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涇川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涇川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方法/步驟
【巽寮灣】
巽寮灣的海水很純凈,約幾個閨蜜一起去踏足沙灘,白天享受陽光,藍天、白雲、沙灘,海浪, 還有很多的海上運動供大家玩耍,例如香蕉船、獨木舟、快艇、摩托艇等,另外還可以潛入海底欣賞琳琅滿目的海底世界,晚上在和來自不同地方的遊客載歌載舞,一起看煙花,大家一起度過難忘浪漫的沙灘之旅。
【紅花湖】
那裡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是一個非常適合騎單車,步行的好地方,而且還是免費的旅遊景點,周末可以和閨蜜一起去玩,帶上好多好吃的去野餐,(旅遊景點裡面的賣東西都是翻倍的價格),另外裡面還有很多娛樂設施,例如:籃球場,在石頭上雕刻的棋盤等,供大家娛樂。
涇川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2、平涼最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平涼曾是「絲綢之路」東段的重鎮之一,名勝古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崆峒山、南石窟寺、王母宮石窟、龍泉寺、雲崖寺、石拱寺、柳湖、龍隱寺等景點。
1)首選:崆峒山。平涼崆峒山位於平涼市西15公里處,系六盤山山脈。有8台、9宮、12院、42座建築群,共40多處名勝古跡,至今猶存,以崆峒寶塔最為著名。崆峒山海拔2123米,面積30平方公里。
2)王母宮。王母宮位於平涼市東南75公里處的涇川縣涇、訥兩河匯流處,距涇川縣不到1公里。王母宮石窟依山開鑿、呈方形,中心有柱,平面呈「回」字形,高達12米,深11米。中心柱及三面窟壁均有石雕佛像,有千佛、力士、菩薩以及馱寶塔的白象。窟內造像分三層,共200多尊,多為北魏作品,後經改造,窟外為清代重修的依山樓閣。
3)南石窟寺。南石窟寺位於涇川縣城東涇河北岸的蓄家村,背山面水,綠樹環繞,景色秀麗。石窟現存5個窟龕,1號東大窟和2號西小窟保存較為完整。東大窟為南石窟寺的主窟,高達13米,寬約17米,深14米,結構獨特,造型宏偉。
地方特色:涇川罐罐蒸饃、靜寧燒雞、華亭核桃餃子、平涼酥餅等等。
3、甘肅涇川簡介?
歷史沿革
涇川歷史悠久,舊石器時代早期境內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商代建有阮、共國,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安定縣,後秦雍州,北魏置涇州。唐至德元年改名保定縣。金大定七年改名涇川縣,明洪武三年(1370)撤縣置,由州直理縣事,涇川稱涇州,民國時改州為縣,沿用至今。
地理環境
涇川縣位於東經107°15′—107°45′,北緯35°11′—35°31′,黃土高原中部秦隴交界處。東西長57公里,南北寬36公里,總面積1409.3平方公里。地貌地形屬典型的黃土丘陵溝壑區,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占總面積63.4%的丘陵溝壑區梁峁起伏,溝壑縱橫,此外,破碎塬區和河谷川區分別占總面積的23.6%和9.4%。現有林地316平方公里,草地65.2平方公里,水域33.4平方公里,可耕地584平方公里。氣候大陸性顯著,四季分明,冷暖起伏不大,降雨多集中於夏季。年平均氣溫10℃,無霜期174天。年平均降雨555毫米,日照2274小時,相對濕度69%,常年多東北風,年蒸發量1339.6毫米。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風雷、病蟲害等,其中以乾旱為主。
資源環境
