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遊景點屢遭破壞,「不良遊客」是否應該被景區拉入黑名單?
此前,甘肅省景區丹霞地貌形成於侏羅紀和白堊紀,地表由細砂岩和泥質岩組成,極易風化侵蝕。許多遊客錯誤地認為它和普通的山一樣,但它實際上像古代化石一樣存在。為了保護丹霞地貌,景點在門票、旅遊巴士和景區棧道上都有保護山脈的溫馨提示,但有些遊客為了在旅遊季節達到理想的拍攝效果而忽略了這些提示。針對這種行為,景區計劃明年初對遊客實行實名制售票,不文明遊客將被列入黑名單。
近年來,許多國家風景名勝區被不良遊客的自私行為破壞,許多不可修復和嚴重受損的風景名勝區無法修復。人們很苦惱。甚至許多人單獨呼籲「將不文明行為的遊客列入黑名單」,這可能無法維持旅遊文明。那些無法恢復原貌的場景,以及那些遭到殘酷攻擊的自然和文化場景,已經來不及悲傷了。
令人欣慰的是,許多遊客的想法和行為正在逐漸改變。每個國慶節,成千上萬的遊客在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與多年前到處的垃圾相比,天安門廣場現在「升旗儀式後干凈了」。遊客主動把垃圾扔進垃圾箱,有些人甚至自帶垃圾袋。
旅行時,請帶著你的智慧和愛心,讓文明旅行和綠色旅行深深紮根於人們的心中。不亂扔垃圾,把景點的垃圾帶走,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不隨意亂寫文字,遵守景點的警示說明,不偷拍,不觸摸,不攀爬和踐踏,每個景點的形成和延續都需要每個遊客的精心保護。
2、法律 旅遊景點被破壞
由於風景區管理機構不是行政主體,你們必須找到能做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授權給你們~如果觸犯刑律,應交由公檢法機關一般來說是治安拘留,並處罰金
3、現在,世界上有哪些著名景點因自然而遭到破壞,順便填完下列表格
有黃河,隨便扔垃圾自然景觀
黃山迎客松
(現在已經是一顆塑料的樹了)、
趵突泉
(已經大部分由自動噴水變成水泵抽水了)、涇渭分明的黃河(現在已經混濁一片了)、
盧溝曉月
(盧溝橋下
永定河
早已乾涸,看不到月亮的倒影了)、熱帶雨林(大量熱帶雨林消失約有一半左右?)
4、針對名勝古跡,旅遊景點遭到破壞,說說我們能為保護景點做些什麼,寫篇300字的作
我們曾一度的為圓明園的毀滅而痛心疾首,為八國聯軍的入侵而咬牙切齒,
這是我們國家和世界的巨大損失,如果說這是清政府的無能和列強的入侵造成的,
那麼,今天呢,我們不是同樣在扮演著又一個破壞者的形象嗎 許多人認為在和平年代文物不需要保護,
這是多麼幼稚而又可悲的想法啊,一些破壞分子正是看中了人們的這一心理,才敢肆意得去盜墓,
一些愚昧的農夫因意識不到它的珍貴,才把自己的鐵鍬伸向了長城的磚瓦,
一些旅遊者也正是忽略了這一點,才在珍貴的文物上塗鴉刻字,
以示留念,而一些投資商也因自己短淺的目光,僅為滿足自己的一點私慾,
就把高樓大廈凌駕於歷史得脊樑之上.
可嘆呀,我們只是站在古文物身邊慨嘆歷史的滄桑,
追憶它曾經的美麗,享受著它裝點的壯麗山河,
我們可曾為後人想過,當他們站在這古老的歷史遺跡旁邊時,
是否也能欣賞到你眼前的這一切呢
可能你認為刻一個字,摘一朵花,取一塊磚,畫一個符號,這無傷大雅,
但這對歷史來說卻是一種缺憾,一種毀滅.
想一想,好好想一想吧!
文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
一個民族精神的象徵,它是我們研究歷史的學者,是我們了解過去的一個窗口.
我們怎能關閉它呢
保護文物就是維護國家的尊嚴.我們怎能忍心將這些毀在一個文明的時代呢
不,絕不能.作家馮驥才曾說過:保護文物遺產是我們的責任.
保護文化遺產是一個古老民族生命記憶的延續,
是對一個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命智慧的延續,結合,文化存在的認知過程,
更是一個具有人類發現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的整合過程.
它是我們的精神家園,你又怎忍心將它毀在自己的手中呢 不,這更不能.
保護文化遺產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就讓我們攜起手來,從自己做起,
從現在做起,一起在這條路上共進,用我們純潔的靈魂守護自己的精神家園,讓它永葆亮麗的青春吧!
