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慶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1天柱山
天柱山位於長江北岸、安徽省潛山境內,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被譽為「江淮第一山」,是世界地質公園。
天柱山自然景色奇絕,又名皖山、皖公山,曾被漢武帝封為「南嶽」,區內「峰雄、石奇、洞幽、水秀」,集北山之雄、南山之秀於一身。景區共有七大景點,有標志景觀最高峰——天柱峰、號稱「花崗岩第一秘府」的神秘谷、劉源紮寨抗元的總關寨、高山人工湖煉丹湖等勝景,還有人稱「江淮第一漂」的潛河漂流。
天柱山是古皖文化薈萃地。道教尊其為第14洞天、57福地;佛教禪宗二祖、三祖曾在此往來駐錫;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等文人墨客存留的近400方摩崖碑刻,石牛古洞摩崖石刻多之精,名冠安徽全省。
天柱山所處的潛山縣是七仙女的故鄉,「中國第一長詩」《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發生地。更是「京劇鼻祖」程長庚、「章回小說大家」張恨水的故鄉。境內現仍有三國時大喬、小喬梳妝的胭脂井、孔雀墳及著名的薛家崗文化遺址等名勝古跡。
天柱峰
天柱峰,海拔1488.4米。它凌空聳立,一柱擎天,渾身石骨,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天柱歸來不看峰」之贊譽。
2迎江寺
迎江寺,原名「萬佛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清代改稱「迎江寺」。迎江寺是組古建築群,為沿江一顆古建築明珠。數百年來香火奇旺,久盛不衰,僧徒曾達千人。歷代名流名宦紛紛蒞寺攬勝,吟詩作賦。
迎江寺佔地3萬余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寶殿、振風塔、毗廬殿、藏經樓、人士閣、法堂、廣嗣殿等建築組成。天王殿、大雄寶殿建築在高台上,十分雄偉,為硬山頂、小青瓦屋面。毗廬殿重檐歇山頂,粘土筒瓦,有發戲、提棧,無斗拱。藏經樓為現代式重檐歇山頂,小青瓦屋面,是近代寺院建築。塔頂是八方體須彌勒座,上接覆缽、相輪、瓶等,以銅軸相連構成塔剎。
寺內文物珍藏十分豐富,最有價值者為明朝金粉寫經《妙法蓮華經.觀世音普門品》 。此經用金水在瓷青紙上寫成,趙體楷書,筆法莊重秀逸;經書中有50幅佛像和菩薩度化眾生圖,畫法技術高超,被國家定為一級文物。
3菱湖風景區
菱湖以多菱而得名,原是一片天然湖泊,與石塘湖、破罡湖相通。辛亥革命前後建園,面積38.64公頃,是安徽省建成最早的園林式公園,以「菱荷景觀」和」菱湖夜月」景點聞名。
菱湖曾是歷代兵家必爭的古戰場,太平軍三克安慶及著名的安慶保衛戰都曾在這里留下遺跡。
菱湖風景區的范圍是龍眠山路以西、菱湖南路以北、湖心中路西側綠地以東、菱湖北路以南的區域,包含菱湖公園,蓮湖公園,皖江公園和文化廣場四大景區,共由五個湖泊組成,分別是菱湖、蓮湖、小菱湖、東湖、西湖,其中東湖和西湖並稱為大湖
4振風塔
迎江寺雄峙於城東大江之濱。古稱護國永昌禪寺,又名萬佛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七年(974年),在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由邑紳阮自華募資重修,殿宇華麗,氣勢宏偉,為沿江名剎。
該塔為樓閣式磚石結構,八角七層,整體輪廓呈圓錐體形。底層建有寬大的基座,各層塔心室均為八角形。每層皆有腰檐平座,檐下為雙抄華拱,出兩跳。塔剎由八角形須彌座、園形覆缽、球狀五重相輪和葫蘆形寶瓶構成。塔內供西方接引阿彌陀佛、彌勒佛和五方佛,塔身嵌有磚雕佛像、歷史神話故事雕像1000餘尊及碑刻54塊。
5司空山
司空山風景區位於岳西縣城西南70公里處,其淵源於周,開發於漢,盛極於唐。一峰玉立,直指雲天。山勢雄渾奇秀,景色幽深奇幻;山間雲霧繚繞,晨鍾暮鼓迴旋。漢代,梅福(字子貞)和左慈道長都I/刁隱此山。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賜銀敕建「無相禪寺」,造僧房5048間,下設九庵四寺,司空山一時僧尼雲集,香客盈門,盛況空前。
公元577年,佛教禪宗二祖(中華禪宗始祖)慧可大師受達摩,心法護經像南下隱居此山,並在此開宗說法,傳衣缽於三祖僧璨,從此,司空山成為中華佛教禪宗之發祥地,在佛教界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唐代詩人李白曾隱居於此,飽覽勝景後,寫下了飄逸放曠、千古傳誦的《避地司空原言懷》、《瀑布》等詩篇,並刻於太白書堂故址後的石壁上。歷代文人雅士紛紛前來,登高參禪、拜佛祖、訪仙蹤,遍題詩刻100餘處。司空山著名的景觀有:二祖禪剎、太白書堂、如來安禪、司空佛光、北嶺松風、烏牛古石、南崖瀑布、祖師洞、傳衣石、講經台、應子石等。
6小孤山
小孤山又名小姑山,是萬里長江的絕勝,江上第一奇景,以其獨立無依而得名。山形似古代婦女上的發髻,山體奇特秀美,東看一支筆,西望太師椅。南觀如撞鍾,北觀嘯天龍。
自上而下,365級石階迂迴曲折,沿途可覽一天門、龍而洞、彌陀閣、先月樓、聖母殿、半邊塔、界潮祠、梳妝亭 、御詩碑諸景。上東山險峰,可俯看郎君山與一滴泉。繞山麓行,看海眼,攔江石,龍角石,古生物化石諸景,美不勝收。歷代帝王將相、文臣墨客登山有詩詞楹聯數百篇,大部分仍存供賞。山上古剎啟秀寺供奉(網文)
2、安慶市區都有哪些旅遊景點?門票是多少?
