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山旅遊區的旅遊景點
2、廣西蒙山有那些旅遊景點?
太平天國建制地:
位於縣城永安新街,與縣人民政府毗鄰,是太平天國革命重要遺址,現已辟為文化公園。內有永安州古城牆、武廟、玉蘭古樹、眢井土坑、太平天國詔旨令碑廊、太平天國文物陳列館。城外還有東西炮台、南王馮雲山指揮舊址,均列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永安古榕:
位於城北街頭,三株古榕,聯成一體,覆蓋著800多平方米的地面,巍巍聳立,形若企業,相傳為宋代所植,距今已有千年的樹榕。最大的那一棵,樹圍十數抱,甚是雄偉、壯觀。三棵大榕,盤根錯節,氣象軒昂。雖經千載春秋,仍然枝繁葉茂,綠葉婆娑,生機勃勃。古榕西側,有一潭池,碧澄明凈,清可鑒人。古榕南側,居民傍溪築室。古榕、流水、人家,構成一幅獨特的南國水鄉風情畫。世榕旁邊,原有元妙觀一座,明萬曆年間所建,後毀於兵燙。清咸豐年間,太平軍曾在此駐軍,北距清兵,拱衛州城,寫下光輝的革命史頁。每當夏日炎炎,納閔涼於榕蔭底下,清風習習,沁人肺腑,令人心曠神怡
龍潭瀑布:
位於縣城北去四公里處的石龍沖內,歷來為蒙山八景之一,清代《永安州志》已有記載。石龍沖縱深十餘公里,龍潭位於沖內腹部,寬約半畝。遊人入沖觀賞龍潭飛瀑,要經過九曲十三灣。沖內山道崎嶇,怪石嶙峋,溪水叮當,一路鳥語花香。轉過九道山彎,便覺涼風陣陣,繼而聽聞轟轟之聲,若雷鳴,似洪鍾,如擂鼓。穿過茂林深處,忽然山開曠望,銀光閃爍,一匹白練從天而降,如細雨紛飛,又化作團團白霧,升騰於懸崖絕壁之上,經陽光折射,一道彩虹時隱時現,映得四周石壁五光十色,令人們幻覺神奇。危坐於潭邊懸石觀景,情趣盎然。《永安州志》有詩贊嘆此景曰:「飛瀑潺潺覺瀉玉聲,高懸匹練當空明。何時結屋龍潭畔,當看廬山省遠行」。
茶山湖:
茶山湖指的是距縣城北面4公里處的茶山水庫,有「天然氧吧」之美稱為新辟之旅遊景點。茶山水庫始建於1975年,壩高62米,長200米,有效庫容為6300萬立方米,水庫全長14公里,把瑤山林區雨水集儲起來,形成平如明鏡的山湖,群山倒映,天水一色。遊人到此處游覽,心曠神怡,有回歸大自然之美感。
長壽風雨橋:
長壽橋,始建於清嘉慶六年(即1801年),後幾度重修。當年因穿越縣城的湄江兩岸多長壽老人,故湄江縣城段稱為長壽江,橫跨在長壽江上的這橋就稱為長壽橋。此橋最新重修於2002年3月,2002年2月11月竣工,既有現代建築之氣派,更具古色古香之風貌。不但供人賞觀江景悠閑小憩怡悅身心,人橋共臻長壽佳境,而且對改善環境,發展本地文化旅遊經濟事業,將起到不可估量的深遠作用。
梁羽生公園簡介:
在縣城東側,有一座古代文筆塔,它座落在梁羽生公園一側。它標志著蒙山人民弘揚中華民族文化,體現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
蒙山人舊稱「文筆」,位於縣城東南角,因寶塔建於山頂,山似世鰲,故名。主塔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嘉慶年間續建,「文革」期間被當作「四舊」拆除。現存的寶塔為1985年重建。塔分五層,呈六角形,紅磚鋼筋水泥結構,每層各有塔檐,塔頂用琉璃瓦蓋成,頂尖為蓮花托葫蘆形陶製品。
塔門兩邊有一對聯,為蒙山縣籍的香港新派武俠小說作家梁羽生(原名陳文統)先生1987年2月回鄉所作,聯曰:"文光映日,到最高處開擴心胸,看鄉邦又翻新頁;筆勢凌雲,是真人才自有眼界,望來者更勝前賢"。各層窗額,從下而上,仍按舊寶塔題字,分別為:"鰲峰獨秀"、"梯雲得路"、"元氣中含"、"光射鬥牛"、"直上贍宮"。各層檐蓋,均裝飾有絢麗多彩的圖案。寶塔腳下的小山坡,有一清幽古寺--永安寺,寺內經聲回盪,香火不斷。每當夕陽西下,霞光照耀,百鳥歸巢,鰲山寶塔就顯得分外嬌燒,令遊人留連忘返。
西炮台公園:
西炮台公園距湄江大街150米,佔地71.36畝,公園山頂正中是烈士陵園,北邊依山建起兩堵半圓形的城牆,拱衛著兩尊巨炮,公園東西兩面的碑廊,銘刻著本縣歷代名人和影響深遠的事件,銅冠嶺上亭台幽雅別致,綠草如茵,花木滿坡。太平天國文化公園有當年洪秀全發布詔書詔令的見證物玉蘭古樹,有處決州官的眢井坑,有太平天國各王及將領商議軍機大事的武廟,有古永安州的城牆,有近年建立的碑廊、洪秀全銅像及太平國天國文物陳列館等景觀。正在改造拓展的太平天國文化公園的工程(包括西城牆、北城牆修復、太天平國紀念館、浮雕碑廊等)2002年5月1日可向遊人開放。長壽風雨橋已修繕通行。湄江攔河壩已投入使用,蓄水提升湄江水位,湄江縣城段將再添新風采。正在規劃籌建中的旅遊項目還有永安古榕公園、鰲山公園、湄江之夜、太平天國古戰場等。隨著眾多的景點不斷完善和開發「蒙山一日游」很快就能實現。
