上拄著拐棍,滿臉慈祥的微笑著向遊人祝福:願你福祿壽齊全。深入這樣奇異的景觀中,我們怎能不情感四溢,與山石共鳴。正如稼軒所言,「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記得有一位詩人這樣寫道:「霧鑲群峰蓋現容,時隱時露雲海中。滿山奇花爭斗艷,披紗古松宛若龍。神鞭橫空指天際,大公垂釣坐臨風。聖堂奇景處處有,橫看側看各不同。」聖堂的山石景觀,極雄、奇、險、秀、古、野等特色,尤以雄偉磅礴、氣魄恢宏見長,真不愧了這個「聖」字。盡管儒道兩家對聖人的描述有入世與出世之異、有為與無為之別,但都把「聖」視為最高的智慧化身、道德境界和人格理想。進入聖堂山,融入這神聖的境界中,我們就會對人世間的事物,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智慧的理解,我們的心靈便也得到了升華。 古人雲:人在山旁便是仙。雖說這是體現一種遠離紅塵、遺棄凡俗的超然和逍遙,而我等此游,又豈非游乎塵垢之外?看來,聖堂歸來不看山,這是有道理的。輕歌曼舞展盛世,傳世絕技惹遊人 ----重遊聖堂山之七從聖堂山返回縣城的當晚,聽說有民俗風情表演,我們便打了輛蹦蹦的(當地一種由三輪摩托改造的運輸工具),來到離城三公里左右的「五里坳」觀看。 蹦的爬過山坳,便見一長堆熊熊大火燃燒著,在黑夜中,顯得異常的耀眼。《砍山舞》的旋律優美曼妙,吸引著我們快速地奔向表演現場。只見火堆的旁邊,一根鑲著二十多把鋒利鋼刀的木柱,從頂端往四周斜拉著三角彩旗。聳立的刀梯像一根堅利的閃著寒光的狼牙棒,直刺向深邃的夜空。幾十名遊客靜靜地欣賞著歌舞,時而報以熱烈的掌聲。民俗風情表演,並不是有固定時間的,需要有人包場,寨子里才能召集人馬來演出。這次老天不雨,我們有緣,趕上了機會,雖說來得遲了一點,但能趕上看演出,我們已經很高興了。 表演的節目主要分兩大類,一類風情歌舞,一類是傳世絕技,兩類節目穿插進行,娛人耳目,攝人心魄,讓遊客飽嘗了一頓精彩的民族文化大餐。風情歌舞主要包括砍山舞、爬樓、跳盤王、香哩歌、民族服飾的展示等,演員們都是農村業余文藝骨幹,有的還多次參加過國際性的演出。從他們的精湛表演中,我們看到了瑤族人民真誠、勇敢與善良的美好品德。 瑤族青年表演的絕技就是我們常說到的上刀山下火海過火鏈之類。說到瑤族的絕技,就一定要了解大瑤山一種叫「度戒」的節日,這大至相當於漢族古時候青年男女成年時「及冠」與「及笄」禮吧,只是接受了度戒的瑤族青年更加勇敢自信。「度戒」的儀式十分隆重,接受「度戒」的人,要接受多種嚴峻的考驗,除上刀山、過火海、下油鍋、吞竹筷、踩犁頭等外,還要翻「雲台」。「雲台」是用四根長4米或6米的條木做成,左右兩邊用36把鋒利的鋼刀紮成刀梯,受戒者接受了「道公」的美好祝願後,便赤足勇敢攀刀梯上到「雲台」頂端,雙手抱膝,後翻騰空跌落人們抬著的鋪有棉絮或稻草的藤網內。當地老人都說,人們在體驗刀的人生和經受火的洗禮後,能消災避難,脫離苦海,身體更為健康,事業更加輝煌。 絕技的表演,看得令人眼花繚亂,心驚肉跳。每一項絕技表演之前,表演者都要一邊燒冥紙,一邊口中念念有詞,意思是請他的師傅,以及師傅的師傅的師傅等等眾前輩,前來滅火降溫,賜給表演者勇氣與力量,保佑平安度過難關。光腳板踩過用火燒得通紅的鐵犁頭,我們可以看到冒出的滾滾煙霧,可以聞到刺鼻的肉皮焦糊味,可以看到踩過的犁頭,其高溫仍然可以讓冥紙錢點著明火。其情其景,直讓我想起小時候家裡用燒紅的鉻鐵燙鉻豬皮的情景。據節目主持人介紹,這次由盤梅燕等人表演的過火海曾榮獲第二屆中華民間絕技大賽金獎,腳踩燒紅的犁頭、吞筷子、咬碗三項均獲得銀獎。 有趣而又令人不解的是,下火海與過火鏈節目是遊客也能參與的。在表演者第一次走過後,總是有幾位勇敢大膽的遊客,也親身經歷這火海的考驗。主持人調侃說,這還可以治腳氣呢。 輕歌曼舞中展示著當今的繁榮盛世,驚心動魄的傳世絕技表演招惹著眾多的遊人。表演已經結束,我們卻久久回味著……

