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行團社 » 慈溪嘉程旅行社
擴展閱讀
曲阜三孔自駕游攻略 2020-09-01 11:49:01
泰國芭提雅自由行攻略 2020-08-27 00:04:19
廣州到重慶特價機票 2020-08-30 08:09:46

慈溪嘉程旅行社

發布時間: 2021-03-21 21:29:56

1、鴉片戰爭1過程

1840年6月,侵華英軍總司令懿律率艦只40餘艘、士兵4000多名,陸續到達中國南海海面。6月28日英艦封鎖珠江海口,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英國侵略中國的戰爭正式開始。

7月初,英軍侵佔浙江定海,8月初到達天津大沽口外,直逼京畿。道光皇帝害怕了,連忙撤去林則徐的職務,任命琦善為欽差大臣。年底,琦善在廣州與英國侵略者談判。

英軍卻於1841年1月7日突然在穿鼻洋發動進攻,攻陷沙角、大角炮台。1月中旬,琦善被迫答允英國全權代表義律提出的割讓香港、賠償煙價600萬元、開放廣州等條件。

琦善私允英軍條件,違背了清廷的指示精神,後來受到嚴懲。但在26日,英軍卻不待中國政府同意就佔領香港。清政府得知沙角、大角炮台失守後立即對英宣戰。

2月下旬,英軍攻陷虎門炮台,水師提督、愛國將領關天培與守軍數百人壯烈犧牲。5月,英軍逼近廣州城外,清軍全部退入城內。

下旬,新任靖逆將軍奕山向英軍乞和,與英國訂立了可恥的城下之盟——《廣州和約》,規定由清朝方面向英軍交出廣州贖城費600萬元。

英國政府不滿足義律從中國攫取的利益,改派璞鼎查為全權公使,增調援軍,擴大侵華戰爭。1841年8月下旬,璞鼎查率英艦自香港北犯,26日攻陷廈門。9月英軍侵犯台灣。

10月攻陷定海、鎮海、寧波。1842年5月,英軍繼續北犯,6月攻陷長江口的吳淞炮台,寶山、上海相繼失陷。接著,英軍溯江西上,8月5日到達江寧(南京)江面。

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命令盛京將軍耆英趕到南京,於29日與璞鼎查在英國軍艦上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到此結束。

(1)慈溪嘉程旅行社擴展資料:

影響:

鴉片戰爭的失敗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得到了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兩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一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

《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著更為復雜曲折的斗爭。

鴉片戰爭後有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拋棄陳腐觀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對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沖擊作用。

社會矛盾上,隨著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變成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從反封建變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由此,中國從封建社會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伴隨著經濟上的深入,國外的先進文化也同時傳入中國:自然科學沖洗著國人的封建迷信和愚昧無知;

國外的生活方式開始融入上層社會的生活;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也在中國國內悄然傳播,為後來的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開始打下思想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鴉片戰爭

2、杭州灣跨海大橋南起波慈溪,北至嘉興海鹽,評價大橋建立後對嘉興產生的主要經濟和環境效益。

搜來一片老文章,供你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杭州灣大橋建成後對我市經濟的影響及對策建議
民建嘉興市委會

3、慈溪出過哪些人才

以下是近現代人才:

硅酸鹽工業專家葉瑞倫 「麵包大王」岑卓卿 俗文學家路工
分析化學家戚文彬 歷史學家胡玉堂 《李知凡太太》作者胡杏芬
軍中文將柳夷 印學家柴子英 詩人施叔范
散文作家李又然 歷史學家陳登原 教育家林漢達
三北地委書記王仲良 出版家張靜廬 園藝學家吳耕民
農學家盧守耕 工筆花鳥畫家陳之佛 文字學家胡吉宣
教育理論家楊賢江 葯業巨子徐之萱 農學家包容
文學家柴小梵 獸醫學家虞振鏞 民族資本家陳萬運
辛亥革命先驅馬宗漢 近代詩人洪允祥 鄉村教育家童春
上海灘聞人虞洽卿 愛國華僑吳錦堂 近代畫家蔣君揚

