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荊州旅遊景點有那些
要看你問荊州城區還是荊州轄區!
荊州城區可以逛逛新南門,從那邊一直往花台方向走,有小吃一條街,還有荊州博物館,裡面有楚文化展覽。有商業街,電影院等。
在南環路還有個關帝義園,老南門有張居正故居,關羽祠等。
在沙市區,可以逛荊州海洋世界水上樂園,享受清涼一夏。
往大荊州范圍,基本景點很少,松滋有個洈水風景區,坐遊船,觀光爬山、登島賞花,洞穴探險,還有各色樹上闖關、射箭、水上闖關,木屋、樹屋、帳篷等。
2、荊州旅遊必去的景點有哪些
荊州古城
漢末三國時期,魏、蜀、吳從他們自己立國圖強、建立霸業的政治目的出發,都想得到荊州這塊重要的戰略之地。曹操經多年征戰基本統一北方之後,即揮師南下取荊州;處於荊州下游的東吳孫氏政權,把荊州視為自己立國的屏障,早就兩眼緊盯著荊州;大半生顛沛流離、苦於沒有立足之所的劉備,更是將荊州看作0子,把它作為建立未來政權最理想的基地。於是三方圍繞荊州展開了激烈的爭戰,時而波瀾壯闊,驚心動魄,時而又偃旗息鼓,暗中爭斗。
魏、蜀、吳荊州之爭,構成了三國歷史發展的主軸,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經驗。終三國之世,無論是三國鼎足局面的形成,還是魏、蜀、吳霸業的興衰,無不跟荊州的得失相關;而其中興衰成敗的歷程,也無不給後人以有益的啟迪。 荊州城,位於荊州市城區西部,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組成部分之一。其城名因地處荊山之南而得。荊州為天下九州之一。西漢時,改九州為十三刺史部(州),荊州居其中。魏晉以降,荊州均為州、府之名。其治所多不固定,直到明初,荊州才作為城名固定下來。
荊州城又稱江陵城,是因此地在秦破郢後置江陵縣,作為縣城而得名。其後兩千多年裡,江陵作為地名,歷代沿用,故有一城二名。荊州城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郢(今荊州城北5公里的紀南城)後,這里就是楚國的官船碼頭。楚成王(公元前671-前626年在位)還在此修築了別宮,取名渚宮。公元前278年, 秦將白起攻佔郢都,這里成為江陵縣的治所。西漢初年,封臨江王於此地。其後有東晉安帝、南齊和帝、梁元帝、後梁、隋末梁王、唐代南都、荊南國等在此建都。楚、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宋、明等朝,封王侯於此地。 荊州城的城郭,在戰國末年形成。漢代已有城牆。蜀將關羽、吳太守朱然,東晉桓溫、梁元帝、南平王高季興等,都對荊州進行修葺,北宋末年,城毀。南宋淳熙年間,重修城牆,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挖城壕。元初,忽必烈下令拆除荊州城。元末,朱元璋稱吳王時,派員依舊基重建荊州城。明末,張南忠率義軍攻佔荊州城,將城牆拆毀多半。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又依明代城基重新修築荊州城,並重新命名城門:東門曰寅賓門,東南門(小東門)曰公安門,西門曰安瀾門,南門曰南紀門,大北門曰拱極門,小北門曰遠安門。 荊州城現存磚城為明末清初建築。整座城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3.75公里,南北寬1.2公里,城垣周長10.5公里,城內面積4.5平方公里,1970年後,隨著交通事業發展的需要,經國務院批准,城垣上新開3座三孔城門,原有的6座城門,共有9座城門。 磚城內有土築城牆,與磚城相依,城上可通行。磚城外有外環道與水城環繞。水城俗稱護城河。荊州城牆高9米左右,城牆厚10米左右,城牆上有3座藏兵洞,24座炮台。原有城樓6棟,其中5棟毀於戰亂,僅存拱極門(大北門) 城樓朝宗樓。八十年代,政府撥款重建寅賓門城樓,沿用舊名,曰賓陽樓。 荊州城自明末清初最後一次修復以來,已有350年歷史, 至今保存完好,是我國現存為數很少的古代城垣中較完好的一座,是長江中游地區唯一一座完好的古城垣,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尤其是《三國演義》故事的廣泛流傳,使得荊州名揚四海。現在,荊州城已成為我國三國旅遊線上的一個重要的旅遊區,有30多處三國遺蹤和文化景點供遊客探尋。
荊州城,又名江陵城,是國務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荊州古城牆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荊州地處長江中游、江漢干原腹地,是產生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輝映並重,可與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城北五公里處的紀南城建都長達411年,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
荊州又是三國文化誕生和繁衍的歷史勝地。魏、蜀、吳三國時代,這里曾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內容涉及荊州。「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 荊州的古老底蘊,更可上溯到綿延久遠的史前時期。距今5、6萬年前的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就在古城東北4公里處;古城附近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多達20餘處。無可置疑的史跡辯地告訴人們,荊州這塊古老的熱土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 荊州古城自秦漢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鎮。秦時,這里置南郡設江陵縣。漢時,沿習秦制,漢武帝劃全國為十三州,荊州是其一。其時,荊州城已是當時全國的十大商業都會之一。三國時,這里是爭霸的要津。此後,東晉末年的安帝,南朝時的齊和帝、梁元帝、後梁宣帝,隋時的後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國時的南平國王等,先後有11個紛爭王侯在此稱帝(王)建都,長達100餘年。唐代的荊州是陪都,稱「南郡」,與長安城南北呼應。元代時,這里曾是荊湖行省省會。明代洪武年間,這里是湖廣分省的省會。明以後,這里一直是州(府、署)、縣的治所。荊州在中國漫長歷史的演進中,所處的這種重中之重的地位和作用,有力地促進了荊州古城的發展與進步。
