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陸都有哪些旅遊景點
黃河古棧道抄
黃河古棧道位於平陸縣襲東部三門鄉至曹川鎮,共11處32段,全長4032米,分布在黃河岸邊的石崖上。黃河漕運始於秦漢,隋唐時有了較大發展。平陸縣境內多處棧道均為唐代遺留,可見摩崖石刻。2006年6月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頒布為中國文化遺產。
三灣濕地
三灣濕地位於平陸縣城西南6公里處的三灣村,區域面積3.9平方公里,瀕臨黃河,植被豐富,生物多樣,野生動植物繁多。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2月中旬,有上萬只白天鵝和紅嘴鷗到這里越冬。平陸縣在濕地修建了兩個白天鵝巡護站,建立縣、鄉、村三級網路,實行嚴格的報告制度,每個鄉鎮確定一名專職巡護員,進行全天候巡護,定點、定量、定時為白天鵝投食。
茅津渡
茅津渡位於平陸縣城南約4公里處。歷史上曾名陝津渡、茅城渡、會興渡,因古代茅族居此而得名。茅津渡地形險要,是溝通晉豫兩省的交通要津,與風陵渡、大禹渡並稱為黃河三大古渡,有「鐵碼頭」之稱。
傅相祠
傅相祠位於平陸縣城東北傅岩山上,為紀念商代名相傅說而建。傅岩在唐大歷年間已建有傅相祠,據清康照《平陸縣志》記,祠內有主殿、配殿、碑台、戲樓、磚塔等建築,平陸古八景之一的「傅岩霽雪」就在這里。
2、風陵渡的傳說有哪些?
軒轅黃帝,他當時是中國北方一個部落的首領。這條河流和黃帝一個姓,叫黃河。就在那時,也是在中國的北方,沿著這條長長的河流,文明的曙光開始照臨中國大地,黃河上的交通要塞被人們稱為渡口。
黃帝要和一個叫嗤尤的南方部落首領,在黃河邊展開格鬥。這是歷史傳說中在中國發生的第一次較大規模戰爭——黃帝戰嗤尤。今天,也只有黃河曾經看到過這一場惡戰。黃帝手下一個的叫風後將領,在這次交戰中被嗤尤殺死了。
四千多年後,黃河幾乎懷抱了整個中國的北方。在地圖上,依然可以尋找到傳說中風後戰死的地方。
就在風陵渡鎮南邊的一塊玉米地里,相傳就有四千多年前風後的陵墓。也許就是從那時,風後陵墓邊這個黃河渡口,就有了一個名字——風凌渡。
今天的風陵渡,一座現代化的黃河鐵路大橋,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就已出現。它是橫貫東西中國的大動脈,有了這座鐵橋黃河天塹變通途。
風陵渡——雞鳴一聲聽三省。這是黃河向東折去的一個拐角,也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咽喉要沖。因為它的險要地位,歷經了戰爭的磨難。
今天,風陵渡成為了黃河金三角旅遊區,它最出名的燒餅夾肉,曾經伴隨著歲月流轉。今天它醇香的味道,依然飄散在這里人們平和的生活里。
3、山西運城附近的旅遊景點
運城鹽湖(中國死海)
運城鹽湖(中國死海)
景點介紹: 運城鹽湖(中國死海)位於運城市區南中條山下,涑水河畔。由鴨子池、鹽池、硝池等組成,總面積 130平方...
永樂宮
永樂宮
景點介紹: 山西芮城的永樂宮是一座道教宮觀,原名大純陽萬壽宮。宮址原在芮城西向20公里的永樂鎮上,這里據(道藏)...
五老峰
五老峰
景點介紹: 五老峰風景名勝區位於山西省永濟縣,以五老峰、古蒲州為中心,包括黃河灘岸,王官峪、龍頭山、雲仙閣等6個...
唐回漂流
唐回漂流
景點介紹: 距運城50公里的泗交大峽谷唐回漂流是中條山泗交大峽谷景區一期項目,由夏縣大鄴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投資興建...
普救寺
普救寺
景點介紹: 位於永濟市西北12公里處的西廂村,始建於隋朝初年,是元代雜劇《西廂記》中故事的發生地。鶯鶯塔是寺內最...
堆雲洞
堆雲洞
景點介紹: 堆雲洞位於夏縣城西25公里稷王山下牛村土崗上,兩側溝壑深近百米。蛇虎、石健二澗環繞,澗水東流入涑水河...