市區主要就迎江寺、菱湖公園、蓮湖公園等。還有一些臨近縣區的景點,下面放點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有疑問可以HI我。
振風塔
又名萬佛塔,聳立於長江之濱,位於迎江寺內,俗稱「萬里長江第一塔」,始建於明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歷時400餘載,享有「過了安慶不看塔」之譽。塔高72.7米,在全國108座磚石結構塔中名列第二;為七層八角樓閣式建築,各懸銅鈴,風起叮當作響,登塔遠眺,巍巍龍山,浩浩長江,宜城風光,盡收眼底。
門票:登塔10元。
菱湖公園
安慶菱湖公園以水景取勝,湖面碧波盪漾,園內渠道縱橫,湖心小島,亭竹相映;水上競舟,笑語滿湖。夏秋時節,菱荷茂盛,蓮花斗艷,四處飄散著醉人的清香。若逢采菱季節,皓月當空,泛舟湖面,篙槳點水,舒喉清歌,意境幽美,景色分外迷人,夙有「菱湖夜月」之稱,是為安慶一大勝景。無門票
小孤山
位於宿松縣復興鎮境內,與江西省彭澤縣城隔江相望。山高百米,方圓一里,被譽為「長江絕島」,素有「海門天柱」、「海門第一關」之稱。相傳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記功,秦始皇勒「中流砥柱」於石上。
由於山形像一位雲髻高綰的美女,人們又將此山稱為小姑山。而與之相對的長江南岸的彭浪磯,不知何時起,也改名為彭郎磯。由此,宋代大文豪蘇軾便在其詩中寫道:「舟中賈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小孤山山體獨特,無處不景,無景不奇,「東看一支筆,西望太師椅,南觀似懸鍾,北看嘯天龍」。千百年來,以其秀、奇、險、獨而著稱。主要勝景有:「龍耳洞」、「先月樓」、「彌陀閣」、「天妃殿」、「半邊塔」、「界潮祠」、「梳妝亭」、「御詩碑」等。
司空山
司空山,又名司空原,位於安徽省岳西縣城西南70公里的店前鎮內,海拔1227米。相傳,東周末期,官居大司空的淳於氏歸隱山中,於是便有了「司空山」之名。
司空山自古為佛教禪宗的聖地。西漢末年九江名士梅福隱居山中煉丹修道。東漢末,丹鼎派道家祖師左慈在山上首建玄妙觀。北周建德三年(574),周武帝下詔滅佛。禪宗二祖「大祖禪師」慧可攜始祖達摩所傳袈裟和4卷《楞伽經》,於南梁太建八年(576)隱居司空山,掘石窟而修禪,傳衣缽於僧璨,使印度佛教禪宗中國化,並成為佛教主流教派。
到了唐朝,隨著李白的避亂暫居司空山,司空山達到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一時間,香火極盛。
如今,山中已經建起了二祖禪剎、司空寨、普陀洞、響水寨、千佛塔等9塊游覽景區。
花亭湖
花亭湖位於距太湖縣城4公里的大別山南麓,與小孤山、天柱山構成了安慶山水旅遊熱線,風景區面積198平方公里,有花亭湖、龍山、海會寺、西風禪寺、佛圖寺、獅子山六大景區和湯灣溫泉療養度假區以及六個外圍景點(老城老街、千佛寺、觀音寺、安城堡、秋潭寺、辛沖方竹及天華寺)。門票90。
九曲河漂流
九曲河,漂流位於國家AAAA級風景區天柱山境內,位於距離潛山縣城僅19公里的天柱山鎮茶莊村距主景區6公里。從天柱山巔匯淌成流的溪水在群峰夾峙的九曲大峽谷中奔流而下,與天柱山景點連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廊。因沿途落差較大,又呈九曲十八彎之勢,故名九曲河。票價120。
3、安徽安慶有哪些旅遊景點
市區主要就迎江寺、菱湖公園、蓮湖公園等。還有一些臨近縣區的景點,下面放點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有疑問可以HI我。
振風塔
又名萬佛塔,聳立於長江之濱,位於迎江寺內,俗稱「萬里長江第一塔」,始建於明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歷時400餘載,享有「過了安慶不看塔」之譽。塔高72.7米,在全國108座磚石結構塔中名列第二;為七層八角樓閣式建築,各懸銅鈴,風起叮當作響,登塔遠眺,巍巍龍山,浩浩長江,宜城風光,盡收眼底。
菱湖公園
安慶菱湖公園以水景取勝,湖面碧波盪漾,園內渠道縱橫,湖心小島,亭竹相映;水上競舟,笑語滿湖。夏秋時節,菱荷茂盛,蓮花斗艷,四處飄散著醉人的清香。若逢采菱季節,皓月當空,泛舟湖面,篙槳點水,舒喉清歌,意境幽美,景色分外迷人,夙有「菱湖夜月」之稱,是為安慶一大勝景。無門票
小孤山
位於宿松縣復興鎮境內,與江西省彭澤縣城隔江相望。山高百米,方圓一里,被譽為「長江絕島」,素有「海門天柱」、「海門第一關」之稱。相傳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記功,秦始皇勒「中流砥柱」於石上。
由於山形像一位雲髻高綰的美女,人們又將此山稱為小姑山。而與之相對的長江南岸的彭浪磯,不知何時起,也改名為彭郎磯。由此,宋代大文豪蘇軾便在其詩中寫道:「舟中賈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小孤山山體獨特,無處不景,無景不奇,「東看一支筆,西望太師椅,南觀似懸鍾,北看嘯天龍」。千百年來,以其秀、奇、險、獨而著稱。主要勝景有:「龍耳洞」、「先月樓」、「彌陀閣」、「天妃殿」、「半邊塔」、「界潮祠」、「梳妝亭」、「御詩碑」等。
司空山
司空山,又名司空原,位於安徽省岳西縣城西南70公里的店前鎮內,海拔1227米。相傳,東周末期,官居大司空的淳於氏歸隱山中,於是便有了「司空山」之名。
司空山自古為佛教禪宗的聖地。西漢末年九江名士梅福隱居山中煉丹修道。東漢末,丹鼎派道家祖師左慈在山上首建玄妙觀。北周建德三年(574),周武帝下詔滅佛。禪宗二祖「大祖禪師」慧可攜始祖達摩所傳袈裟和4卷《楞伽經》,於南梁太建八年(576)隱居司空山,掘石窟而修禪,傳衣缽於僧璨,使印度佛教禪宗中國化,並成為佛教主流教派。
到了唐朝,隨著李白的避亂暫居司空山,司空山達到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一時間,香火極盛。
如今,山中已經建起了二祖禪剎、司空寨、普陀洞、響水寨、千佛塔等9塊游覽景區。
花亭湖
花亭湖位於距太湖縣城4公里的大別山南麓,與小孤山、天柱山構成了安慶山水旅遊熱線,風景區面積198平方公里,有花亭湖、龍山、海會寺、西風禪寺、佛圖寺、獅子山六大景區和湯灣溫泉療養度假區以及六個外圍景點(老城老街、千佛寺、觀音寺、安城堡、秋潭寺、辛沖方竹及天華寺)。門票90。
九曲河漂流
九曲河,漂流位於國家AAAA級風景區天柱山境內,位於距離潛山縣城僅19公里的天柱山鎮茶莊村距主景區6公里。從天柱山巔匯淌成流的溪水在群峰夾峙的九曲大峽谷中奔流而下,與天柱山景點連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廊。因沿途落差較大,又呈九曲十八彎之勢,故名九曲河。票價120。
4、安慶有幾個著名景點?
妙道山
妙道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安徽省岳西縣西南部,總面積3000公頃,共有5大景區,分別是聚雲峰、祖師峰、紫柳園、南溪源和龍門峽
桐城文廟
桐城文廟是桐城歷史文化標志性建築,桐城古文學派的重要象徵。文廟始建於元朝。文廟佔地4150平方米,以「御道」為中軸線
振風塔
門 票:登塔2元。振風塔又名萬佛塔,聳立於長江之濱,位於迎江寺內,俗稱「萬里長江第一塔」,始建於明隆慶二年(公元1568
小孤山
小孤山位於宿松縣復興鎮境內,與江西省彭澤縣城隔江相望。山高百米,方圓一里,被譽為「長江絕島」,素有「海門天柱」、「海門第
花亭湖
花亭湖位於距太湖縣城4公里的大別山南麓,與小孤山、天柱山構成了安慶山水旅遊熱線,風景區面積198平方公里,有花亭湖、龍山
司空山
司空山,又名司空原,位於安徽省岳西縣城西南70公里的店前鎮內,海拔1227米。相傳,東周末期,官居大司空的淳於氏歸隱山中
還有最著名的天柱山
5、長江流域過哪些著名景點?