涇川縣域土壤母質為原生黃土和次生黃土,土地面積中可供各種利用者較多,其中耕地面積85萬畝。境內有涇河及其支流芮河等五條河流,年平均徑流量124億立方米,其中可利用6.9億立方米。現發展有水域養殖面積1059畝,水產品年平均生產量260噸。水力發電站1處,年發電量25萬千瓦小時。農田灌溉用水可灌溉農田12萬畝。已探明有銅、鉛、鈾等金屬礦點,煤、溫泉等非金屬礦點多處。其中位於縣城東7.5公里何家坪村的溫泉日出水1920立方米,水溫37℃至38℃,水質優良,富含氟粒子,為重碳酸型醫用礦泉水。溫泉自開發以來,已累計投資1828萬元進行了基礎設施建設,現建成賓館、游泳池等3256平方米,形成了沐浴、就餐、住宿、娛樂、旅遊一體化服務,日平均接待來客近500人次,年可創利稅50餘萬元。現有林地面積69.6萬畝,森林覆蓋率34.9%,林木蓄積量146.4萬立方米。涇川地處古絲綢之路要沖,歷史悠久,文物古跡多,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國家級保護文物隴上石窟雙明珠之一的「南石窟寺」,省級保護文物王母宮石窟、南石窟寺石碑、重修王母宮頌碑、鎮海之碑、金大安鐵鍾以及縣級保護文物和1300多件館藏文物等。近年來,以王母宮、南石窟、溫泉三個旅遊景點為主進行了綜合配套開發,西王母文化旅遊受到海內外關注,年接待旅遊者8萬餘人,賓館、景點等旅遊業綜合收入28萬余元。植物資源有糧食、油料、蔬菜、瓜類、樹木、花卉、飼草、野草、葯材9類430種,動物資源有獸、禽、魚等三大類70餘種。
4、涇縣有哪些旅遊的地方
月亮灣風景區
涇縣月亮灣景區位於距涇縣縣城18公里處被譽為「華夏毛竹第一鎮」 的蔡村鎮月亮灣村境內,景區內山清水秀、秀峰峻嶺、層次分明,連綿百里,驅車而至,撲面而來的陣陣清風、夾雜著春竹的馨香,映入眼簾的是層巒疊嶂的山峰,還有滿山遍野的翠竹,河中成群的魚蝦盡情的嬉戲,遠處深山中,不時地傳來伐竹工人陣陣伐竹聲和船工號子聲。這里被多家電影製片廠選為外景基地:《月亮灣的笑聲》、《月亮灣的風波》、《紅色的記憶》、《渡江偵察記》等等多部優秀經典的影視作品都曾在此拍攝外景。
琴高山
琴高山巍然屹立在琴溪之濱,又名琴高峰,舊時亦稱琴高台。相傳漢處士琴高公煉丹於此山,得遵成仙,而後在此「控鯉升天」,山水因是而名。其山獨峰突兀,高壁嶙峋,姿如雄獅,故本地人亦稱獅子山。山上有隱雨岩、煉丹洞等古跡。煉丹洞中還有丹灶、石桌、石凳等奇石,都說成是神仙琴高煉丹的遺物,在煉丹洞外左側有岩石卓秀屹兀,昂昂若雞立,被稱為「金雞石」。據舊縣志記載,在琴高山的懸崖峭壁間,有歷代摩岩石刻多達二、三十處,為全縣之冠。
江南第一漂
景區是中國唯一注冊成功「江南第一漂」漂流品牌的上佳生態風景區。自宣紙之鄉涇縣榔橋鎮烏溪村小河口碼頭乘筏順流而下至黃村鎮平垣村11公里的河段為漂流景區。「江南第一漂」是徽水河流經涇縣的最後一段竹筏漂流活動。景區內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湍急,河段落差明顯,淺彎與深潭相連,風光綺麗。
桃花潭
桃花潭位於涇縣以西40公里處,南臨黃山、西接九華山,與太平湖緊緊相連,因唐代詩人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而名揚天下。縣志《桃花潭記》稱「層岩衍曲,回湍清深」,「清泠皎潔,煙波無際」。潭東岸,有東園古渡,系汪倫踏歌送別李白處,有明朝建踏歌岸閣,西岸有壘玉墩、書板石、彩虹崗、謫仙樓、釣隱台、懷仙閣、汪倫墓等景點。下游東岸有建於乾隆年間的文昌閣。
人文景觀
赤灘
赤灘古鎮旅遊風景區位於安徽省涇縣青弋江畔的琴溪鎮境內,距縣城7.5公里,322省道穿境而過,依山傍水,風景秀麗。赤灘古鎮始建於宋代,完好保存著明清一條街古建築群,卵石路面,青磚黛瓦,馬頭牆,四水到堂,具徽派建築風格,古樸典雅。青石板上留下的獨輪車輒溝槽,記錄著古鎮昔日的輝煌。建有民俗文化陳列館,展出千餘件塵封已久的民俗實物,再現昔時民間生活縮影。岩龍寺僧來俗往,鍾聲悠揚。佛教文化陳列館廣欽大和尚舍利子晶瑩庄嚴致臻。《稅務局長》、《依然的心》、《一個女人的史詩》等多部電視連續劇曾在這里拍攝。
查濟古建築群
查濟村位於安徽涇縣之西,東南緊靠太平湖,桃花潭,東南與黃山接壤,北和九華山相鄰。李白在《過汪倫別業》詩中雲道:「由山誰可游,子明與浮丘」,丹山、由山皆因仙而名。查濟古村的建築以三條溪為軸線,以各祠堂為節點,紅樓橋以上為生活區,以下為商業區,形成完整的空間格局。查濟古村極盛時有四門三塔,一百零八座橋,一百零八座祠堂(廳屋),一百零八座廟,民居「粉牆矗矗,黛瓦鱗鱗,棹楔崢嶸,邸吻聳挺,宛如城郭」。
茂林景區
茂林歷史悠久,史稱「江南名鎮」,素有「小小涇縣城、大大茂林村」之說。境內青山環繞,東溪古溪兩水相抱,鎮域平坦開闊,府第軒園、樓亭坊塔尚存300餘處。史上名人輩出,為官者,如清代吏部尚書吳芳培、江南河道總督潘錫恩、新中國曾任國家財政部長吳波等;為文者,有並稱「茂林三吳」的近代書法家吳玉如、文學家吳組緗、畫家吳作人等。茂林旅遊風景區,位於安徽「兩山一湖」黃金旅遊線的中心地帶、涇縣茂林鎮境內,距離縣城35千米,距黃山50千米,有322省道穿境而過,交通便利、旅遊設施完善。
黃田洋船屋
