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门票降价对旅游业发展有何影响?
目前,广州除了白云山、广州动物园,其他市政园林、景点几乎全免门票。5A级旅游景区白云山,进山门票也只有5元。白云山、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北京路文化景区、长隆旅游度假区、广州塔等串联起来形成的全域旅游的链条,又让周边的餐饮、酒店、购物等行业受益,促进了广州的全域旅游发展。
有私人景区通过把百元的门票降至几十元,得到了较好的市场回应。实践表明,降低门票带来的人流量,可以让景区通过摊位、房租、园区观光车租赁等其他方面来盈利。如今,越来越多的景区经营者开始转变运营思路,将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降低景区门票价格看似是降低了景区的利润,实际上却有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
数据表明,旅游产业链效益约为门票价值的7倍,包括食宿、交通、购物及间接创造的社会财富。面对旅游市场的井喷式发展,降低门票价格、提升其他配套服务、吸引流量才是第一要务。
2、门票价格降低对景区而言一定是坏事吗?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6月日宣布,将通过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高峰之前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
景区门票价格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门票价格降低了,广大游客自然会点一个大大的“赞”。可是,对于景区而言,门票价格降低一定是坏事吗?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在景区门票价格调整中过于任性随意,个别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繁,门票价格持续攀升,甚至超出了游客的承受能力,导致秀美河山成了游客“看不起的风景”。
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广大游客的权益,也影响了其消费体验。一项调查显示,72.3%的受调查者认为门票价格偏高,六成游客把门票价格作为影响因素。近年来,一些知名景区游客人数已经开始下降,越来越多的人用脚投票,表明高票价已经制约影响了我国旅游消费的增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部分景区票价偏高,其实是过于依赖门票经济的外在表现。一些地方发展思路不活,缺乏大视野,把发展旅游业简单地理解为“办景区卖门票”;一些地方过度追求经济效益,通过捆绑销售等方式,把许多“额外负担”强加在门票的票价中;还有一些地方把景区当成“摇钱树”,以调节客流量为借口,越是在旺季时,越随意调高景区票价。
此次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围绕解决门票价格“额外负担重”这一突出问题,加大对地方、景区违规不合理收支行为的清理规范力度,将有利于引导一些国有景点降低门票价格,给广大游客带来红利。
对于地方和景区而言,不能简单地认为景区门票价格降低了,门票收入会减少,而是要算大账,看长远。
过去一些景区门票价格偏高,与其“额外负担重”紧密相关。随着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日益完善,成本监审会更加严格,一些过去强加在景区票价中的“额外负担”将被逐步剥离,这能让景区轻装上阵,更好体现社会效益,构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运营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的价格形成机制也能让景区门票价格更加科学、规范、透明,更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游客的数量或许会增加,景区的门票收入也可能增加。另外,有了消费者的信任,景区的人气自然会更旺,发展各种相关产业的基础和支撑会更牢靠。景区运营管理者完全可以通过转变发展思路、模式,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丰富旅游产品,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吸引游客,加速摆脱对门票经济的依赖,走出一条景区与旅游相关行业协调发展的路子,更好地实现景区持续健康发展。
3、旅游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影响
旅游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利影响基本体现在外来游客带动的消费上。顾名思义旅游就是外地的人,到本地来游玩。能够理解这个基本概念就容易举一反三了。
下面罗列一些例子:
外来游客到本地购买奢侈品、服装、进行一些高端消费。
促进本地餐饮业发展。
促进当地交通运输业发展(游轮、飞机、公交、地铁、的士等公共交通)
除此之外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泰国、香港迪士尼、厦门鼓浪屿,游客集中区域附近商家或多或少都有收益,这个有利影响是很宽泛的,楼主可以发散思维。
4、如何看待河北推动景区门票降价给旅游业带来的影响?