7、游百花渡冬遊作文

範文:
黃花抄溪一日游襲

今天,我們去了青州黃花溪。我們大約七點半去的。導游讓我們一路上都在唱歌還背詩,快到了的時候我的我頭好暈。我就在外面呼吸了一下新鮮口氣。然後我們就合了個影,一開始好多階梯,然後我就聽我我爸爸說。這是一個開發過的旅遊景點。倒下山的時候我和張俊偉一塊下,我們一開始下得很快。下完山我和呂程子到停車場等人。等得好長時間才回家的,我們全家就回家了。

8、請問學霸們:怎麼樣寫去旅遊的作文

 一、走向大自然,選好景物。同學們,有的也許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有的也許觀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有的也許欣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有的也許觀賞過繁花似景的公園……父母親帶領你們到農村、到郊外、到山川、到名勝古跡,到公園去旅遊時,要注意「下馬觀花」,仔細觀察,用慧眼去拍攝一個個精彩的鏡頭,特別要認真觀察自己感受最深的幾處景物,做到「胸有成竹」,寫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二、要仔細觀察,記敘有序。寫游記要仔一細觀察,觀察要注意四種方法:

1.移步換景觀察法。就是跟隨著觀察者的腳步移動,觀察點不同,景物就發生變化。如《海濱小城》一文,作者按照游覽線路順序先寫海濱,再寫小城。寫海濱,描述大海和沙灘的美景:寫小城分別寫了庭院、公園、街道,最後總述:這座海濱小城真是又美麗又整潔。

2.定點換景觀察法。就是觀察者立腳點基本不變,變換觀察點而看到不同的景物。如《爬天都峰》一文,作者把立腳點先站在天都峰腳下,由下而上地望: 「峰頂這么高,在雲彩上面哩!」再看石級: 「筆陡」 「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3.定景換點觀察法。就是觀察的景物不變,人所處的位置在移動變化,所看到的景物就不同。如《趙州橋》一文,作者寫了趙州橋非常雄偉。先觀察寫了「橋長五十多米,橋寬九米多,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洞……可以讓水流通過」:再觀察寫「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文章寫趙州橋這座古代拱橋的美麗和堅固,突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4.時間順序觀察法。可以按照「早、中、晚」、 「春、夏、秋、冬」或其他的時間順序描寫游覽景物的特點。如《日月潭》一文,作者先寫日月潭是我國台灣省最大的一個湖,介紹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再介紹日月潭是由日潭和月潭組成;然後按照「清晨」和「中午」的時間順序寫日月潭的美麗景物。

三、按路線記敘,條理清楚。寫游記,首先要交代清楚游覽的時間、地點,然後寫游覽過程,要以游覽的路線作為記敘的線索。如《頤和園》一文,先用一句話概括頤和園總的印象:頤和園是個公園,地點(北京)、特點(又大又美)。再按照游覽的路線: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來寫。這樣寫條理清楚,層層分明。

四、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在游覽過程中,觀察到的景物、景點不少,所見所聞的東西很多,但不能記流水賬,面面俱到,要按照作者的寫作目的、思路去選材,要抓住景物中最有代表性幾個景物的特點來描寫具體。如《游浮蓋山》一文,小作者既整體簡寫了浮蓋山怪石的「多、奇、秀」,又具體寫了「雷公岩」、 「棋盤石」的「奇、秀、險」。這樣重點突出了浮蓋山秀麗,令人神往。又如《游九曲溪》一文,小作者先總體寫了武夷山九曲溪的岩石和溪水的神奇;再重點寫了「上下水龜」和「玉女峰」的美麗,而其他一些景點就略寫。這樣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把武夷山九曲溪寫得生動逼真,惟妙惟肖,令人迷戀、陶醉。

五、引用古詩、俗語,生動有趣。如果在寫游記中,恰當地引用古詩,能使文章錦上添花。如看見春天的小草長出來,引用白居易寫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又如游覽中,看見瀑布的壯觀景象,引用李白寫的《望廬山瀑布》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這樣把觀察到的瀑布寫得多麼新穎、生動、有趣。