其餘景點還有湄江晚唱、玉夢勝景、龍窠天塹等處。
3、太原蒙山有什麼旅遊景點
太原蒙山大佛,又名西山大佛。蒙山在太原西南約20公里處,晉源區晉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曉月為舊太原八景之一。北齊高洋帝於天保二年( 551)將東魏大庄嚴寺擴建為開化寺,開鑿了高200尺的摩崖大佛,稱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國最大的樂山大佛略高。西山大佛坐落於蒙山北峰之陽,南向,依山鑿制,由於年久風雨剝蝕,岩石表層風化嚴重,況其外露高大的胸頸部剝落之處還長出小樹蒿草,失其原有的風采,致人們不知其為當年巍偉的大佛,立於大佛胸下懷間而不知。晉陽西山大佛現場外露胸頸部分,高17.5米,寬25米,頸部直徑寬5米,唐代記載「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計算約合今63米,僅低於我國四川樂山大佛(高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說「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揚大佛53米高出10米,按鑿制年代,西方對「巴」佛考查不清,認為「巴」佛鑿於「三至七世紀」之間。西山大佛史籍記載鑿於北齊天保二年(551),如按「巴」佛鑿於「七世紀」來說,我晉陽西山大佛要早一個世紀。比我國樂山大佛鑿於唐開元元年(713)早162年。晉陽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景點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古時又稱「晉陽西山大佛」),位於蒙山北峰。公元551年,北齊文宣帝高洋鑿大岩為大佛,歷24年始成。據《北齊書》載「鑿晉陽西山為大佛,一夜燃油萬盆,光照宮內」,可見大佛開鑿時場面之宏大。蒙山大佛依山鐫刻,結跏趺定而坐,雙手施禪定印,厚胛肥肩,身體頗顯雄壯,有著鮮明的北朝風格。整座大佛高大巍峨,氣勢磅礴,正所謂「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當年唐高宗李治和皇後武則天來瞻禮大佛時,頂禮膜拜,贊嘆不已。
開化寺
開化寺是並州第一古剎,古稱「並州大寺」,日本佛教典籍中稱其為「並州大岩寺」。位於蒙山北峰的並州大寺(後稱開化寺上寺)最初建於東漢永平年間,與河南洛陽白馬寺屬於同時期寺廟。作為佛教傳入中國的早期道場,東魏孝靜帝敕命凈土宗宗師曇鸞住並州大寺研習經書,弘揚佛法。北齊天寶二年(公元551年)文宣帝鑿大岩為大佛,為方便遠瞻大佛,在大佛南二里遠處修築寺院(後稱開化寺下寺),並賜額「開化」,此後「並州大寺」更名為「開化寺」。
蒙山 蒙山景區 蒙山曉月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景區 大佛 西山大佛 太原 晉祠 天龍山 摩崖石刻 佛教 凈土宗
蒙山曉月
「蒙山曉月」是著名的古太原八景之一。據說,蒙山的月亮來得比其他地方早,落得比其他地方晚,使人有足夠的時間欣賞朦朦月色。人們走在幽靜清涼的古道上,聆聽山間潺潺的流水,呼吸著山間的清涼空氣,觀賞眼前的山色和清澈的潭影,其情其景,天山一色,殘星幾點,讓人流連忘返。
連理塔
連理塔,邑志稱為「釋迦牟尼如來舍利塔」,為北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建築。塔南北並立,東向,南塔額「化身佛舍利塔」,北塔額「定光佛舍利塔",兩塔形制相同,下連基座,俗稱「連理塔」。塔平面呈方形,總高度均為8米多,塔頂層層內收,塔剎呈八角形亭台式,頂部裝飾已塌落。此塔近觀雋雅秀麗、遠眺猶如兩朵未開的花蕾,這種建築形制為唐到宋的過渡形式,國內十分罕見,歷經千年未經修復,為我國建築史上極有價值的範例,也是太原市現存僅有的「花塔」實例。
古核桃樹