5、一個美得地方因為變成旅遊景區而被破壞的中國哪些地方?
美的地方因為變成旅遊區而被破壞了,中國的景區有很多呀,比如說洱海,因為是旅遊景區,而且環境管理不善,目前已經造成了洱海的大面積的環境污染。
6、對旅遊景點的破壞有哪些
對景點的破壞,環境污染,言行舉止不文明。
關鍵還是政府維護吧
7、因為旅遊而景點環境被破壞的例子
黃山,探海松景點,最大的一棵探海松死掉了。
妙筆生花景點,是後來人工修復的,原來的那可樹因為環境的改變也死掉了
8、我國目前有哪些景點被破壞了
九寨溝——抓得再緊,景區內還是有很多不可降解的垃圾,扔的速度遠遠超過拾垃圾的速度;
九鄉——溶洞里的鍾乳石,被人為掰壞了,掰下來帶走作為私人收藏;
玄武湖、莫愁湖、月牙湖、百家湖等湖邊均修建了休閑娛樂場所,不但建設中的泥沙隨著雨水沉到湖底,導致淤積抬高湖床,減少水容量,減低了自凈能力,附近排放的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更直接導致了湖泊水質的污染,水體80%已經富營養化。
香格里拉——人為的因素改變了那兒原始的風格,但改的還不錯,還重造了一種生活方式
開山炸石伐木興建樓堂館 導致黃山部分景點遭破壞
在武陵源景區1992年獲得了「世界自然遺產」之後的一段時間里,愚昧的山裡人,把自己家拆了,做成酒店和賓館。這樣景區就成了一個熱鬧的小城,這時候在山上入住的人越來越多,漸漸的對景區產生了很大的污染,產生的垃圾和廢水,一直在任其排放。
在第二次世界教科文組織審查景區,也是就是五年(1997年)的時候,發現景區被污染的程度很高,嚴厲的批評了景區的管理,並且給予最嚴重的黃牌警告,並要求在第三次審查的時候,要是沒有改觀和恢復生態環境,就直接給予吊銷「世界自然遺產」的牌子。
當時省委省政府給予景區下達了死命令,就是在第三次審查之前務必做好恢復生態的命令。
命令下達到景區的時候,是這樣的:不管是私人還是國營酒店和賓館,都必須自行拆除,並且不的在景區留下一磚一瓦,所有拆遷的東西都必須運到景區之外才能卸掉。
這樣才有我們的現在在天子山上看到的鬱郁蔥蔥的樹木。
景點受到破壞當然是要維護。不管哪個景點。
具體的比如黃山景區樓堂建造過多導致自然性被破壞,污染嚴重事件。
「莫愁湖邊走,春光滿枝頭。花兒含羞笑,碧水也溫柔……」上世紀八十年代唱遍大江南北的《莫愁之歌》,是對莫愁湖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可是,今天在莫愁湖邊走,看到的是周邊高樓大廈鐵桶般「圍剿」湖邊風光的圖景。站在湖畔高樓上向湖裡望去,莫愁湖更像一個「城市洗腳盆」。
做法就是維護:拆掉過多的樓堂,恢復景觀的自然性,規劃合理位置,合理數量的樓堂數量並要有制度來規范樓堂的運營機制,使兩者間達到一種和諧。
旅遊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可以說是矛盾也可以說不矛盾。原因:
1:沒有開發就沒有所謂的保護。保護是在開發的前提下產生的後續措施。這兩個是相輔相成的。
2:說矛盾是因為兩者就像矛與盾。開發了的旅遊資源勢必會因為運營導致一定程度上的破壞,污染。就像做了一把矛,在不斷攻擊。那麼只有用盾來防禦。這個盾就是保護。
3: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要開發?這是因為兩者並非不能和諧共存,這是個辯證關系,關鍵看側重點。過度開發,保護不力當然不建議開發。適度開發,重點維護。那麼就能長久持續,和諧共存。
「生態旅遊」這個概念,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於1983年提出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其內涵不斷豐富,但有兩個基本點卻沒有改變:生態旅遊的對象是自然景物,生態旅遊的對象不應受到損害。目前以「走進自然、感受生態」為主旨的生態景區,成為人們度假休閑的好去處,日益受到都市人的青睞。但令人遺憾的是,有的地方在生態旅遊問題上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許多遊客在旅遊時並不清楚對保護環境負有什麼責任,出現了一些有意或無意破壞生態的現象。據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提供的一份調查顯示:我國已有22%的自然保護區由於開展生態旅遊而造成保護對象的破壞,11%出現旅遊資源退化。對此,當引起高度重視並採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