在寫游記中,恰當地引用歇後語、諺語、格言、俗語等,使文章更生動活潑,幽默風趣。如引用「雨後的花園——萬紫干紅」的歇後語,描寫游覽中看見大雨過後,到處是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的景象;又如在旅遊中看到「螞蟻搬家」,便引用農諺: 「螞蟻搬家晴必雨,蜘蛛結網雨必晴。」哦,螞蟻真神,還能預報天氣。小作者在旅遊中看到螞蟻搬家,及時到景點的亭子去避雨,又引用農諺,寫文章就更生動、形象了。

六、 「點面」結合,生動具體。寫游記除了按照游覽的線路順序寫,還可以採用「點面」結合的方法,描寫生動、具體。

什麼是「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呢?就是先整體或總寫觀察到的景物,這叫「面」:再圍繞「面」具體地寫幾處景物,這叫「點」。採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可以使觀察到的景物描寫得生動、具體,起了深化主題,突出中心的作用。如《游九峰山動物園》一文,小作者寫觀看猴園採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先從「面」上寫猴子多,在石山上跳上竄下;再具體地寫了「點」:最有趣的是一隻猴子拾起遊人給它的一個蘋果,它先把蘋果頂在頭上,再把蘋果拋到空中,最後美滋滋地啃起來,突出了猴子的頑皮有趣。這樣用「點面」結合的方法,起了重點突出,畫龍「點睛」的作用。

此外,寫游記作文還要圍繞「點面」結合的方法,採用比喻、排比、擬人等的修辭手法,把景物描寫得栩栩如生。

七、情景交融,有感而發。古人雲: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情溢於海。」在旅遊中,看到景物會流露出喜悅和贊美之情。描寫時,要盡量抒發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做到情景交融。如一位同學寫《游九曲溪》的結尾:「『我們游完了九曲溪,再望望奇峰、怪石倒映在清粼粼的溪水中,顯得更美了;藍天倒映在清粼粼的溪水中顯得更藍了。這一切讓我彷彿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啊!」這樣寫抒發了作者喜愛武夷山九曲溪真實的思想感情。

總之,如果能按照上述的方法去寫,相信你一定能描繪出一幅幅動人的畫卷,寫出一篇篇生動、感人的游記作文來。

游杭州灣跨海大橋

福建省浦城縣官路中心小學 王明浩 353400

暑假的一天上午,我跟隨著爸爸、媽媽來到浙江慈溪市,觀看了世界第一長的跨海大橋,真是讓我大開眼界,讓我親眼目睹跨海大橋的美麗景色。

我的爸爸驅著小汽車,讓我們全程游覽了這座雄偉的跨海大橋。遠遠望去,大橋那「S」形的曲線,鳥翅般的造型格外壯觀。大橋南起慈溪市,北至嘉興市,全長36公里,是世界第一長的跨海大橋,是南北交通大動脈。

在大橋入口處,高高豎立著一塊引人注目的標語: 「慈惠三北,溪通四海。」的八個大字,體現了百萬慈溪人民勤勞、精幹、努力拚搏的精神。車開了大約五公里,大橋欄桿的顏色就漸漸轉變了,由紅變黃,由黃變綠,啊!紅、橙、黃、綠、青、藍、紫!是彩虹的顏色!我彷彿飛翔在彩虹中,翱翔在杭州灣海域!我拍手高興地對媽媽說: 「畦,這座長虹般的跨海大橋真美。」 「這是梁專家設計得多麼精巧、優美啊!真是像天上的彩虹一樣五彩繽紛呢!」媽媽感概地笑著說。

接著,爸爸把車開到跨海大橋中間平台時,遠遠地看見那美麗的長三角斜拉索橋高高地聳立著,像一個巨人守衛著號稱世界第一的大橋。大橋為我們展示了杭州灣成為富饒的中國長三角區域的遠景。長虹卧波的璀璨,華麗盛裝的美姿,蘊藏著多少橋梁專家和建築工人的智慧和艱辛啊!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這美麗詩篇,如今在杭州灣海域已夢想成真,大橋似銀龍卧波,豐姿颯爽。它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美麗的長江三角洲上,令人神往。

簡評

小作者選材新穎,生動地描寫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壯麗美景。大橋有「三新」:造型新穎,呈「『S」形的曲線,鳥翅般的造型;顏色新穎: 「赤橙黃綠青藍紫」的長虹顏色;跨渡大新穎:世界第一長的跨海大橋,是杭州灣的南北交通大動脈。 「我」飽覽了大橋優美的「S」造型。長虹般的色彩,感慨萬千,表達「我」對大橋設計的專家和建造工人的贊美和敬佩之情。

(指導老師:吳麗莉)

黃果樹瀑布

福建省浦城縣和平小學 池舒揚 353400

盛夏的一天上午,我和媽媽游覽了我國最大的瀑布——黃果樹瀑布。我甭提有多高興啊!