河北的思路我们是可以理解的,简单来说就是走薄利多销的路子,因为现在疫情的原因导致很多人工作难找,有工作的也因为疫情期间工作堆积忙得连轴转,工资也不如往日,所以这一连串的原因下来,大家对旅游这种纯娱乐性质的活动自然就兴趣大减。
河北给旅游景区门票降价,就对大家的钱包很友好了,出去玩也没有那么大的罪恶感,感觉自己挣不下钱又在享受。这种趋势自然是我们消费者乐意看到的。
河北旅游业这样做也会给其他地区的旅游业带来影响。如果只有河北降价了,其他地区依然是那个价钱,自然旅客就更愿意去河北旅游。现在高铁交通发达,离河北比较远的多跑一会高铁,折合下来大部分也比较划算,因为现在门票动不动就几百,加上在景区内的消费,吃喝拉撒等等,高铁可没有这么贵。
还有一个原因,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国内国外的防控力度明显不一样,所以以往的出境旅游人次肯定会明显下降,国家对出境的把控也变得很严格。那么这些人不去国外旅游,在国内肯定要消费。这些也是河北景区门票会吸引的人群。
但是,现在疫情还没有完全撤下警戒线,希望大家在出门时还是要做好防护措施。我们已经在家呆了大半年,不差这最后的攻坚战。现在我们的活动范围已经比以前扩大很多,由此可见抗疫的成果,所以大家也要再坚持坚持,守住自己的阵地,不要给国家添麻烦,疫情还是悬在我们头顶的一柄寒剑,切不可洋洋得意。
至少,我们还可以在家在工作地点自娱自乐,那些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并不能比我们轻松。
5、旅游业不让高门票"扯后腿"吗?
连续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及旅游,内容涉及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提升旅游休闲消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这是对旅游业深化改革的新要求,也倒逼旅游业的转型提高。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近年来,旅游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出游已达3.7次,旅游已经从过去的奢侈品变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和刚需。然而,高票价带来的“游不起”长期为人们所诟病,降低景区门票价格已成众望。此次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加大了旅游改革的力度,这对旅游业自身发展、拉动消费、提升人们幸福感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将发挥对“门票依赖症”的纠偏作用。长期以来,国内许多景区包括重点国有景区在内,依凭固有的资源禀赋,“靠山吃山”,经营模式单一,盈利能力僵化,导致游客的消费“忠诚度”不高。再加上虚高的门票价格,游客对许多景区“去了再不想去第二次”,或是以脚投票,转而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出境游。
让景区门票价格回归正常区间,有利于促进国内游的健康发展。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对于国内景区的整体价格将产生示范带动作用,倒逼各景区积极谋划新出路,思索在门票单价下降的前提下,如何吸引游客,提高景区经营水平?杭州西湖免费开放,已为各景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天资+创新”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6、旅游供给侧改革对中国旅游经济运行的有利影响
旅游业的供给改革是在旅游业领域内,按照国家供给侧改革的理念,调整旅游供给的总量和结构,从而更好满足国民旅游需求的过程。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增加旅游供给总量,提高旅游供给质量,调整旅游供给结构,补充公共旅游供给短板。
增加旅游供给总量。未来旅游供给总量的增长,主要在于几个新兴领域的政策供给能否突破。包括修学旅游、度假旅游、购物旅游、老年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修学旅游作为世界上很多国家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方式,对于全面培养青少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有关部门早就认识到修学旅游的价值和意义,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分解表,对教育部要求有:将研学旅游、夏令营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日常教育范畴。然而目前3年过去了,并没有实质进展。度假旅游能否突破,则依赖于休假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带薪年假的全面落实,以及通过政策支持相关度假资源的管理和开发。2015年10月9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对这个领域的一个重要促进,然而目前仅仅认定了17家国家旅游度假区,难以满足蓬勃发展的要求。购物旅游方面,由于中国的奢侈品税收政策,游客购物免税、退税政策的供给不足,导致大部分购物旅游需求是通过国外市场满足的,未来的关键在于财政、税收、海关几个部门的游客购物免税、退税政策。老年旅游则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异地医疗报销、保险等因素。自驾车、房车旅游市场的主要障碍是路桥收费政策,可以观察到,黄金周期间拥堵的高速公路,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于降低自驾车路桥费用的渴望,而这依赖于交通部门的相关政策;房车旅游目前司机驾驶证类别、过路过桥费都比较模糊,上牌照、保险也存在困难,需要有关部门予以解决。此外,还需要从政策上降低旅游企业运营成本,应首先落实一些呼吁多年仍未得到落实的政策,如降低酒店水电费率的标准、降低旅游刷卡费率等。