中國主要的五大淡水湖包括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東南部,這一地帶的湖泊面積約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鄱陽湖〕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的南岸,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在洪水位21.69米時,湖長170.0公里,平均寬度17.3公里,雨季時面積達3914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9.19米,平均水深5.1米,蓄水量149.6×108立方米。鄱陽湖湖水主要依賴地表徑流和湖面降水補給,主要入湖河流有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等。古稱彭澤,它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江之水,下通長江,它南寬北窄,象一個巨大的葫蘆系在長江的腰上,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超過了黃河、淮河和海河三河的總流量,是長江水流的調節器。
鄱陽湖煙波浩渺、水草豐美,湖中有大量長江流域的珍貴魚類漫遊,每年還有許多珍貴的鳥類棲息在這里,使得鄱陽湖的風景顯得更加宜人。不僅如此,鄱陽湖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會聚之地,許多詩人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詩句,如王勃的「漁舟唱晚,響彭蠡之濱」,蘇東坡的「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繪的都是鄱陽湖的勝境。鄱陽湖的著名景點有石鍾山、大孤山、南山、落星湖等等。
〔洞庭湖〕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北部的長江中游以南,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它的面積在枯水期約有3100平方公里,洪水期為3900多平方公里,湖區總面積達18000平方公里。容積達一二百億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濱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跡。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等珍貴的河鮮。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珍品。
〔太湖〕
太湖古稱震澤,又名"笠澤",是古代濱海湖的遺跡,位於江蘇和浙江兩省的交界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約在100萬年前,太湖還是一個大海灣,後來逐漸與海隔絕,轉入湖水淡化的過程,變成了內陸湖泊。太湖面積2 425平方千米,湖岸線長達400公里,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
太湖是平原水網區的大型淺水湖泊,湖區號稱有48島、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輝,其有不帶雕琢的自然美,有「太湖天下秀」之稱。無錫山水、蘇州園林、吳縣洞庭東山和西山、宜興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區的著名旅遊勝地。
太湖地處江南水網的中心,河網調蓄量大,水位比較穩定,利於灌溉和航運。太湖流域總面積36500km2,人口3400萬,以不到全國0.4%的國土面積創造著約佔全國1/8的國民生產總值,城市化水平居全國之首,鄉鎮工業發達,糧食產量佔全國的3%,淡水魚業產值也佔有較高比重。太湖平原氣候溫和濕潤,水網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三大桑蠶基地之一,素以「魚米之鄉」而聞名。
太湖是我國東部近海區域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國的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以優美的湖光山色和燦爛的人文景觀,聞名中外,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每年皆吸引著大量中外遊人來此觀光游覽。
太湖位於富饒的滬、寧、杭三角地中心,是長江和錢塘江下游泥沙淤塞了古海灣而成的湖泊。周圍則群星捧月一般分布著淀泖湖群、陽澄湖群、洮滆湖群等。縱橫交織的江、河、溪、瀆,把太湖與周圍的大小湖盪串連起來,形成了極富特色的江南水鄉。
太湖號稱"三萬六千頃,周圍八百里",但它的實際面積受到泥沙淤積和人為圍湖造田等因素的影響,在形成以後多有變化。今天的太湖,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接宜興,東鄰蘇州,水域面積約為2250平方千米。
太湖流域面積雖然小於鄱陽湖和洞庭湖,但這里氣候溫和,特產豐饒,自古以來就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太湖水產豐富,盛產魚蝦,素有"太湖八百里,魚蝦捉不盡"的說法。
〔洪澤湖〕
洪澤湖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西部淮河中游的沖積平原上,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是一個淺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內,最大水深5.5米。湖區總面積為1576.9平方公里。湖水的來源,除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來水。流入洪澤湖的河流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是我國平原水庫型湖泊中面積最大的一個。
〔巢湖〕
巢湖位於安徽省江淮丘陵中部,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總面積為753平方公里。其源頭起自英、霍二山,主要入湖河流有豐樂河、杭埠河、兆河等。因形似鳥巢而得名。巢湖屬長江水系,其湖水在巢縣出湖,經裕溪河匯入長江。巢湖是我國第五大淡水湖,面積為820千米。
早在秦漢三國時代,巢湖就是溝通江淮北上運輸的重要通道。現在,巢湖及裕溪河入江航道仍然常年通航。汛期江水可倒灌入湖,建國之後修築的巢湖閘和裕溪閘構成了巢湖、裕溪河梯級水利樞紐,使巢湖流域的低圩農田能免受長江洪水的威脅。巢湖地區農業發達,是我國著名的稻米產區之一。
6、安徽名山有哪
1.道教聖地——齊雲山
齊雲山又稱白岳,位於徽州盆地,黃山腳下,屯溪西33公里,皖贛鐵路在齊雲山腳經過,因其「一石插天,與雲並齊」,故名齊雲山。它是一處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為特色的山嶽風景名勝區,歷史上有「黃山白岳甲江南」之稱,1981年列為省重點保護單位,1994年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齊雲山海拔高度僅585米,用「插天」來形容其高雖有些誇大,但有36奇峰、72怪岩、24飛澗、加之境內河、湖、泉、潭、瀑構成了一幅山青水秀、峭拔明麗的自然圖畫。白岳的特點是峰巒怪譎,且多為圓錐體,遠遠望去,一個個面目各異的圓丘,自成一格。主要景觀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華街、太素宮、香爐峰、小壺天、玄天太素宮、玉虛宮、方臘寨、五青峰、雲岩湖等。齊雲山碑銘石刻星羅棋布,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譽。該山道教始於唐乾元年間(公元758-760年),至明,道教盛行,香火旺盛,故成為我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齊雲山新建有登山索道,遊客乘索道登至山頂、沿原路徒步下山,邊走邊游,只需半天。