學界人瑞童玉民 電影美術家張雲喬 泌尿外科專家虞頌庭
中醫學家裘沛然 經濟學家蔣學模 國際政治學家宓超群
國際政治學家宓超群 統計學家周逸江 版畫家余白墅
台灣書畫家吳平 民間文藝學家姜彬 天然葯物化學家韓公羽
英美文學專家袁可嘉 漫畫家洪荒 劇作家徐進
家畜生理學家韓正康 經濟史學者宓汝成 作物生理學家吳光南
香港國葯業企業家姚雲龍 心血管病專家徐濟民 經濟學家戎文佐
水利專家沈之良 數學家張芷芬 神經生理學家陳宜張
考古學家馬承源 翻譯家胡志揮 中醫學家葉望雲
歷史學家沈星棣 絲綢工程專家陳時若 地質力學家陳子光
船舶學家蔣維清 植物學家陳善坤 電機專家陳永校
城市學家馬裕祥 工程經濟學家虞和錫 機械工程專家陳志新
山水畫家陸一飛 內分泌學專家童鍾杭 電子專家蔡丹宇
核安全專家阮可強 岩土力學家沈珠江 台灣詩人辛郁
漢語語法專家房玉清 工筆畫家陳修范 戲曲學家齊森華
中醫學家張天 石化工程專家張運川 天文學家胡景耀
外國文學專家華宇清 礦山工程學家俞昶興 心血管外科專家陳如坤
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 半導體研究專家徐仲英 詞學專家方智范
醫學科學家韓啟德 學者作家余秋雨 胸心外科專家范關榮
軍事科學專家余高達 醫學家吳江平