荊州古城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荊州城內及其城周附近,有著眾多的古跡名勝。大禹治水的息壤,雄楚立國的故都,三國紛爭的遺跡,歷代名人的勝蹤……似繁星點點,數不勝數。荊州古城牆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最有分量的古跡之一。據《後漢書?地理志》記載,荊州古城牆的修造史,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厲王時期。經最新古城垣考古發掘實物科學驗證:荊州古城牆是我國延續時代最長、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發展演變而來的唯一古城垣。1998年3月,考古工作者先後發掘出了宋朝和五代時期的磚城;兩晉、三國時期的土城。疊壓在現城牆10米以下的五代磚城的發現、使荊州城磚城的修造歷史從始於明代的普遍認同,又上溯了400多年。這次考古發掘還證實:從三國時代起,荊州古城牆沒有發生過大的變遷,移位距離僅在50米左右范圍內;土城牆遠遠早於磚城牆。2000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荊州城小北門西側,發現了一段長近20米的明代成化年間夯築的石灰糯米漿城牆。此段城牆雖經500多年,至今仍堅如磐石,世所罕見。
現聳立在人們眼前的雄偉磚城,為明清兩代所修造。磚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堅固,是我國府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垣。磚城厚約1米,牆內垣用土夯築,下部寬約9米。牆體外用條石和城磚砌築。磚城通高9米,周長11281米。磚城牆體用特製青磚加石灰糯米漿砌築。特製大青磚每塊重約4公斤,有的燒制有文字。遊客在攀登東門城樓的馬道上即可見到部分已採取保護措施的文字磚。文字磚記載了操辦城磚的官府、-和時間。從文字磚記載的產地得知,城磚非只出自原荊州地域,鄂豫陝三省交界的均州、湘桂黔三省交界的靖州、江西省的茶陵以及湖南全省均有文字磚砌在荊州城垣上。而荊州城牆上發現最早的、有年號的文字磚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此磚比在萬里長城上發現的萬曆年間的文字磚要早207年。文字磚是荊州古城牆修建史不可多得的檔案實證。同時也是人們游覽古城賞析研究的又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荊州古城牆四周,原有城門6座,即東門、小東門(亦稱公安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除小東門之外,其他五座城門均有閭門,為二重門,二門之間有瓮城,二重門各設一個木質對開門,木門內還有一道10厘米厚的閘板,以防水患。每座城門均設「雙保險」,前後兩道門,二門之間建有瓮城,以便「瓮中捉鱉」 ,致攻城之敵於死地。為緩解城內交通,建國以後,新開城門3座,即新東門、新南門、新北門。新開的城門均無瓮城。6座古城門上原都建有城樓,現只有東門和大北門兩處有城樓。因此,游覽領略古城牆風采,最好的去處就是東門和大北門。 東門又稱「寅賓門」。城樓為「賓陽樓」,始建於明代,現城樓為1988年重建。東門是迎接來使和賓客的城門。因此,門樓壯觀,瓮城也最大。大北門又稱拱極門,是通向中原和京城的古驛道出口,人們在這里送親友遠行,習慣折柳相贈,祝福平安,故大北門又稱柳門。大北門城樓名「朝宗樓」,城樓脊枋下方書有重建此樓的時間:大清道光十八年歲次戊戌九月壬戌初十戊申吉時丁巳時重建。大北門城樓是古城牆上唯一尚存的城樓古建築。此樓古樸壯觀,電影《小花》、《路漫漫》、《戰國鍾聲》等均在此拍攝過外景。賓陽樓和朝宗樓內均設有樓梯,遊客可登臨其上居高臨下,飽覽古城的萬千神韻。
荊州古城牆作為古時的一項大型軍事防禦工事,除高大堅固的牆體和瓮城等建築外,城牆之上還有眾多配套的軍事設施:城牆上建有城垛4567個,炮台26個以及藏兵洞4個,而如今最具作戰防禦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數暗設的藏兵洞,東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長10.5米,寬6.3米,深6米,分上下兩層,可容100多人。每層又有小藏兵洞,每個小洞可容2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牆體向外呈長方形突出,對攻城 之敵,可從三面射孔暗箭齊發,使其猝不及防。藏兵洞構建精巧、別致,遊客到公安門景點南側百餘米處即可觀賞領略到荊州古城牆上的這一特有軍事設施的風采。 荊州城古老且歷經滄桑,如今古城得到了人民的厚愛。特大型環城公園的興建,使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平添了一道內涵豐富的新景觀:城牆上行人,內環道上驅車,外環道跑馬,護城河上盪舟。古老的荊州城正煥發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異彩。
荊州古城為AAAA級景點
荊州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佔地4.8萬平方米。以其優美的環境、豐富的館藏文物和獨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陳列,以及考古研究的豐碩成果而享譽海內外。1994年經國家文物局專家評選,該館榮獲中國地市級「十佳博物館之首」的美譽。荊州博物館配合各項工程建設,發掘出土珍貴文物12萬余件。其中,有戰國絲綢;四代越王劍、吳王夫差矛;有戰國秦漢漆器;有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數學專著《算數書》和蕭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漢初簡牘;有迄今為止保存年代最久遠、最為完好的西漢男屍。
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城西門內側,是一座融陳列展覽、群工