正對連理塔的是一棵古核桃樹,歷經滄桑,已乾枯接近死亡,令人稱奇的是在景區開發之後古樹又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變得枝繁葉茂,並結出累累果實,被當地百姓譽為「神樹」。每逢初一、十五,周圍百姓在古樹上懸掛紅色平安福許願還願,祈求「神樹」保佑。
蒙山 蒙山景區 蒙山曉月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景區 大佛 西山大佛 太原 晉祠 天龍山 摩崖石刻 佛教 凈土宗
鐵佛殿
鐵佛殿,始建於隋末唐初,內供奉釋迦牟尼鐵鑄佛像而得名。後寺廟損毀,鐵佛於1985年被移至太原雙塔寺保存。2009年鐵佛殿修復,千年鐵佛重回故地。
修復後的鐵佛殿建築結構和形制都很獨特,整體平和穩重,雄壯有力,上部則舒緩寬廣,像大鵬展翅搏擊長空。沉穩大氣的建築同時產生了一種輕靈舒展的美感。
鐵佛殿內正中高坐的是佛像為釋迦牟尼佛像,高2.6米,重4.2噸,中空分段澆鑄而成;佛祖北面一老者造像立佛為其大弟子被稱為初祖的迦葉;另一側年輕男子造型的佛像為二祖阿儺。鐵佛鑄於隋末唐初,歷經千年,保存仍然十分完整,這在國內外十分罕見,彌足珍貴。同時,鐵制鐵佛也顯示了當時鑄造技術、工藝水平之高,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觀音堂
觀音堂位於御駕橋與寺底村之間,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寺廟於2007年根據原貌修復。大殿建築面積300多平方米。殿內菩薩高兩米,布紋線條流暢,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殿前有平曠的月台,殿前兩側建有東西廂房。寺廟中素有晨鍾暮鼓一說,大殿的西南角、西北角分別建有一鍾樓、一鼓樓,均系明代正德年間所建,台基高兩米,四周包磚,狀城堡。
蒙山 蒙山景區 蒙山曉月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景區 大佛 西山大佛 太原 晉祠 天龍山 摩崖石刻 佛教 凈土宗
御駕橋
御駕橋,也叫「龍橋」。因為歷代皇帝每次朝拜蒙山大佛,都要從這座橋上走過,御駕橋便因此得名。據考證,唐高祖李淵、高宗李治、女皇帝武則天、晉王李克用和五代後漢高祖劉知遠、北漢英武帝劉繼元等帝王,都曾經御駕親臨蒙山、瞻拜朝禮大佛,途徑這座古橋,來祈求大佛保佑他們或雄霸九州、或國運長久。
天然氧吧
蒙山大佛景區的山間小道,周圍樹木茂盛,濃蔭避日,小溪流水潺潺,空氣清新宜人,水景、假山、木屋、叢林,供遊人休閑、放鬆、享樂。清新空氣的標準是每立方厘米含負氧離子1000-1500個,而蒙山大佛景區就含有負氧離子,空氣負氧離子被人們稱之為「長壽素」、「空氣維生素」, 蒙山大佛景區是一個養生福地,秀山麗水生態環境非常的良好,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四海賓客來到蒙山踏青、爬山戶外運動。如此良好的生態環境足以讓遊客盡情沐浴在天然氧吧里。
凈池
溝底溪水源於凈池,池水清澈見底,清涼宜人。遊客途徑山間小道,前往朝拜大佛,大都要在此凈口、凈手、凈臉,以示虔誠。
滴水岩
位於窯洞區的滴水岩是被詩人譽為「檐飛花雨階前落,地吐蓮花石上生」的蒙山奇景,滴水岩在炎熱晴朗的夏天也會滴水,長年累月,水滴石穿,竟然在殿下石階前形成了一圈蜂窩狀的小孔,最深的地方有10厘米深。歷代佛教信徒皆被這一奇景所吸引,認為是大佛顯靈,普降甘露聖水普救眾生,紛紛懷著無比虔誠的心從千里之外趕來,恭恭敬敬的用雙手捧接,灑到頭上、臉上、眼上,以求開啟智慧,美容明目。
拜佛古道
通往開化寺的山路上,有一條拜佛古道,它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公元660年,唐高宗李治曾攜皇後武則天到此禮佛,兩年後命人做成袈裟派專使馳馬飛送並州,並修建此古道,為大佛賜披袈裟。為表對大佛的誠心,特建造七十二階台階。拜佛者每踏一個台階心裡默念一個字,踏完四個台階念完四個字阿---彌----陀----佛,走完七十二階台階等於念了十八次阿彌陀佛,按照佛教教義來說就修到佛教中十八位羅漢的果位。羅漢在佛教中是自覺者的意思,踏完這七十二階台階寓意著,就能夠以自覺的心態來聆聽佛祖的教誨。
蒙山 蒙山景區 蒙山曉月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景區 大佛 西山大佛 太原 晉祠 天龍山 摩崖石刻 佛教 凈土宗
4、廣西蒙山有哪些旅遊景點?