黃果樹瀑布座落在貴州省貴陽市以外一百多公里處。我們沿著崎嶇不平的山路走,遠處「轟轟隆隆」的響聲,使我們加快了腳步,迫不及待地想看看美麗、神奇的瀑布。我們轉過了一個彎,頓時,瀑布映入我的眼簾。你瞧,在綠樹成蔭的兩山之間夾著雄偉的大瀑布,銀白色的瀑布像一條白色的布簾垂掛在我面前,如煙、如塵、如霧。飛奔的水花直瀉而下,像奔騰咆哮的千萬匹野馬破雲而來,又像神話中的仙女披著銀紗在陽光的照射下,光彩奪目。這時,我不禁想起唐代詩人李白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啊!這是大自然的神工雕塑了這幅美麗的畫卷呢!

我們隨著導游小姐來到了水簾洞口,只見一塊大石頭上寫了「水簾洞」三個字。我們打著雨傘,走進水簾洞,從那狹窄的洞里走,洞頂上的泉水還一滴滴地淌下來。突然,我抬頭看見一塊大石頭,石頭的形狀酷似猴子。我想,這一定就是孫悟空吧!周圍還有許多小石頭,一定是它的猴子猴孫了吧; 「孫悟空」石頭前面還有一塊石頭,好像是白骨精,這些石頭組成了一幅美妙的圖畫,好像孫悟空帶著猴子、猴孫正在追趕白骨精呢!走出水簾洞,導游小姐將我們帶到了一條小河邊,河上還有一座橋。你瞧,白雲倒映在清粼粼的河水裡,顯得更白了,樹木倒映在清粼粼的河水裡,顯得更綠了,藍天倒映在清粼粼的河水裡,顯得更藍了……

太陽西斜,我還捨不得離開,回頭仰望著瀑布的雄姿,感到祖國的山河是多麼雄偉壯麗啊!

簡評

小作者選材新穎、有趣。從觀看到瀑布的雄姿和水簾洞上面的奇形怪石,從眼觀、耳聽,再到巧妙聯想和想像,把黃果樹瀑布寫得像詩情畫意般的美麗迷人。當看到瀑布懸掛如煙、如塵、如霧時,聯想到李白寫的古詩句;當看到水簾洞上面的奇形怪石,想像孫悟空追趕白骨精的場面,想像奇妙,吸引讀者的眼球。文章字里行間表達了「我」對祖國山河喜愛的情懷。

(指導老師:鍾福美)

9、游南普陀作文怎麼寫?