黃田洋船屋位於涇縣榔橋鎮,又名篤誠堂,建於清道光末年,其四周圍以高牆,兩側開有深渠,圍牆及屋體皆仿輪船外形依地勢而築。「船頭」呈尖角狀,院牆的尖端微微上翹,院內的花園和塾館,其高度不出院牆,亦無明顯高差,唯「梅家村塾」兩層,上層露於牆頭之上,似「駕駛室」樓艙,艙腰為高層住宅和廳堂建築,體積龐大,似為「客艙」,其中馬房與廚房兩處的院牆,砌成高高的跌落式馬頭牆,藉以遮蔽裡面的建築。登高俯瞰,洋船屋宛如一艘「洋船」逆水而上。
太平湖
太平湖位於涇縣桃花潭鎮東面,南依黃山,北鄰九華,是九華山進黃山公路必經之津,有「黃山情侶」、「東方日內瓦」、「未經雕琢的翡翠」之美譽。太平湖是一處人工湖,全長有80公里,最寬處4公里,狹處僅10米,平均水深達40米,最深處達70米,總面積88平方公里。為安徽省第一大水庫——陳村水庫蓄水後形成,庫容28億立方米,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
水西雙塔
水西雙塔位於安徽省涇縣境內,一為大觀塔,一為小方塔。大觀塔始建於北宋大觀二年(1108)《寧國府志》、《涇縣志》的記載和現有塔上的題記刻石,都證實了這一點。大觀塔共七層八面,底層直徑11米、壁厚3.1米,每面均有磚圈拱門,層層用疊澀法砌出短檐,檐下有仿木結構的凸出斗拱,每層出檐雙層,磚塊錯落有致,形成工整的圖案,層與層之間的轉角處用半圓形磚砌成半圓柱,整個塔體顯得凝重、壯麗。塔內原有樓梯和樓板,今已無存,何時被毀,尚無確切考證,塔的內壁仍然殘留著被火燒過的焦木痕跡。
黃村百歲坊
黃村百歲坊又叫「貞潔坊」,座落在黃村鄉九峰村村頭,建造於清代嘉慶二十四年,距今已有一百七十年的歷史。牌坊的上端刻有圖案,是徐氏贍老撫幼的生動寫照。這位徐氏的四個兒子長大後相繼在雲南、貴州、四川等地建功立業,官位顯赫,為九峰王氏子孫作出了榜樣。後代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母親,在徐氏一百零一歲去世的那年聯名上書朝廷,請求旌表。皇帝下旨建造了這座牌坊,該坊雖然經受了百年風風雨雨的侵襲,至今仍屹立在九峰村頭。百歲坊通體為上等的花崗石建築,高十二米左右。
章渡吊棟閣
吊棟閣位於涇縣西南章渡鎮的「江南千條腿」是一處獨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築,瓦房木板結構,前店後宅。房屋一面臨江,用木柱懸空支架在青弋江上,河水從其下潺潺流過。由於此建築一戶接一戶,綿延一、二華里,所用木柱逾千根,故稱「千條腿」。隔河相望,青瓦木屋沿河攤成了長長的一片,似一張大木排順流而下;入夜燈明,燈光倒映河中,水上水下「萬家燈火」,相互輝映,十分壯觀。獨看一家一戶,又似一盞盞吊在燈桿上的燈籠,故又稱「吊燈閣」;由於宅房主要粱架是用木柱支撐在空中,故又有了第三個名稱「吊棟閣」。
魁山·飛雄塔
魁山位於涇縣茂林鎮區南行約一公里處。此山拔地突起,獨聳一峰,圓如古鍾,秀拔出眾。飛雄塔山頂高處有座三層六角磚塔,飛檐翹脊,古意盎然,塔心內空,有梯可登,直上三層,該塔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癸巳縣貢生吳延選出資興建,名曰飛雄。建國後,政府在魁山上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墓,辟為烈士陵園。這里安葬了紅軍將領尋淮洲的忠骨,現藏有陳毅同志於1938年5月率部隊東進抗日途經茂林時,為尋淮洲烈士撰寫的墓誌銘,該碑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此外還安放了在「皖南事變」中和解放戰爭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遺骨。
西陽花戲樓
涇縣西陽鄉座落著兩座花戲摟,一為里西陽花戲樓,一為外西陽花戲樓。因建於同一時代且建築風格相似,故被當地人稱為姊妹花戲樓,每年九月廟會在此酬神唱戲,故又稱萬年台。雙台均為磚木結構,里西陽萬年台前為單檐歇山式,後棟為硬山頂,前台檐子與後棟前檐相交,台基高1.8米,寬12米,台深10米,台前伸出部分寬6.5米,深約占整台的1/2。頂為大方格木條天花,台中以屏板平行分隔為前後台,粱及檐柱斜撐上刻有戲曲圖文,正脊與戧脊飾以鴟吻。 外西陽萬年台相仿,但結構比里西陽台復雜。屋面6個翹角分三層起翹,飛檐斗拱。台內有單斗無粱藻井和各種花卉。台基高約2米,整個寬13.5米,台深10米。
三吳紀念館
藝術大師吳作人、大書法家吳玉如、著名作家學者吳組緗同為涇縣茂林人,人稱「三吳」,聲播海內外。為匯集三位先生畢生之精粹,展示三位先生一生工作生活和創作經歷,弘揚三位先生藝術上永不止息的創新追求精神,光大一脈相傳孕育於佳山秀水中的涇川文化,涇縣特建立了三吳紀念館,館址選定在縣博物館內二樓,三個展廳300平方米。 展覽內容分兩大部分,一為生平介紹,設展採用文字和圖片表現;二為藝術作品和三位先生的文物展示,用展櫥、展櫃表現。