太平天國建制地:
位於縣城永安新街,與縣人民政府毗鄰,是太平天國革命重要遺址,現已辟為文化公園。內有永安州古城牆、武廟、玉蘭古樹、眢井土坑、太平天國詔旨令碑廊、太平天國文物陳列館。城外還有東西炮台、南王馮雲山指揮舊址,均列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永安古榕:
位於城北街頭,三株古榕,聯成一體,覆蓋著800多平方米的地面,巍巍聳立,形若企業,相傳為宋代所植,距今已有千年的樹榕。最大的那一棵,樹圍十數抱,甚是雄偉、壯觀。三棵大榕,盤根錯節,氣象軒昂。雖經千載春秋,仍然枝繁葉茂,綠葉婆娑,生機勃勃。古榕西側,有一潭池,碧澄明凈,清可鑒人。古榕南側,居民傍溪築室。古榕、流水、人家,構成一幅獨特的南國水鄉風情畫。世榕旁邊,原有元妙觀一座,明萬曆年間所建,後毀於兵燙。清咸豐年間,太平軍曾在此駐軍,北距清兵,拱衛州城,寫下光輝的革命史頁。每當夏日炎炎,納閔涼於榕蔭底下,清風習習,沁人肺腑,令人心曠神怡
龍潭瀑布:
位於縣城北去四公里處的石龍沖內,歷來為蒙山八景之一,清代《永安州志》已有記載。石龍沖縱深十餘公里,龍潭位於沖內腹部,寬約半畝。遊人入沖觀賞龍潭飛瀑,要經過九曲十三灣。沖內山道崎嶇,怪石嶙峋,溪水叮當,一路鳥語花香。轉過九道山彎,便覺涼風陣陣,繼而聽聞轟轟之聲,若雷鳴,似洪鍾,如擂鼓。穿過茂林深處,忽然山開曠望,銀光閃爍,一匹白練從天而降,如細雨紛飛,又化作團團白霧,升騰於懸崖絕壁之上,經陽光折射,一道彩虹時隱時現,映得四周石壁五光十色,令人們幻覺神奇。危坐於潭邊懸石觀景,情趣盎然。《永安州志》有詩贊嘆此景曰:「飛瀑潺潺覺瀉玉聲,高懸匹練當空明。何時結屋龍潭畔,當看廬山省遠行」。
茶山湖:
茶山湖指的是距縣城北面4公里處的茶山水庫,有「天然氧吧」之美稱為新辟之旅遊景點。茶山水庫始建於1975年,壩高62米,長200米,有效庫容為6300萬立方米,水庫全長14公里,把瑤山林區雨水集儲起來,形成平如明鏡的山湖,群山倒映,天水一色。遊人到此處游覽,心曠神怡,有回歸大自然之美感。
長壽風雨橋:
長壽橋,始建於清嘉慶六年(即1801年),後幾度重修。當年因穿越縣城的湄江兩岸多長壽老人,故湄江縣城段稱為長壽江,橫跨在長壽江上的這橋就稱為長壽橋。此橋最新重修於2002年3月,2002年2月11月竣工,既有現代建築之氣派,更具古色古香之風貌。不但供人賞觀江景悠閑小憩怡悅身心,人橋共臻長壽佳境,而且對改善環境,發展本地文化旅遊經濟事業,將起到不可估量的深遠作用。
梁羽生公園簡介:
在縣城東側,有一座古代文筆塔,它座落在梁羽生公園一側。它標志著蒙山人民弘揚中華民族文化,體現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
蒙山人舊稱「文筆」,位於縣城東南角,因寶塔建於山頂,山似世鰲,故名。主塔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嘉慶年間續建,「文革」期間被當作「四舊」拆除。現存的寶塔為1985年重建。塔分五層,呈六角形,紅磚鋼筋水泥結構,每層各有塔檐,塔頂用琉璃瓦蓋成,頂尖為蓮花托葫蘆形陶製品。
塔門兩邊有一對聯,為蒙山縣籍的香港新派武俠小說作家梁羽生(原名陳文統)先生1987年2月回鄉所作,聯曰:"文光映日,到最高處開擴心胸,看鄉邦又翻新頁;筆勢凌雲,是真人才自有眼界,望來者更勝前賢"。各層窗額,從下而上,仍按舊寶塔題字,分別為:"鰲峰獨秀"、"梯雲得路"、"元氣中含"、"光射鬥牛"、"直上贍宮"。各層檐蓋,均裝飾有絢麗多彩的圖案。寶塔腳下的小山坡,有一清幽古寺--永安寺,寺內經聲回盪,香火不斷。每當夕陽西下,霞光照耀,百鳥歸巢,鰲山寶塔就顯得分外嬌燒,令遊人留連忘返。