古時也不少:杜 醇 北宋教育家。慶歷中,鄞與慈溪建縣學,請為師,二邑學風,自醇始盛。
舒 亶 1041~1104 北宋治平間進士,試禮部第一。累官御史中丞。工小詞,思致妍密。有《舒亶集》。
楊 簡 1141~1225 南宋哲學家。官至寶謨閣學士。「明州四先生」之一,師陸九淵。著作編為《慈湖遺書》。
孫夢觀 1200~1257 南宋寶慶進士。知寧國、建寧府,減賦稅,省刑罰,興利除弊,人以為有古循吏風。
張 虙 宋慶元進士。端平初為國子司業兼侍講,升國子祭酒,兼權工部侍郎。著有《月令解》。
趙 偕 ?~1367 宋末元初隱士。學宗楊簡,為陸九淵派的主要代表。著有《寶峰集》。
桂彥良 1321~1387 元末進士,洪武間授太子正字,遷晉王府右傅。明太祖譽為「通儒」。
烏斯道 明洪武間先後任化州石龍、永新知縣,興學校,禮賢才,重教化,有惠政。
陳敬宗 1377~1459 明永樂進士。授刑部主事。宣德九年升祭酒,立教方嚴,為士林所重。
夏時正 1412~1499 明正統進士。授刑部主事,累擢南京大理卿,成化七年巡視江西災傷,整治有力。
姚 鏌 1465~1538 明弘治進士。累擢右副都御史,進左都御史,加太子太保。子姚淶,嘉靖二年狀元。
孫 懋 明正德進士。擢南京吏科給事中,敢於言事,出為廣東參議,遷副使。有《孫毅庵奏議》。
劉世龍 明正德進士。官至南京兵部主事。因直言時政,觸怒世宗,削職為民。家居50年。
馮 岳 1481~1561 明嘉靖進士。授南京工部主事,以正直稱,升江西布政使,譽為「清布政」。
趙文華 1503~1557 明嘉靖進士。認權相嚴嵩為父,官至工部尚書,後以驕橫失寵,革職病死。有《文華全集》。
袁 煒 1508~1565 明嘉靖進士,探花。累擢禮部尚書,改戶部,尋兼武英殿大學士,有「青詞宰相」之誚。
顏 鯨 1515~1589 明嘉靖進士。擢御史,出按河南,告發伊王十大罪狀,為民除害。後因多次觸怒權貴,被貶官。
馮元仲 1579~1660 明末文人。取前人未刻書及名家墨跡,鏤版勒石,廣為刊行。有《天益山堂遺集》。
馮元颺 1596~1644 明崇禎進士。與弟元俱以論中官,有直聲,時稱「二馮」。累官右僉都御史。
潘平格 1610~1677 明末清初思想家。為學由程朱而老莊而釋學。著有《求仁錄》等。
王 翊 1615~1651 明末抗清將領。結寨四明山,官至兵部右侍郎。
馮京第 ?~1654 明末抗清將領。入四明山與王翊合軍,官至兵部侍郎,曾與黃宗羲乞師於日本。
王 江 ?~1655 明末抗清將領。協助王翊結寨四明山,義兵達萬人,屢戰屢勝。
柯 琴 1619~1705 清初醫學家。著《傷寒論注》、《傷寒論翼》、《傷寒附翼》,3書合稱《傷寒來蘇集》。
姜宸英 1628~1699 清文學家、書法家。年70後始舉進士,後因科場案牽連,死於獄中。有《姜先生全集》。
鄭 梁 1637~1713 清康熙進士。官至高州知府,受學於黃宗羲。工詩,善畫山水。有《寒村詩文集》。
裘 璉 1644~1729 清戲曲作家。康熙進士,善作雜劇、傳奇。代表劇作有《明翠湖亭四韻事》。
鄭 性 1665~1743 清藏書家。鄭梁子。築二老閣貯藏書,並整理、傳刻黃宗羲著作,人稱二老閣本。
嚴信厚 1828~<1906 清末實業家。以鹽務起家,創辦多家企業,曾任中國通商銀行總董,上海商務總會總理。
梅調鼎 1839~1906 清末書法家。布衣。開創近代浙東書法「梅派」。遺作編有《赧翁集錦》。
楊敏曾 1858~1940 曾任寧波儲才學堂監堂(校長)、北京大學中國史教授。合編《鎮海縣志》。
陳訓正 1872~1943 歷任上海《天鐸報》社社長,杭州市市長,浙江省參議會議長。著有《天嬰室叢稿》、《鄞縣通志》等。
馮 開 1873~1931 學者。與陳訓正、應啟墀、洪佛矢稱「慈溪四才子」。著有《回風堂詩文集》。
孫衡甫 1875~1944 銀行家。曾任四明銀行總經理,四明保險公司董事長。
秦潤卿 1877~1966 銀行家。歷任上海錢業公會理事長,上海總商會副會長,上海墾業銀行董事長。
何育傑 1882~1939 物理學家。曾任北京大學物理學系主任、教授。譯著有《波動力學通論》。
盛丕華 1882~1961 中國成立後曾任上海市副市長,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副主任。
李思浩 1882~1968 民國時期曾任財政總長、中國銀行總裁,後為上海市人民政府顧問。
馮貞群 1886~1962 藏書家。去世時,將伏跗室藏書十萬卷古籍連住宅全部捐獻給國家。
葛祖蘭 1887~1987 翻譯家、作家。編著《日語漢譯讀本》、《日本現代語辭典》、《日本俳諧史》、《祖蘭俳存》。
陳布雷 1890~1948 曾任浙江省教育廳長,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次長兼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鄭衍芬 1893~1979 獲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歷任浙江大學、中央大學、四川大學物理系教授。
舒 鴻 1894~1964 歷任之江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教授。1936年任第十一屆奧運會籃球裁判員。
周信芳 1895~1975 京劇表演藝術家。「麒派」創始人。曾任上海京劇院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魏長春 1898~1987 醫學家。曾任浙江中醫學院副院長。著有《慈溪魏氏驗案類編初集》等。
徐 雉 1899~1947 作家。著有新詩集《雉的心》及小說集《賣淫婦》等。
應修人 1900~1933 詩人。1922年在杭州成立我國第一個新詩社——湖畔詩社,編輯出版《湖畔》。著有《修人集》。
邵荃麟 1900~1971 作家、文藝理論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黨組書記。著有《邵荃麟評論選集》。
陳訓慈 1901~1991 曾任浙江圖書館館長,浙江大學史地系教授,浙江博物館顧問。曾創辦《文瀾學報》。
王 勤 1902~1951 歷任暨南大學教授,商務印書館、開明書店編輯。為珠穆朗瑪峰正名。著有《西藏問題》等。
馮 定 1902~1983 曾任北京大學教授、黨委副書記、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著有《馮定文集》。
應雲衛 1904~1967 戲曲、電影導演。抗戰時,導演電影《八百壯士》等,後任江南電影製片廠廠長。
陸宗達 1905~1988 文字學家。曾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北京市政協副主席。著有《說文解字通論》、《訓詁簡論》。
林定勖 1906~1980 曾任郵電部郵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是中國國際電台的創始人之一。
計榮森 1907~1942 地質學家。對古生物及珊瑚化石較有研究,著有《長江下游青龍灰岩研究》。
徐 訏 1908~1980 作家。曾留學法國,後居香港。小說代表作有《鬼戀》、《風蕭蕭》。著有《徐訏全集》。
張 翼 1909~1983 電影演員。二三十年代時被稱為影壇「雄獅」「武俠明星」,畢生拍攝100多部影片。
蔣蔭恩 1919~1963 新聞學家。曾任《大公報》編輯,北京大學新聞系主任、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董天野 1910~1968 畫家。師事張大千。後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擅畫人物、連環畫。
鄭森禹 1910~1997 國際問題專家。曾任世界知識出版社社長、總編輯,《世界知識》雜志主編。
穆時英 1912~1940 作家。中國新感覺派代表作家。著有小說集《南北極》、《公墓》、《白金的女體塑像》等。
應文嬋 1912~1987 女,作家。畢業於復旦大學,後入籍美國。著有散文集《書齋志異》等。
陳克寒 1917~1980 曾任出版總署署長,文化部副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
太多了

4、陳麗華是慈禧的什麼人跟溥儀有什麼關系?為何能住在頤和園?