景點介紹:
〖洞天福地〗 遊客下索道後就進入景區大門──望仙亭,出亭後走過桃花澗即到洞天福地,此景頗為壯觀,有棲真岩、忠烈岩、壽字崖三處摩崖石刻。據傳,棲真岩是齊雲山最早道士、唐朝的棲霞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岩是祭祀關公的地方;而壽字岩的壽字是清代慈禧太後的手筆,這個巨大的「壽」字,直徑達到230厘米。走過壽字崖,便見一個寬敞的石洞,遊人可以通過,純屬天工所造,為「崖下窟窿」,稱之為一天門,門摩崖石刻和碑銘,數目很多,琳琅滿目,為「白岳碑林」。
〖真仙洞府〗 崖壁下有許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圓通洞、羅漢洞、雨君洞、文昌洞。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在洞中。它是齊雲山風景精粹之一。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而圓通洞供奉的卻是佛教中的南海觀音;羅漢洞供奉著真武帝君,兩旁卻又供奉著十八羅漢。應當說這都是道士們富有想像力的創作;雨君洞供奉龍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主宰功名,竟被道教「收編」上了道教神壇。從齊雲山真仙洞府中可以感受到濃厚的儒、道、佛合璧的氣息。頗有特色。真仙洞府崖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最為醒目的是崖壁上的「天開神秀」四個大字,氣勢不凡,為真仙洞府的顯著標志。
〖月華街〗 月華街是道士與山上居民雜居之所,也是山上的街市,又是香客、遊人住宿之地。月華街現有古道房8座,褂行磯嗷張擅窬櫻 怯牘 邸⒃悍孔槌梢桓雒薌 ㄖ 海?/P> 〖太素宮〗 此宮佔地1600平方米,十分壯觀。清乾隆皇帝曾稱齊雲山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太素宮在文革中被毀,1994年已按原樣重建,1997年神像開光,向香客和遊人開放。
〖香爐峰〗 此峰在月華街太素宮前,山峰獨立挺拔,形似香爐,故名。此峰底座小而穩健,爐身粗壯,頂端與底座大小幾乎相同,傳說頂上的鐵亭、香爐當初是朱元璋所賜,可惜鐵亭和香爐1958年大煉鋼鐵時被毀,現在的鐵亭系1983年重建的。每當雨後初晴,雲霧飄渺之時,香爐峰或隱或現,有詩贊其妙曰:「山作香爐雲作煙,嵯峨玉觀隱千年」。
〖小壺天〗 位於月華街長生樓下,它是明代一個石坊構成,石坊上有「小壺天」三字,石坊門洞呈葫蘆形,進門後,便是一個長20米、寬3.3米,高2.5米的石窟,石窟的一側為萬丈深淵,站在窟側,有「無限風光在險峰」之感,當遊人想後退一步,便見崖壁上有「思退崖」、「石上流泉」、「一線泉」、「飛升所」等石刻,據傳這是道士飛升成仙的地方。
〖玉虛宮〗 位於長生樓西不遠處,此宮在紫霄崖下,由「太乙真慶宮」、「五虛闕」、「治世仁威宮」三個石坊組成,石坊上有神鳥異獸圖案的浮雕,宮內便是石洞。洞內供奉的每尊神像都有道教有關神仙的傳說。如今,玉虛宮是善男信女燒香求神、祈禱福壽的聖潔之地。
2.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九華山
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它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東南境,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風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范圍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坐標為東經117°,北緯30°。現為國家A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
南朝時,因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峰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九華山主體由花崗岩構成,以峰為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九華山有名峰70餘座,千米以上高峰30餘座,最高十王峰海拔1342米。唐代劉禹錫觀山時贊嘆:「奇峰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山間遍布深溝峽谷,垂澗淵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九華山是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處處有景,移步換景,清代概括有「九華十景」。對外開放後,新辟八大景區,百餘處新景點。新老景點交相輝映,自然秀色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的時景和日出、晚霞、雲海、霧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觀,美不勝收,令人流連忘返。素有「東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譽。
九華山古稱九子山。唐天寶年間大詩人李白曾多次游九華山,睹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觸景生情,在與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並序》中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因此改「九子山」為「九華山」。李白游山其間作詩贈友韋仲堪雲:「昔在九江(長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於此卧雲松。」其中「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詩句成為描繪九華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絕唱。
3.長江絕島小孤山
在安慶宿松縣和江西彭澤縣煙波浩淼的長江上,孑然兀立著一座風姿秀逸的山,這就是小孤山,它孤峰獨立,山高一百餘米,最稱著的為龍耳洞,洞內風光旖旎;自山下至山頂亭、塔、樓、閣錯落有致、古樹翠竹掩映,天水一色。
小孤山雖屬彈丸之地,名聲卻很大。被稱為山水詩鼻祖的謝靈運,有一首有名的《登江中孤嶼》,據說就是為小孤山而作。至於蘇東坡的「大孤小孤江中央」,更是膾炙人口的名句。陸游說:「凡江中孤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孤比」(《游小孤山記》)。小孤山被詩人們所青眯,最初有謝靈運,既而有顧況、盧仝、王安石、王十朋、陸游、王守仁、袁枚……連明朝皇帝朱元璋、朱厚焙也來附庸風雅。畫家們則紛紛將小孤山入畫,唐代李思訓的《長江絕島圖》,畫的就是小孤山與鄱陽湖上的大孤山。