中華第一祠
中華第一祠——翟氏宗祠位於涇縣桃花潭東北,建於明嘉靖年間,坐北朝南,五楹三進,規模宏大,總建築面積6700平方米。祠前有石柱、抱鼓石和石獅,祠內有前廳、天井、享堂和寢樓。地基為花崗石鋪成,建築採用銀杏木、紅木、桶木等名貴木材,上下木石結構件均有精美的雕刻。祠中曾藏有歷代帝王將相、地方官吏所賜名匾108塊。大門上有「江南名族」橫匾,享堂中懸「忠孝堂」三字紅底金字木匾。1997年,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羅哲文來涇縣考察時,贊嘆翟氏宗祠為「中華第一祠」,並欣然題寫了匾額。1998年5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吳氏大宗
茂林鎮現存宗祠當中,唯一稱「大宗祠」的,是茂林吳姓的祠堂。祠名匾上「吳氏大宗祠」五字,人稱「蒼龍脫骨體」,縣志記載明邑庫生吳國搶所書,稱其書法如「老樹枯藤,互為撐柱;天梯雲棧,自相鉤連。」宗祠主體五楹三進,建築面積1131平方米,吳氏宗譜記載,吳氏大宗祠為明崇楨已卯年(1639年)湖廣布政使吳尚默倡建。民國三十年(1941年)新四軍撤離皖南時,在此祠召開告別大會,又為革命遺址。
紅色景點
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
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是依託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軍部駐扎雲嶺期間留下的主要遺址而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位於涇縣西北部,北鄰蕪湖,東聯宣城,南與黃山相毗鄰,西與九華山接壤。新四軍軍部舊址1961年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3年7月陳毅元帥敬題「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館名。1985年正式開放。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現保存完好的有軍部司令部、大會堂、政治部、中共中央東南局等10處舊址,佔地面積200平方千米。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位於皖南涇縣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為紀念皖南事變新四軍將士殉難五十周年而修建,佔地十五公頃,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由入口紀念碑、主題廣場、主碑紀念廣場和無名英雄烈士墓四個紀念性空間序列配以皖南事變史料陳列室有機組合而成,整座陵園以鄧小平題寫的「皖南事變死難烈士永垂不朽」紀念主碑為中心,結合山形地勢,將各紀念建築組成一個完整有序、庄嚴肅穆的有機整體。陵園入口跨公路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闕,四座廠闕以數字寓意新四軍的四,七米高隱喻皖南事跡悲壯慘烈的七天七夜。
王稼祥故居紀念館
王稼祥故居在涇縣西南厚岸鄉,距縣城37公里。故居系清末民居建築,磚木結構,坐東朝西,位柳溪邊。宅前有門樓,挨門樓砌垣牆連正屋,構成前庭院,右側是書房,左側是花園,以一道矮牆間隔,迎面正屋,兩居一廳,兩邊住房,門窗是雕刻花紋圖案,中間為廳堂,後有廚房。故居中陳列著王稼祥同志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和學慣用具,展出了王稼祥同志一生中主要革命活動照片,供人們參觀瞻仰。
5、涇川縣的介紹
涇川縣隸屬於甘肅省平涼市,位於甘肅省在東經107°15′~107°45′,北緯35°11′~35°31′,黃土高原中部秦隴交界處。東與寧縣及陝西省長武縣交界,西接崇信縣、崆峒區,南鄰靈台縣,北靠鎮原縣。東西長57公里,南北寬36公里,總面積1409.3平方公里(2012年)。人口28.32萬人(2013年),2013年,涇川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5.53億元。12涇川縣全國優質蘋果最佳適生區,居絲綢古道要沖,為華夏文明腹地,自古以來是西出長安通往西域的第一重鎮,著名景點有回山王母宮、瑤池、王母宮石窟等著名景點。
6、有沒有人知道甘肅涇川有什麼好玩的 ?