陳麗華,算是當代最有名的女富豪了。2019年,陳麗華在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排名第298位 、胡潤百富榜排名第49位、胡潤女企業家榜排名第5 位、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排名第49位。

陳麗華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便是與當年的小鮮肉唐僧遲重瑞浪漫姐弟戀。甚至,很多人因為這些事,忘記了陳麗華本人,其實是很有實力的企業家。

陳麗華自己說,他是滿洲正黃旗後人,葉赫那拉氏第八代後裔,出生地就是頤和園。不過,陳麗華發家致富,並不是靠著祖上庇佑。畢竟,八旗子弟,有幾個有出息的,堂堂鐵帽子王都要拉黃包車維生。陳麗華家族,也是一樣的情況。

陳麗華如何發家的,現在是一個謎,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因為家庭貧困,陳麗華高中就輟學做起了傢具修理生意。到了80年代,陳麗華抓住時代機遇,到香港發展,通過以「貨物」的名義,出賣了文革中被沒收的文物,這些錢買了比利時的12棟別墅,高價賣出。所以,陳麗華從一開始,起點就比很多人高得多。

到現在,陳麗華通過自己賺得的大量錢財,獲得了不僅僅是當年出售文物那點東西。陳麗華2億元創辦的中國紫檀博物館,總共有2000多件紫檀傢具精品,其中300多件是自己珍藏的明清傢具古董。還有不少,是自己工廠生產出來的珍稀紫檀傢具。

積累巨量資產的陳麗華,對公益事業非常重視。2005年9月14日,陳麗華館長又將館內珍藏的「紫檀制天壇」、「紫檀制萬春亭」、「紫檀制飛雲樓」、「紫檀制六角亭」、「柚木貼金天壇祈年殿」分別贈送給故宮博物院、法國香波堡、美國史密森研究院、德國德累斯頓博物館、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作永久收藏。

汶川地震時,陳麗華第一時間向災區捐款200萬,後來多種渠道捐贈了價值上千萬棉被和毛毯。

此時我們不禁想問一句,陳麗華真的是慈禧後人嗎?他的巨量財富,有多少是從慈禧太後那裡得來的?而陳麗華,為何能夠出生在頤和園?

首先要了解的一個問題是,陳麗華的血統問題。

陳麗華有一次在《魯豫有約》裡面說,自己是葉赫那拉大師,是滿洲最正統的姓氏,還屬於正黃旗。不過,陳麗華也坦然承認,並不能算是慈禧後人,和也沒有什麼太近的血緣關系。

慈禧實際上是沒有後人的,因為,慈禧唯一的兒子同治皇帝,19歲就得了梅毒死掉了,沒有留下一兒半女。以至於慈禧只好給四條的同治皇帝認了一個乾弟弟,就是光緒皇帝載湉。光緒是慈禧丈夫咸豐帝的七弟醇親王的大兒子,而光緒的繼承人宣統帝溥儀,則是咸豐七弟醇親王的二兒子載灃的大兒子。

所以,慈禧血統上的後人只有一個,就是同治皇帝;慈禧法理上的兒子是光緒帝,法理上的孫子是溥儀。

除了這三人,慈禧再沒有其他後人了。

至於當然,慈禧等娘家人也不少,可是,慈禧娘家人中,也沒有一個人說陳麗華是自己家的人。

陳麗華出生於1941年,當時正處在抗日戰爭期間,當時,陳麗華住在頤和園,實在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陳麗華回憶說,他父母當年住在頤和園等一個小四合院里,那裡根本不是什麼文物古跡,就是普通的農家而已。

陳麗華的說法,基本符合事實。

頤和園、圓明園,在清朝滅亡後,變成了老百姓開墾等荒地,變成了老百姓居住的四合院,這是普遍現象。

通常認為,頤和園和圓明園的破壞,是持續性的。比如圓明園除了在1960年和1900年兩次北京城陷落中遭遇搶劫,後來每次發生戰亂,都有很多人湧入圓明園,砍伐樹木、拆毀磚牆,後來越來越多人定居在圓明園,圓明園從一片荒地,變成了一個欣欣向榮的村子。

同樣的道理,頤和園遭到的破壞一點都不少。

1914年頤和園作為溥儀私產對外開放,1927年6月,王國維在頤和園投湖自盡。民國時期兵荒馬亂,頤和園地方也大,處在北京市郊,進進出出很多人,被破壞也就很正常了。

民國初期,退位皇帝溥儀自己還夥同弟弟一起盜竊故宮文物,像頤和園這樣的園林,能保護好才是見鬼了。

所以,不需要任何人賞賜,八旗子弟們自然而然會把圓明園頤和園這些地方,當成自己的家。

抗日戰爭期間,日寇的入侵,更是讓這種破壞,變得明目張膽。

駐扎在西苑兵營等日寇,多次公開瘋狂掠奪頤和園等文物古跡和青銅製品。由西苑工商聯合會發起的保家衛國護寶運動,得到了清華.北大愛國學生的支持和積極參與,日本憲兵隊進入學校肆意抓捕毆打愛國學生,導致了北平工商界的極大憤慨,誘發了罷課.罷工,罷市和示威抗議遊行。

日本侵略者迫於國際形式和與論壓力,被北平市民的愛國熱情所震懾,將馬上裝船的頤和園文物古跡完壁歸趙,如數從青島運回頤和園。

我猜想,陳麗華的父母,也許就是當年頤和園護寶的一員吧!