小孤山原與長江北岸連在一起,明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數里長的北岸突然崩塌,小孤山便脫離江北獨立於大江中(500多年後的1996年元月8日下午6時許,小孤山對岸的彭澤縣城堤岸也突然大面積崩塌,似乎是500年江北500年江南輪回)。
由於山形像一位雲髻高綰的美女,人們又將此山稱為小姑山。與之相對的長江南岸江邊有一巨石名彭浪磯,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將此磯改名為彭郎磯。這一字之變,便生出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於是有了「小姑嫁彭郎「的故事,安徽的小姑嫁給了江西的彭郎。小孤山上建成了小姑廟,人們在廟里塑了彭郎像,彭浪磯上造起了彭郎廟,廟里立著小姑像。
動人的傳說與奇秀的風光使小孤山充滿浪漫情調。 然而一旦戰雲突起,小孤山又成了兵家必爭之地,被稱為「海門第一關」。古時山上建有烽火台與炮台,駐有戍兵。每逢戰事,這一帶江面便戰火紛飛,樓船沖撞,濤聲伴著殺聲,震天動地。朱元璋與陳友諒、太平天國軍與曾國藩的湘軍、王陽明與朱宸濠……都曾在這一帶江上血戰。小孤山斜對岸的馬當,更是長江上的雄關要塞。抗日戰爭中,為了阻擋日軍軍艦溯江而上,中國軍民實施了馬當封江工程。千萬軍民不顧敵機的轟炸掃射,夜以繼日,在馬當江段上,鑿沉了滿載石塊的20艘大輪、駁船、躉船,600多艘帆船,滯緩了日軍的進攻。
當你泊船小孤山下,沿著那364級石階,躡磴捫蘿,一步步登上小孤山頂,立刻會有一股磅礴之氣沖撞著你。登高縱目,看上下天光,檣帆逶迤;大江澎湃,水闊天高。你可許會想起「小姑前年嫁彭郎」的傳說,或許會浮現出昔日江上干戈錚錚的鏖戰。大江與雄關相連,詩情與戰火交織,你會情不自禁地高吟一曲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4.古南嶽-天柱山
天柱山在長江北岸、安慶市潛山境內,其主峰海拔1488.4米,高聳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稱為天柱峰,山也就稱為天柱山。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了一著贊美天柱山風景奇秀的詩「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詩雲:「奇峰山奇雲,秀木含秀氣。清晏皖公山,絕稱人意......」
天柱山過去還有潛山、皖山、萬歲山稱。據說,稱萬歲山是因漢武帝南巡時,親臨皖山設台祭岳,敕封皖山為「南嶽」,在祭岳時,人群高呼萬歲,所以將此山稱為萬歲山。隋唐以後,南嶽改為衡山,天柱山被列為國內五大鎮山之「中鎮」。其餘四鎮是:北鎮醫巫閭山(在遼寧省)、東鎮沂山(在山東省中部)、西鎮吳山(在陝西省隴縣)、南鎮地稽山(在浙江省紹興)。
天柱山有42座山峰,山上遍布蒼松、翠竹、怪石、奇洞、飛瀑、深潭。《天柱山志》稱天柱山「峰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吼」。可見其自然景色奇絕。
天柱山著名游覽點是三祖寺。進入天柱山的南大門野人寨上行不遠就到達三祖寺。相傳,寺始建於南朝,現僅存藏經樓、偏房數間和屹立於寺前的覺寂塔。三祖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谷側陡岩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遮天蔽日,稱之為「山谷流泉」。山谷門有一石洞,石洞前有一巨石狀如卧牛,稱「石牛古洞」。相傳,北宋人黃庭堅曾坐此石上讀書,並自號「山穀道人」。在這里的一塊巨石上刻有黃庭堅的詩和同時代大畫家李公麟所繪的黃庭堅坐於石牛上的畫像。這件珍貴的古代詩畫刻石,現仍清晰可見。
谷口前潛水碧波盪漾,後依天柱群峰。這里林木蔥蘢,環境清幽,李白、蘇東坡、王安石等都在此題詩。留有「詩崖」勝跡。
從三祖寺向西北沿石級登山,展現在眼前的變幻無窮的瑰麗景色。轉一個彎,天地一新;上一道嶺,風光又異,使人應接不暇。
天柱峰如擎天巨柱,雄偉壯麗,氣勢非凡。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鐫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個大字,橫書其上。「頂天立地」四個大字直書其下,氣魄宏偉,令人驚嘆。天柱峰左、右側有飛來、三台兩峰相峙,更顯得氣勢磅礴。
天柱山飛來峰下的神秘谷被遊人稱為「天柱一絕」。神秘谷長約五、六華里,谷底由54個形態各異的洞穴且成,洞連洞,洞套洞,洞內有牖,有庭,有門,有石梯,有石欄。在暗洞中穿行,難辨東西,不知陰晴,壓抑沉悶;但一出洞口,即見光明,又使人激動欣喜。
天柱山的風景多而奇,難怪明代詩人李庚贊曰:「天下有奇觀,爭似此山好」。
5.滁州琅琊山
凡讀過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的人,無不為其描繪的美景所傾倒:「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這琅琊山便是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約5公里處,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琅琊山古稱摩陀嶺,後何以名琅琊,歷來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東晉琅琊司馬睿曾寓居於此而改稱琅琊。另一種說法是:西晉鎮東大將軍琅琊王司馬釉率數路大軍「出塗中」(指滁水流域)滅吳,吳主孫皓「詣釉請降」獻璽即在此,因而山稱琅琊。而《古今圖書集成?琅琊山匯考》載又一說:「人以其有似於山東東海之琅琊山,故亦名為琅琊。」
琅琊山險峻而秀麗。其山峰「聳然而特立」;其幽谷「悠然而深藏」。林木茂密,花草遍地。數百年的松樹、梅樹蒼勁挺拔,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亭亭如蓋,琅琊溪潺潺流淌,讓泉、紫薇泉……散布山間,歸雲洞、雪鴻洞……神秘莫測。九洞十一泉,處處引人入勝。琅琊山景色清幽,素有「蓬萊之後無別山」的美譽。
6.中華名山黃山
在大自然神斧的造化下, 黃山以其獨特的風貌聳立在皖南山區。它似一幅天然的畫卷,一首無聲的詩。它廣積華山之險峻、岱嶽之雄偉、衡岳之煙雲、匡廬之瀑布,是中國名山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國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這樣評價黃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北京人民大會堂客廳內亦懸掛一幅黃山迎客松;國畫大師劉海粟曾於1988年實現了十登黃山的宿願,可見黃山是以多麼瑰麗的雄姿吸引天下的遊人。特別是近幾年,四海佳賓,五洲遊客都慕黃山之美名;千里迢迢輾轉逗留,共賞這座值得中華民族驕傲的天下名山。黃山素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聞名天下。那72峰、24溪、2湖、3瀑,峰峰奇特,溪溪曲折、極盡天下山水之美,更聚名山大川之勝。據考證;100多萬年前,黃山是一個冰封雪飄的世界。第四紀冰川時期,那尖硬的冰層挾著石砂,撞開岩石的裂縫,沖刷掉風化的岩石,自然之力似無數把鋒利的刻刀雕琢著各種岩體,塑造成多種優美的形態,經風雨剝蝕,剩下的盡是黃山的風骨,黃山的靈魂。 奇松為黃山四絕之一、連綿的群巒之間滿布著奇松異石,點綴著如畫的黃山。給她增添了秀麗之色。眾所周知,古木常以曲為美;直則無姿,黃山上的松樹便體 現了這一點、迎客松是黃山的象徵,也是黃山的化身、向似伸曲的臂膀,放棄了大眾化的均平之姿,屹立在玉屏樓旁,已度過千載歲月。這古樸蒼勁,向一方伸展的優美身姿,象一位熱情好客的主人,歡迎八方賓朋、還有夢筆生花的「花」、喜鵲登梅的「梅」,都各領風騷數百年,把黃山裝點得更加絢麗多姿.
