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沛鎮的旅遊景點
碧雲湖原名黃栗樹水庫,建於1959年,蓄水面積16.5平方公里,為安徽省十大水庫之一,坐落於鎮西約五公里外的群山懷抱之中。其水域之內,湖心開闊無垠, 水光瀲灧,碧波萬頃;湖濱山形錯雜,野岸參差,水巷幽深;湖心島錯落有致,平波兀起,綠影婆娑。晴日湖水清澈透底,峰影倒印;雨天兩岸山色空濛,煙波浩渺,此近乎原生態的青山綠水,猶如聖女般的神秘恬靜,憑壩眺望,疊嶂峰巒灑玉波,景收眼底。乘舟漂行,翩舞野鳥淺翔魚,遊走雲天。此景只應天上有,令都市遊人流連忘返,教古今墨客不吝贊嘆。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著名詩人葉辛為其景所醉,贊之曰「碧雲湖」,遂有是名。
碧雲湖山石怪異,文化底蘊深厚,自然與人文勝跡眾多,其著書立說者有鷹嘴石、螞蟻山、雙人仙石、老虎石、烏龜山和燈禪窠等。碧雲湖與神山國家森林公園,周家崗烈士陵園相鄰。
1、鷹嘴石
位於碧雲湖入口處,其石青黑,酷似巨鷹之嘴。相傳姜子牙在螞蟻山前的釣魚台用直鉤釣魚,玉帝令神鷹堅守,不準魚兒上鉤。然而姜太公雖然長時間釣不著魚,卻不願離開,神鷹等不耐煩,擅離職守,他處貪玩之時,姜太公恰巧釣上一條烏魚(滁州烏衣鎮因此烏魚得名)。玉帝聞之大怒,不準神鷹返回天庭,久之神鷹化為巨石。2、老虎塘
老虎山下有一巨石,蹲於湖上,狀若猛虎,此即老虎石。老虎石所居之地,名曰老虎塘,是吳敬梓家族饗堂故地。吳氏以風水發家,故饗堂選擇天然石虎蹲踞,以鎮四方。
3、仙人雙石
位於碧雲湖楊梅山下。兩塊巨石,緊密相連,拔地而起,高約十米,人稱仙人雙石。傳說有一仙姑下凡楊梅山,為其風光所醉,並愛上山中一青年。玉帝派雷公電母傳令仙姑速返天庭。因兩人恩愛,不肯分離,逃離途中雷公電母盛怒之下,雷電齊發,仙姑雙腳被劈飛,不能行走。青年便扶著她,雙雙站在那裡,年久化為巨石。每逢遊人來看這對恩愛鴛鴦,都會感動得流下眼淚。今多有青年男女面對雙石作愛情盟誓。
4、燈禪窠
位於碧雲湖西北陡山內,前山高聳,環抱如窠。明天啟年間,僧寬容建樓殿數楹,迄今仍有殘存。階下銀杏兩株,可供三人圍。明人吳藩《燈禪窠晚照》曰:「亂石層里雲,余暉疊嶂間,山翁原不寐,更有一燈懸。」
5、釣魚台
碧雲湖陡山前數里,有天同院。院內有釣魚台,鳥道深幽,飛瀑自石邊而下,恍若人間仙境。相傳姜子牙曾坐此石釣魚,迄今石上兩行足印和座印尚清晰可辨。清順治進士、探花及第、翰林院侍讀吳國對有詩曰:「何年有此釣魚台?何客偏能理釣來?渭水嚴灘千古話,不如此地少人猜。」
6、水簾飛玉
水簾洞位於碧雲湖車轂尖姜窪附近山崖之中,遠望流泉,層疊而下,波紋綿延,碎玉飛濺,如晶簾垂曳,故名「水簾飛玉」,明代邑志即載為全椒八景之一。
7.車轂尖
因峰頂似車轂而得名,是全椒眾山中最為雄奇的山峰之一。明人但謙曰:「誰將巨斧削山尖,一筍嶙峋半插天。」邑人金渾然曾描寫其險:「萬仞危梯灌木林,磐山如谷白雲深。極天但信羊腸入,絕路應從鳥道臨。」明人王珩有《水簾洞》詩一首:「隱洞一尊酒,寒山九月花。溪雲埋草樹,潭水動龍蛇。欲問無名氏,還依有道家。重陽能幾日,戀帽即非嘉。」 周家崗烈士陵園,位於周崗村街西山丘上。東、南、北三面為碧雲湖所圍繞,山清水秀,環境優美。