接待、文物保護、田野考古、文物收藏、科學研究為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始建於一九五八年,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荊州博物館在地方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累計投資近億元,目前,館舍佔地面積4.6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77萬平方米。荊州博物館配合各種基本建設,累計發掘了七千餘座古墓葬和五十餘處古遺址,其中江陵馬山戰國絲綢、江陵張家山漢簡及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均為當年全國的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出土了大批珍貴的文物。是全國最大的地市級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館藏文物13多萬件。其中楚國和秦漢時期的漆器逾萬件,是全國收藏古代漆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楚和秦漢簡牘數量在全國居第一,戰國絲織品更以其時代早、品種多、保存完好而聞名中外,被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絲綢寶庫」。此外,還有保存完好的珍貴的西漢古屍。
為了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荊州博物館先後推出了《江漢平原原始文化展》、《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傳世文物展》、《荊州出土簡牘文字展》、《荊州鳳凰山168號漢墓展》、《古代漆器精品展》、《楚漢織綉品展》七個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專題文物陳列展覽。
荊州博物館現有工作人員一百多人,其中高級職稱19人、中級職稱45人,初步形成了一支門類齊全、 學術水平較高的文博專業隊伍,並出版了一大批在省內外有重要影響的科研成果,先後出版了《江陵雨台山楚墓》、《江陵馬山一號楚墓》、《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文化概論》、《楚漆器研究》、《楚國絲織品研究》、《楚系簡帛文字編》、《肖家屋脊》、《荊州高台秦漢墓》、《棗林崗與堆金台》等專著及三百多篇學術論文,其中《江陵雨台山楚墓》、《江陵馬山一號楚墓》等專著還分別獲得全國夏鼐考古學術研究成果二等獎和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一九九三年,荊州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地縣級十佳優秀博物館之首,一九九五年被文化部、人事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集體。一九九九年《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獲得國家文物局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二○○○年,荊州博物館榮獲國家旅遊局4A級旅遊單位稱號。二○○三年,我館「馬山一號墓戰國楚墓絲織物的保護研究」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荊州博物館為AAAA級景點
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
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位於湖北荊州洪湖瞿家灣鎮。風景區陸路四通八達,距宜黃高速公路58公里,東接武漢,距武漢市170公里,西挽荊州。洪湖藍田旅遊風景區是以洪湖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為依託的風景區,具有古(明清文化)、老(革命老區)、水(水鄉特色)、新(全國農業產業化示範區)等特點。屬湖泊型自然風景區。
洪湖是世界上迄今少有的未被污染的淡水湖泊,有著自然純朴的原始生態美。20世紀90年代,洪湖藍田水產品開發有限公司依託洪湖豐富的水生資源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同時,大力興辦生態農業旅遊,在洪湖的西北角建造了一個佔1.2萬多畝的生態園。於1998年開園。生態園區碧水似鏡,鶴鷗翔集,游魚騰浪;蓮湖紅荷灼灼、白荷皎皎、粉荷盈盈;蓮花源似海市蜃樓。
在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中,有湘鄂西革命舊址群、觀荷橋、蓮花源、觀音蓮台、荷花仙子、百米等數十處景點。
民俗街:有500多年歷史,集古建築和革命舊址於一體,是國內少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築群。徽派的飛檐翹角、雕欄畫棟;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創建的湘鄂西革0據地首府,被稱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生態園:門口巨大的仿古建築牌坊,古色古香。生態園以垂釣、賞荷采蓮、劃船捕魚、漁家樂等水上特色的生態農業旅遊項目為主打旅遊產品。
蓮花源:原為百里洪湖上的一個自然小島,每年夏季,這里的荷花最先開放,格外清香。周邊有朝聖門、重約22.5噸的銅鑄觀音像等景點。島上可眺望湖區的自然美景。
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為AAAA級景點
3、荊州有哪些著名景點?
荊州又名江陵城,荊州又是三國文化誕生和繁衍的歷史勝地。魏、蜀、吳三國時代,這里曾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著名景點有:
1.荊州古城牆四周,原有城門6座,即東門、小東門(亦稱公安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每座城門均設「雙保險」,前後兩道門,二門之間建有瓮城,以便「瓮中捉鱉」 ,致攻城之敵於死地。為緩解城內交通,建國以後,新開城門3座,即新東門、新南門、新北門。新開的城門均無瓮城。6座古城門上原都建有城樓,現只有東門和大北門兩處有城樓。因此,游覽領略古城牆風采,最好的去處就是東門和大北門。
2.市盆景園
3.洪湖藍田生態旅遊區
4、春秋閣
5.楚紀南故城
6.樊妃冢
7.放鷹台楚官殿遺址
8.金鳳騰飛 9.關公陳列館
10.洪湖
11.華容故道
12.江瀆宮
13.瞿家灣
14.開元觀
15.老萊山莊
16.八寶山
17.博物館
18.龍泉書院
19.三國公園
20.三袁故里
4、荊州市區有哪些旅遊景點?