最新點評:發表點評:由於堆雲洞所處地勢高峻,環境幽...
4、運城旅遊景點哪最好?
風陵渡·大禹渡·茅津渡
奔騰咆哮的黃河,一出龍門,被秦嶺山脈阻攔,於是掉頭向東,浩浩盪盪,蜿蜒於寬達10多公里的河道上,穿中原,過齊魯,馳騁千里,匯入渤海。沿途山川險要,良田萬頃,車馬如潮,景色宜人。在黃河北岸的我省境內,從上流到下流,相繼有風陵渡、大禹渡和茅津渡三大著名渡口。自古到今,為晉陝豫的交通要沖和軍事重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風陵渡位於黃河從北到南,繼而從西折東的轉折處,南同蒲鐵路的終點,即今芮城縣西南35公里的風陵渡鎮。這里,相傳是黃帝賢相風後發明指南針戰敗蚩尤的地方。風後歿後,黃帝把他葬在他戰斗過的地方,謂之風陵。舊址在今鎮東里許,其地稱風陵堆。由此,渡口稱風陵渡,集鎮則演變成風陵渡鎮了。風陵渡,古稱風陵關,唐聖歷元年( 689),於風陵堆南置關,叫風陵津。明清時在此設巡檢司和船政司,管理防守和運輸事宜。這處「雞鳴一聲聽三省」的渡口,歷史上一直以擺船渡河,來連接陝豫二省。正是「挽輸今正急,忙煞渡頭部」。而今,一座鐵路大橋將南同蒲路和隴海路連接在一起,把黃河天塹變為通途。1500米長的黃河大橋飛跨南北兩岸,連接三省人民。鳳凰咀上的引黃電灌站,吞波吐浪,灌溉著萬頃良田。古老的風陵渡已增添了現代化的風韻,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四方客人。
大禹渡在芮城縣東南的神柏峪。相傳大禹治水時,休息於柏樹之下俯察河勢,並乘船東下,鑿開三門,導河入海。後人將此樹稱為神柏,並建廟以祀,其地則稱「大禹渡」。七十年代這里修建了大禹渡電灌站,分兩級揚水,提水為八個流量,總揚程為 214米。河岸的抽水泵房,能夠根據水位漲落升降而上下滑動。建有四萬立方米的沉沙池,使泥沙排入黃河,清水抽上去澆灌良田,受益面積為 28.6萬畝。電灌站周圍,新建碑廊,新辟花團,增設待濟亭、觀河樓、望岳亭等仿古建築,使遊人增加游興。還可以從二級站腳下的人行道拾級而上 113級台階,在神柏下翹首遠望,滾滾黃水迎面撲來,遊船往來盪漾,詩情畫意躍然大河之上;又可以登船游弋,參加「黃河風情游」,兩岸高山密林,田園風光盡收眼底,氣象萬千。如果再品嘗一下黃河鯉魚的美味,更是別有一番情趣。
5、風陵渡有什麼景點
歷史
風陵渡自古以來就是河東、河南、關中咽喉要道,向為兵家必爭之地。魏國與秦國的古戰場就在這里,東漢時的曹操討伐韓遂、馬超,西魏的宇文泰破高歡等著名戰爭,均發生在風陵渡。
明清時在此設巡檢司和船政司,管理防守和運輸事宜。這處「雞鳴一聲聽三省」的渡口,歷史上一直以擺船渡河,來連接陝豫二省。正是「挽輸今正急,忙煞渡頭部」。而今,一座鐵路大橋將南同蒲路和隴海路連接在一起,把黃河天塹變為通途。1500米長的黃河大橋飛跨南北兩岸,連接三省人民。鳳凰咀上的引黃電灌站,吞波吐浪,灌溉著萬頃良田。 登臨河岸邊的鳳凰嘴上,遠眺潼關,太華、崤函歷歷在目,腳下黃河波浪滔滔,氣勢雄偉。
傳說一
名字是因附近的風後陵而取的。軒轅黃帝和蚩尤戰於琢鹿之野,蚩尤作大霧,黃帝部落的將士頓時東西不辨,迷失四方,不能作戰。這時候,黃帝的賢臣風後及時趕來,獻上他製作的指南車,給大軍指明方向,擺脫困境,終於戰勝蚩尤。可惜風後在這場戰爭中被殺,埋葬在這里,後來建有風後陵。風後陵,在趙村東南,高二米余,周圍30米,故稱風陵關。因唐代聖歷元年(689年)在此置關,又稱風陵津,是黃河南泄轉而東流之地。津即渡口,所以後稱風陵渡。
傳說二
女媧的陵墓就是風陵渡,女媧為風姓,故稱風陵。在風陵渡附近趙村東南,有女媧墓,冢高2米,周邊30米。墓前原有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重建風後祠及碑記,可惜已毀。
6、山西旅遊景點有哪些?