涇川小吃
長面
花花面
苜蓿面
刃離蕎面
罐罐蒸饃
火燒子
陸食
灌腸
豆腐腦
血條子
果子
景點
1.回山王母宮於甘肅省涇川縣,城以西1華里的回山之上,緊依312國道,景區內主要有王母宮、瑤池、回屋、石窟等四個景點。
王母宮始建於西漢元封年間,宋初,明嘉靖年間曾兩次重修,清同治三年毀於兵,一九九二年當地政府基於弘揚文化、發展旅遊出發,由民間經理會第三次籌劃重修,陸續建成西王母大殿、東王公大殿、配殿、回屋等主體建築,回山王母宮是西王母降生地、發祥地及祖廟所在地,九九年國際亞細民俗學會和中國民俗學會授予"國家重點民俗文化景區"稱號。主神西王母,俗稱王母娘娘,道教奉為女仙之尊,相傳掌有不死之葯、長壽蟠桃,周穆王、漢武帝曾在此拜謁西王母。五帝時,西王母曾派使者幫助黃帝戰勝尤族,為統一黃河流域做出積極的貢獻。
瑤池位於回山南麓,相傳是西王母舉辦蟠桃會,大宴群仙的地方,風景秀麗。明代建築"夜月亭"為古涇州八景之一,後唐詩人李商隱經涇州過回中,覽瑤池勝景觸景傷情,揮毫詠詩:"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衰;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回屋位於回山之下,相傳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四日,台灣三重市鳳德玉寶殿一行三十餘人拜謁西王母於回屋,拍得顯靈神光。
王母宮石窟位於回屋旁,開鑿於北魏太和年間,距今約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窟內為方形中心塔柱,雕有大小佛造像200餘尊,窟外建築為木質四層凌雲飛閣,十分庄嚴,該窟洞縣有很高的佛教文化考古價值及觀賞價值。
王母宮景區,2000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級景區,99年被海內外民俗學會命名為"國家重點民俗文化景區"。
2.涇川縣田家溝生態風景區,距縣城及西王母祖廟王母宮3公里,流域總面積49.7平方公里,景區
總面積5平方公里,緊依312國道,交通方便。景區內鴛鴦、白鶴、草鹿回歸自然,山青水秀,瓜果
飄香,是一個以自然生態景觀為主要內容的集休閑、娛樂、度假為一體的風景區。現建有漁塘、水
上樂園31000平方米,接待中心、商店、娛樂場所5400平方米。
主要景點有:觀光果園、西王母民俗園、珍稀動物園、珍奇植物園、水上樂園、游樂園、戲水
池、垂鉤中心、度假別墅、銀杏園山莊、桃花園度假村、服務中心、蒙古包、狩獵場、億年地質標
本崖,另有池塘壩庫、亭台樓閣、索橋奇洞、購物商場、五穀食府,讓您暢遊人間仙境,盡享自然
風情。
3.南石窟寺位於涇川縣溫泉開發區境內,198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石窟寺開鑿於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系涇州剌史奚康生主持修建。東大窟為主窟,內有高
大立佛七尊,脅侍菩薩十四尊,窟頂有浮雕佛傳故事,窟門兩旁內雕菩薩兩尊,外壁雕天王兩尊。
西小窟兩側分排雕有十六羅漢、八菩薩、六力士,正中為三菩薩,均為石胎泥塑,分別為唐代和晚
7、涇川縣的旅遊景點
<
8、涇川的旅遊勝地有哪些
西王母浴苑
西王母浴苑依託得天獨厚的溫水資源優勢而建成,地處縣城以東7.5公里處,旁依312國
道,依山旁水,環境優雅。溫泉水溫常年恆溫38.2℃,日出水量1920m3,水中含有13種有益於人體的活性微量元素,屬氟離子重碳酸鈉型醫用礦泉水。
回山王母宮
西王母宮位於中國絲綢古道甘肅涇川縣城以西1華里處,涇汭二河交匯的回山之上。西王母大殿為王母宮的主殿,東王公大殿為王母宮主殿,配殿左殿為三皇殿、周穆王廟;右殿為五帝殿、漢武帝廟。
瑤池
瑤池位於回山南麓,是傳說中西王母舉辦蟠桃會、宴群仙的地方。這里環境幽雅,綠樹成蔭,水從石隙浸出,流向汭河,形成瑤池溝流域自然風景區,拾級而上,曲徑入幽,奇花異草,美不勝數。特別是「夜月亭」更具特色,古時就已成為涇州八景之一。
王母宮石窟
王母宮石窟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回山下,屬北魏時期開鑿的佛教石窟。窟內為方形中心塔柱,四面和窟內三壁分三層雕有大小造像1000餘尊,具有北魏太和年間風格,距今約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皇甫聖母廟
皇甫聖母廟始建於清代之前,現存的大殿,為清代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四月重修。廟院中保存有重修皇甫聖母祠古碑一通。上有涇州州衙11名武官題名捐銀記載。
9、涇川最好玩的地方
1.回山王母宮於甘肅省涇川縣,城以西1華里的回山之上,緊依312國道,景區內主要有王母宮、瑤池、回屋、石窟等四個景點。