1938年,新四軍進駐周家崗一帶,建立抗日根據地。1939年,徐海東隨劉少奇來到皖東,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前指揮、第四支隊司令員。於12月20日發起周家崗根據地反掃盪戰役,此役打垮日軍一個營,活捉日軍少佐一名,擊斃指揮官毛高千穗,共斃、俘、傷敵160多人,我軍僅亡10人,傷22人。創對日作戰敵我傷亡比新奇跡,此役犧牲同志遺體安葬於周崗街道西山丘上。曾在周家崗根據地生活戰斗過的還有:著名抗日將領羅炳輝、大將張去逸,及汪道涵、方毅、譚知耕等。建國後,縣人民政府整修烈士墓、興建陵園、亭閣。1980年重新樹立碑記,1999年再次樹立19.39米墓碑。2007、2009年兩次進行陵區景觀整修。周家崗烈士陵園為滁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省級紅色旅遊示範點。 石沛橋位於鎮中沛河中段,始建年代不詳,明邑志已載有「石沛橋」之名。橋為半圓單孔石拱橋,孔徑三米,全長八米,高四米,寬五米余。
石沛橋民間又稱「石背橋」,相傳橋上曾有一對大手印,今已磨平難覓。傳說石沛橋為一對石姓兄妹用十年時間背石壘砌而成,橋建成當夜,天降大雨,山洪暴發。哥哥夢中被雷聲驚醒後找妹妹至橋邊,見橋被洪水沖塌,妹妹立橋頭痛哭。突然,一道閃電劃過,妹妹縱身跳入湍急河流之中,哥當即昏死。次日,哥醒後見河上出現一座石橋橫跨兩岸,橋面石板上有一雙手印。於是人們都說,這一定是仙人所為,要人們記住石姑娘背石造橋的功德,我們就把這座橋叫做「石背橋」吧。
後來楚漢相爭,項羽敗走烏江,沛公劉邦一路追殺途中曾在石背橋上小憩,從此人們便把石背橋稱作石沛橋了。
2、雲南蒙自有哪些旅遊景點
南湖
南湖位於蒙自市中心,總面積41萬平方米。最初這里是雨水匯合成的小澤,又名草湖。明代將其開掘成湖,在湖中堆積成三座土山,以神話中的蓬 萊、方丈、瀛洲三仙山命名。
碧色寨
碧色寨景區位於蒙自市中心北面10公里處,除滇越鐵路通過外,還有蒙(自)草(壩)公路經過。北回歸線穿境而過,西臨滇東南明珠湖泊——長橋海,周圍居民點為碧色寨村。碧色寨車站是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是當時雲南鐵路交通的樞紐,有「小香港」之稱。截止到2013年碧色寨片區基本保持1910年通車時原貌,有歷史建築30餘處。
緣獅洞
緣獅洞位於蒙自市鳴鷲鄉靈鷲村靜靈山的懸崖峭壁間,俗稱觀音洞。從山腳到洞口有100多級石階,洞口高約10米,寬約4米,掛有琳琅滿目的牌匾。 洞內鍾乳石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有清初石窟造像20多尊,過去曾有「滇南 第一洞天」之美譽。
龍寶洞
龍寶洞在蒙自市南20公里五里沖水庫。石灰岩溶洞,深約500餘米,由三個廳堂組成,洞內景色有石瀑布和石梯田。
觀音殿
觀音殿位於蒙自市東與攀枝花村毗鄰的布衣透壯族村二龍山。1938年西南聯大教授浦江清,湯用彤,錢穆等同游二龍山,登玉皇閣,對寺院有詳細記錄。現玉皇閣已傾祀,存閣後觀音殿,已重建山門,大殿。
蒙自租界址
蒙自租界址位於蒙自市中心。中法戰爭之後,根據1878年簽訂的《中法續議商務專條》,蒙自開為商埠,城區東門外辟為租界址。蒙自海關,法領事署隨即建立,法,英,意,日,德,美,希臘七國設領事。洋行,銀行,鐵路局,監獄,教堂,酒店等相繼建立,計30餘處。於1889年開關後,帝國主義列強對我國恣意掠奪。
馬鹿洞舊石器時代遺址
馬鹿洞舊石器時代遺址在蒙自市南7公里黃家山麓,為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洞坐東朝西。1989年進行發掘,洞內文化層堆積厚5米,出土人類頭骨,牙齒化石,打制石器,角製品等,並存人類用火遺跡,經測定距今約10000餘年,馬鹿洞舊石器時代遺址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護單位]