荊州洈水風景區不錯,到那邊看山、玩水、探洞、遊船登島,體驗叢林飛躍,感受水上沖浪,休閑登山垂釣花樣多多,有中國首個5星級汽車露營地,各色木屋、樹屋、帳篷住宿非常舒服。
5、荊州旅遊景點哪裡好玩
湖北荊州旅遊景點一覽:
荊州古城
漢末三國時期,魏、蜀、吳從他們自己立國圖強、建立霸業的政治目的出發,都想得到荊州這塊重要的戰略之地。曹操經多年征戰基本統一北方之後,即揮師南下取荊州;處於荊州下游的東吳孫氏政權,把荊州視為自己立國的屏障,早就兩眼緊盯著荊州;大半生顛沛流離、苦於沒有立足之所的劉備,更是將荊州看作0子,把它作為建立未來政權最理想的基地。於是三方圍繞荊州展開了激烈的爭戰,時而波瀾壯闊,驚心動魄,時而又偃旗息鼓,暗中爭斗。
魏、蜀、吳荊州之爭,構成了三國歷史發展的主軸,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經驗。終三國之世,無論是三國鼎足局面的形成,還是魏、蜀、吳霸業的興衰,無不跟荊州的得失相關;而其中興衰成敗的歷程,也無不給後人以有益的啟迪。 荊州城,位於荊州市城區西部,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組成部分之一。其城名因地處荊山之南而得。荊州為天下九州之一。西漢時,改九州為十三刺史部(州),荊州居其中。魏晉以降,荊州均為州、府之名。其治所多不固定,直到明初,荊州才作為城名固定下來。
荊州城又稱江陵城,是因此地在秦破郢後置江陵縣,作為縣城而得名。其後兩千多年裡,江陵作為地名,歷代沿用,故有一城二名。荊州城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郢(今荊州城北5公里的紀南城)後,這里就是楚國的官船碼頭。楚成王(公元前671-前626年在位)還在此修築了別宮,取名渚宮。公元前278年, 秦將白起攻佔郢都,這里成為江陵縣的治所。西漢初年,封臨江王於此地。其後有東晉安帝、南齊和帝、梁元帝、後梁、隋末梁王、唐代南都、荊南國等在此建都。楚、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宋、明等朝,封王侯於此地。 荊州城的城郭,在戰國末年形成。漢代已有城牆。蜀將關羽、吳太守朱然,東晉桓溫、梁元帝、南平王高季興等,都對荊州進行修葺,北宋末年,城毀。南宋淳熙年間,重修城牆,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挖城壕。元初,忽必烈下令拆除荊州城。元末,朱元璋稱吳王時,派員依舊基重建荊州城。明末,張南忠率義軍攻佔荊州城,將城牆拆毀多半。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又依明代城基重新修築荊州城,並重新命名城門:東門曰寅賓門,東南門(小東門)曰公安門,西門曰安瀾門,南門曰南紀門,大北門曰拱極門,小北門曰遠安門。 荊州城現存磚城為明末清初建築。整座城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3.75公里,南北寬1.2公里,城垣周長10.5公里,城內面積4.5平方公里,1970年後,隨著交通事業發展的需要,經國務院批准,城垣上新開3座三孔城門,原有的6座城門,共有9座城門。 磚城內有土築城牆,與磚城相依,城上可通行。磚城外有外環道與水城環繞。水城俗稱護城河。荊州城牆高9米左右,城牆厚10米左右,城牆上有3座藏兵洞,24座炮台。原有城樓6棟,其中5棟毀於戰亂,僅存拱極門(大北門) 城樓朝宗樓。八十年代,政府撥款重建寅賓門城樓,沿用舊名,曰賓陽樓。 荊州城自明末清初最後一次修復以來,已有350年歷史, 至今保存完好,是我國現存為數很少的古代城垣中較完好的一座,是長江中游地區唯一一座完好的古城垣,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尤其是《三國演義》故事的廣泛流傳,使得荊州名揚四海。現在,荊州城已成為我國三國旅遊線上的一個重要的旅遊區,有30多處三國遺蹤和文化景點供遊客探尋。
荊州城,又名江陵城,是國務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荊州古城牆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荊州地處長江中游、江漢干原腹地,是產生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輝映並重,可與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城北五公里處的紀南城建都長達411年,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
荊州又是三國文化誕生和繁衍的歷史勝地。魏、蜀、吳三國時代,這里曾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內容涉及荊州。「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 荊州的古老底蘊,更可上溯到綿延久遠的史前時期。距今5、6萬年前的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就在古城東北4公里處;古城附近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多達20餘處。無可置疑的史跡辯地告訴人們,荊州這塊古老的熱土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 荊州古城自秦漢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鎮。秦時,這里置南郡設江陵縣。漢時,沿習秦制,漢武帝劃全國為十三州,荊州是其一。其時,荊州城已是當時全國的十大商業都會之一。三國時,這里是爭霸的要津。此後,東晉末年的安帝,南朝時的齊和帝、梁元帝、後梁宣帝,隋時的後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國時的南平國王等,先後有11個紛爭王侯在此稱帝(王)建都,長達100餘年。唐代的荊州是陪都,稱「南郡」,與長安城南北呼應。元代時,這里曾是荊湖行省省會。明代洪武年間,這里是湖廣分省的省會。明以後,這里一直是州(府、署)、縣的治所。荊州在中國漫長歷史的演進中,所處的這種重中之重的地位和作用,有力地促進了荊州古城的發展與進步。