西炮台公園:
西炮台公園距湄江大街150米,佔地71.36畝,公園山頂正中是烈士陵園,北邊依山建起兩堵半圓形的城牆,拱衛著兩尊巨炮,公園東西兩面的碑廊,銘刻著本縣歷代名人和影響深遠的事件,銅冠嶺上亭台幽雅別致,綠草如茵,花木滿坡。太平天國文化公園有當年洪秀全發布詔書詔令的見證物玉蘭古樹,有處決州官的眢井坑,有太平天國各王及將領商議軍機大事的武廟,有古永安州的城牆,有近年建立的碑廊、洪秀全銅像及太平國天國文物陳列館等景觀。正在改造拓展的太平天國文化公園的工程(包括西城牆、北城牆修復、太天平國紀念館、浮雕碑廊等)2002年5月1日可向遊人開放。長壽風雨橋已修繕通行。湄江攔河壩已投入使用,蓄水提升湄江水位,湄江縣城段將再添新風采。正在規劃籌建中的旅遊項目還有永安古榕公園、鰲山公園、湄江之夜、太平天國古戰場等。隨著眾多的景點不斷完善和開發「蒙山一日游」很快就能實現。
其餘景點還有湄江晚唱、玉夢勝景、龍窠天塹等處。
5、蒙山旅遊景點
去蒙頂山玩主要就是體驗雅安的茶文化,畢竟雅安是茶馬古道的重鎮。蒙頂山是世界茶文明的發祥地,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蒙頂山由於蒙頂山的海拔高度、土壤、氣候等最適合茶葉的生長,因此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蒙頂山茶祖師吳理真開始在蒙頂山馴化栽種野生茶樹,開始了人工種茶的歷史。
門票: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60.00元,淡季(11月1日至3月31日):45.00元。雅安到名山最便宜的就是2元的公交車,名山縣到蒙頂山10多元有專車,當天就可以遊玩。蒙頂山的空氣很好,在山頂可以眺望到瓦屋山、大瓦山等高山,萬畝的茶園看上去也很壯觀,園區裡面有茶藝表演還可以點蓋碗茶來喝,夏天的時候是非常不錯的避暑勝地。
最佳季節:四季皆宜,各個季節景緻不一。蒙山因「雨霧蒙沫」而得名,這里因常年雨量達2000毫米以上,古稱「西蜀漏天」。雨多而形成雲多、霧多的景象。春夏秋季,從山巔俯瞰,雲霧飄浮於山嶺溝壑之間,恰似仙山瓊閣。冬天從山下仰觀,冰絲雪掛。
建議遊玩:半天
開放時間:24小時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名山縣茶都大道535號。
6、蒙山,蒙山旅遊主要去哪裡?好像有好幾個景區呀
玉夢勝景:被稱為「玉夢勝景」的玉夢沖(又名以孟沖),距縣城東五公里處。玉夢沖是群山中的一條峽谷。由葫蘆江、三叉江匯流的清溪,順著曲折的山勢,蜿蜒十餘公里,從沖的深處流出峪口,進入沖內,只見峽中岩崖滴翠,碧水潺潺,景色秀美。更有那千姿百態的奇石,構成了一條充滿詩情畫意的長廊。
州頭古榕:州頭古榕位於蒙山縣城北街頭。三株古榕聯於一處,覆蓋著800多平方米的地面,巍巍聳立,形若罩傘。相傳為宋代時所植,已有千年歷史,最大的一株,樹腰圍竟十數抱。
韋竹平故居:韋竹平故居 位於文圩鎮道義村,為蒙山著名民間拳師韋竹平故宅,是今縣境內唯一保存較完好的清光緒年間的民宅建築。
太平天國開國封王之地:太平天國開國封王之地太平天國開國封王之地位於縣城永安新街,與縣人民政府毗鄰,是太平天國革命重要遺址,現已辟為文化公園。
龍頭李氏祠堂:龍頭李氏祠堂龍頭李氏祠堂位於文圩鎮大明村龍頭組,建於清嘉慶年間。
文圩風雨橋:文圩風雨橋興建於乾隆廿二年(一七五八年),光緒六年(一八八0年)重修。
陸超故居:陸超故居陸超故居座落在文圩鎮大明村大明糧倉內,現基本保存完整。陸超,抗日戰爭時期任修(仁)、荔(浦)、蒙(山)三縣民團指揮部少將指揮官。
7、蒙山上有哪些著名景點?