南普陀寺是廈門著名古剎,居於鷺島名山五老峰前,背依秀奇群峰,面臨碧澄海港,風景絕佳。五代宋初,即有高僧依山結廬梵修。明季擴建殿堂,規模初具,清初重修,始改今名。
南普陀寺始建於唐末五代,初稱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稱無盡岩。元廢。明初復建,更名普照寺。明末詩僧覺光和尚遷建於山前,殿堂院舍齊備,住僧常達百餘眾,清初又廢於兵禍。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4 年),靖海候施琅收復台灣後駐鎮廈門,捐資修復寺院舊觀,又增建大悲閣奉觀音菩薩,並以之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相類比,更名為南普陀寺,此後數百年來,經歷代主持景峰、省己、喜參諸和尚多次重修擴建,至民國初年,已構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禪寺格局,成為近代閩南最具規模的名剎。
南普陀寺歷來是臨濟喝雲派的子孫寺院。民國十三年( 1924 ),喝雲派裔主持轉逢和尚將寺院改為十方叢林,並按叢林規制,推選雲門派裔會泉和尚為首任方丈。第二年,又在寺內創辦閩南佛學院。會泉和尚退任後選聘當代高僧太虛大師為繼任方丈,主辦學院。從此,海內高僧相繼往來住錫傳經,十方佛子競相入院參道修學,一時佛門稱盛,名聞中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地方政府曾多次撥款維修殿宇院舍。文革十年動亂,寺院歷經浩劫。文革後,國家落實宗教政策,政府重視寺院復建。十多年來,不僅舊有殿堂翻修一新,還新建多座樓堂亭院。現有建築總面積已超過原有將近一倍。復辦後的閩南佛學院,規模設施也在成倍增長。古剎盛世重光,梵唄鍾磬不絕,佛苑法緣殊勝,宏法利生並傳。
建國後,一度蹶而復振。而今,新構樓堂院舍,鱗次櫛比;重修梵宇琳宮,金碧輝煌;常住數百僧眾,梵行庄嚴;復辦閩南佛學院,教學相長。古剎新生,法運昌隆,臻歷史之鼎盛,劃時代之光輝。
南普院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規模宏大,氣勢庄嚴,中軸線主建築為天王殿、大雄寶 、樂途殿、大悲殿、藏經閣;其中,天王殿位於寺院中軸線的最前端,前殿正中供奉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兩側立有怒目環視的四大天王,殿後有韋陀菩薩覆掌按杵而立,威武異常。
大雄寶殿是整個寺院的中心,具有典型的閩南佛殿的特點,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殿後供奉西方三聖。大悲殿呈八角形三重飛檐,中間藻井由斗拱層層迭架而成,無一根鐵釘,構造極其精巧;殿內正中奉祀觀音菩薩,其餘各面為48臂觀音,造型優美、姿態多樣;又因閩南信眾均崇奉觀音菩薩,所以此殿香火異常鼎盛。
南普陀寺藏經閣是中軸線上的最高層建築,為歇山重檐式雙層樓閣,一層為法堂,是僧人講經說法的地方,二層為玉佛 殿,內供28尊緬甸玉佛,並藏有數萬卷古今中外的佛典經書及一些珍貴的文物。
藏經閣里珍藏有緬甸玉佛,宋代古鍾、香爐,明代銅鑄八首二十四臂觀音清代瓷製濟公活佛以及大量佛典經書著名的有《明大藏經》《日本大藏經》等。藏經閣 後有摩崖石刻多處,其中有塊大石,鐫刻著一個特大的「佛」字,高一丈四寬一丈,粗獷豪放雄健有力,為國內罕見。
此外,南普陀寺院里還有鍾鼓樓、功德樓、海會樓、普照樓、太虛圖書館、佛學院教室、養正院、萬壽塔等建築,其中的佛學院為1925年,是國內最早的佛教學府。
南普陀寺里有七座白玉如來佛塔和二座11層高的萬壽塔,那是1993年,1994年由信士捐建是萬壽塔前有個蓮花池,夏日荷花盛開時,藍天,白塔,綠葉,花海,展示這里是分外清靜高潔的佛門凈地。
南普陀寺還有一個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素齋。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純素雅的獨特風味馳名中外,廚師調煮製作,嚴守素菜素料作的工藝,革除素菜仿製腥的傳統,以素菜素名而獨樹一帆,既講究色.香.味,又講究形.神.器,一道菜一個雅名,神韻高雅,詩情畫意。其中"半月沉江"這道菜最為有名。
· 名山勝景·