王母宮始建於西漢元封年間,宋初,明嘉靖年間曾兩次重修,清同治三年毀於兵,一九九二年當地政府基於弘揚文化、發展旅遊出發,由民間經理會第三次籌劃重修,陸續建成西王母大殿、東王公大殿、配殿、回屋等主體建築,回山王母宮是西王母降生地、發祥地及祖廟所在地,九九年國際亞細民俗學會和中國民俗學會授予"國家重點民俗文化景區"稱號。主神西王母,俗稱王母娘娘,道教奉為女仙之尊,相傳掌有不死之葯、長壽蟠桃,周穆王、漢武帝曾在此拜謁西王母。五帝時,西王母曾派使者幫助黃帝戰勝尤族,為統一黃河流域做出積極的貢獻。
瑤池位於回山南麓,相傳是西王母舉辦蟠桃會,大宴群仙的地方,風景秀麗。明代建築"夜月亭"為古涇州八景之一,後唐詩人李商隱經涇州過回中,覽瑤池勝景觸景傷情,揮毫詠詩:"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衰;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回屋位於回山之下,相傳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四日,台灣三重市鳳德玉寶殿一行三十餘人拜謁西王母於回屋,拍得顯靈神光。
王母宮石窟位於回屋旁,開鑿於北魏太和年間,距今約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窟內為方形中心塔柱,雕有大小佛造像200餘尊,窟外建築為木質四層凌雲飛閣,十分庄嚴,該窟洞縣有很高的佛教文化考古價值及觀賞價值。
王母宮景區,2000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級景區,99年被海內外民俗學會命名為"國家重點民俗文化景區"。
2.涇川縣田家溝生態風景區,距縣城及西王母祖廟王母宮3公里,流域總面積49.7平方公里,景區
總面積5平方公里,緊依312國道,交通方便。景區內鴛鴦、白鶴、草鹿回歸自然,山青水秀,瓜果
飄香,是一個以自然生態景觀為主要內容的集休閑、娛樂、度假為一體的風景區。現建有漁塘、水
上樂園31000平方米,接待中心、商店、娛樂場所5400平方米。
主要景點有:觀光果園、西王母民俗園、珍稀動物園、珍奇植物園、水上樂園、游樂園、戲水
池、垂鉤中心、度假別墅、銀杏園山莊、桃花園度假村、服務中心、蒙古包、狩獵場、億年地質標
本崖,另有池塘壩庫、亭台樓閣、索橋奇洞、購物商場、五穀食府,讓您暢遊人間仙境,盡享自然
風情。
3.南石窟寺位於涇川縣溫泉開發區境內,198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石窟寺開鑿於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系涇州剌史奚康生主持修建。東大窟為主窟,內有高
大立佛七尊,脅侍菩薩十四尊,窟頂有浮雕佛傳故事,窟門兩旁內雕菩薩兩尊,外壁雕天王兩尊。
西小窟兩側分排雕有十六羅漢、八菩薩、六力士,正中為三菩薩,均為石胎泥塑,分別為唐代和晚
10、涇縣旅遊周邊知名景點有哪些
月亮灣風景區
涇縣月亮灣景區位於距涇縣縣城18公里處被譽為「華夏毛竹第一鎮」 的蔡村鎮月亮灣村境內,景區內山清水秀、秀峰峻嶺、層次分明,連綿百里,驅車而至,撲面而來的陣陣清風、夾雜著春竹的馨香,映入眼簾的是層巒疊嶂的山峰,還有滿山遍野的翠竹,河中成群的魚蝦盡情的嬉戲,遠處深山中,不時地傳來伐竹工人陣陣伐竹聲和船工號子聲。這里被多家電影製片廠選為外景基地:《月亮灣的笑聲》、《月亮灣的風波》、《紅色的記憶》、《渡江偵察記》等等多部優秀經典的影視作品都曾在此拍攝外景。
琴高山
琴高山巍然屹立在琴溪之濱,又名琴高峰,舊時亦稱琴高台。相傳漢處士琴高公煉丹於此山,得遵成仙,而後在此「控鯉升天」,山水因是而名。其山獨峰突兀,高壁嶙峋,姿如雄獅,故本地人亦稱獅子山。山上有隱雨岩、煉丹洞等古跡。煉丹洞中還有丹灶、石桌、石凳等奇石,都說成是神仙琴高煉丹的遺物,在煉丹洞外左側有岩石卓秀屹兀,昂昂若雞立,被稱為「金雞石」。據舊縣志記載,在琴高山的懸崖峭壁間,有歷代摩岩石刻多達二、三十處,為全縣之冠。
江南第一漂
景區是中國唯一注冊成功「江南第一漂」漂流品牌的上佳生態風景區。自宣紙之鄉涇縣榔橋鎮烏溪村小河口碼頭乘筏順流而下至黃村鎮平垣村11公里的河段為漂流景區。「江南第一漂」是徽水河流經涇縣的最後一段竹筏漂流活動。景區內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湍急,河段落差明顯,淺彎與深潭相連,風光綺麗。
桃花潭
桃花潭位於涇縣以西40公里處,南臨黃山、西接九華山,與太平湖緊緊相連,因唐代詩人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而名揚天下。縣志《桃花潭記》稱「層岩衍曲,回湍清深」,「清泠皎潔,煙波無際」。潭東岸,有東園古渡,系汪倫踏歌送別李白處,有明朝建踏歌岸閣,西岸有壘玉墩、書板石、彩虹崗、謫仙樓、釣隱台、懷仙閣、汪倫墓等景點。下游東岸有建於乾隆年間的文昌閣。
人文景觀
赤灘