提高旅游供给质量。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改善国内旅游市场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近几年,国内旅游市场中,团队旅游市场上导游和游客矛盾尖锐,冲突时有发生;散客旅游市场也充斥着“坑蒙拐骗”现象,类似于“青岛天价大虾”,“哈尔滨天价鱼”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导致相当一部分游客“用脚投票”,转向国外市场。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中国旅游产品供给质量亟需予以改善。第二个层面,提高旅游产品供给的科技水平。表现在旅游业内部应用互联网、高科技的规模和深度进一步提升,深化旅游体验。
调整旅游供给结构。由于旅游业具有拉动最终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客观作用,因此被一些地方政府寄予了过高的经济期望。旅游规划者为了迎合这一期望,在旅游开发和策划中不恰当地向高端市场倾斜,漠视中低端旅游者的诉求。在全国相当多的地区,普遍偏向高端旅游产品,如高星级酒店、温泉产品、高端会展产品等。这种策划和决策导致高端旅游产品供给过剩,而庞大的中低档大众旅游者,却缺乏满意的旅游产品和设施。
补充公共旅游供给短板。旅游供给分为公共旅游供给和私人旅游供给,私人旅游供给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是私人产品;公共旅游供给主要由各级政府提供,是一种公共产品。过去地方政府治理的理念,主要围绕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如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等,在旅游目的地接待强度不高的情况下,矛盾尚不突出。但是随着旅游者出游率的提高,中国许多地区旅游接待强度持续扩大,许多地区旅游者总量远远超过常住人口数倍,按照常住人口数量提供公共设施和产品,显然无法满足旅游者需要。这需要政府治理理念和思维方式发生根本变化,要认识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不仅仅是当地居民的城市,也是外来旅游者的城市。外来旅游者享有相应的资源和设施占用权利。这要求城市在进行各类资源设施供给时,必须把旅游者需求放在和当地居民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考虑,如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线路等。
○随着人们物质拥有程度的提高,拥有物质产品的幸福感越来越低。可以预见,未来的需求将上升为以文化和精神等非物质产品为主,而目前相应的产业供给远远不足。
○增加旅游等产业的供给,事实上是中国经济供给侧补短板的一种方式。在现阶段“去产能”“去库存”的实际工作中,旅游业也能发挥其他产业难以替代的作用。
○旅游业的供给改革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增加旅游供给总量,提高旅游供给质量,调整旅游供给结构,补充公共旅游供给短板
7、景区门票调价对景区有何影响?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在景区门票价格调整中过于任性随意,个别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繁,门票价格持续攀升,甚至超出了游客的承受能力,导致秀美河山成了游客“看不起的风景”。
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广大游客的权益,也影响了其消费体验。一项调查显示,72.3%的受调查者认为门票价格偏高,六成游客把门票价格作为影响因素。近年来,一些知名景区游客人数已经开始下降,越来越多的人用脚投票,表明高票价已经制约影响了我国旅游消费的增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地方和景区而言,不能简单地认为景区门票价格降低了,门票收入会减少,而是要算大账,看长远。过去一些景区门票价格偏高,与其“额外负担重”紧密相关。随着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日益完善,成本监审会更加严格,一些过去强加在景区票价中的“额外负担”将被逐步剥离,这能让景区轻装上阵,更好体现社会效益,构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运营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的价格形成机制也能让景区门票价格更加科学、规范、透明,更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游客的数量或许会增加,景区的门票收入也可能增加。另外,有了消费者的信任,景区的人气自然会更旺,发展各种相关产业的基础和支撑会更牢靠。景区运营管理者完全可以通过转变发展思路、模式,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丰富旅游产品,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吸引游客,加速摆脱对门票经济的依赖,走出一条景区与旅游相关行业协调发展的路子,更好地实现景区持续健康发展。
8、12家景区免门票是否会对旅游业的经济有所影响?