(一)萬壽宮 這里是攀登龜蒙頂的起點,前面的這片建築群稱為萬壽宮,它最早為顓臾王祭祀蒙山的場所,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稱蒙祠。宋雍熙年間改祀顓臾王,俗稱顓臾王廟。宋神宗年間,守廟高士賈成篤信道教,廣收門徒,香火甚盛。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宋徽宗詔見賈成,賜以「紫衣象笏」,仍歸道觀,是時,蒙祠改稱「玉虛觀」,主祀玉皇。明朝改稱萬壽宮,並一直沿用至今,清康熙年間最盛,廟地達4000餘畝,道眾達300 多人。現存玉皇殿、觀音殿等建築。玉皇殿前有一型奇石,嶙峋古拙「形如山峰」,稱「蒙山祠石」,宋人鐫「玉華峰」三字於其上,此石已被宋代金石名家趙明誠收入《金石錄》書。 附: 1、有關史料 (1)「任、宿、須句、顓臾」風姓, 為春秋時的東方四國。顓臾國故城遺址就在萬壽宮附近的固城村,城址近正方形,南北長600米,東西寬550米。 (2)位於萬壽宮附近的柘溝村, 曾是共山東省委機關駐地。1938年3月3日,時任省委書記的黎玉及趙傑、程照軒等帶領共山東省委機關進駐萬壽宮。現在尚存黎玉 等住過的房屋。 (3)1940年11月22日,日軍田聯隊400餘人及劉桂堂匪部千餘人侵佔武安,企圖修築「環蒙公路」,封鎖蒙山抗日根據地。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二旅四團包圍敵人,經兩天一夜激戰,打退敵人數次增援,殲敵300餘人。 2、禍起蕭牆 《論語·季氏》曾記述了春秋魯國夫季孫氏欲伐 顓臾而引起孔子師徒辯論的故事。當時擔任季氏家臣的冉 英季路將季孫氏欲伐顓臾的事告訴了老師孔子,孔子認為他倆不去勸阻季孫氏是一種過失。冉有說:「顓臾固而 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駁斥說,你們兩人「相夫子而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 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 在蕭牆之內也」。這就是成語「禍起蕭牆」的出處。文 提到的顓臾國,為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封太昊後裔所建,其都城就在萬壽宮附近的固城村,現仍存顓臾國舊城牆遺址。 3、葯王傳奇 葯王姓甚名誰,無從可考,但在當地百姓,他的故事廣為流傳,萬壽宮附近原有葯王殿一座。據說葯王頭上長有兩角,他什麼葯草都敢嘗,一旦吃到毒草,只需搖一下角就沒事了。他一生吃了無數毒草、毒蛇、毒蟲都平安無事,然而「一代葯王」卻被一種紅色千腳蟲葯死,連搖角也不靈了。 葯王有生之年,行醫鄉里,醫治病痛,在百姓威望極高。他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德行,修建了葯王殿以祭祀這位「民間神醫」。(註:它處葯王殿多祀葯王孫思邈) 4、劍池 萬壽宮東北約4公里處,有一池名曰:「劍池」, 當地百姓又稱之為「劍汪」。池子約有兩丈見方,池水清澈甘甜,歷經幾千年而不見乾涸。池有寶劍一把,斜插於石縫,寶劍光芒奪目,冷華泛泛。平日微風吹拂,波浪起處,寶劍顫動,發聲若龍呤虎嘯,霎是神奇。 相傳此劍為軒轅黃帝時,隱居於蒙山的「蒙山老人」所鑄,乃絕世好劍、曠世之神兵利器。據傳此劍的鑄造需經3000年火燧煉,3000年清水浸泡方能鑄成、 「蒙山老人」在蒙山得道成仙時,此劍尚未完成3000年浸泡,故被遺於此「劍汪」,繼續吸取天地之靈氣,日月之光華。說到這里,家也許會心生疑問,為什麼這么多年一直沒有人來拔取此神劍呢?唉,你可別說,還真有許多人曾潛到水去拔,但無論如何也拔不出。