五老峰是廈門八大勝景之一,五老凌霄以其挺拔秀奇著稱。山上林木蓊鬱,奇石嶙峋,洞壑幽深,岩泉清冽。盤旋曲徑,直上顛峰亭台,放眼海天深處,碧波盪漾,巨輪輕艇往來如梭。環視鷺島新姿,綠樹掩映,層樓大廈參天。俯瞰足下,梵宇琳宮浮現於雲霧縹緲之間,恍若置身蓬萊仙閣之上,飄然欲仙,樂趣無窮。真不愧為鷺島名山藏古寺,梵宮勝景納遊人。
[編輯本段]· 殿宇宏構·
南普陀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中軸線主體建築,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殿閣依山層層升高,層次分明,俯仰相應。東西兩側依次升高的迴廊,回護三殿兩側,使之成為一個整體。
天王殿
天王殿屹立於寺院中軸線最前端,歇山式重檐飛脊,軒昂宏偉。殿前為入寺正中大門,兩只威武的大石獅雄踞門廊東西兩側。跨門進殿,兩側四大天王怒目環視。正中彌勒菩薩坦腹露胸,常開笑口,給人以歡喜信受的美感,殿後韋陀菩薩覆掌按杵而立,威武異常。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主體中心,崇宏雄偉,殿前石庭平舒寬展,正中寶鼎香爐巍立,兩側白石寶塔高矗,更顯廣庭崇殿的庄嚴肅穆。大殿兩側羅漢堂朝拱主殿。主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塑像。殿後供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大殿是寺院僧眾早晚課誦和法會朝拜參修的殿堂,也是佛門鍾磬長鳴、法燈不滅的心臟。大雄寶殿石柱上有副對聯:"經始溯唐朝與開元而並古,普光被夏島對太武以增輝。"這副對聯將寺廟開基的年代和地理位置說得清清楚楚,那就是說寺廟在唐朝就有了;
大悲殿
大悲殿是寺院的另一主殿,奉千手觀音。清初施琅始建,稱大悲閣,為南普陀改稱之由來。殿立於大雄寶殿後石砌多角形高台上,中隔兩段石階近三十級。主殿呈八角形三重飛檐,中間藻井由斗拱層層迭架而成,造型巧妙,結構嚴密,俗稱蜘蛛結網。閩南信眾崇奉觀音菩薩,香火鼎盛。
藏經閣
位於中軸主體建築最高層,歇山重檐式雙層樓閣。上層藏經,下層法堂。閣樓上下層,三面台廊回護,圈以白石雕欄,倚欄前望,三殿巍峨盡收眼底。仰首後顧,層峰疊翠,垂手可攀。
南普陀寺主殿雙側迴廊內外,原分布著僧眾修持生活的堂院樓舍,如鍾鼓樓、客堂、五觀堂(齋堂)、職事堂(庫房)、僧舍樓房、學院院舍等建築。八十年代以來,舊有堂院大都翻修一新,還新建多座樓堂。如東側的海會樓、普照樓;西側的方丈樓、學院教學樓、僧舍樓、太虛圖書館、佛教協會辦公樓和西側外的上客堂兩座接待樓。一九九二年還在西側般若池畔,新建一座恢宏雄偉的大禪堂。堂高三層,呈八角形重檐飛脊,覆以黃瓦皇冠式大屋蓋,周圍白石雕欄,造型新穎,結構精巧嚴密,既顯其富麗堂皇,又不失其庄嚴肅穆。寺前新建兩方石塔,如倚天雙劍,高插藍天。造型仿自泰緬佛塔,為閩南所僅見。
[編輯本段]寺院建築特點
南普陀寺的殿堂樓院隨分散建於地形復雜的山坡上,又以其實際使用不同,各具形式。但在整體布局中,均能以中軸線上的主殿為中心,高低俯仰相從,參差錯落有致。所有建築,一律採用古代宮殿式的重檐飛脊大屋蓋,飾以杏黃琉瓦,使之統一協調。再以石構圍牆將全寺建築群環抱起來,如散珠承盤,形成一個整體。
重視環境建設,是近年南普陀寺建築重的新趨向。縱觀寺院內外到處有菩提嘉樹垂蔭,藝圃百花爭艷,還在寺前山後的碧荷池畔和林泉幽壑之間,建造亭台、水榭、曲橋、花塢,使信眾遊客,在朝參名山古剎之餘,領略山水林園的佳趣。
[編輯本段]· 文物珍藏 ·
千年古剎,幾經滄桑,但卻為後人留下許多文物古跡,發人懷古悠思。五老峰前的摩崖石刻,鐫下古今許多名人的詩書佳作。西山門內,八方乾隆御制的記功碑,更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
寺中珍藏文物,有北魏、唐、宋、以迄明、清的古佛造像:其中有來自緬甸的白玉石雕大小佛像二十八尊;還有泰國、斯里蘭卡、柬埔寨、印度送藏的各種佛菩薩造像:此外有與清初施琅建寺同時新鑄的大鍾、造於宋元時期的七佛寶塔。還有明代比丘、比丘尼刺血書寫的《妙法蓮花經》和珍版的《大藏經》多部。
[編輯本段]· 梵行禪修·
修禪學道和弘法利生,是寺院住僧的生活要務。南普陀寺自 1985 年恢復叢林管理制度以來,在妙湛方丈的主持下,重整清規,嚴肅戎行。全寺 200 多位住眾和學僧,均能自覺遵守叢林規戒律儀,除堅持日常早晚課誦和參禪修學外,還啟建各種定期或不定期的普利法會:創設宣弘佛法的通俗講座和經書流通處,組織慈善基金會,舉辦各項慈善公益事業。