新中國成立之後,保護文物越來越成為我們的重要工作。1961年,頤和園成為了第一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居住在頤和園裡面的老百姓,陸陸續續搬遷出來。

而當時,主持頤和園住戶搬遷和文物保護工作的,正是我們敬愛的周總理。

所以,要不是頤和園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陳麗華的家,可能還在頤和園呢!

5、這段文字的意思,幫忙翻譯一下

廊處曲折的欄桿低橫,庭院深深心被鎖,天色晚,人已懶得去梳妝打扮。想想那恨海無涯啊,覺得自己已經陷進去了。不能忍受的是那多事的清燈,黃昏才到來,又在牆上添了一個孤獨的身影。最無奈的是,哪怕一心一意地愛著你,可你並不對我有意。只有那書窗(不好意思,不知道怎麼譯,也許可以理解為:書廚,書櫃)一直陪伴我獨坐。想來把這心情驅趕掉是不可能的,躲避時間還容易一些,乾脆把綉幃合起,想辦法睡下去吧。

萬里長江,沖刷不盡的是滿懷悲涼的秋色。別說是秦時的阿房宮漢時的羅帳,天上的瑤台(玉制的亭台)銀闕(銀砌的宮殿),手執長劍直上雲宵霧外,劍光彷彿炎陽,直射向戰爭的塵煙起處!向著日月星辰拍拍衣袖重整天地,能讓它們的運轉停止。 (對這部分「漫說秦宮漢帳,瑤台銀闕」句的用意不理解,所以內容顯得很突兀。)
龍吟虎嘯,風嗚雲泣,積郁了千年的仇恨(不知「惆悵」可否),又能向誰訴說。面對祖國河山,心情不安,淚沾襟血(不甚理解。是否「襟血」是衣襟上敵人的血,是否是淚滴到衣襟上色紅如血,還是滴下的是血淚呢?)。夜晚的汴水上傳來了羌笛聲,天子的乘輿緩緩來到遼陽(不解)幄(帳幕)。把唾壺擊碎,問問天上的月亮,你是圓的還是缺的?

以上翻譯,僅供參考。

6、義和團有沒有參加慈溪戰役和大沽口戰役?

中山大學的袁時偉教授在他的《歷史與教科書》一文中說到僧格林沁與大沽口戰役是不愛國的沖動表現,可是事實上大沽口戰役是清政府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唯一的勝利,教授為這段歷史摸黑是何居心,恐怕只有他自己心裡最清楚了。那真正的大沽口戰役是怎麼一回事呢?這是我從網上找到的歷史原貌:

1859年,英法聯軍進攻廣州勝利後,並未達到迫使中國清廷「修約」的目的,再次進犯大沽口,清軍英勇還擊,激戰一晝夜,擊沉、擊傷聯軍兵船12艘,擊斃、擊傷英兵460人,法兵14人。英國軍官死5人,傷23人,甚至海軍司令賀布也受了傷。還活捉英、法兵各1名,並繳獲了舢板船3隻,洋槍41枝,以及其他許多軍用物資。清軍在這次作戰中僅傷亡32人,大沽炮台只遭到輕度破壞,海口一切防禦也沒有損失。由此可見,侵略者在這次戰役中失敗之慘。連侵略分子也不得不承認「這確是一次可怕的慘敗」,「這是英國人自撤出喀布爾後在亞洲所遭到的最嚴重的失敗」。

1858年6月,中英、中法《天津條約》簽訂後,英法兵艦相繼南撤。咸豐帝對在大炮威逼下簽訂的《天津條約》條款很不滿意,特別害怕外國公使駐京會損害自己的尊嚴,一方面派人與英、法談判,想利用談判之機「修改條約」;另一方面立即動手加強沿海防務,授命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會同禮部尚書瑞麟、新任直隸總督慶祺負責辦理。僧格林沁接到咸豐帝諭令後,率京營及東三省蒙古馬隊各一部,自通州到達天津,會同瑞麟等親往海口查勘,決定加強大沽口等地的防務力量,切實地做了三方面工作:

1.恢復直隸海口水師,增加大沽口等地的軍隊。直隸海口水師,自道光元年裁撤以後,在海口大沽只有陸路設弁兵兩營,共1600餘名,防守力量單薄,為此瑞麟上奏咸豐帝,請求「復設水師,方可捍衛邊疆」,「擬請設立水師兵2000名,步兵800名,馬兵200名,統共3000名,除海口大沽兩營原設弁兵1600餘名抵補外,計增兵1300餘名」 ,此奏摺得到清廷批准,到1859年3月,大沽海口共有守軍3000名。此外,尚有馬隊500人駐新城,馬隊500人駐新河。這樣僅大沽附近地區就有防兵4000人。僧格林沁等還考慮到大沽海口地方遼闊,南至山東地界200里,東至山海關600餘里,為了加強整個海口的防禦力量,奏調吉林、黑龍江、察哈爾等地馬隊5000名並酌帶京旗官兵2000名,以資調撥,這一建議也得到清廷的批准。另外,天津道府及沿海各縣還招募團練鄉勇共5萬餘人。從而使沿海特別是大沽口的兵力有了較大的增加。

2.在大沽口重建和增設炮台,嚴密設防。大沽炮台在1858年5月曾被英法聯軍佔領,南北炮台均被聯軍拆毀。僧格林沁等到達大沽口後,對防務進行了整頓,除仍在原基上重建4座炮台外,還增設2座,每台守兵約400人。「海口南岸炮台三座,高自三丈至五丈不等;北岸炮台二座,一高三丈,一高五丈1,「又於北岸石頭縫地方,添設三丈高炮台一座,以為後路策應」。重建4個炮台的高度和厚度均較前有所增加,新建2個炮台也十分堅固。6台安設各種火炮,其中1萬2千斤重炮2門, 1萬斤重炮6門, 5千斤重炮2門,均系鋼炮,安設洋鐵炮23門。還「豎立樁木,安設炮台口,周圍堅築堤牆,沿牆修蓋土窨,密布炮門槍眼」。在海口設置了三道攔河欄障。清軍的目的是用這些障礙來攔阻敵艦。對於陸上也作了防禦,「其於海岸築壘也,內外各豎合抱大木一層,加幫小木十餘層,中以牛皮囊土實之,椎築極堅……挖濠深廣皆二丈」,在臨海修築高3丈寬2丈長圍數里,布置可謂周密。

3.嚴格挑選、訓練士兵,嚴守海防機密。為了提高清軍的戰鬥力,僧格林沁等對守衛大沽南北兩岸炮台的士兵進行了嚴格的篩選,「舊存額兵,詳加考驗,裁汰老弱,隨時更換」,還下令在各處招募新兵,「務擇其年力精壯者」;同時想方設法來提高官兵的軍事素質,調撥有一定專長的京旗軍營官兵8百人,替換無「一技之長」、「操防難期得力」的新兵,僧格林沁親自督率各營官兵,「排列隊伍,演放炮位」,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並仿照健銳等營操賞工費章程,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獎勵辦法:「以抬槍、鳥槍作為考驗應習之技,再能放炮有準,加給工費銀五錢;善識水性能藏身水內者,加給工費銀五錢;又能於鳥槍上頭演習純熟,交鋒時可抵長矛者,加(給)工費銀五錢;又如長矛腰刀各項雜技習演出眾者,每一技加給工費銀一錢」,在層層加賞的情況下,官兵的「轟射技術極為良好」,在「瞄準射擊和操炮方面已足以和訓練有素的歐洲軍隊相媲美」。

重建後的大沽炮台,防禦力量大為增強。為了更有效地消滅來犯的敵艦,僧格林沁等十分重視防務的保密工作,一方面上奏提醒咸豐帝:「大沽海口,布置均已周密,不特不可令其(洋人)經由,且不可令其窺伺」。同時派出弁兵改扮成鄉民,攔阻前來刺探軍情的英軍,使其無法獲得所需情報;另一方面嚴格要求官兵,嚴守機密,「夷船到後,傷令官兵在暗處瞭望,炮台營牆不露一人,各炮門俱有炮簾遮擋,白晝不見旗幟,夜間不聞更鼓,每遇潮長,每營撤去橋板,各項官兵不準出人」,致使敵人不了解內情, 雖「屢在船桅用千里鏡打看,止見營壘數座,不見炮位官兵」。這樣,敵人在明處,清軍守在暗處,交戰時,可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大沽口的事先設防至關重要,這直接關繫到這次戰役的勝負,當時人夏燮在分析1858年和1859年兩次大沽戰役不同結果時說:「大沽兩次之役,先負後勝,議者以為先事之備,得算較多」25,這是很有道理的。
清軍進行的是正義的戰爭。愛國官兵的英勇作戰和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是這次戰役勝利的可靠保障。