赤灘古鎮旅遊風景區位於安徽省涇縣青弋江畔的琴溪鎮境內,距縣城7.5公里,322省道穿境而過,依山傍水,風景秀麗。赤灘古鎮始建於宋代,完好保存著明清一條街古建築群,卵石路面,青磚黛瓦,馬頭牆,四水到堂,具徽派建築風格,古樸典雅。青石板上留下的獨輪車輒溝槽,記錄著古鎮昔日的輝煌。建有民俗文化陳列館,展出千餘件塵封已久的民俗實物,再現昔時民間生活縮影。岩龍寺僧來俗往,鍾聲悠揚。佛教文化陳列館廣欽大和尚舍利子晶瑩庄嚴致臻。《稅務局長》、《依然的心》、《一個女人的史詩》等多部電視連續劇曾在這里拍攝。
查濟古建築群
查濟村位於安徽涇縣之西,東南緊靠太平湖,桃花潭,東南與黃山接壤,北和九華山相鄰。李白在《過汪倫別業》詩中雲道:「由山誰可游,子明與浮丘」,丹山、由山皆因仙而名。查濟古村的建築以三條溪為軸線,以各祠堂為節點,紅樓橋以上為生活區,以下為商業區,形成完整的空間格局。查濟古村極盛時有四門三塔,一百零八座橋,一百零八座祠堂(廳屋),一百零八座廟,民居「粉牆矗矗,黛瓦鱗鱗,棹楔崢嶸,邸吻聳挺,宛如城郭」。
茂林景區
茂林歷史悠久,史稱「江南名鎮」,素有「小小涇縣城、大大茂林村」之說。境內青山環繞,東溪古溪兩水相抱,鎮域平坦開闊,府第軒園、樓亭坊塔尚存300餘處。史上名人輩出,為官者,如清代吏部尚書吳芳培、江南河道總督潘錫恩、新中國曾任國家財政部長吳波等;為文者,有並稱「茂林三吳」的近代書法家吳玉如、文學家吳組緗、畫家吳作人等。茂林旅遊風景區,位於安徽「兩山一湖」黃金旅遊線的中心地帶、涇縣茂林鎮境內,距離縣城35千米,距黃山50千米,有322省道穿境而過,交通便利、旅遊設施完善。
黃田洋船屋
黃田洋船屋位於涇縣榔橋鎮,又名篤誠堂,建於清道光末年,其四周圍以高牆,兩側開有深渠,圍牆及屋體皆仿輪船外形依地勢而築。「船頭」呈尖角狀,院牆的尖端微微上翹,院內的花園和塾館,其高度不出院牆,亦無明顯高差,唯「梅家村塾」兩層,上層露於牆頭之上,似「駕駛室」樓艙,艙腰為高層住宅和廳堂建築,體積龐大,似為「客艙」,其中馬房與廚房兩處的院牆,砌成高高的跌落式馬頭牆,藉以遮蔽裡面的建築。登高俯瞰,洋船屋宛如一艘「洋船」逆水而上。
太平湖
太平湖位於涇縣桃花潭鎮東面,南依黃山,北鄰九華,是九華山進黃山公路必經之津,有「黃山情侶」、「東方日內瓦」、「未經雕琢的翡翠」之美譽。太平湖是一處人工湖,全長有80公里,最寬處4公里,狹處僅10米,平均水深達40米,最深處達70米,總面積88平方公里。為安徽省第一大水庫——陳村水庫蓄水後形成,庫容28億立方米,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
水西雙塔
水西雙塔位於安徽省涇縣境內,一為大觀塔,一為小方塔。大觀塔始建於北宋大觀二年(1108)《寧國府志》、《涇縣志》的記載和現有塔上的題記刻石,都證實了這一點。大觀塔共七層八面,底層直徑11米、壁厚3.1米,每面均有磚圈拱門,層層用疊澀法砌出短檐,檐下有仿木結構的凸出斗拱,每層出檐雙層,磚塊錯落有致,形成工整的圖案,層與層之間的轉角處用半圓形磚砌成半圓柱,整個塔體顯得凝重、壯麗。塔內原有樓梯和樓板,今已無存,何時被毀,尚無確切考證,塔的內壁仍然殘留著被火燒過的焦木痕跡。
黃村百歲坊
黃村百歲坊又叫「貞潔坊」,座落在黃村鄉九峰村村頭,建造於清代嘉慶二十四年,距今已有一百七十年的歷史。牌坊的上端刻有圖案,是徐氏贍老撫幼的生動寫照。這位徐氏的四個兒子長大後相繼在雲南、貴州、四川等地建功立業,官位顯赫,為九峰王氏子孫作出了榜樣。後代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母親,在徐氏一百零一歲去世的那年聯名上書朝廷,請求旌表。皇帝下旨建造了這座牌坊,該坊雖然經受了百年風風雨雨的侵襲,至今仍屹立在九峰村頭。百歲坊通體為上等的花崗石建築,高十二米左右。
章渡吊棟閣
吊棟閣位於涇縣西南章渡鎮的「江南千條腿」是一處獨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築,瓦房木板結構,前店後宅。房屋一面臨江,用木柱懸空支架在青弋江上,河水從其下潺潺流過。由於此建築一戶接一戶,綿延一、二華里,所用木柱逾千根,故稱「千條腿」。隔河相望,青瓦木屋沿河攤成了長長的一片,似一張大木排順流而下;入夜燈明,燈光倒映河中,水上水下「萬家燈火」,相互輝映,十分壯觀。獨看一家一戶,又似一盞盞吊在燈桿上的燈籠,故又稱「吊燈閣」;由於宅房主要粱架是用木柱支撐在空中,故又有了第三個名稱「吊棟閣」。
魁山·飛雄塔
魁山位於涇縣茂林鎮區南行約一公里處。此山拔地突起,獨聳一峰,圓如古鍾,秀拔出眾。飛雄塔山頂高處有座三層六角磚塔,飛檐翹脊,古意盎然,塔心內空,有梯可登,直上三層,該塔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癸巳縣貢生吳延選出資興建,名曰飛雄。建國後,政府在魁山上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墓,辟為烈士陵園。這里安葬了紅軍將領尋淮洲的忠骨,現藏有陳毅同志於1938年5月率部隊東進抗日途經茂林時,為尋淮洲烈士撰寫的墓誌銘,該碑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此外還安放了在「皖南事變」中和解放戰爭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遺骨。
西陽花戲樓