[編輯本段]· 學院傳燈·
閩南佛學院一九二五年創辦至一九三七年停辦前的十多年間,一度由當代中國佛教領袖大虛大師擔任院長,將佛院作為他改革中國僧教育的實驗園地,成為中外知名的佛教高等學府,培育出一批出色的佛教俊才.現尚健在的這些當年學僧,大都成為名山長老或佛學大師。如當代中外知名的經論大師印順長老,曾任馬來西亞佛教總會會長的竺摩法師,皆出自當年學院門下。一九八五年學院正式復辦。在院長妙湛和尚的主持下,教育設施、教學素質以至學院規模均有較大的提高和發展,成為全國僧教育的重點學院。復辦後學院分設男女兩個院部。女院設在萬石岩(現設在金榜山紫竹林寺),兩部各設預科、本科兩個班級、現有來自二十一個省市的在院男女學僧二百五十多名。至一九九二年已有三局本科生畢業,共男女學僧一百九十四名,分赴各地擔任寺院主持或職事,有的到各佛學院任教、或佛教會任職。
[編輯本段]· 中外交流·
本世紀二十年代以來,南昔陀寺一度成為海內外佛教交流的中心。全國知名的一代高僧太虛、弘一、虛雲、圓瑛諸大師,均曾來寺傳經弘教,全國各地知名法師,如常惺、大醒、芝峰、蕙庭等相繼來閩南佛學院擔任教席。此外有來自全國十多個省市的學僧來院就學,一時群賢畢集,法幢高舉,聲震華夏,與此同時,有些原在南普陀寺供職的職僧和法師,紛紛出國弘教。其中如轉道,轉岸、瑞等諸大師,民國初年即往新加坡創建寺院,開辟閩南漢僧南渡傳教的基地;大虛大師在南寺方丈任內,受首任方丈會泉和尚的資助,前往西歐多個國家進行考察、訪問。退居住持轉逢和尚,曾行腳遠赴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朝聖、求法,後又經西藏往新加坡、馬來西亞傳教。三十年代末,退居方丈性願法師南渡菲律賓傳教、成為菲島第一代開山祖師,此後,前往新馬傳教的還有廣洽、廣義、廣凈諸師。另外還有一批閩南佛學早年的教師和學僧,如演培,印順、竺摩諸法師。他們在東南亞各國廣弘佛法,深得海內外佛教界人士的推崇。
改革開放以來,位居廈門經濟特區佛教首剎的南普陀寺,受到海內外佛教界人士的普遍關注。諸方來寺視察、朝參、訪問的高憎大德和佛教界知名居士,絡繹不絕。其中有國內外佛教界領袖人物,如班禪大師、中國佛協會長趙朴初居士、新加坡佛教總會歷任會長宏船、常凱、妙燈等法師,菲律賓佛教總會會長瑞令法師、國內外知名的學者南懷瑾居士,還有日本、美國、朝鮮·泰國等友好國家的僧團組織、佛教團體或個人,也相繼來寺考察。
近年來,南普陀寺方丈妙湛和尚和誠信、見性、了法、道黌諸法師,曾分別應邀前往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以至美國等地考察、訪問交流,另外還有佛學院一些教師和畢業學僧,應聘前往香港、新加坡、美國等漢傳佛教寺院住錫傳教。
[編輯本段]· 供需利眾·
南普陀寺原為海內外佛教信徒朝拜的聖地,近年來又發展為中外遊客的旅遊熱點。在成千上萬的遊客中,有不少是歐美各國到中國旅遊訪問的貴賓,其中有國際知名人士和友好國家的首腦要人,如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日本駐華使節吉田等。他們在訪問中,不僅對庄嚴的寺院和秀麗的風光表示好感,對中國政府落實宗教政策給寺院帶來的興隆景象更是深有感觸。為方便旅遊、觀光和信徒活動的需要、寺中開辦各項服務設施,如購物部、照相部、茶室等。其中最受海內外客歡迎的是南普陀寺的素餐館。南普陀寺的素食珍餚,以其清純素雅的獨特風味馳名中外。餐館名廚調制菜餚,嚴守素菜素料素作的工藝,特別是革除向來素菜仿製暈腥命名的流弊,堅持素菜素名而獨樹一幟。當代詩人郭沫若題名的「半月沉江」和趙朴初居士賜號的「絲雨菇雲」,更是形名雅合,香味相宜,耐人品賞吟味,雅趣無窮。為文人雅士共贊賞。
[編輯本段]· 藝文集粹·
南普陀寺的殿堂、樓院、門廊等石柱上,均鐫有出自文人高士撰書的楹聯。聯文中或托景物以抒懷,或寓撣機以寄悟,巧對佳聯,各得其妙。還有許多古今詩人墨客留下的詩詞吟詠,其中有不少佳作,不僅格調清新,意境高越,還賦有時事記實的內涵,令後人在吟味中獲得史疑佐證的契機。如宋人尉滕翔在詠無盡岩的詩句中,如實地反映了當時無盡岩下還是波浪翻滾的大海,以及山中野寺荒寂的情景,反證了所謂鷺島全面開發前的中唐,即有人獻地五十餘畝以建昔照寺殿堂的誤傳。又如晚明與重興普照寺詩僧黨光和尚同時的鷺島名士池顯方,在題《五老山》詩的起句中,即以「十年古剎幾殘灰,重見天花散講台」 ,點出覺光大師重建普照寺的史實。