1,天井關
天井關,亦曰雄定關。為晉豫邊境雄關,雄踞於山西晉城市境內,太行山的最南部,是通往河南焦作的關隘,史稱"太行八徑之一",因關前有三眼深不可測的天井泉而得名,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娘子關
娘子關現存關城建於明代,娘子關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建有關門兩座。東門為一般磚券城門,額題「直隸娘子關」,上有平台城堡,似為檢閱兵士和瞭望敵情之用。
3,風陵渡
風陵渡,在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西南端,距縣城30公里,與河南省三門峽市、陝西省渭南市為鄰。風陵渡正處於黃河東轉的拐角,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華北、西北、華中三大地區之界。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
4,五台山
五台山,是一座享譽海內外的名山。1992年被林業部首批列入國家級森林公園,1994年確立為全國二十處示範森林公園之一。園內既有錦綉壯麗的自然景觀,更有蘊藏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僅有蜚聲中外的佛教文化,更有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
5,天龍山
天龍山,又名方山,是呂梁山脈的分支。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36公里處,海拔1700米。天龍山主要以佛教石窟文明於世,共計25窟,雖為數不多,卻包含了東魏、北齊、隋、唐、五代近五個世紀的作品,為中國十大名窟之一。
7、風陵渡溫泉國際度假山莊遊玩攻略?
風鈴渡溫泉度假區很多人去。
8、風陵渡在哪裡?
山西省芮城縣西南端。
風陵渡位於黃河從北到南,繼而從西折東的轉折處,南同蒲鐵路的終點,即今芮城縣西南35公里的風陵渡鎮。
風陵渡正處於黃河東轉的拐角,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沖,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其名字是因附近的風後陵而取的。相傳黃帝六相之一的風後,與蚩尤作戰被殺,埋葬在這里,後來建有風後陵。
津即渡口,所以後稱風陵渡。明清時在此設巡檢司和船政司,管理防守和運輸事宜。這處「雞鳴一聲聽三省」的渡口,歷史上一直以擺船渡河,來連接陝豫二省。正是「挽輸今正急,忙煞渡頭部」。
而今,一座鐵路大橋將南同蒲路和隴海路連接在一起,把黃河天塹變為通途。1500米長的黃河大橋飛跨南北兩岸,連接三省人民。鳳凰咀上的引黃電灌站,吞波吐浪,灌溉著萬頃良田。登臨河岸邊的鳳凰嘴上,遠眺潼關,太華、崤函歷歷在目,腳下黃河波浪滔滔,氣勢雄偉。
拓展資料風陵渡,現在已發展成一個鎮,有永樂宮、大禹渡等景點。
樂宮位於芮城縣城北約三公里處的龍泉村東,離風陵渡約1小時車程。永樂宮是一處很有影響的古建築,以壁畫藝術聞名天下。
這里的壁畫是我國現存壁畫藝術的瑰寶,可與敦煌壁畫媲美,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永樂宮原來一處道觀,為奉祀中國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建,原名"大純陽萬壽宮",因原建在芮城鎮永樂鎮,被稱為永樂宮。
永樂建於元代,施工期長達110多年。1962年因為三門峽水庫水位誤測,將位於黃河岸邊的永樂鎮永樂宮整體搬遷至現在的芮城縣。
老潼關與風陵渡隔江相望,分別隸屬陝西、山西兩省,兩岸相隔不過300米,陸路交通繞行風陵渡公路大橋則約有10公里遠。
老潼關雖已拆除,仍有部分遺址遮掩在廢墟之中,如古城牆、水坡巷、十二連城等,十分具有發掘潛力。潼關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遺址無多,更顯珍貴。在探古尋蹤的過程中,收獲的不只是鮮活的悠長歷史,還有百感交集的懷古情思。
風陵渡_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