荊州古城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荊州城內及其城周附近,有著眾多的古跡名勝。大禹治水的息壤,雄楚立國的故都,三國紛爭的遺跡,歷代名人的勝蹤……似繁星點點,數不勝數。荊州古城牆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最有分量的古跡之一。據《後漢書?地理志》記載,荊州古城牆的修造史,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厲王時期。經最新古城垣考古發掘實物科學驗證:荊州古城牆是我國延續時代最長、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發展演變而來的唯一古城垣。1998年3月,考古工作者先後發掘出了宋朝和五代時期的磚城;兩晉、三國時期的土城。疊壓在現城牆10米以下的五代磚城的發現、使荊州城磚城的修造歷史從始於明代的普遍認同,又上溯了400多年。這次考古發掘還證實:從三國時代起,荊州古城牆沒有發生過大的變遷,移位距離僅在50米左右范圍內;土城牆遠遠早於磚城牆。2000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荊州城小北門西側,發現了一段長近20米的明代成化年間夯築的石灰糯米漿城牆。此段城牆雖經500多年,至今仍堅如磐石,世所罕見。
現聳立在人們眼前的雄偉磚城,為明清兩代所修造。磚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堅固,是我國府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垣。磚城厚約1米,牆內垣用土夯築,下部寬約9米。牆體外用條石和城磚砌築。磚城通高9米,周長11281米。磚城牆體用特製青磚加石灰糯米漿砌築。特製大青磚每塊重約4公斤,有的燒制有文字。遊客在攀登東門城樓的馬道上即可見到部分已採取保護措施的文字磚。文字磚記載了操辦城磚的官府、-和時間。從文字磚記載的產地得知,城磚非只出自原荊州地域,鄂豫陝三省交界的均州、湘桂黔三省交界的靖州、江西省的茶陵以及湖南全省均有文字磚砌在荊州城垣上。而荊州城牆上發現最早的、有年號的文字磚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此磚比在萬里長城上發現的萬曆年間的文字磚要早207年。文字磚是荊州古城牆修建史不可多得的檔案實證。同時也是人們游覽古城賞析研究的又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荊州古城牆四周,原有城門6座,即東門、小東門(亦稱公安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除小東門之外,其他五座城門均有閭門,為二重門,二門之間有瓮城,二重門各設一個木質對開門,木門內還有一道10厘米厚的閘板,以防水患。每座城門均設「雙保險」,前後兩道門,二門之間建有瓮城,以便「瓮中捉鱉」 ,致攻城之敵於死地。為緩解城內交通,建國以後,新開城門3座,即新東門、新南門、新北門。新開的城門均無瓮城。6座古城門上原都建有城樓,現只有東門和大北門兩處有城樓。因此,游覽領略古城牆風采,最好的去處就是東門和大北門。 東門又稱「寅賓門」。城樓為「賓陽樓」,始建於明代,現城樓為1988年重建。東門是迎接來使和賓客的城門。因此,門樓壯觀,瓮城也最大。大北門又稱拱極門,是通向中原和京城的古驛道出口,人們在這里送親友遠行,習慣折柳相贈,祝福平安,故大北門又稱柳門。大北門城樓名「朝宗樓」,城樓脊枋下方書有重建此樓的時間:大清道光十八年歲次戊戌九月壬戌初十戊申吉時丁巳時重建。大北門城樓是古城牆上唯一尚存的城樓古建築。此樓古樸壯觀,電影《小花》、《路漫漫》、《戰國鍾聲》等均在此拍攝過外景。賓陽樓和朝宗樓內均設有樓梯,遊客可登臨其上居高臨下,飽覽古城的萬千神韻。
荊州古城牆作為古時的一項大型軍事防禦工事,除高大堅固的牆體和瓮城等建築外,城牆之上還有眾多配套的軍事設施:城牆上建有城垛4567個,炮台26個以及藏兵洞4個,而如今最具作戰防禦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數暗設的藏兵洞,東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長10.5米,寬6.3米,深6米,分上下兩層,可容100多人。每層又有小藏兵洞,每個小洞可容2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牆體向外呈長方形突出,對攻城 之敵,可從三面射孔暗箭齊發,使其猝不及防。藏兵洞構建精巧、別致,遊客到公安門景點南側百餘米處即可觀賞領略到荊州古城牆上的這一特有軍事設施的風采。 荊州城古老且歷經滄桑,如今古城得到了人民的厚愛。特大型環城公園的興建,使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平添了一道內涵豐富的新景觀:城牆上行人,內環道上驅車,外環道跑馬,護城河上盪舟。古老的荊州城正煥發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異彩。
荊州古城為AAAA級景點
荊州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佔地4.8萬平方米。以其優美的環境、豐富的館藏文物和獨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陳列,以及考古研究的豐碩成果而享譽海內外。1994年經國家文物局專家評選,該館榮獲中國地市級「十佳博物館之首」的美譽。荊州博物館配合各項工程建設,發掘出土珍貴文物12萬余件。其中,有戰國絲綢;四代越王劍、吳王夫差矛;有戰國秦漢漆器;有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數學專著《算數書》和蕭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漢初簡牘;有迄今為止保存年代最久遠、最為完好的西漢男屍。
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城西門內側,是一座融陳列展覽、群工