7.安慶名山浮山
浮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樅陽縣境內,距樅陽縣城36公里,距桐城40公里,其水路可直達長江,總面積76.69平 方公里。地質公園屬於火山地貌類型。
公園為具有一定規模的古火山噴發中心區,古火山形態保存良好,環形山脈、環狀斷裂、放射狀斷裂、塌陷火山窪地和復合穹丘等火山構造諸要素均清晰可見。浮山奇特的火山地貌景觀,處於浮山破火山機構之中。尤其浮山破火山,其火山地貌保存完整,形態典型,平面近似圓型,直徑約4平方公里,面積約14平方公里,地面形態為一邊緣高、中間低的盆形凹地,屬典型的塌陷火山窪地,岩相種類配套齊全,構造形跡清晰可見。有復合穹丘、火山口、火山鍾、火山渣(浮石)及熔岩流、環狀及放射狀斷裂、龜裂紋等。在浮山蓮花峰至雲梯峰一帶,在由火山灰流形成的弱熔結凝灰岩層面上,常見到大片出露的不規則多邊形龜裂紋構造,顯示了層狀火山岩層面冷卻收縮的特有遺跡,裂紋垂直岩層面規則下延,形成柱狀節理,沿此組節理風化淋濾便形成了「百佛朝如來」等陡峻峰林景觀。在火山灰流形成的弱熔結凝灰岩中,均發現有垂直層面連續分布的氣孔構造。這種氣孔構造是含揮發分的熾熱火山碎屑岩灰流在定位後固結過程中,揮發份不斷逸出所形成的。浮山景區的「海島雪浪」景點,為較典型的火山灰流自然剖面,每個灰流代表一次火山噴發。 浮山為白堊紀(距今約1.35億至6500萬年)火山噴發形成的破火山,現在的形態是其原始火山錐解體塌陷的結果。火山岩的特徵及其韻律層序反映了浮山期火山活動的特徵和火山機構的形成過程。浮山火山岩韻律層序完整,地質現象典型,是國內中生代粗面質火山岩區最具代表性的岩田,在國外已知中生代火山岩地區亦不多見。浮山火山岩已被中國地層典確定為「浮山旋迴」火山岩的典型代表,在地質學中具有立典的意義。 總之,浮山國家地質公園內,洞壑藏幽,峭壁凌空;奇峰怪石,各具風姿。更兼碧水迂迴,溝谷縱橫,美景天成,令人嘆為觀止。另外,浮山的人文景觀豐富多彩,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跡。
7、蘇州有哪些旅遊景點
1、拙政園:蘇州園林的經典。
要體會江南園林的景緻,必到拙政園。拙政園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最早是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設計的。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今園轄地面積約八十三點五畝,開放面積約七十三畝,其中園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張之萬住宅(今蘇州園林博物館舊館)為晚清建築園林遺產,約三十八畝。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
地址:蘇州市東北街一百七十八號
門票:70
2、滄浪亭:別有情趣的園林,古靜清幽。
滄浪亭,世界文化遺產,位於蘇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蘇州現存諸園中歷史最為悠久。始建於北宋,為文人蘇舜欽的私人花園,稱「滄浪亭」。滄浪亭佔地面積1.08公頃。園內有一泓清水貫穿,波光倒影,景象萬千。
地址:蘇州市滄浪亭街3號
門票:20
3、虎丘
位於蘇州城西北郊,距城區中心五公里。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葬其父於此,葬後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山高約三十六米,古樹參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巔。虎丘依託著秀美的景色,悠久的歷史文化景觀,享有「吳中第一名勝」的美譽。宋蘇東坡說過:「到蘇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
有茶園,有竹林,有小溪,有虎丘塔,有劍池,到虎丘主要觀的是文化,是蘇州不得不游之處。
地址:蘇州市虎丘區虎丘山門內8號
門票:60
4、寒山寺:聽一聽鍾聲,雖然不是夜半吧。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里外的楓橋鎮,建於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來此住持,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歷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廡殿(偏殿)、藏經樓、碑廊、鍾樓、楓江樓等。
地址:蘇州市金閶區寒山寺弄24號
門票:20
5、木瀆:還算比較沒有染上商業味的古鎮。
木瀆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古鎮,迄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相傳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取悅美女西施,在靈岩山頂建館娃宮, 並增築姑蘇台, 「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積木塞瀆」,木瀆由此得名。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木瀆古鎮山塘街188號(木瀆古鎮遊客中心)
6、三山島:同樣是一個清凈的去處。
位於蘇州城西南50多公里處的太湖之中,它由北山、行山、小姑山組成,一島三峰相連而得名。風光旖旎、環境幽絕,有「小蓬萊」美譽。有板壁峰、十二生肖石等奇異石景,還有距今一萬余年被稱為「三山文化」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及哺乳類動物化石遺存。
地址: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三山村
門票:45RMB
8、安慶旅遊景點有哪些?
1天柱山
天柱山位於長江北岸、安徽省潛山境內,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被譽為「江淮第一山」,是世界地質公園。
天柱山自然景色奇絕,又名皖山、皖公山,曾被漢武帝封為「南嶽」,區內「峰雄、石奇、洞幽、水秀」,集北山之雄、南山之秀於一身。景區共有七大景點,有標志景觀最高峰——天柱峰、號稱「花崗岩第一秘府」的神秘谷、劉源紮寨抗元的總關寨、高山人工湖煉丹湖等勝景,還有人稱「江淮第一漂」的潛河漂流。
天柱山是古皖文化薈萃地。道教尊其為第14洞天、57福地;佛教禪宗二祖、三祖曾在此往來駐錫;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等文人墨客存留的近400方摩崖碑刻,石牛古洞摩崖石刻多之精,名冠安徽全省。
天柱山所處的潛山縣是七仙女的故鄉,「中國第一長詩」《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發生地。更是「京劇鼻祖」程長庚、「章回小說大家」張恨水的故鄉。境內現仍有三國時大喬、小喬梳妝的胭脂井、孔雀墳及著名的薛家崗文化遺址等名勝古跡。