1859年大沽口的軍事沖突完全是由英法侵略者一手造成的。但英國資產階級出於他們的階級本性,事後反而瘋狂地指責中國,大肆叫囂要實行充分的報復,用武力來征服中國。為了駁斥英國資產階級的無恥讕言,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明確指出:「中國當局反對的不是英國外交使節前往北京,而是英國軍艦沿白河上駛」。「中國人抵抗英國人的武裝遠征隊,毫無疑義地也是有理的。中國人這種行動,並沒有破壞條約,而只是挫敗了英國人的入侵」。馬克思的話,指明了這次戰役的性質:清軍進行的是正義的保衛戰,英法聯軍進行的是海盜式的侵略戰爭。這連當時身為美國公使華若翰翻譯的美國傳教土丁韙良也不能不承認英法聯軍「打了第一槍,所以是侵略者,在整個事件中他們也都是錯的」。

大沽炮台的廣大愛國官兵是為反抗侵略,維護民族尊嚴而戰,戰斗目的明確,士氣高昂,在戰斗中涌現了許多動人的事跡。守將直隸提督史榮椿和大沽協副將龍汝元是其中的代表。當時,史榮椿守南岸中炮台,龍汝元守北岸前炮台,「二公之督戰也,身當敵沖,鋒鏑從耳邊過,奮不一顧」,「奮勇先登,親燃巨炮,擊中夷船,英夷凶焰正熾,炮火橫飛。二公酣戰多時,有請回帳少息者,輒大聲叱之。是時也,天色慘淡,波濤洶涌,風雷激盪之中,二公遂先後中炮。龍公受禍尤烈,立即陣亡。史公略延片刻,自知不起,猶復指揮三軍,大呼殺賊而死。合營悲憤之餘,勇氣百倍」,「無不以一當百,槍炮連環,聲撼天地」,「擊沉夷船多隻,浮屍海面,大快人心!該夷皆鼠竄而去」。這些記載,是愛國官兵英勇抗敵的真實寫照。僧格林沁在查明情況後,在奏摺中充分肯定了廣大官兵的功勞;「此次接仗一晝夜之久,各軍奮力堵御,戰氣百倍,實堪嘉尚」。

廣大官兵的奮勇戰斗,得到大沽一帶人民的積極支援。戰鬥打響後,當地人民群眾同仇敵愾,紛紛助戰,「歡欣鼓舞、饋送餅麵食物,於矢石交下之時,運赴營盤,絡繹不絕」,這對堅守國防前線浴血抗敵的將士來說,無疑是極大的支持。人民群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配合守軍,狠狠地打擊了侵略者。這正如偉大導師恩格斯所預見的那樣:「毫無疑義的,在軍事上英人在華人中間定會遇到自己的高材生」,同時,中國人民「已覺悟到古老的中國遇到極大的危險」,起來和侵略者作堅決的斗爭。1859年大沽保衛戰的勝利,就是廣大軍民英勇反侵略的結果。

僧格林沁是當時朝廷主戰派的代表人物。他不同意清政府對外一味求和的做法,認為「我國家專恃柔遠羈縻,該夷等斷不知感動,貪求無厭,何能滿其所欲」37,「此時惟有沿海團練。同深敵愾」。他分析了1868年大沽炮台失陷的原因,是因為前線指揮官囿於「不得先行開炮」的成見,不能當機立斷,讓致命闖入內河,卡住咽喉重地,中了敵人詭計的結果。事後,當咸豐帝又提出夷船「如竟闖進內河,再當觀釁而動」的主張時,僧格林沁當即提醒咸豐帝,不要忘記1858年大沽炮台失陷的歷史教訓,指出:「若仍俟闖入內河,已入咽喉重地,再行觀釁而動,則毫無把握」,提出了兩條對付敵艦的原則:在數量上「倘夷船一二隻駛進海口,謹遵訓示,由地方官派員迎至攔江沙外,與之理論……。設三五隻以上蜂擁而至,是決裂情形已露,自未便專恃羈縻」;在地點上,「以攔江沙內雞心灘為限,……設竟闖入雞心灘,勢不得不懾以兵威,祗可鼓舞將士,奮力截擊,開炮轟打,以申天討而扼妖氛」。這一建議獲得咸豐帝「相機酌辦」43的批答。這樣,僧格林沁取得了指揮這次戰役的主動權。

為了做好戰備工作,僧格林沁自1858年「奉旨辦理海防以來,晝夜辛勤,彈試竭慮」,1859年初,「又親至海口駐扎,與士卒誓同甘苦·風雨無間」,為大沽口的海防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此受到清廷的嘉獎,得到御用巡幸袍、褂各一件。