接待、文物保護、田野考古、文物收藏、科學研究為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始建於一九五八年,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荊州博物館在地方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累計投資近億元,目前,館舍佔地面積4.6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77萬平方米。荊州博物館配合各種基本建設,累計發掘了七千餘座古墓葬和五十餘處古遺址,其中江陵馬山戰國絲綢、江陵張家山漢簡及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均為當年全國的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出土了大批珍貴的文物。是全國最大的地市級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館藏文物13多萬件。其中楚國和秦漢時期的漆器逾萬件,是全國收藏古代漆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楚和秦漢簡牘數量在全國居第一,戰國絲織品更以其時代早、品種多、保存完好而聞名中外,被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絲綢寶庫」。此外,還有保存完好的珍貴的西漢古屍。
為了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荊州博物館先後推出了《江漢平原原始文化展》、《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傳世文物展》、《荊州出土簡牘文字展》、《荊州鳳凰山168號漢墓展》、《古代漆器精品展》、《楚漢織綉品展》七個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專題文物陳列展覽。
荊州博物館現有工作人員一百多人,其中高級職稱19人、中級職稱45人,初步形成了一支門類齊全、 學術水平較高的文博專業隊伍,並出版了一大批在省內外有重要影響的科研成果,先後出版了《江陵雨台山楚墓》、《江陵馬山一號楚墓》、《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文化概論》、《楚漆器研究》、《楚國絲織品研究》、《楚系簡帛文字編》、《肖家屋脊》、《荊州高台秦漢墓》、《棗林崗與堆金台》等專著及三百多篇學術論文,其中《江陵雨台山楚墓》、《江陵馬山一號楚墓》等專著還分別獲得全國夏鼐考古學術研究成果二等獎和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一九九三年,荊州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地縣級十佳優秀博物館之首,一九九五年被文化部、人事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集體。一九九九年《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獲得國家文物局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二○○○年,荊州博物館榮獲國家旅遊局4A級旅遊單位稱號。二○○三年,我館「馬山一號墓戰國楚墓絲織物的保護研究」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荊州博物館為AAAA級景點
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
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位於湖北荊州洪湖瞿家灣鎮。風景區陸路四通八達,距宜黃高速公路58公里,東接武漢,距武漢市170公里,西挽荊州。洪湖藍田旅遊風景區是以洪湖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為依託的風景區,具有古(明清文化)、老(革命老區)、水(水鄉特色)、新(全國農業產業化示範區)等特點。屬湖泊型自然風景區。
洪湖是世界上迄今少有的未被污染的淡水湖泊,有著自然純朴的原始生態美。20世紀90年代,洪湖藍田水產品開發有限公司依託洪湖豐富的水生資源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同時,大力興辦生態農業旅遊,在洪湖的西北角建造了一個佔1.2萬多畝的生態園。於1998年開園。生態園區碧水似鏡,鶴鷗翔集,游魚騰浪;蓮湖紅荷灼灼、白荷皎皎、粉荷盈盈;蓮花源似海市蜃樓。
在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中,有湘鄂西革命舊址群、觀荷橋、蓮花源、觀音蓮台、荷花仙子、百米等數十處景點。
民俗街:有500多年歷史,集古建築和革命舊址於一體,是國內少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築群。徽派的飛檐翹角、雕欄畫棟;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創建的湘鄂西革0據地首府,被稱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生態園:門口巨大的仿古建築牌坊,古色古香。生態園以垂釣、賞荷采蓮、劃船捕魚、漁家樂等水上特色的生態農業旅遊項目為主打旅遊產品。
蓮花源:原為百里洪湖上的一個自然小島,每年夏季,這里的荷花最先開放,格外清香。周邊有朝聖門、重約22.5噸的銅鑄觀音像等景點。島上可眺望湖區的自然美景。
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為AAAA級景點
6、荊州古城有什麼好玩的旅遊景點?
荊州古城東門附近有金鳳廣場,
九龍淵公園,
江陵碑苑,
與張居正故居。回
荊州古城裡比較有名的還有玄妙答觀、鐵女寺、關帝廟。
三國公園已經廢了很久了,現在玩的東西不多,幾乎全是餐館。
沙市北京路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也是荊州最繁華的地方。
沙市的章華寺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禪寺,每年很多外地遊人也要去拜一拜,求一求好運。
還有沙市的三國公園,和夏季的太陽島,都還不錯。
希望你能玩的愉快。
也希望可以幫到你。
7、荊州附近有什麼旅遊景點?