天柱峰
天柱峰,海拔1488.4米。它凌空聳立,一柱擎天,渾身石骨,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天柱歸來不看峰」之贊譽。
2迎江寺
迎江寺,原名「萬佛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清代改稱「迎江寺」。迎江寺是組古建築群,為沿江一顆古建築明珠。數百年來香火奇旺,久盛不衰,僧徒曾達千人。歷代名流名宦紛紛蒞寺攬勝,吟詩作賦。
迎江寺佔地3萬余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寶殿、振風塔、毗廬殿、藏經樓、人士閣、法堂、廣嗣殿等建築組成。天王殿、大雄寶殿建築在高台上,十分雄偉,為硬山頂、小青瓦屋面。毗廬殿重檐歇山頂,粘土筒瓦,有發戲、提棧,無斗拱。藏經樓為現代式重檐歇山頂,小青瓦屋面,是近代寺院建築。塔頂是八方體須彌勒座,上接覆缽、相輪、瓶等,以銅軸相連構成塔剎。
寺內文物珍藏十分豐富,最有價值者為明朝金粉寫經《妙法蓮華經.觀世音普門品》 。此經用金水在瓷青紙上寫成,趙體楷書,筆法莊重秀逸;經書中有50幅佛像和菩薩度化眾生圖,畫法技術高超,被國家定為一級文物。
3菱湖風景區
菱湖以多菱而得名,原是一片天然湖泊,與石塘湖、破罡湖相通。辛亥革命前後建園,面積38.64公頃,是安徽省建成最早的園林式公園,以「菱荷景觀」和」菱湖夜月」景點聞名。
菱湖曾是歷代兵家必爭的古戰場,太平軍三克安慶及著名的安慶保衛戰都曾在這里留下遺跡。
菱湖風景區的范圍是龍眠山路以西、菱湖南路以北、湖心中路西側綠地以東、菱湖北路以南的區域,包含菱湖公園,蓮湖公園,皖江公園和文化廣場四大景區,共由五個湖泊組成,分別是菱湖、蓮湖、小菱湖、東湖、西湖,其中東湖和西湖並稱為大湖
4振風塔
迎江寺雄峙於城東大江之濱。古稱護國永昌禪寺,又名萬佛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七年(974年),在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由邑紳阮自華募資重修,殿宇華麗,氣勢宏偉,為沿江名剎。
該塔為樓閣式磚石結構,八角七層,整體輪廓呈圓錐體形。底層建有寬大的基座,各層塔心室均為八角形。每層皆有腰檐平座,檐下為雙抄華拱,出兩跳。塔剎由八角形須彌座、園形覆缽、球狀五重相輪和葫蘆形寶瓶構成。塔內供西方接引阿彌陀佛、彌勒佛和五方佛,塔身嵌有磚雕佛像、歷史神話故事雕像1000餘尊及碑刻54塊。
5司空山
司空山風景區位於岳西縣城西南70公里處,其淵源於周,開發於漢,盛極於唐。一峰玉立,直指雲天。山勢雄渾奇秀,景色幽深奇幻;山間雲霧繚繞,晨鍾暮鼓迴旋。漢代,梅福(字子貞)和左慈道長都I/刁隱此山。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賜銀敕建「無相禪寺」,造僧房5048間,下設九庵四寺,司空山一時僧尼雲集,香客盈門,盛況空前。
公元577年,佛教禪宗二祖(中華禪宗始祖)慧可大師受達摩,心法護經像南下隱居此山,並在此開宗說法,傳衣缽於三祖僧璨,從此,司空山成為中華佛教禪宗之發祥地,在佛教界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唐代詩人李白曾隱居於此,飽覽勝景後,寫下了飄逸放曠、千古傳誦的《避地司空原言懷》、《瀑布》等詩篇,並刻於太白書堂故址後的石壁上。歷代文人雅士紛紛前來,登高參禪、拜佛祖、訪仙蹤,遍題詩刻100餘處。司空山著名的景觀有:二祖禪剎、太白書堂、如來安禪、司空佛光、北嶺松風、烏牛古石、南崖瀑布、祖師洞、傳衣石、講經台、應子石等。
6小孤山
小孤山又名小姑山,是萬里長江的絕勝,江上第一奇景,以其獨立無依而得名。山形似古代婦女上的發髻,山體奇特秀美,東看一支筆,西望太師椅。南觀如撞鍾,北觀嘯天龍。
自上而下,365級石階迂迴曲折,沿途可覽一天門、龍而洞、彌陀閣、先月樓、聖母殿、半邊塔、界潮祠、梳妝亭 、御詩碑諸景。上東山險峰,可俯看郎君山與一滴泉。繞山麓行,看海眼,攔江石,龍角石,古生物化石諸景,美不勝收。歷代帝王將相、文臣墨客登山有詩詞楹聯數百篇,大部分仍存供賞。山上古剎啟秀寺供奉有媽祖聖像,是中國長江中唯一一座媽祖廟。
7花亭湖
花亭湖風景名勝區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境內,地處大別山南麓、長江北岸。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與皖西南其他景區地域相連、資源相補、人文相緣。境內山清水秀,古跡濟盛,人文薈萃,物產富饒。自然景觀清新絢麗,湖光山色獨具特色。碧波盪漾的花亭湖中眾多的島嶼與周圍的青松翠柏、奇峰怪石交相暉映,相得益彰。
8桐城文廟
桐城歷史悠久,文風昌盛,春秋時期,即稱桐國,唐至德初置縣,1996年撤縣設市。桐城文化起源於宋,崛起於明,鼎盛於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稱天下。桐城文廟、六尺巷是桐城文化和桐城精神的重要見證。 文廟位於桐城市府廣場,始建於元朝延佑初,明清十九次修葺,是元明清以來桐城祭孔的禮制性建築群。
文廟佔地3200平方米,以大成殿為中心,以南北中心線為對稱軸,由門樓、宮牆、泮池、泮橋、大成門、崇聖祠、土神祠、東西長廡等建築構成。門樓正面鎏金「文廟」二字,系趙朴初題書。
9天龍關
天龍關風景區,號稱「南天一關」,又稱「天柱山下一奇『關』」。由來是「自古通南一條道,歷代兵家爭此地」。天龍關以其兩邊山勢險峭,峽谷深幽,地貌形似一條上天飛龍,氣勢磅礴而得名。天龍關景區內外交通便捷,大型停車場、遊客接待中心一應俱全;天龍關景區內古木蔥郁,幽谷縱深,飛瀑濺玉,湖光粼粼,也是國家AAA級風景區。
悠長的古皖文化,積淀出天龍關厚重的人文底蘊。千古絕唱的《天仙配》,象徵東方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情愛故事的《孔雀東南飛》無不令人嘆之、趨之。天龍關景區有灌木林海、百畝栗園、千畝竹海、花開四季、奇石幽谷、山澗古泉、飛瀑成群,有周初古戰場,英王陳玉成的躍馬寨,清代古民居,道光年間大石缸,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戰斗地,這里還是央視三十集電視連續劇《天仙配》外景拍攝基地。
10孔城
相傳自三國吳將呂蒙屯兵築城於此而得名。位於桐城市東部,與廬江縣、樅陽縣接壤。全鎮區域面積167.22平方公里,轄24個村,2個居委會,人口9.1萬人,是桐城市的東部重鎮、經濟強鎮和人口第一大鎮。1999年列為安徽省省級中心鎮,榮獲省社會治安模範鄉鎮、安慶市文明鄉鎮、安慶市發展鄉鎮企業十強鄉鎮、安慶市小康鄉鎮。2006年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孔城老街座落於安徽省歷史文化名鎮孔城鎮境內,距桐城市12公里。孔城老街已有180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孔城老街作為連接巢湖地區和長江地區的重要水運碼頭日益繁榮,太平天國時期,孔城遭到破壞,但不久即恢復,現有老街即太平天國以後建設的。老街綿延數里,分為十甲。每甲之間有閘門隔擋。街道南北走向,全長2公里,有主街一條,橫街兩條,另有三巷一弄,總面積17萬平方米。
9、安慶旅遊景點有哪些?