此劍還有奇怪之處,坐在池旁,用腳觸劍柄,可見劍身上下顫動,彷彿一觸即倒,可就是拔不出來,真是氣煞人也]說,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有人見「劍池」附近,電閃雷鳴,地動山搖,聲震數里。第二天,到劍池觀看的人都吃一驚,但見池旁巨石俱焚,神劍已不翼而飛,概3000年水浸泡已成,乃升空而尋主人去了吧! (二)翠竹園 翠竹園,正式建園於1972年春。先後從福建武夷山,南京林業學等地引進竹子30多個品種,現在竹園已被勢委列為全省「南竹北引」的科技示範園。 竹園內生長著毛竹、淡竹、剛竹、紫竹、鳳尾竹、孝順竹、鵝毛竹、茶桿竹、斑竹、地毯竹等品種。其毛竹佔了這片竹林的多數,毛竹又叫南竹、江南竹,可用於傢具、工藝美術品加工,筍可食用。毛竹適應性強,引種潛力,佔全國竹林總面積的70%左右。淡竹又名紅淡竹、青竹,它用途廣泛,筍味鮮美,可食用。剛竹抗性很強,能耐-18℃低溫,在PH值8.5的鹼性土壤也能生長,它的筍味苦,水漂後也可食用。紫竹通體發紫,高雅迷人,為典型的觀賞竹。鳳尾竹猶如鳳凰的尾巴一樣,灑脫不羈,也很漂亮。孝順竹生長繁殖起來井井有序,是做行道竹的好材料。鵝毛竹的竹葉,象反轉的鵝毛,別致而有情趣,可做盆景。斑竹身上帶有斑點,與湘妃竹相象,看起來也別有情調。 國的竹文化源遠流長,自古至今,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多有吟頌。竹子以其堅韌挺拔、耐寒、高雅的風格,與梅、蘭、菊並稱為「花四君子」,同時又位漣歲寒三友」(松、竹、梅)之一,可謂是植物王國的一顆奇葩!鄭板橋在《竹石》描寫竹子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千磨萬擊還艱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任七品縣令時,又曾題詩曰「夜闌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把自己的一身傲骨與憂國憂民的真摯感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寄興良也曾寫詩曰:「居不可無竹,無竹令人俗」。 竹園內有橋一座,名為玲瓏橋,取宋代詩人蘇舜欽《滄浪亭懷貫之》的名句「日光穿竹翠玲瓏」之意。玲瓏橋巧古拙,下有水渠,潺潺流水緩緩流過,更襯托出江南「橋流水人家」的優美意境。 每到冬季的傍晚,成群的喜鵲由四面八方紛紛聚棲竹園,可觀賞到夕陽余輝下,群鵲歸巢的奇麗景觀。 山東蒙山景點中路導游詞 (一)勝境坊 勝境坊位於翠竹園之北,是登游龜蒙頂三條路的交會點。坊為仿明風格建築,正面兩側聯為「天開圖畫,觀東魯;地毓靈秀,德行華」。額題「蒙山勝境」。 由勝境坊向西可進入古道滄桑、怪石嶙峋的西路。西路為古人登山步行路,全長8公里。 沿途主要景點有迎仙橋、承天宮、泰山行宮、桃花峪、回馬嶺、乾隆行宮、黑風口、九龍宮觀音殿、戲台等。 由勝境坊向東,沿路前行為蒙山車行東路,東路全長11公里。沿途主要景點有沙家浜、讀景壁、攬勝亭、望峰亭、虎踞龍蟠、群龜探海,然後到達蒙山極頂龜蒙頂。 從勝境坊直接前行,即入步游路,路全長7公里,有5888級石階鋪成,約需攀登3時左右,才能到達主峰龜蒙頂。沿途景點眾多,如試刀石、壽桃石、蒙古包、聖仙石、引路龜、山神廟、天書石、玉泉枕流、金銀灘、白雲岩、鷹窩峰、氣浴清新等,家千萬可別錯過,提醒家:緊跟導游是不錯的選擇! (二)試刀石 沿勝境門前行不遠,穿過一片火炬松林,可見左側山澗有一巨石從間裂開,裂隙上寬下窄,如利器所劈一般,名為「試刀石」。傳說當年關羽讓徒弟周倉為他磨「青龍偃月刀」,為了試試徒弟刀磨的怎樣,關羽便用寶刀劈開了這塊巨石,此事在當地百姓 傳為佳話。 (三)攔路泉 由試刀石上行,來到一處槳林道橋」的地方,橋邊有泉,命名為攔路泉。概行人至此,已感口喝,有泉攔路,希望家解解渴吧!蒙山泉水清涼爽口,含有多種礦物質,是天然「綠色飲料」。現在,蒙山礦泉水已逐漸進入千家萬戶。 (四)壽桃石 壽桃石為一天然石桃,位於勝境坊北約1 公里處。