荊州古城是中國南方保存最好的古城牆。襄樊的城牆比不上。我在荊州長大,荊州到處玩了
荊州城區的景點我推薦給你:荊州古城、荊州博物館、關帝廟、盆景園、章華寺。荊州地區的有:松滋洈水風景區、石首天鵝洲濕地、石首桃花山、洪湖、監利瞿家灣。
吃的就很多了,我空間里有好幾篇介紹荊州的帖子,相冊里還有照片。我的QQ是:764779258
8、荊州城哪裡好玩
荊州古城
荊州城,又名江陵城,是國務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荊州地處長江中游、江漢干原腹地,是產生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輝映並重,可與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城北
五公里處的紀南城建都長達411年,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荊州又是三國文化誕生和繁衍的歷史勝地。魏、蜀、吳三國時代,這里曾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荊州古城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荊州城內及其城周附近,有著眾多的古跡名勝。大禹治水的息壤,雄楚立國的故都,三國紛爭的遺跡,歷代名人的勝蹤······似繁星點點,數不勝數。荊州古城牆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最有分量的古跡之一。
現聳立在人們眼前的雄偉磚城,為明清兩代所修造。磚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堅固,是我國府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垣。遊客在攀登東門城樓的馬道上即可見到部分已採取保護措施的文字磚。文字磚是荊州古城牆修建史不可多得的檔案實證。同時也是人們游覽古城賞析研究的又一道特殊的風景線。荊州古城牆四周,原有城門6座,即東門、小東門(亦稱公安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游覽領略古城牆風采,最好的去處就是東門和大北門。遊客可登臨其上居高臨下,飽覽古城的萬千神韻。荊州古城牆作為古時的一項大型軍事防禦工事,除高大堅固的牆體和瓮城等建築外,城牆之上還有眾多配套的軍事設施,如今尚存且最具作戰防禦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數暗設的四座藏兵洞,遊客到公安門景點南側百餘米處即可觀賞領略到荊州古城牆上的這一特有軍事設施的風采。 荊州城古老且歷經滄桑,如今古城得到了人民的厚愛。特大型環城公園的興建,使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平添了一道內涵豐富的新景觀:城牆上行人,內環道上驅車,外環道跑馬,護城河上盪舟。古老的荊州城正煥發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異彩。
歷史溯源
荊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和三國文化集中地之一。相傳禹劃九州,始有荊州。在古代,荊、楚指同一地區,荊、楚的字義,本是同一種樹木的名稱。據史書記載,荊楚作為地,先是稱荊,後才稱楚。商代,荊州之地的楚,作為方國列入商朝的管轄范
圍之內。周朝封楚國先君熊繹於丹陽,國號為荊。春秋初期,楚成王改荊為楚。
據考古發現,早在五、六千年前,人類就在荊州大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屈家嶺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春秋戰國時代,青銅冶煉技術、鍛鑄鐵技術、絲織刺綉技術和漆器工藝技術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老莊哲學、楚辭文學和音樂舞蹈,也都登上了古代世界文明的殿堂。楚故都紀南城及其周圍,有楚城遺址5座,楚文化遺址73處,大型石墓800多處,其中包括18個楚王的墓葬。三國時期,諸葛亮稱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也。」
荊州自古地靈人傑,素有「唯楚有才」之譽。世界文化名人屈原,曾在此任職20餘年,唐代「茶聖」陸羽,明朝「宰相之傑」張居正,當代文學家曹禺、歐陽山等,都是荊州人。
荊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魏、蜀、吳為奪取荊州,不僅留下了「劉備借荊州」、「關公大意失荊州」等許多動人的故事,而且留下了大量的三國遺址。主要有江陵的關公點將台、馬跑泉,洪湖的曹操灣、烏林寨,監利的子龍崗、華容道,石首的綉林鎮、劉郎浦,公安的孫夫人城等。荊州城有保存完好的古城牆,歷經2000多年,古貌尤存。特別是始建於五代十國的古城垣,其規模之大,保存之好,為我國南方所僅有,在全國也為數不多。城內有建於唐代的開元觀、玄妙觀,建於明代的太暉觀,建於清代的文廟、關廟和鐵女寺,有建於現代的三國公園、盆景園、碑苑等。鍾祥境內的明顯陵,即嘉靖皇帝父母的合葬墓,既是中南地區唯一的明代帝王墓,也是中南地區最大的明代古建築群。
1949年7月,沙市解放,沙市市正式建置,為省轄市;同時設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1994年10月,撤銷荊州地區、沙市市和江陵縣,設立荊沙市,1996年12月,荊沙市更名為荊州市。
荊州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文化旅遊、生態旅遊蔚為大觀。市內有聞名遐邇的荊州古城,膾灸人口的三國故事,古老純朴的江漢民俗。境內山青水秀,湖泊縱橫,是典型的水鄉園林城市。
地理簡報
荊州市地處湖北省中南部,位於江漢平原腹地,東連武漢,西接三峽,南跨長江,北臨漢水,是連東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資集散地,其地理位置為東經111°15'~114°05',北緯29°26'~31°37'。面積14067平方公里,人口630萬人。
氣候點評
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熱量豐富、光照適宜、雨水充沛、雨熱同季、無霜期長等特點,年均氣溫16.2°C~16.6°C.