涇縣西陽鄉座落著兩座花戲摟,一為里西陽花戲樓,一為外西陽花戲樓。因建於同一時代且建築風格相似,故被當地人稱為姊妹花戲樓,每年九月廟會在此酬神唱戲,故又稱萬年台。雙台均為磚木結構,里西陽萬年台前為單檐歇山式,後棟為硬山頂,前台檐子與後棟前檐相交,台基高1.8米,寬12米,台深10米,台前伸出部分寬6.5米,深約占整台的1/2。頂為大方格木條天花,台中以屏板平行分隔為前後台,粱及檐柱斜撐上刻有戲曲圖文,正脊與戧脊飾以鴟吻。 外西陽萬年台相仿,但結構比里西陽台復雜。屋面6個翹角分三層起翹,飛檐斗拱。台內有單斗無粱藻井和各種花卉。台基高約2米,整個寬13.5米,台深10米。
三吳紀念館
藝術大師吳作人、大書法家吳玉如、著名作家學者吳組緗同為涇縣茂林人,人稱「三吳」,聲播海內外。為匯集三位先生畢生之精粹,展示三位先生一生工作生活和創作經歷,弘揚三位先生藝術上永不止息的創新追求精神,光大一脈相傳孕育於佳山秀水中的涇川文化,涇縣特建立了三吳紀念館,館址選定在縣博物館內二樓,三個展廳300平方米。 展覽內容分兩大部分,一為生平介紹,設展採用文字和圖片表現;二為藝術作品和三位先生的文物展示,用展櫥、展櫃表現。
中華第一祠
中華第一祠——翟氏宗祠位於涇縣桃花潭東北,建於明嘉靖年間,坐北朝南,五楹三進,規模宏大,總建築面積6700平方米。祠前有石柱、抱鼓石和石獅,祠內有前廳、天井、享堂和寢樓。地基為花崗石鋪成,建築採用銀杏木、紅木、桶木等名貴木材,上下木石結構件均有精美的雕刻。祠中曾藏有歷代帝王將相、地方官吏所賜名匾108塊。大門上有「江南名族」橫匾,享堂中懸「忠孝堂」三字紅底金字木匾。1997年,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羅哲文來涇縣考察時,贊嘆翟氏宗祠為「中華第一祠」,並欣然題寫了匾額。1998年5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吳氏大宗
茂林鎮現存宗祠當中,唯一稱「大宗祠」的,是茂林吳姓的祠堂。祠名匾上「吳氏大宗祠」五字,人稱「蒼龍脫骨體」,縣志記載明邑庫生吳國搶所書,稱其書法如「老樹枯藤,互為撐柱;天梯雲棧,自相鉤連。」宗祠主體五楹三進,建築面積1131平方米,吳氏宗譜記載,吳氏大宗祠為明崇楨已卯年(1639年)湖廣布政使吳尚默倡建。民國三十年(1941年)新四軍撤離皖南時,在此祠召開告別大會,又為革命遺址。
紅色景點
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
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是依託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軍部駐扎雲嶺期間留下的主要遺址而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位於涇縣西北部,北鄰蕪湖,東聯宣城,南與黃山相毗鄰,西與九華山接壤。新四軍軍部舊址1961年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3年7月陳毅元帥敬題「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館名。1985年正式開放。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現保存完好的有軍部司令部、大會堂、政治部、中共中央東南局等10處舊址,佔地面積200平方千米。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位於皖南涇縣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為紀念皖南事變新四軍將士殉難五十周年而修建,佔地十五公頃,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由入口紀念碑、主題廣場、主碑紀念廣場和無名英雄烈士墓四個紀念性空間序列配以皖南事變史料陳列室有機組合而成,整座陵園以鄧小平題寫的「皖南事變死難烈士永垂不朽」紀念主碑為中心,結合山形地勢,將各紀念建築組成一個完整有序、庄嚴肅穆的有機整體。陵園入口跨公路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闕,四座廠闕以數字寓意新四軍的四,七米高隱喻皖南事跡悲壯慘烈的七天七夜。
王稼祥故居紀念館
王稼祥故居在涇縣西南厚岸鄉,距縣城37公里。故居系清末民居建築,磚木結構,坐東朝西,位柳溪邊。宅前有門樓,挨門樓砌垣牆連正屋,構成前庭院,右側是書房,左側是花園,以一道矮牆間隔,迎面正屋,兩居一廳,兩邊住房,門窗是雕刻花紋圖案,中間為廳堂,後有廚房。故居中陳列著王稼祥同志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和學慣用具,展出了王稼祥同志一生中主要革命活動照片,供人們參觀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