玉皇閣
玉皇閣又名通明閣。位於蒙自市區城承恩街口東側,始建於明萬曆六年(1578年)。由玉皇閣及東西兩閣組成,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閣坐南朝北,三重檐歇山頂,通高約20米,面闊,進深各19。1米,梁架斗拱用材粗大,,閣內存明永曆五年(1651年)《常住通明閣碑》及清康熙二十六年(1627年)《重建通明閣碑記》。東西兩閣位於玉皇閣兩側,清雍正十二年(1731年)建,重檐歇山頂,通高12米,面闊,進深各12米,具清代早期建築風格,三閣鼎立為蒙自城區最早的一組建築。玉皇閣是蒙自市文物保護單位。
諸天寺
諸天寺在蒙自市新安鎮南屯街西北隅,始建於明嘉靖初(1522年)。寺內銅鍾年款為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清嘉慶,道光年間重建。佔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現存山門,中殿,後殿,兩廂等建築。中後殿皆單檐歇山頂,中殿具清初建築風格,後殿斗拱裝飾精巧,寺內有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常住田碑》及雍正,乾隆間的《斷案碑》記寺院始末。諸天寺是蒙自市文物保護單位。
聞一多先生舊居
聞一多先生舊居在蒙自市中心南湖旁原希臘哥臚士洋行二樓。抗日戰爭期間,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昆明後,1938年春在蒙自設文法學院。截止到2013年已開辟為聞一多先生事跡和西南聯大分校史略陳列室。聞一多先生舊居是蒙自市文物保護單位。
西南聯大蒙自分校舊址
抗日戰爭期間,西南聯合大學遷至雲南,其中文法學院設在滇南重鎮蒙自,朱自清,聞一多,馮友蘭等著名教授均在蒙自任教,西南聯大文法學院在蒙自的校舍,包括蒙自租界址的蒙自海關,法國臨時署和哥臚士洋行和武廟街周柏齋的住宅"頤樓"等處。其中頤樓有名聽鳳樓,既是聯大的女生宿舍,又是蒙自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築,佔地約2300平方米,主體建築是一單檐硬山頂三層樓房,院中古榕成蔭,典雅幽靜。西南聯大蒙自分校舊址是蒙自市文物保護單位。
王喆墓
王喆墓在蒙自市新安鎮南1公里黃栗樹坡。圓形圍石封土墓,墓高1米,徑3米,碑坊式墓碑,清乾隆三十年(1766年)立。王喆,字二吉,一字梁溪,蒙自新安所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貢生,早年科舉失意,在本鄉教書育人,成績顯著,其門人王諾,尹宗梁,楊潞,王錫圭等皆以文學成名,著有《王喆詩集》傳世。王喆墓是蒙自市文物保護單位。
鄧學先墓
鄧學先墓位於蒙自市新安所鎮南1公里任家坡。圓形圍石封土墓,高1米,徑3米,碑坊式墓碑,高1.08米,寬85厘米。鄧學先(1801~1831年),字典於,號虹橋,清道光二年(1822年)舉人。虹橋善詩文,有《抱其書屋詩集》收入《雲南叢書》,後人有集《虹橋遺詩補》一卷。鄧學先墓是蒙自市文物保護單位。
3、全椒旅遊景點和特產??
城東郊有吳敬梓紀念館
還有黃栗樹水庫
馬廠有清明山
據說是韋應物以前深交的道士的居住地(寄全椒山中道士)水米之鄉
特產有赤鎮麻雀
馬廠酥笏牌羊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