章華寺
座落在沙市市區東北隅之太師淵(原屬江陵縣),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地名豫章台相傳為楚國遺址,此寺由此得名。亦有謂此章華台,寺亦名章華寺。據記載,章台寺始建於元泰定年間。明建文帝曾游此寺,並吟曰:「楚歌趙舞今何在?唯見寒鴉繞樹啼」。至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年),寺僧以禪堂窄小,
遂竭力經營,拓地增舍,終致廟貌巍峨。現存殿宇,有較多晚清修葺痕跡。計有天王殿、韋陀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堂。大雄寶殿為其主要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五間,單檐歇山頂,檐下用支條代替斗拱,表現出南方建築特點,寺內藏有清雍正年間皇室頒賜的全套《藏經》8000卷及緬甸國王贈送的玉佛兩尊等珍貴文物。大雄寶殿前有一簇古梅,老態龍鍾,莫知年歲,據說為「唐梅」。大雄寶殿東有一古井,名沉香井,又名澆花井,井深水清。清人宗湄在《沉香井》詩中稱:「朝汲井泉甘,暮汲井泉冽」。今井水清冽如故,井沿上清人鐫刻的「沉香古井」四字清晰爽目。
荊州博物館
在荊州市江陵區西湖之畔。成立於1958年。館舍由古建築開元觀和新建的陳列樓、珍寶館、辦公樓等組成一個具有民族風格的建築群,佔地約3萬平方米。館內
設有考古、陳列、文物保管與保護等部門,以發掘、研究、展覽江漢地區古代文物為主要業務工作。館內收藏豐富,以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文物、東周時期文物、秦漢時期文物為大宗。其中以石家河文化的玉器和陶塑動物、楚和漢的漆木器、絲織品最具特色並在國內外館內展覽有《出土文物陳列》,《鳳凰山168號漢墓》、《古代漆木器精品展》、《古代絲織品展》。它們匯集了館藏文物的精華,展示了自遠古至西漢本地區的歷史變遷及多姿多彩的人文風情。頗為中外學者和遊人贊賞。
張飛一擔土
位於古城公安對岸的馬河邊,相傳關羽鎮守荊州與九天玄女大度比賽築城,關羽在東,玄女在西,以雄雞打鳴為限,誰先築城,誰就對荊州擁有管轄權,玄女自恃有仙法,漫不經心,關羽發動守城將士用蘆席代土築城,很快築好,並叫軍士學習雞叫,玄女見大勢已去,便溜之大吉,此時張飛從公安趕來,手裡提著兩筐土,見關羽得勝在握,便將土傾倒在地,"張飛一擔土" 因此而成。
洗馬池
位於荊州城北金水橋外的得勝街,相傳關羽北攻樊城得勝而歸,沿街百姓在此歡迎得勝將士,此街故名得勝街,關羽喜不自勝,但見坐騎赤兔馬征塵滿身,心生憐憫,見北門內東側池塘,便策馬而來,親手為愛騎洗刷,百姓親見此景,深為感念,便將此塘稱作洗馬池。
點將台:位於荊州城西門外,相傳關羽北擊曹仁前在此閱兵點將,操練軍事,台高10米夯土築就,方圓十餘畝。
公安門
荊州古城唯一的水門,公元210年劉備從執掌帥印的魯肅手中借的荊州,派關羽鎮守,自己扎營公安,以後劉備來荊州視察,都經水路,必過此門。
荊州太暉觀
太暉觀位於江陵城西門外約1公里,太湖港北岸,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元時曾有草殿,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朱元璋十二子,受封於江陵的湘王朱柏,由於篤信神仙道教,"善道家言",遂於此量地造林,營建新殿,至次年落成,經占卜,得未濟卦之六五,於是命名為 "太暉觀" 。
當時太暉觀設有主體殿閣五座,偏殿、左右殿俱備,規模宏偉,殿宇高大。 殿內雕梁畫棟,熠熠生輝,故有 "小金頂" 、"賽武當" 之稱。
荊州玄妙觀
玄妙觀位於荊北路中段,其名體現了道家玄學思想的精髓。該觀始建於唐代,後毀於兵燹,後為明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重建,主建築玉皇閣三重飛檐,狀似塔形,屋頂有一青銅蓮花座,好似盛開的金蓮,與屋頂閃爍的琉璃瓦融為一體,分外耀眼。玉皇閣右側方有一高大的石碑 "九老仙都宮記" 碑。此碑立於元順帝至正三年(公元1334年),是江漢平原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碑刻,碑文記述當時的玄妙觀主持道人唐洞雲被元順帝封為八仙之後的第九仙。碑文為元代著名學士歐陽元撰寫、元代書法大家危素手書,其史料及藝術值均彌足珍貴。
荊州開元觀
開元觀建於唐開元年間故名開元觀,位於江陵城內附近,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軸線建築山門、雷神殿、三清殿、天門、祖師殿,至今保存尚好。後代陸續有修葺,現存建築為明、清兩代所建。山門是木構門樓式建築,廡殿頂,門外東西各有石獅一座,相貌威嚴。觀內屋頂彩繪雕欄,絢麗奪目。充分體現了道教的道法自然和無為而治的哲學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