石桃之上題有一「壽」字,該字是陝西人任新昌的作,曾經獲國際金獎。此「壽」字遠觀象一長尾猴,又稱「猴壽」。該桃相傳為,有一年三月三,仙婦麻姑給西王母娘娘祝壽時,遺落至此石化而成。從此,「麻姑獻壽」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晉葛洪《神仙傳》記載,仙婦麻姑見王方平曰:吾與汝自上次會面以來,東海已三為桑田矣!滄海桑田的典故也由此而來。 (註:傳說漢朝豐都山王方平和陰長生修煉成仙。人們稱二人為「陰王」,訛傳為「陰間之王」。重慶豐都城,被稱為「鬼城」。過去,晚上店鋪門前都放有一盆清水,若是有鬼拿冥間錢來買東西,錢放到水就會變成火紙,當然店主就不會收這樣的錢啦!) (五)蒙古包 壽桃石前面不遠處,在路左側松林,有一巨石象蒙古人居住的帳蓬,名為「蒙古包」。該石表面渾圓光滑,最頂有青苔覆蓋,與真蒙古包維妙維肖,宛若天成。 (六)聖仙石 「聖仙石」又名「雙星石」,相傳李白、杜甫結伴遊蒙山,曾在此徜徉吟哦。據記載:唐天寶三年,李白被賜金放還,東過洛陽,與杜甫結交,同游梁、宋、齊、趙各地。翌年(天寶四年)結伴同游蒙山。留佣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詩,詩寫道:「……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校」(杜甫,字子美,詩自稱為少陵野老」。) (七)引路龜 山神廟下方石崗上,有一石龜引頸前行,龜背上花紋林林總總,斑斑駁駁,此龜神態栩栩如生,其模樣好像在為遊客指引上山的道路。這不,烏龜的頭部所指,正是我們要前行的方向。 (八)山神廟 此山神廟為仿宋風格的建築,是單檐歇山式 宮式建築,又叫式建築。歇山式為國古代建築風格的一種。另外還有懸山式、硬山式、廡殿式、筆頂式等風格的建築。山神廟內供奉三座神像,間為蒙山山神,兩側分侍土地神和牛王神。每年三月三為萬壽宮傳統廟會,屆時,山上遊人如織,眾多的善男信女到山神廟來燒香許願。據傳蒙山山神非常靈驗,有求必應。 (九)天書石 從山神廟沿路上行不遠處,可見路左側有石崖一座。崖壁上有石頭凹痕形成一「蒙」 字,此字筆畫如行雲流水,極盡行書之妙。相傳數術之崇偶、縱橫家之祖鬼穀子,曾隱居蒙山修煉,共授徒五人,即茅蒙、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其間鬼穀子曾留下「無字天書」讓眾徒去讀,「天書」共有兩字,都寫在蒙山天書石上,誰若能讀懂,便可君臨天下。然而幾個徒弟都只看出其的一字,所以,蘇秦雖掛六國相印,張儀雖縱橫天下,但終究不能如秦皇漢武一樣,一統九州,君臨天下。 ⊥請家找找看,如果找不出也別著急,在天書「蒙」的右邊,還有一壽星像,您如果能看出,就可以增壽。 (十)天外來客 沿天書石旁繼續前行,在路左側山石之上,可見一石和美國好萊塢塑造的外星人極為相似,那有趣的面孔,古怪的表情,也只有在銀河系之外,才有這號人物,此石被命名為「天外來客」,以和地球上的面孔相區別。 (十一)回眸 天書「蒙」前方不遠處,路右側有一海豹似的動物正回著頭,好像在給後邊的動物們報信:「嘿,別吱聲,來人了,千萬藏好,可別給逮著,否則,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十二)卧虎 告別「海豹」繼續前行,來到一片空闊地帶,但覺山風漸,路邊林木交錯,亂石千奇百怪,頗有點景陽崗之風。果然路左側山石之上正卧著一隻「吊睛白額猛虎」,還好老虎正眯著眼睛睡覺呢,咱們就先把它當成是病貓吧,不過,還是快點走為妙! (十三)冰山企鵝 從卧虎石剛向上走一段,你會發現路右側,有一隻憨態可掬的企鵝,正展翅急行呢!這傢伙,我就不多介紹了,家在電視上常見,她最拿手的,就是走路的姿態「瀟灑、漂亮」,比鴨子散步有過之而無不及,能傾倒一片哩!(可模仿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