根据相关报道,山东省的很多景区都推出了门票减免的优惠,比如山东青岛,事实上,从今年8月1日至12月31日,青岛市12家国有政府定价A级旅游景区面向国内外游客免门票开放,主要包括崂山风景区、小青岛、小鱼山、海产博物馆(青岛水族馆)等。
不过,虽说这些景区都是免费开放,但是还是有限流的,这些景区基本上都是按照“限量、预约、错峰”总体要求,各旅游景区将严格落实最大承载量50%的规定。为了进一步加快促进旅游业复苏,有力拉动旅游消费,到目前为止,青岛市已经有27家国有景区免门票对外开放。此外,从8月1日起至今年12月31日,济南的6家国有景区也实行了降价优惠。比如,趵突泉公园门票实行五折优惠,原价40元的门票降为20元,此外,济南还有5家国有A级景区同步实行门票优惠措施,其中千佛山景区周末和法定节假日的门票实行五折,工作日实行二折。百脉泉公园、灵岩寺、五峰山等景区也实施了不同折扣的票价优惠措施。
那么,景区免门票对经济都有什么影响?
显然,门票减免对于促进旅游经济有很大的作用。事实上,从2017年开始,中国旅游市场就开始了高速增长,同时出入境市场也保持着平稳发展势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据旅游局数据显示,201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增长15.1%。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青岛市生产总值1174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9.98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4182.76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7148.57亿元,增长8.0%。三次产业比例为3.5:35.6:60.9。在今年的五一期间,在部分旅游景区都没有开放的情况下,青岛市共接待游客236.2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9.58亿元。由此可见,旅游经济对于青岛的经济还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总而言之,各地的景区都推出景区门票减免政策,这也是各地为释放旅游消费需求而采取的促销手段,以景区行业的局部损失谋求目的地旅游关联产业的更大收益。不过,也有消费者表示,相比于门票减免,他们更看重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如果经典体验非常差,而且又没有文化内涵,门票的减免其实作用不大。因此,对于景区而言,门票的减免只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和文化内涵。
总而言之,青岛市的12家景区免门票,对于吸引游客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这也会直接提升旅游经济。
9、旅游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积极影响】1,对区域经济①带动区域相关行业的发展。②提供就业的机会和岗位。③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 2,对区域社会和文化①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②可促进历史古迹的保护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③促进旅游区为生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3,对地理环境①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改善。②推动了对野生动植物及环境的保护。 ————————————————————————————————————————————————————————————————————————————————————【消极影响】1,对区域经济①旅游业的不稳定,导致区域经济的不稳定。②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消费品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2,对区域社会和文化①给旅游区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②对旅游区居民健康的不良影响。 3,对地理环境①对动植物:旅游活动对植物的最大危害发生在旅游开发初期,大量树木被砍伐,使物种的多样性受到破坏;旅游者的投喂食物会造成野生动物的捕食能力下降,近距离观看等会扰乱野生动物的生活规律。②对水体:旅游活动对水体的污染,首先是由旅游者所抛弃的各种垃圾造成的;其次,地处旅游区的酒店排放的污水加重了水质的污染;另外,游艇等水上交通工具排除的油污,也是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之一。③对大气:交通在给人们出游提供便利的同时,其尾气的排放加剧了大气的污染;另外,许多宾馆、酒店厨房所排放的油烟,以及宗教信徒和游客“虔诚”的香火形成的烟雾,也是旅游区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④对旅游吸引物:旅游者的随意刻划、抚摸、践踏,以及呼吸、汗气等都会使旅游吸引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和破坏。⑤对旅游景观:设计不周密、论证不全面的旅游开发建设会对旅游景观造成破坏;另外,不适当的开山辟路、乱填湖泊、围垦造田等旅游开发建设,会造成旅游区水土流失、水体水位下降,从而破坏旅游区的整体风貌。