在英法兵艦「皆豎紅旗,立意啟釁用武」之時,僧格林沁還「念兩年撫局,一經開炮,則局勢全變,仍復隱忍靜伺,」命令炮台不要先行開炮。??軍忍無可忍,正如僧格林沁在奏摺中所寫的那樣:「郁怒多時,勢難禁遏,各營大小炮位環轟疊擊」。「勢難禁遏」反映了廣大官兵為保國禦侮進發出來的愛國激情,是難於壓制下去的,同時這也是僧格林沁的推託之詞,他稱馬厲兵,立足於戰,但又受到咸豐帝的掣肘,咸豐帝給他下過「勿遽開槍炮,以顧大局」的禁令,他不敢違反禁令又不忍心這樣做,在廣大官兵奮起抗敵後,就順水推舟,順應了廣大官兵的抗敵意願,為提防咸豐帝可能會用「不顧大局」的罪名來追查他的責任,就事先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准備用「勢難禁遏」來??機,「揮鞭上馬,督軍鏖戰,戒炮台同時開炮」「以冀上申國威,下抒民望」。在僧格林沁的指揮下,廣大官兵奮勇戰斗,集中炮擊英國艦隊司令座艦及最鄰近他的船隻,沒幾分鍾,帶路的「負鼠」號被擊中,死傷多人,緊跟其後的旗艦「鴴鳥」號也被命中,艦長拉桑上尉和第一步兵團的凱南上尉等多人被打死,英國艦隊司令賀布也受重傷,迫使他只好改乘一艘很大的運輸汽艇「鸕鶿」號來指揮戰斗,清軍炮火馬上又集中在這艘有旗艦標幟的汽艇上。由於剛交鋒,清軍炮火就命中敵艦的指揮中心,打亂了敵人的陣腳,在清軍炮火的猛烈轟擊下,「以致使英軍的損失頗為重大」,參戰的一小支法軍也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狽而逃。

英國艦隊司令賀布,因第一次大沽之戰的勝利而驕滿自信,錯誤地估計了形勢,以為仍象上年一樣,大沽海口設防簡陋,清軍戰鬥力不強,炮台可輕易佔領。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英法聯合艦隊雖然在發起攻擊前進行了偵察,因清軍隱蔽良好,保密措施嚴密,無法窺探虛實,遠道而來的聯軍,將驕兵疲又貿然輕進,結果必然是處處碰壁,一敗塗地。

這一戰役的勝利,給英法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它表明:盡管清軍軍事技術落後,但在愛國思想激勵下,廣大官兵作戰是勇敢的,只要清政府預有準備,指揮得當,是能夠打敗英法侵略者的。英法侵略者吹噓的船堅炮利,不可戰勝的神話,在英勇的中國軍民面前,不過是騙人的鬼話而已。
還原大沽口戰役

7、餘姚屬於寧波嗎?

屬於,餘姚是寧波市下轄的縣級市。

餘姚市,浙江省轄縣級市,位於中國浙江省寧紹平原。餘姚坐落於寧紹平原,地處美麗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與寧波市江北區、海曙區相鄰,南枕四明山,與奉化、嵊州接壤,西連上虞區,北毗慈溪市,西北於錢塘江、杭州灣中心線與海鹽縣交界,是長三角重要的旅遊城市,是浙江省特色先進製造業基地和濱海生態保護區。

餘姚境內蕭甬鐵路橫貫中部,杭甬公路穿越境北;陸上大動脈329 國道橫貫市境北部;發源於大嵐夏家嶺的姚江流經上虞,折而向東流經中部,匯入寧波市甬江出海,姚江為浙東運河一段,水陸交通便捷;同時,餘姚市隸屬於浙江省經濟中心寧波市,東距寧波櫟社國際機場36 公里,並有高速公路直達。

西距浙江省省會杭州市120 公里,至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只有1小時車程,航空優勢明顯;北瀕杭州灣,經滬杭甬高速公路去上海只需2 個半小時,經杭州灣跨海大橋到上海僅需1小時,餘姚已納入上海「二小時交通圈」。具有便捷的海陸空交通和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

(7)慈溪嘉程旅行社擴展資料

餘姚歷史見於文獻記載從虞舜開始,先後有「舜耕歷山」、「禹藏秘圖」之說。春秋時期餘姚屬越國,戰國中期餘姚成為楚國轄地。餘姚秦時置縣,已有 2200 多年建縣歷史。 

1985 年,經國務院批准,餘姚撤縣設市。1995 年,餘姚被國務院升格為二類市。 餘姚城素為縣治所在,古城由南、北兩城組成,雙城合璧,別具一格。北城始建於東漢建安五年( 200 ),南城築於明嘉靖年間。

直至今日,餘姚城區內原有的里巷格局、街道尺度、河網水系仍有相當部分保存完好,並與成片的民居構成了較完整的古城區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