隨便抄點吧,再抒發下感情

10、鄭州綠博園游記作文

鄭州綠博園位於鄭州市區以東鄭汴產業帶白沙組團與官渡組團之間的生態綠化防護帶內,萬三路以東,中央大道以南,人文路兩側,位置突出,交通便利,對改善生態環境、居住生活條件,發展低碳經濟,拉動鄭州東部區域經濟發展作用關鍵,意義重大。

建成後的「鄭州·中國綠博園」將彰顯不同地域特色和風情,不僅成為一個匯集各種綠化產品的「博物館」,而且將成為新的弘揚生態文明、倡導綠色生活、普及綠化知識的教育基地。

綠博會後,鄭州綠博園的「一湖、二軸、三環、八區、十六景」將成為鄭州市民的後花園。

中新網鄭州9月28日電 (崔岩新 胡影)27日,鄭州綠博園正式對外開放。前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記者也根據自己的見聞和對遊客的采訪,盤點了綠博園之最。

最正統的園——北京園

據了解,北京園是以皇家園林為主線,以北海中的靜心齋為載體的自然山水園。皇家園林是北京地方園林代表,靜心齋與頤和園中的諧趣園、故宮中的乾隆花園並稱「皇家三大花園」。北京園處處透出皇家園林的設計風格,體現著中國皇室的尊貴。

最具歷史意蘊的園——鄭州園

鄭州園將鄭州悠久的歷史文化融合起來,包括黃河文化、炎黃文化、商都文化、大河村文化等,以一種符號化的形式展示理念,在園的中心位置構築了一個讓人們為之一振的標志物,即「月祭壇」(月季壇)。

鄭州園主體構成來源於對甲骨文「商」字——「商鼎」的提煉;似「城池」又似「壇」的建築元素,同時融入鄭州市市花「月季」,共同闡釋「商城」和「綠城」的概念,展示鄭州乃八大古都之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最具古典風格的園——江蘇園

「這就是典型的江蘇風格,來到這就相當於去了江蘇」,一位老先生對老伴說。

江蘇園傳承了江蘇古典園林文化的靈魂,小橋流水,碧波輕揚,處處透著江南水鄉的意蘊。置身江蘇園,彷彿就是在蘇州園林里漫步,在周庄的微波上泛舟。

江蘇園以「綠韻江南」為設計意境,在有限的空間內,疊山理水,掇山築亭,秀美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建築的疏密布局、看與被看、內向與外向,空間的流動轉換和滲透,步移景異的視覺景觀效果,讓旅客身在異地卻如同撫摸著江南的衣袖,呼吸著濃郁的水鄉氣息。

最具生態的園——浙江園

浙江園,又名「越鄉人家」,以「生態家園」為主題,以浙江的古越文化與越劇藝術為精神基墊,以「生態浙江」建設為背景,以「森林浙江」建設中的「森林農居」為樣本,分別從生態環境、綠色人居、林業產業、生態文明和森林文化等方面來講述浙江人民對現代綠化生態建設的看法與所做的努力。

在浙江園,遊客會看到池中有魚兒在嬉戲,鴨子在游泳。活脫脫一個江南人家。

最雄偉的園——河北秦皇島園

「秦始皇好高大啊!」一位遊客望著秦皇島園中的秦始皇塑像如是感嘆。

走近秦皇島園,遊客首先看到的是秦始皇雕塑。秦始皇雕像高15米,佔地面積78.5平方米,是秦皇島園的主景。塑像高大雄偉,巍巍壯觀,讓遊客不禁聯想到他的千秋偉業。

最具人性化的園——廣東東莞園

在廣東東莞園,遊客既可以欣賞到「東莞新八景」,又可以聽到東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劉頌頌博士生動耐心的講解。

從東莞的昨天到東莞的今天,劉頌頌博士娓娓道來,歷數東莞的成就和輝煌。園內還為遊客准備了手帕,讓遊客在炎熱的天氣中感受絲絲涼意。

最具民族特色的園——貴州園

貴州省內居住著眾多的苗族同胞。貴州園「苗嶺人家」以貴州省西江苗寨的自然景觀和建築文化為藍本,以園林的造園布景方式,通過最具苗族建築風格的苗家吊腳樓、美人靠、門樓、歌坪、圖騰柱等景觀,融入西江苗族銀飾和雷山苗綉元素,集中展示靠山而居的傳統貴州苗族民居文化,具有濃郁的民族文化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