1天柱山
天柱山位於長江北岸、安徽省潛山境內,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被譽為「江淮第一山」,是世界地質公園。
天柱山自然景色奇絕,又名皖山、皖公山,曾被漢武帝封為「南嶽」,區內「峰雄、石奇、洞幽、水秀」,集北山之雄、南山之秀於一身。景區共有七大景點,有標志景觀最高峰——天柱峰、號稱「花崗岩第一秘府」的神秘谷、劉源紮寨抗元的總關寨、高山人工湖煉丹湖等勝景,還有人稱「江淮第一漂」的潛河漂流。
天柱山是古皖文化薈萃地。道教尊其為第14洞天、57福地;佛教禪宗二祖、三祖曾在此往來駐錫;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等文人墨客存留的近400方摩崖碑刻,石牛古洞摩崖石刻多之精,名冠安徽全省。
天柱山所處的潛山縣是七仙女的故鄉,「中國第一長詩」《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發生地。更是「京劇鼻祖」程長庚、「章回小說大家」張恨水的故鄉。境內現仍有三國時大喬、小喬梳妝的胭脂井、孔雀墳及著名的薛家崗文化遺址等名勝古跡。
天柱峰
天柱峰,海拔1488.4米。它凌空聳立,一柱擎天,渾身石骨,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天柱歸來不看峰」之贊譽。
2迎江寺
迎江寺,原名「萬佛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清代改稱「迎江寺」。迎江寺是組古建築群,為沿江一顆古建築明珠。數百年來香火奇旺,久盛不衰,僧徒曾達千人。歷代名流名宦紛紛蒞寺攬勝,吟詩作賦。
迎江寺佔地3萬余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寶殿、振風塔、毗廬殿、藏經樓、人士閣、法堂、廣嗣殿等建築組成。天王殿、大雄寶殿建築在高台上,十分雄偉,為硬山頂、小青瓦屋面。毗廬殿重檐歇山頂,粘土筒瓦,有發戲、提棧,無斗拱。藏經樓為現代式重檐歇山頂,小青瓦屋面,是近代寺院建築。塔頂是八方體須彌勒座,上接覆缽、相輪、瓶等,以銅軸相連構成塔剎。
寺內文物珍藏十分豐富,最有價值者為明朝金粉寫經《妙法蓮華經.觀世音普門品》 。此經用金水在瓷青紙上寫成,趙體楷書,筆法莊重秀逸;經書中有50幅佛像和菩薩度化眾生圖,畫法技術高超,被國家定為一級文物。
3菱湖風景區
菱湖以多菱而得名,原是一片天然湖泊,與石塘湖、破罡湖相通。辛亥革命前後建園,面積38.64公頃,是安徽省建成最早的園林式公園,以「菱荷景觀」和」菱湖夜月」景點聞名。
菱湖曾是歷代兵家必爭的古戰場,太平軍三克安慶及著名的安慶保衛戰都曾在這里留下遺跡。
菱湖風景區的范圍是龍眠山路以西、菱湖南路以北、湖心中路西側綠地以東、菱湖北路以南的區域,包含菱湖公園,蓮湖公園,皖江公園和文化廣場四大景區,共由五個湖泊組成,分別是菱湖、蓮湖、小菱湖、東湖、西湖,其中東湖和西湖並稱為大湖
4振風塔
迎江寺雄峙於城東大江之濱。古稱護國永昌禪寺,又名萬佛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七年(974年),在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由邑紳阮自華募資重修,殿宇華麗,氣勢宏偉,為沿江名剎。
該塔為樓閣式磚石結構,八角七層,整體輪廓呈圓錐體形。底層建有寬大的基座,各層塔心室均為八角形。每層皆有腰檐平座,檐下為雙抄華拱,出兩跳。塔剎由八角形須彌座、園形覆缽、球狀五重相輪和葫蘆形寶瓶構成。塔內供西方接引阿彌陀佛、彌勒佛和五方佛,塔身嵌有磚雕佛像、歷史神話故事雕像1000餘尊及碑刻54塊。
5司空山
司空山風景區位於岳西縣城西南70公里處,其淵源於周,開發於漢,盛極於唐。一峰玉立,直指雲天。山勢雄渾奇秀,景色幽深奇幻;山間雲霧繚繞,晨鍾暮鼓迴旋。漢代,梅福(字子貞)和左慈道長都I/刁隱此山。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賜銀敕建「無相禪寺」,造僧房5048間,下設九庵四寺,司空山一時僧尼雲集,香客盈門,盛況空前。
公元577年,佛教禪宗二祖(中華禪宗始祖)慧可大師受達摩,心法護經像南下隱居此山,並在此開宗說法,傳衣缽於三祖僧璨,從此,司空山成為中華佛教禪宗之發祥地,在佛教界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唐代詩人李白曾隱居於此,飽覽勝景後,寫下了飄逸放曠、千古傳誦的《避地司空原言懷》、《瀑布》等詩篇,並刻於太白書堂故址後的石壁上。歷代文人雅士紛紛前來,登高參禪、拜佛祖、訪仙蹤,遍題詩刻100餘處。司空山著名的景觀有:二祖禪剎、太白書堂、如來安禪、司空佛光、北嶺松風、烏牛古石、南崖瀑布、祖師洞、傳衣石、講經台、應子石等。
6小孤山
小孤山又名小姑山,是萬里長江的絕勝,江上第一奇景,以其獨立無依而得名。山形似古代婦女上的發髻,山體奇特秀美,東看一支筆,西望太師椅。南觀如撞鍾,北觀嘯天龍。
自上而下,365級石階迂迴曲折,沿途可覽一天門、龍而洞、彌陀閣、先月樓、聖母殿、半邊塔、界潮祠、梳妝亭 、御詩碑諸景。上東山險峰,可俯看郎君山與一滴泉。繞山麓行,看海眼,攔江石,龍角石,古生物化石諸景,美不勝收。歷代帝王將相、文臣墨客登山有詩詞楹聯數百篇,大部分仍存供賞。山上古剎啟秀寺供奉有媽祖聖像,是中國長江中唯一一座媽祖廟。
7花亭湖
花亭湖風景名勝區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境內,地處大別山南麓、長江北岸。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與皖西南其他景區地域相連、資源相補、人文相緣。境內山清水秀,古跡濟盛,人文薈萃,物產富饒。自然景觀清新絢麗,湖光山色獨具特色。碧波盪漾的花亭湖中眾多的島嶼與周圍的青松翠柏、奇峰怪石交相暉映,相得益彰。
8桐城文廟
桐城歷史悠久,文風昌盛,春秋時期,即稱桐國,唐至德初置縣,1996年撤縣設市。桐城文化起源於宋,崛起於明,鼎盛於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稱天下。桐城文廟、六尺巷是桐城文化和桐城精神的重要見證。 文廟位於桐城市府廣場,始建於元朝延佑初,明清十九次修葺,是元明清以來桐城祭孔的禮制性建築群。
文廟佔地3200平方米,以大成殿為中心,以南北中心線為對稱軸,由門樓、宮牆、泮池、泮橋、大成門、崇聖祠、土神祠、東西長廡等建築構成。門樓正面鎏金「文廟」二字,系趙朴初題書。
9天龍關
天龍關風景區,號稱「南天一關」,又稱「天柱山下一奇『關』」。由來是「自古通南一條道,歷代兵家爭此地」。天龍關以其兩邊山勢險峭,峽谷深幽,地貌形似一條上天飛龍,氣勢磅礴而得名。天龍關景區內外交通便捷,大型停車場、遊客接待中心一應俱全;天龍關景區內古木蔥郁,幽谷縱深,飛瀑濺玉,湖光粼粼,也是國家AAA級風景區。
悠長的古皖文化,積淀出天龍關厚重的人文底蘊。千古絕唱的《天仙配》,象徵東方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情愛故事的《孔雀東南飛》無不令人嘆之、趨之。天龍關景區有灌木林海、百畝栗園、千畝竹海、花開四季、奇石幽谷、山澗古泉、飛瀑成群,有周初古戰場,英王陳玉成的躍馬寨,清代古民居,道光年間大石缸,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戰斗地,這里還是央視三十集電視連續劇《天仙配》外景拍攝基地。
10孔城
相傳自三國吳將呂蒙屯兵築城於此而得名。位於桐城市東部,與廬江縣、樅陽縣接壤。全鎮區域面積167.22平方公里,轄24個村,2個居委會,人口9.1萬人,是桐城市的東部重鎮、經濟強鎮和人口第一大鎮。1999年列為安徽省省級中心鎮,榮獲省社會治安模範鄉鎮、安慶市文明鄉鎮、安慶市發展鄉鎮企業十強鄉鎮、安慶市小康鄉鎮。2006年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孔城老街座落於安徽省歷史文化名鎮孔城鎮境內,距桐城市12公里。孔城老街已有180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孔城老街作為連接巢湖地區和長江地區的重要水運碼頭日益繁榮,太平天國時期,孔城遭到破壞,但不久即恢復,現有老街即太平天國以後建設的。老街綿延數里,分為十甲。每甲之間有閘門隔擋。街道南北走向,全長2公里,有主街一條,橫街兩條,另有三巷一弄,總面積17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